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李善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学,数学,着作,术语,科学研究,圆锥曲线,底本。
李善兰论文文献综述
孙雁冰[1](2019)在《论李善兰译者主体性在晚清《植物学》汉译中的发挥》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植物学》一书在中国植物学史及中西方科技交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学者李善兰则在其汉译成书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书的成功编译得益于多种因素,但最关键的是李善兰译者主体性的恰当利用与发挥,由此形成的创译法无论是在待译内容的选定、植物学术语的翻译,还是对源语文本中西方植物学知识的解读等方面,均体现了独特价值。(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13期)
张必胜[2](2019)在《李善兰的学术人生及教育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善兰是中国传统数学研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全面开启西方近代科学教育的第一位教育家。李善兰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同时,他开创性地翻译了西方经典科学着作,将近代西方科学首次系统地引入我国,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理论传播和开展中西科学研究的奠基人。李善兰在翻译西方自然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科学思想进行学术研究,李善兰是中国传统科学继承者和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先行者。除了传统科学研究和传播近代科学之外,李善兰还把时间放在了科学教育上,李善兰的科学教育是在中国传统科学和西方近代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崭新教育,并且吸收和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理论,为落后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张必胜[3](2019)在《李善兰的数学译着及对清末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善兰开创性地翻译了西方经典数学着作,将近代西方数学系统地引入我国,是近代西方数学理论研究的第一人。此外,他对中国古代传统数学也有着深入的研究。李善兰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继承者和西方近代数学研究的先行者,在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9年01期)
孙雁冰,惠富平[4](2018)在《论译者主观能动性在晚清西书汉译中的主导作用——以李善兰《植物学》的汉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清的西学东渐时期,在西方来华传教士"科学传教"及晚清有识之士"科学救国"双重指导之下,西学的学术成果大量涌入并在晚清学术界广泛传播。而译着正是西学传播的主要方式。由于特殊历史时期的限定,晚清的西书汉译在待译内容的选定、翻译方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此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是译着后续影响力及学术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高红成[5](2018)在《艾约瑟与李善兰合译《圆锥曲线说》的英文底本》一文中研究指出艾约瑟与李善兰合译的《圆锥曲线说》最早是作为金陵书局版《重学》的附卷出版的。该书影响极广,是晚清国人圆锥曲线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学界对其英文底本一直不详。借助互联网和学界同仁的帮助,参照《圆锥曲线说》特有的信息,文章找到了与其内容几乎一一对应的英文底本:英国数学家查尔斯·赫顿的《数学教程》卷2中的"圆锥曲线"。进一步的对比表明,其所据当为该书第8~10版中某一版。(本文来源于《自然科学史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张伟建[6](2017)在《二十年来李善兰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善兰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数学家、翻译家,是清末西方科技传入的先驱者。本文拟从综合论述、数学成果研究、翻译成果研究等方面对大陆学者近二十年来研究李善兰的文章、着作进行梳理,分专题择要综述,以期能对今后学进一步者研究李善兰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201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2-17)
张必胜[7](2017)在《李善兰翻译出版西方数学着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善兰是把西方数学全面地引入我国的第一人,是近代西方数学传播和研究的奠基人,在翻译西方科学着作的同时还对中国传统科学有着深入地研究,通过翻译西方数学着作为中国数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中国数学的西化作了铺垫。本文分析了李善兰翻译数学着作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梳理了其翻译西方数学着作的主要历程。(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张必胜,曲安京,姚远[8](2017)在《清末杰出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善兰是我国清末最重要的数学家和科学翻译家之一,他一生出版译着8部,共104卷本,且有1部译着未刊行。他和西方传教士合理选用底本,将西方经典科学着作翻译过来,为中国清末科学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的科学译着为后来的学者所推崇,对清末民国时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影响较大,并且一直影响到当代的科学和教育。通过文献分析得出,不管是从科学研究,还是从传播西方科学上来说,李善兰都是一位学术大师。(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7年05期)
李亚鲁[9](2017)在《《植物学》(韦廉臣、艾约瑟辑译李善兰笔述)植物学术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其中既包括日常交际词汇,也包括大量的术语。因为这一时期我国的现代植物学研究成果接近空白,而国人又渴望吸收西方的科技成就,所以植物学术语译名在译介的西方书籍以及植物学着作中大量出现,成为西源外来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我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学着作,《植物学》(韦廉臣、艾约瑟辑译李善兰笔述,以下简称为《植物学》)中的植物学术语在汉语传统植物学术语向现代植物学术语的演变和发展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对汉语术语学研究、术语历时研究和植物学术语研究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小到个人的日常交际、学习,大到科研活动、词典和教科书的编纂、公共场所植物学知识的普及等都与植物学术语息息相关,因此,对植物学术语译名做出规范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植物学》中的植物学术语为立足点,综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描写分类法、文献检索法和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传统植物文献、明清传教士植物学文献、民国时期植物学教科书、建国以来植物学专着中的植物学术语系统,展现出汉语植物学术语及其关系的演变进程,总结其演变规律,并给汉语植物学术语工作如植物学术语的制定、规范及植物学术语词典的编纂以启示和建议。本文一共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给确定了《植物学》的研究版本、意义和作者,确定了“术语”的概念,并概述了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主要给出了《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辨识原则与方法,并对其进行定量统计,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第叁部分是对《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关系统计,包括层级关系、同义关系、同位关系等,展现出《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之间复杂的关系;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复杂性特点并从语音、词汇、汉字、心理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第五部分是对《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历时考察,主要从对汉语早期植物学术语的继承以及对之后植物学术语译名的影响;第六部分是对《植物学》中植物学术语的汉化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现代汉语中植物学术语处理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13)
李瑞峰[10](2016)在《晚清科学家李善兰的西学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善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着名的科学家,他不仅自身研究甚广,在近代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植物学成就显着;而且还在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先后翻译了一大批欧美自然科学着作,为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启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翻译人才。通过对李善兰不平凡翻译西学经历的梳理,来展现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以期对今天有所启发借鉴。(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16年12期)
李善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善兰是中国传统数学研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全面开启西方近代科学教育的第一位教育家。李善兰继承中国传统数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同时,他开创性地翻译了西方经典科学着作,将近代西方科学首次系统地引入我国,是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理论传播和开展中西科学研究的奠基人。李善兰在翻译西方自然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结合中国传统科学思想进行学术研究,李善兰是中国传统科学继承者和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先行者。除了传统科学研究和传播近代科学之外,李善兰还把时间放在了科学教育上,李善兰的科学教育是在中国传统科学和西方近代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崭新教育,并且吸收和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理论,为落后的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善兰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雁冰.论李善兰译者主体性在晚清《植物学》汉译中的发挥[J].出版广角.2019
[2].张必胜.李善兰的学术人生及教育思想研究[J].高教探索.2019
[3].张必胜.李善兰的数学译着及对清末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技翻译.2019
[4].孙雁冰,惠富平.论译者主观能动性在晚清西书汉译中的主导作用——以李善兰《植物学》的汉译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高红成.艾约瑟与李善兰合译《圆锥曲线说》的英文底本[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
[6].张伟建.二十年来李善兰研究综述[C].2017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
[7].张必胜.李善兰翻译出版西方数学着作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7
[8].张必胜,曲安京,姚远.清末杰出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J].上海翻译.2017
[9].李亚鲁.《植物学》(韦廉臣、艾约瑟辑译李善兰笔述)植物学术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10].李瑞峰.晚清科学家李善兰的西学翻译[J].文史博览(理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