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震事件论文_于晓辉,沈军,戴训也,王昌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地震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灵山,吉木萨尔,轮台,阜康,阿尔,丛集,砂土。

古地震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于晓辉,沈军,戴训也,王昌盛[1](2019)在《夏垫断裂带古地震事件在断塞塘沉积物中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通过断层坎前崩积楔、断塞塘这类古地震识别标志,分析了夏垫断裂的古地震事件,讨论了古地震形成的断塞塘沉积物的岩性组合与沉积演化规律。以叁河-平谷MS8. 0地震地表破裂带作为研究区,以倾滑为主的发震断层形成的断塞塘沉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崩积楔、断塞塘沉积识别古地震事件,结合第四纪年代学数据在夏垫断裂潘各庄探槽中识别出自晚更新世25~12ka BP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通过地表高程测量和钻孔探测确定断塞塘的展布规模和充填序列,利用探槽揭露断塞塘充填的地层序列和岩性组合关系,并基于此分析了古地震事件发生后在发震断裂附近形成的断塞塘沉积垂向上的3个变化阶段。研究表明,断塞塘沉积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崩积楔及其形成的冲刷面或不整合面、细碎屑堆积物(含生物碎屑)以及古土壤组成。(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徐心悦,袁兆德,邵延秀,刘静,姚文倩[2](2019)在《探槽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及其定量化——以活动走滑断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槽古地震事件的识别取决于对沉积地层中封存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响应的解译。基于国内外88篇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古地震事件的多种识别标志,主要包括地层的垂向错断、断层向上逐渐尖灭、生长地层、裂缝充填、角度不整合、砂土液化、崩积楔、褶皱等。这些识别标志的质量和数量是判别古地震事件的关键。综合分析认为,地震成因识别标志与非构造成因及蠕滑产生的变形不同,而不同识别标志对地震层位的限定有证据强弱之分。在充分考虑地域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根据识别标志的强弱,对探槽揭露事件的地层证据进行半定量化分析,这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排除非地震成因变形的影响,也能更客观地反映地震事件的可信度。(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雄南,杨晓平,杨海波[3](2018)在《佛洞庙-红崖子断裂古地震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中段,是1条活动逆断裂。在佛洞庙-红崖子断裂东、中、西各段落开挖整理了5个探槽。通过探槽揭示的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各单元之间的层序关系以及断层对不同地层的切割关系,共辨认出了4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中各地层单元的14C样品和光释光样品测年结果,对4次古地震事件给出了年龄制约:最早事件E4发生在距今约10.6ka,事件E3发生在距今约7.1ka,事件E2发生在距今约3.4ka,事件E1为1609年红崖堡地震。这4次地震事件的间隔分别约3.5ka、3.7ka和3.0ka,平均复发间隔约3.4ka,具有准周期重复特征。(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邓梅,沈军,李西,祁高,戴训也[4](2018)在《夏垫断裂大胡庄探槽古地震事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夏垫断裂是北京平原区内1条极为重要的隐伏活动断裂,同时也是1679年叁河—平谷MS8.0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获取该断裂完整的古地震序列,主要开展了2方面工作:(1)以大胡庄探槽原始资料为基础,重新对探槽进行了解译,共识别出3个埋藏古土壤,6个崩积楔和1次砂土液化现象;(2)结合该断裂其它部位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通过对比各探槽标志性地层,建立不同探槽中古地震事件在同一时间轴上的联系,得到夏垫断裂完整的古地震序列。结果表明:距今31 ka以来,夏垫断裂共发生过11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2.8ka,但距今25~15 ka存在1个古地震丛集期,丛集期内共发生5次强震,平均复发间隔约为2.0 ka,反映出夏垫断裂活动性存在阶段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细光,潘黎黎,李冰溯,聂冠军,吴教兵[5](2018)在《广西灵山断裂北段古地震事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古地震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西部、华北等强震构造区,华南大陆因地处中强地震构造区,很少发生7.0级以上地震,古地震遗迹少。同时华南大陆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人类改造活动频繁,古地震遗迹难以保存,鲜有与古地震研究相关的报道,广西灵山震区的古地震研究弥补了华南大陆古地震研究少的缺陷。本文采用槽探、地表破裂带分析及测年等方法,揭露了在广西灵山断裂北段曾发生至少4次地震事件,其中3次古地震事件,1次历史地震事件,时间分别为距今约>36 300、25 000、13 090、80a(最后者即1936年6~(3/4)级地震),4次地震事件强度有逐渐减弱的趋势。该4次地震事件的平均重复间隔约12 073a,比中国西部、华北等地的一些古地震复发间隔长,主要原因在于灵山震区构造活动强度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8年04期)

韩娜娜,单新建,宋小刚[6](2017)在《基于位错丛集的阿尔金断裂平顶山段-安南坝段古地震事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北缘重要的走滑边界断裂,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其古地震方面的研究与其它方面研究相比较,研究程度还很薄弱。前人曾基于古地震探槽和数值模拟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古地震事件序列结果以及断层破裂模式观点(Washburn等,2003;Elliott等,2015),然而这两方面的研究对地表位错的测量、分析并不充分。所以,我们基于高分遥感影像对阿尔金断裂带索尔库里段和安南坝段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进行了详细的位错测量;另外,大量历史地震破裂带考察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地震时地表破裂范围受到断层复杂几何结构的控制,如阶区、弯曲构造(Wesnousky等,2006;Lozos等,2011),因此我们以识别出的可能的地表破裂中止点为依据,设计了研究区地震断层破裂方案;然后通过位错丛集概率密度函数和地震参数经验公式(Wells等,1994),厘定了古地震的最可能的破裂参数(地表破裂长度、地表平均水平位移、地表最大水平位移),并进一步分析了断层破裂模式。结果表明,索尔库里段的最近一次古地震事件(1456A.D.-1771A.D.)发生在索尔库里谷地中(Washburn等,2003;袁兆德等,2015),其地表破裂长度在140km左右,地表平均水平位移4m左右,Mw7.56;安南坝段最近一次古地震(距今920±80a)发生在库什哈谷地中(国家地震局阿尔金活动断裂带课题组,1992),并且破裂到了索尔库里谷地,地表平均水平位移大于5m。这两次地震的破裂范围表明平顶山弯曲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使索尔库里段和-安南坝段成为独立的地表破裂单元,且单次地震地表破裂长度超过100km。(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6: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专题47: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期刊2017-10-15)

戴训也,沈军,吴传勇,吴国栋,陈建波[7](2017)在《北天山东段阜康断裂吉木萨尔段古地震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阜康断裂带是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一条重要的地质地貌构造分界线,吉木萨尔段位于阜康断裂带最东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地表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地貌现象。通过在吉木萨尔段开展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断裂陡坎测量以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工作,从探槽发现8次古地震事件,由老到新发生年代分别为:E1(257±24~376±22)ka B.P.;E2(2271±193~257±24)ka B.P.;E3(155±04~227±09)ka B.P.;E4(133±04~1359±116)ka B.P.;E5(87±05~133±04)ka B.P.;E6(65±15~675±057)ka B.P.;E7(20±10~35±08)ka B.P.;E8(?~20±10)ka B.P.。最新一次古地震为距今约(20±10)ka,古地震事件复发周期为(24-745)ka。吉木萨尔东南探槽有两条平行断层陡坎F1-7-1及F1-7-2。根据测年结果显示:最新活动时代分别为(87±05)ka和(20±10)ka,F_(1-7-1)早于F_(1-7-2)形成。(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李东雨,陈立春,梁明剑,高帅坡,曾蒂[8](2017)在《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与大震复发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西段玉树-甘孜断裂带上发生了2010年玉树M_S7.1地震,东段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2014年康定M_S6.3地震。研究其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大震复发行为是认识鲜水河断裂带乃至川西地区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中通过地质地貌调查,在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的乾宁段上选择龙灯地点进行了组合探槽开挖,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距今约9 000a以来的5次(古)地震事件序列:8070—6395BC、5445—5125BC、4355—4180BC、625—1240AD和1893年乾宁地震,其大震复发行为并不遵循准周期复发模式,早期复发间隔1000~2000a,至4355—4180BC事件后,有过5 000a左右时长的平静期,之后又进入活跃期,1 000a BP左右以来发生了2次地表破裂型大地震。1893年乾宁地震在探槽地点一带的同震左旋位错量约2.9m。(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7年04期)

姚远,陈建波,李帅,宋和平,谢江丽[9](2016)在《新疆天山南部北轮台断裂古地震事件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北轮台断裂是一条全新世活动断裂,全长约70km,构成了南天山南麓与山前洪积扇的界线。该断裂晚第四纪期间活动性较强,为准确分析北轮台断裂的古地震特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变形的微地貌进行测量,在阿克艾肯和帝禾农业两段开挖两个大型古地震探槽,对北轮台断裂古地震进行了反演模拟推演。结果显示:北轮台断裂古地震活动频繁,阿克艾肯段探槽剖面记录到3次古地震事件,垂直累计位移量4.5m,根据逆断层变形特征,建立古地震模型反演分析,多次古地震事件属于原地同震复发,最新一次古地震事件造成的地表垂直位移量为1.5m左右;帝禾农业段活动性稍弱,对探槽剖面影像解译分析,该段记录古地震事件两次,最新一次事件垂直位错量达到1.1m。北轮台断裂记录的古地震事件与上盘存在侵蚀不整合面、下盘存在生长地层的规律一致。(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李康,徐锡伟,罗浩,Paul,Tapponnier,Yann,Klinger[10](2016)在《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段半果巴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边界的1条近EW向延伸长约1600km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也是晚第四纪活动性最强的断裂带之一,被分为11个破裂段。利用高精度卫星影像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通过Trimble VX扫描测量了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段半果巴观察点的断错微地貌,显示冲沟左岸T1阶地保存了最新1次地震的位错约6~7m。选择冲沟右岸跨断塞塘开挖探槽,采集了14C样品进行年代测定,对该探槽的古地震事件进行了分析。探槽揭示了12套地层单元,记录了4次古地震事件,结合之前的研究,利用逐次限定方法可以把阿克塞段的最新2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分别限定在1 180a BP左右和507~230a BP。(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古地震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槽古地震事件的识别取决于对沉积地层中封存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响应的解译。基于国内外88篇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系统总结分析了古地震事件的多种识别标志,主要包括地层的垂向错断、断层向上逐渐尖灭、生长地层、裂缝充填、角度不整合、砂土液化、崩积楔、褶皱等。这些识别标志的质量和数量是判别古地震事件的关键。综合分析认为,地震成因识别标志与非构造成因及蠕滑产生的变形不同,而不同识别标志对地震层位的限定有证据强弱之分。在充分考虑地域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根据识别标志的强弱,对探槽揭露事件的地层证据进行半定量化分析,这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误判地震事件的可能性,排除非地震成因变形的影响,也能更客观地反映地震事件的可信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地震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于晓辉,沈军,戴训也,王昌盛.夏垫断裂带古地震事件在断塞塘沉积物中的响应[J].地震地质.2019

[2].徐心悦,袁兆德,邵延秀,刘静,姚文倩.探槽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及其定量化——以活动走滑断裂为例[J].地质通报.2019

[3].黄雄南,杨晓平,杨海波.佛洞庙-红崖子断裂古地震事件[J].地震地质.2018

[4].邓梅,沈军,李西,祁高,戴训也.夏垫断裂大胡庄探槽古地震事件分析[J].地震研究.2018

[5].李细光,潘黎黎,李冰溯,聂冠军,吴教兵.广西灵山断裂北段古地震事件初步研究[J].地学前缘.2018

[6].韩娜娜,单新建,宋小刚.基于位错丛集的阿尔金断裂平顶山段-安南坝段古地震事件的研究[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6:空间大地测量与地壳动力学、专题47:空间大地测量的全球变化研究.2017

[7].戴训也,沈军,吴传勇,吴国栋,陈建波.北天山东段阜康断裂吉木萨尔段古地震事件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7

[8].李东雨,陈立春,梁明剑,高帅坡,曾蒂.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与大震复发行为[J].地震地质.2017

[9].姚远,陈建波,李帅,宋和平,谢江丽.新疆天山南部北轮台断裂古地震事件反演[J].工程地质学报.2016

[10].李康,徐锡伟,罗浩,Paul,Tapponnier,Yann,Klinger.阿尔金断裂带阿克塞段半果巴探槽揭露的古地震事件[J].地震地质.2016

论文知识图

大海子TC1探槽和TC2探槽局部照片解释...理想化的黑河改道与河西走廊北部的山...合黎山南缘断裂古地震事件限定...5.12 蔚广盆地南缘断裂带的基本分段情况...5-28 干海子探槽及东断层、西断层局部解...紫马跨村T3地貌面断层陡坎测量剖面

标签:;  ;  ;  ;  ;  ;  ;  

古地震事件论文_于晓辉,沈军,戴训也,王昌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