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上盖板、固定柱和平衡杆;上盖板由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组成,第一上盖板水平焊接在底板的前端,第二上盖板的前侧与第一上盖板的一侧接合焊接,第二上盖板的后侧焊接固定在固定柱上且第二上盖板的上表面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固定柱均匀开设有固定通孔,平衡杆上均匀开设有连接通孔,平衡杆插装到固定柱中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过固定通孔和连接通孔进行锁紧;底板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任一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训练板。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无法满足患者康复后期的训练强度、恢复效果不佳和适用性低等的问题进行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性强、安全性能好和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上盖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的角边的固定柱和插装在所述固定柱的内部的“U”形结构的平衡杆;所述上盖板由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组成,所述第一上盖板水平焊接在所述底板的前端,所述第二上盖板的前侧与所述第一上盖板的一侧接合焊接,所述第二上盖板的后侧焊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第二上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所述固定柱的中心处往上的部分均匀开设有不少于3个的固定通孔,所述平衡杆上均匀开设有不少于3个的连接通孔,所述平衡杆插装到所述固定柱中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和所述连接通孔进行锁紧;所述底板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任一所述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训练板。

设计方案

1.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上盖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底板的角边的固定柱和插装在所述固定柱的内部的“U”形结构的平衡杆;

所述上盖板由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组成,所述第一上盖板水平焊接在所述底板的前端,所述第二上盖板的前侧与所述第一上盖板的一侧接合焊接,所述第二上盖板的后侧焊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且所述第二上盖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

所述固定柱的中心处往上的部分均匀开设有不少于3个的固定通孔,所述平衡杆上均匀开设有不少于3个的连接通孔,所述平衡杆插装到所述固定柱中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过所述固定通孔和所述连接通孔进行锁紧;

所述底板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任一所述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训练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盖板与所述第二上盖板的接合处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护垫,所述防护垫为长方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板的数量为3个,所述训练板在所述固定柱上从下往上依次焊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下往上的所述训练板的长度依次递减,且所述训练板递减的长度不少于1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盖板和所述第二上盖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防滑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杆的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厚度不小于1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所述固定柱上还焊接固定有环形把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随着医学的科技的进步,医疗辅助器械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帮助,一些康复训练器材的使用十分广泛。例如偏瘫、截瘫、下肢麻痹、骨折和腰椎受损等患者存在平衡功能障碍及步行障碍,在康复期间,进行必要的步态、上下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行走固定性。这就需要一种在康复期辅助训练患者平衡性的仪器,传统的医院对患者的康复期平衡性训练多为在房间内扶着墙体或医护人员进行行走,训练效果差,且训练的项目具有局限性,患者的平衡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后,继续训练的效果较差,影响患者的恢复。为此,可以加大康复后期的患者需要训练的强度和缩短患者恢复周期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训练装置适用性强、安全性高和恢复效果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满足患者康复后期的训练强度、恢复效果不佳和适用性低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的顶部的上盖板、垂直固定在底板的角边的固定柱和插装在固定柱的内部的“U”形结构的平衡杆;

上盖板由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组成,第一上盖板水平焊接在底板的前端,第二上盖板的前侧与第一上盖板的一侧接合焊接,第二上盖板的后侧焊接固定在固定柱上且第二上盖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

固定柱的中心处往上的部分均匀开设有不少于3个的固定通孔,平衡杆上均匀开设有不少于3个的连接通孔,平衡杆插装到固定柱中通过紧固件同时穿过固定通孔和连接通孔进行锁紧;

底板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任一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训练板。

优选地,为了防止患者在接合处因为坡度的存在而发生跌倒,第一上盖板与第二上盖板的接合处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防护垫,防护垫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地,为了能够使得患者对腿部做更好的抬起训练,利于患者的恢复,训练板的数量为3个,训练板在固定柱上从下往上依次焊接固定。

优选地,为了提高患者抬腿的舒适度,以免不同的患者使用训练板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板与板之间造成遮挡,从下往上的训练板的长度依次递减,且训练板递减的长度不少于10cm。

优选地,为了防止康复训练中因为装置底部的摩擦不够而使患者滑倒造成患者的病情加重,第一上盖板和第二上盖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为了能够使得做初期恢复训练的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减缓其手部在平衡杆上支撑而受到的压力作用,避免其手部或臂膀发生淤青或其它意外情况,平衡杆的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垫,海绵垫的厚度不小于1cm。

优选地,为了能够使得轮椅上的患者能够在没有外人的帮助下自主从轮椅走到装置上,底板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固定柱上还焊接固定有环形把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设置在底板的顶部的上盖板、垂直固定在底板的角边的固定柱和插装在固定柱的内部的“U”形结构的平衡杆,固定柱和平衡杆上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并通过紧固件进行锁紧可调节平衡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提高训练装置的适用性;第一上盖板水平固定在底板上,第二上盖板与底板呈10度倾斜固定,在患者达到一定的行走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康复运动强度,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训练板,可以有助于康复后期的患者进行压腿、抬升等的关节活动度训练,且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失去平衡的时候可以扶住或倚靠平衡杆,防止意外跌倒,提高了训练装置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性强、安全性能好和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从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从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钢合金材料制成的矩形底板1、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的上盖板2、垂直固定在底板1的角边的固定柱3和插装在固定柱3的内部的“U”形结构的平衡杆4;如图2所示,上盖板2由矩形结构第一上盖板21和与其宽度相等的矩形结构的第二上盖板22组成,第一上盖板21水平焊接在底板1的前端,第二上盖板22的前侧与第一上盖板21的一侧接合焊接,第一上盖板21的长度比第二上盖板22的长度长30cm,第二上盖板22的后侧焊接固定在固定柱3上且第二上盖板22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为10度;第一上盖板21与第二上盖板22的结合处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长方体结构的防护垫23,防护垫23的长度与上盖板2的宽度相等,第一上盖板21和第二上盖板22的顶部均开设有直线形的防滑纹24。

如图3所示,固定柱3的中心处往上的部分均匀开设有3个的固定通孔31,平衡杆4上均匀开设有3个的连接通孔41,相邻的固定通孔31和相邻的连接通孔41之间的间隔均为10cm。平衡杆4插装到固定柱3中通过紧固件5同时穿过固定通孔31和连接通孔41进行锁紧,平衡杆4的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垫42,海绵垫42的厚度为1cm。紧固件5采用螺栓,底板1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左侧的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数量为3个的训练板6,训练板6在固定柱3上从下往上依次焊接固定且训练板6的长度依次递减10cm。底板1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固定柱3上还焊接固定有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环形把手7。

实施例2

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钢合金材料制成的矩形底板1、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的上盖板2、垂直固定在底板1的角边的固定柱3和插装在固定柱3的内部的“U”形结构的平衡杆4;上盖板2由矩形结构第一上盖板21和与其宽度相等的矩形结构的第二上盖板22组成,第一上盖板21水平焊接在底板1的前端,第二上盖板22的前侧与第一上盖板21的一侧接合焊接,第一上盖板21的长度比第二上盖板22的长度长30cm,第二上盖板22的后侧焊接固定在固定柱3上且第二上盖板22与底板1之间的夹角为10度;第一上盖板21与第二上盖板22的结合处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长方体结构的防护垫23,防护垫23的长度与上盖板2的宽度相等,第一上盖板21和第二上盖板22的顶部均开设有直线形的防滑纹24。

固定柱3的中心处往上的部分均匀开设有3个固定通孔31,平衡杆4上均匀开设有3个连接通孔41,相邻的固定通孔31和相邻的连接通孔41之间的间隔均为10cm。平衡杆4插装到固定柱3中通过紧固件5同时穿过固定通孔31和连接通孔41进行锁紧,平衡杆4的外表面包裹有海绵垫42,海绵垫42的厚度设置为1.5cm。紧固件5采用螺栓,底板1的前端的角边对应的左侧的固定柱上固定安装有一个训练板6,训练板的长度设置为30cm。

设计图

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1535.7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714167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3B23/04

专利分类号:A63B23/04

范畴分类:15H;

申请人:天津怡安康健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怡安康健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华天道2号1101房屋

发明人:杨占岭

第一发明人:杨占岭

当前权利人:天津怡安康健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康复科用康复训练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