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研究概况

我国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研究概况

一、国内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锋[1](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杨鸣[2](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白生菊[3](2021)在《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卵巢癌是妇科肿瘤中病死率第一、发病率第三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的身体健康。卵巢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化疗药辅助治疗,其早期发生过程隐匿,70%的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手术无法完全切除已转移的病灶,需长期使用化疗药抑制癌症的发展,但顺铂(Cis Platin)等化疗药的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敏感性降低,产生的毒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部分中药不仅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还能促进化疗药对癌细胞的敏感性。红景天苷(Salidroside)是中药红景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在结肠癌、乳腺癌等癌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卵巢癌的作用研究甚少。为了探究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本研究采用红景天苷和红景天苷联合顺铂的方式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探讨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作用、联合处理后的化疗增敏作用以及作用机制,为红景天苷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望红景天苷在治疗卵巢癌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化疗药对卵巢癌细胞的敏感性。在二氧化碳浓度为5%、温度为37℃、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用Mc Coy,s 5A基础培养基+10%胎牛血清+0.1%双抗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卵巢癌细胞SKOV3。实验时将细胞铺板于细胞培养板,各孔完全培养液中加相应浓度的药物作用SKOV3细胞,检测药物对SKOV3细胞的影响。根据药物的不同,将实验分为红景天苷组(SAL)、顺铂组(CIS)、红景天苷联合顺铂组(SACI)和顺铂联合红景天苷组(CISA)。SAL实验组分为对照组(CG)和SAL-1、SAL-2、SAL-3、SAL-4和SAL-5组,SAL实验组的红景天苷浓度依次为0、4、8、16、30和40μmol/m L;CIS实验组分为CG组和CIS-1、CIS-2、CIS-3、CIS-4、CIS-5组,顺铂的浓度依次为0、10、50、200、400、800 nmol/m L;SACI实验组为400 nmol/m L的顺铂分别与浓度为4、8、16、30和40μmol/m L的红景天苷同时处理SKOV3细胞,分组依次为SACI-1、SACI-2、SACI-3、SACI-4和SACI-5组,CG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CISA实验组为30μmol/m L红景天苷分别与浓度为10、50、200、400和800 nmol/m L的顺铂同时处理,分组依次为CISA-1、CISA-2、CISA-3、CISA-4和CISA-5组,CG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加药。电子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的细胞形态;CCK-8方法检测各实验组SKOV3细胞的抑制率,根据线性回归计算各实验组的半数抑制浓度,分析红景天苷与顺铂同时处理的增效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分布;q 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ARID1A、PTEN和FHIT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ARID1A、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红景天苷单独处理和红景天苷联合顺铂同时处理都可影响细胞的形态,随着各组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逐渐回缩变圆,折光性变差,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变少,培养液里细胞碎片增多;CCK-8结果显示,红景天苷、顺铂以及红景天苷与顺铂联合都可显着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P<0.05),顺铂与红景天苷高剂量联合处理的抑制率显着高于两药单用的抑制率(P<0.05);低剂量的顺铂与红景天苷联合处理24 h时具有拮抗作用(q<0.8),随着联合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q值逐渐增大,产生相加作用(0.8<q<1.15);各实验组的半数抑制浓度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顺铂与红景天苷联合处理可显着降低顺铂与红景天苷单独处理的半数抑制浓度(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红景天苷处理卵巢癌细胞SKOV3 48 h后可诱导细胞的凋亡,其阻滞期为G0G1期;q RT-PCR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的红景天苷可显着上调ARID1A、PTEN和FHIT m RNA在卵巢癌细胞SKOV3的表达水平(P<0.01),ARID1A、PTEN和FHIT m RNA的表达量在时间上无规律性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30和40μmol/m L的红景天苷可显着上调ARID1A、PTEN和FHIT蛋白在卵巢癌细胞SKOV3的表达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苷明显影响卵巢癌细胞SKOV3的形态和生长状态,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抑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ARID1A、PTEN和FHIT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实现的,高剂量的红景天苷可显着促进顺铂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敏感性。

李晓霞[4](2021)在《艾灸“足三里”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Wnt5a、β-catenin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在艾灸临床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疗效确切的基础上,以骨髓抑制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从与肿瘤发病紧密相关的Wnt信号通路入手,研究艾灸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Wnt5a、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探究艾灸对荷瘤小鼠化疗后血细胞的变化,为艾灸干预骨髓抑制提供相关生物学机制依据,为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转换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KM小鼠,50只,SPF级,雄性,体重15-20g。设10只为空白组,其余小鼠全部接种瘤株,荷瘤造模成功后分为荷瘤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鲨肝醇组、艾灸治疗组。除荷瘤模型组外,各组全部以CTX(100mg/kg/d)用药量进行腹腔注射,建立荷瘤鼠骨髓抑制模型。造模成功后,鲨肝醇组给予腹腔注射鲨肝醇治疗,艾灸组给予艾灸足三里治疗,每次每穴3min,一日一次,共治疗10天。治疗结束2h后小鼠眼球取血,血标本用自动血检测仪检测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剥取肿瘤组织,称取瘤重,计算抑瘤率;剥取胸腺、脾脏,计算小鼠脏器指数;取小鼠一侧股骨,运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观察艾灸对荷瘤鼠化疗后骨髓组织的影响,以Wnt5a、β-catenin蛋白为检测指标,探究艾灸对Wn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空白组小鼠在整个实验中没有进行造模干预,所有情况,包括进食、饮水等都呈现健康状态,行动灵活,反应迅速,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体形较其他组稍大。荷瘤模型组小鼠进行了荷瘤造模,在实验中除了因腋下肿瘤增长造成了一定的行动不便之外,未出现掉毛现象,精神状态尚可,饮水进食正常,在干预治疗第8天有1只鼠死亡。CTX组小鼠进食饮水减少,体重减轻,精神不振,喜倦卧成堆,皮毛无光泽,造模结束3天后开始出现毛发脱落现象,活动迟缓,拱背,眼睑苍白,偶见便血,治疗第6天、第9天分别有1只鼠死亡。鲨肝醇组:相较于CTX组,鲨肝醇组小鼠精神有所好转,进食及饮水情况好转,个别小鼠眼睑发炎症状,略有烦躁,治疗7天、第9天分别有1只鼠死亡。艾灸组:相较于CTX组,艾灸组小鼠上述情况有一定程度恢复,精神好转,少数仍有烦躁、倦卧成堆、拱背情况,进食及饮水逐渐正常,行动灵活。2小鼠外周血细胞数目变化荷瘤模型组小鼠与空白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显着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较空白组显着增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X组小鼠与空白组相比,白细胞、淋巴细胞显着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鲨肝醇组小鼠与空白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下降(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小鼠与空白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与CTX组相比,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小鼠与CTX组相比,血小板、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小鼠脏器指数比较(1)瘤重:CTX组、鲨肝醇组瘤重比荷瘤模型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瘤重与CTX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瘤重比荷瘤模型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抑瘤率明显优于鲨肝醇组。(2)脏器指数:荷瘤模型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胸腺重量与空白组相比均增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荷瘤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X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胸腺重量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增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胸腺重量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增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与空白组相比显着增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脏器指数与CT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与CTX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鼠骨髓形态学改变(1)空白组小鼠骨髓造血组织粒系细胞大量存在,结构完整,巨核细胞清晰,排列均匀紧密;(2)与空白组相比,荷瘤模型组小鼠骨髓造血组织中存在大量炎性细胞,造血面积缩小;(3)与荷瘤模型组相比,CTX组小鼠骨髓细胞炎性细胞有所减少,但与空白组相比,CTX组小鼠骨髓造血面积明显缩小,小鼠骨髓组织骨髓细胞形态异常,血窦出现破损现象;(4)与CTX组相比,鲨肝醇组小鼠和艾灸组小鼠骨髓细胞形态大致正常,造血面积明显增加,炎性细胞明显减少。5小鼠骨髓细胞Wnt5a、β-catenin表达(1)Wnt5a:荷瘤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X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蛋白表达比CTX组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蛋白表达与CTX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β-catenin: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X组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灸组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鲨肝醇组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与CT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小鼠骨髓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与CTX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艾灸足三里能显着提高CTX化疗后小鼠白细胞水平,改善骨髓抑制小鼠精神、饮食状态,提高小鼠的生存生活质量;艾灸足三里对恢复小鼠脾脏指数、抑瘤效果优于鲨肝醇。2艾灸足三里能显着改善CTX化疗后骨髓受损状态,能使骨髓造血面积明显增加,炎性细胞明显减少。3 CTX化疗损伤了小鼠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使骨髓细胞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骨髓抑制的机理之一;艾灸足三里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骨髓损伤的修复机制可能与调节Wnt信号通路关键细胞因子Wnt5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有关。

李捷[5](2020)在《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地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对5-FU所致的肠道损伤的影响和对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DSS所诱导的肠炎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减轻肠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精制保和颗粒潜在功效,并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通过体内实验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大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潜在靶点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皮下接种小鼠肠癌CT26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FU构建化疗损伤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小鼠体重、腹泻指数、粪便形态观察等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的干预作用;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和AKT通路活化及下游相关凋亡、增殖调控蛋白表达。2、通过DSS诱导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测量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重量、HE染色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精制保和颗粒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3、通过TCMIP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分析精制保和颗粒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Pathway分析;基于Pathway分析结果,通过Gene Cards获取大肠癌靶点,并取其与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的交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构建、Pathway和GO等分析研究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潜在成分、靶点及通路。4、通过皮下注射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瘤体体积、瘤体重量检测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瘤体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注射后引起的CT26移植瘤小鼠腹泻指数升高、空肠黏膜损伤及粪便不成形;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凋亡,下调了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显着上调小鼠空肠组织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小鼠空肠组织AKT与p-AKT的表达。2、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DSS刺激引起的DAI升高、结肠缩短、结肠重量减轻和结肠黏膜损伤;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促炎因子IL-6和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精制保和颗粒干预虽然对OTUs数量、alpha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善,但一定程度上能调节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beta多样性和降低Dubosiella丰度(P<0.05)及增加有益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含量。3、通过网络药理学选取了精制保和颗粒22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17个潜在靶点,所有潜在靶点的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 i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ene Cards数据库中选取了9329个大肠癌靶点,并与217个潜在靶点进行交集,获得了184个靶点;基于成分-靶点关系,构建了精制保和颗粒调控网络,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得到了8个潜在关键成分和48个潜在关键靶点。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s in cancer、Hepatitis B和Prostate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O分析发现enzyme binding、response to drug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等功能被显着富集。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体体积、重量及移植瘤组织PCNA表达和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引起的腹泻和肠道黏膜损伤,且通过上调AKT和p-AKT的表达及抗凋亡蛋白Bcl-2、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是精制保和颗粒减轻化疗所致肠道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精制保和颗粒显着减轻DSS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且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和调节肠道菌群是其可能的调控机制。3、精制保和颗粒多个潜在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大肠癌作用。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薛宁[6](2020)在《灸治乳腺癌:从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到抑制瘤体生长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艾灸治疗肿瘤,是当代针灸临床的新课题。如何运用艾灸治疗肿瘤,以往实践多关注于肿瘤放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对于肿瘤瘤体影响鲜少关注。本研究将以乳腺癌为例,以临床观察艾灸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胃肠道等毒副作用为起点,通过设计实验研究艾灸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瘤体生长抑制的影响,并从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调节角度探讨艾灸抑制瘤体生长的免疫调节机制,旨在进一步探索“灸治肿瘤”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方法:临床研究: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化疗患者均采用化疗周方案,对照组每次化疗前30 min使用注射用盐酸格拉司琼(3 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化疗当日即配合使用麦粒灸,每次取6 mg艾绒搓为麦粒大小艾柱在患者双侧足三里、及气海、关元穴施灸,每穴9壮,每日1次,连续7天。观察化疗第1、3、7天,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程度(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情况(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动物实验研究:将30只BALB/c小鼠按1:4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24只)。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接种4T1乳腺癌细胞建立荷瘤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紫杉醇干预组、艾灸干预组和紫杉醇+艾灸干预组,每组6只。模型对照组:自肿瘤细胞接种次日起,不予任何治疗及干预;紫杉醇干预组:当肿瘤长至100-200 mm3后,尾静脉注射cy7紫杉醇0.1 mL(1 mg/mL);艾灸干预组:将艾绒搓成麦粒大小(约6mg)置于穴位上小鼠双侧足三里穴位处,线香点燃待艾绒烧尽后将直接按灭于施灸处,每穴3壮,每日1次,连续2周;紫杉醇+艾灸干预组:当肿瘤长至100-200 mm3后,尾静脉注射cy7紫杉醇0.1mL(1 mg/mL)后,同时进行艾灸干预。观察2周内小鼠体质量与瘤体体积变化及2周时各组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并进行瘤体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的分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FN-γ、IL-10和TGF-β1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HIF-1α、VEGFA、PD-1和PD-L1的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中,化疗第3、7天,治疗组患者恶心和呕吐症状与化疗后第1天相比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化疗前1天相比,化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含量显着性下降(P<0.05),表明化疗药物会导致患者白细胞数目的下降;治疗组中化疗第3、7天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研究中,与紫杉醇组相比,艾灸+紫杉醇组小鼠的体重下降趋势明显减缓(P<0.05);第14天艾灸组出现肿瘤细胞坏死、瘤体生长变缓;与肿瘤模型组小鼠相比,艾灸干预组组小鼠外周血中脏器指数和白细胞总数显着提高(P<0.05);与紫杉醇组相比,艾灸+紫杉醇组小鼠外周血中脏器指数和白细胞总数显着提高(P<0.05);与普通对照组相比,肿瘤模型组中IL-2、IFN-γ水平显着降低(P<0.05),IL-10、TGF-β1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灸干预组中IL-2、IFN-γ水平升高(P<0.05),IL-10、TGF-β1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艾灸组肿瘤组织中CD34、HIF-1α、VEGFA和PD-1、PD-L1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1.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艾灸能够不同程度减轻乳腺癌化疗的毒副作用;且艾灸具有系统性调整的特点。2.动物实验表明,14天艾灸治疗可以出现肿瘤细胞坏死、瘤体生长变缓,呈现抑制瘤体生长的现象。3.艾灸通过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和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4.艾灸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还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刘诗韵[7](2020)在《针刺疗法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肿瘤化疗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抗肿瘤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对骨髓巨核细胞这一血小板前体细胞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血小板计数的降低。流行病学显示CIT的总发生率为9.7%,含吉西他滨、卡铂等化疗药物的方案发生率最高。CIT的发生可造成严重后果,如患者化疗药物剂量的降低、化疗时间的延迟,甚至终止化疗等,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期。目前西医常用的防治CIT方法如输注血小板,应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等确有疗效,能升高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缩短血小板回升时间。但存在可能感染传染性疾病、出现输血反应、副作用明显、价格昂贵等问题。中医对于化疗具有增效减毒的功效,近年来应用中医治疗方法防治化疗副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诸多医家或用单味药材,或自拟方药,或以中成药治疗CIT,均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疗法疗程较长,起效缓慢,且因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其疗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疗效良好且安全性高,起效迅速而又价格低廉的防治CIT的方法。针刺疗法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但还有待评价其效果。导师黄金昶教授在临床治疗CIT的实践中,发现于肝俞、脾俞刺血拔罐,能迅速提升CI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故本研究通过对针刺疗法预防CIT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及回顾性分析采用刺血拔罐疗法治疗CIT患者的临床数据,评价针刺疗法防治CIT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依据。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探索针刺疗法预防CIT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接受刺血拔罐治疗CIT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刺血拔罐治疗CI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2月的关于针刺类疗法防治CI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依据纳排标准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2)以2015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住院的CI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纳入患者64例。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化疗次数等信息作为基线资料,以治疗有效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血小板压积(PC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肝肾功能(ALT、AST、BUN、CREA)、凝血功能(APTT、PT、FIB、TT、D-D)、不良反应为观察指标,评价肝俞、脾俞刺血拔罐治疗CIT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1)最终纳入13项研究,4篇文献报告了 CIT事件的发生,结果显示用针刺疗法治疗的患者出现CIT的概率更小(RR值为0.41,95%CI[0.20,0.87],Z=2.32,P=0.02);11篇文献报告了干预后血小板具体计数,结果显示行针刺治疗比不治疗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更高(MD=16.28×109/L,95%CI[0.80,31.76],P=0.04);8 篇文献报告了 KPS 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接受针刺治疗的研究对象化疗后KPS比不治疗更高(MD=6.69,95%CI[6.22,7.16],P<0.00001)。(2)共纳入64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有效患者51例,有效率79.69%。患者刺血拔罐干预前后血小板计数经t检验p=0.00<0.05,提示刺血拔罐能有效升高CI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干预前后MPV、PDW、PLCR、PCT经检验p值小于0.05,但结合临床发现刺血拔罐对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影响。血小板恢复正常的中位天数为10天,起效迅速。肝功相关指标ALT在干预前的数值为25.47±19.09,刺血拔罐后21.42±16.43,p值为小于0.05,结合临床发现刺血拔罐未对肝脏造成损伤。其他观察指标WBC、RBC、Hb、AST、BUN、CREA、APTT、PT、FIB、TT等经统计p值均大于0.05,提示刺血拔罐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64例患者中仅出现皮肤瘀血、水泡等相关不良反应,可自行消退,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1)针刺类疗法可有效防止化疗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减轻血小板降低的程度,预防CIT的发生,但其安全性还有待评估。(2)肝俞、脾俞刺血拔罐能有效提高CIT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加快血小板的恢复,未发现明显肝肾毒性和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辛庆龄[8](2020)在《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血象、中医临床症状、身体状况的影响,评价温针灸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则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病人47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温针灸足三里、关元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患者自身因素脱组4例,实际纳入统计43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化疗,且出现毒副作用时均采用常规西药处理。治疗组在接受西药防治化疗时出现的毒副反应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选取主穴为(双侧)足三里、关元。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气海、中脘、内关等配穴。分别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计数等4项指标纳入观察范围,并根据量表观察各组患者骨髓抑制的程度。以上4项指标为完成治疗后主要对比范围,并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情况、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体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化疗次数,使用SPSS数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第7天各血象指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第14天两组血象指标程上升趋势,除血红蛋白外,其他指标表现出差异(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1天,治疗组的各个指标数值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相比,除血红蛋白以外,其他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低于治疗前的水平。3)化疗后两组患者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但无重度骨髓抑制发生。化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第14天,除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外,白细胞和粒细胞抑制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抑制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两组完成治疗后根据KPS量表评分,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且治疗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在治疗效果的稳定率方面治疗组(77.27%)明显高于对照组(38.90%)。5)两组完成治疗后根据中医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在疗效方面,治疗组(72.72%)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6)两组完成治疗后称测体重,经过t检验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有较大差异,且对照组的患者体重明显低于治疗组。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发现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在体重稳定率方面,治疗组(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研究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改善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的情况,尤其对白细胞和粒细胞水平影响明显。温针灸对中医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还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物美价廉,操作相对便捷的特点,可作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

郭琪[9](2020)在《针刺预处理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脾胃虚弱型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病例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止呕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预处理。比较两个疗程后脾胃虚弱型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患者在治疗前后药物毒副作用评价标准、呕吐症状积分、卡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的变化情况。两疗程结束后收集分析两组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对比两组受试者呕吐症状的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两组受试者的中医症候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和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药物毒副作用评价标准、呕吐症状评分、卡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呕吐单症状:除食欲以及脉象的改善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以外,口干、呕吐次数、呕吐严重程度、呕吐持续时间、舌象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间比较,药物毒副作用评价标准、呕吐症状评分、卡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对脾胃虚弱型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均有一定疗效,但针刺预处理结合常规止呕方案的疗效在药物毒副作用评价标准、呕吐症状积分、卡氏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止呕方案组,表明提前进行针刺预处理结合常规止呕方案对脾胃虚弱型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李柏[10](2020)在《姜黄素通过miRNA-491/PEG10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及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肿瘤患者中分别位居第三位和第二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生命。尽管近几来在发达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出现下降趋势,但目前在我国仍呈现上升趋势,且确诊患者以中晚期多见[6]。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根治性切除为主,对于进展期的病人,手术后通常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来自全球多中心的大数据结果显示,虽然经过规范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全球每年仍有数十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其原因是由于结直肠癌对多种化疗药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同时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筛选高效、低毒副作用的抗肿瘤药物和发现有效的治疗靶点是当务之急。micro RNA(mi RNA)是一种小型的,具有调控功能的,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66],mi RNA基因表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高度的稳定性、肿瘤相关性和组织特异性[67],上述的特点使mi RNA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mi RNA是细胞功能和体内平衡的主要调节因子,在细胞分化、新陈代谢和肿瘤的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异常的mi RNA的表达可以直接促进或抑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发挥着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进而影响结直肠癌的病程进展[82-84]。目前针对mi RNA研究的主要难点是靶基因的预测和生物功能的评价,mi RNA究竟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调节作用需进一步探讨,选择合适肿瘤相关基因作为靶点,对肿瘤进行特异性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文献报道,人们已经发现mi R-491在多种肿瘤中,如胶质细胞瘤、口腔鳞状细胞癌、乳腺癌、肺癌、胃癌、肾上腺癌、宫颈癌等,发挥调控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性的作用[87-89]。此外,mi R-491的异常升高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状况有关,通过特异性抑制剂来下调mi R-491的表达能够增加化疗药物对动物模型的敏感性。虽然目前研究能够表明mi R-491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但是对于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PEG10是一种父系表达的遗传印记基因[95],已经被证实是癌基因,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并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IGF-2(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在大部分结直肠癌中通过甲基化而呈现过度表达状态,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因此我们推测与IGF-2为同源性的父系表达基因PEG10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过度表达状态[109-110]。Wnt基因在各种生物中都的高度保守,不存在于正常成熟的细胞中。其中Wnt1可能是导致经典Wnt信号通路激活的始动因素之一。β-catenin是新原癌基因的产物,在结直肠癌中处于高表达,而正常的结直肠上皮细胞中没有游离的β-catenin。研究表明,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由于Wnt/β-catenin突变及异常活化[63],导致其不能被降解,结果引起细胞质内大量聚积的Wnt/β-catenin转位进入细胞核,与相应的转录因子(如TCF4/LEF)结合,促进下游某些原癌基因表达,使细胞过度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发生[113]。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疗手段,是抗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及时修复化疗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体正常机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抗肿瘤的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姜黄素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成分,能够调节众多的信号转导途径,在体外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中均被证实在结直肠癌的预防和化疗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国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已经将其列为第3代肿瘤防治药物[19]。然而,到目前为止,它的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本次研究是建立在mi RNA水平上来探讨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抗癌作用机制。在HCT-116细胞中分析了姜黄素对mi R-491,PEG10和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明确姜黄素、mi R-491、PEG10、Wnt1/β-catenin调节轴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阐述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在mi RNA水平上研究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分子靶点,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有望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方法:实验一:我们收集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经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5cm)标本。应用q PCR技术检测mi R-491、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二:应用q PCR检测mi R-491在结直肠癌HCT116、Caco2、HT2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i R-491mimics和inhibitor合成及测序全部由上海Gene Pharma公司完成。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mi R-491和PEG10之间的靶标关系进行验证。应用q PCR法检测HCT116细胞在分别转染mi R-491 mimics,mi R-491 inhibitor和mi R-NC后,mi R-491,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在分别转染mi R-491 mimics,mi R-491 inhibitor和mi R-NC后,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三: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及过表达PEG10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及过表达PEG10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q PCR法检测姜黄素组与PEG10过表达组中mi R-491,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姜黄素组、PEG10过表达组及阴性对照组中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皮下接种HCT116细胞建立免疫缺陷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药5周,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应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对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q PCR法检测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姜黄素及阴性对照组相比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姜黄素及阴性对照组相比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一:应用q PCR检测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 R-491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组织,而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P<0.01)。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得到与m RNA检测结果相似的变化趋势,结直肠癌组织中的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它们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实验二:结果表明mi R-491在HCT116细胞中表达水平下降程度低于在其它结直肠癌细胞中下降程度,能够进行后续的体外实验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HCT116细胞作为体外实验细胞模型。采用Mi RBase和Target Scan等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出PEG10是mi R-491潜在的下游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提示mi R-491能通过PEG10的3’UTR区的结合位点相结合,从而抑制PEG10的表达,使荧光素酶活性降低,进一步证实了PEG10为mi R-491的下游靶基因。应用q PCR法检测在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mimics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或mi R-NC后相比mi R-491的表达可以显着上调。PEG10 m RNA在转染mi R-491 mimics后表达显着减少,mi R-491 inhibitor可明显增加PEG10 m RNA的表达水平。在mi R-491mimics组的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下调,而mi R-491 inhibitor可显着增加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在HCT116细胞转染miR-491 mimics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或miR-NC后相比较,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在mi R-491 mimics组里显着减少,而mi R-491inhibitor可明显增加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三:MTT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可以明显降低HCT116细胞的活力,PEG10过表达后可显着增加HCT116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姜黄素可诱导HCT116细胞凋亡,而PEG10过表达后可显着降低HCT116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和重量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姜黄素在小鼠体内能抑制肿瘤生长。应用q PCR法检测结果表明姜黄素可以上调mi R-491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过表达PEG10后,能够显着提高Wnt1和β-catenin的m 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EG10过表达组使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增加,而姜黄素可以使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MTT检测结果显示在mi R-491被抑制后,姜黄素可以明显降低HCT116细胞的活力,表明姜黄素能够减少HCT116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mi R-491被抑制后,姜黄素可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应用q PCR法检测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组中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姜黄素及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着上升。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姜黄素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相比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在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后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HCT116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姜黄素与转染mi R-491 inhibitor相比PEG10、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实验一:(1)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i R-49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证实mi R-49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2)无论在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PEG10,Wnt1和β-catenin表达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表明PEG10,Wnt1和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3)mi R-491的表达与PEG10,Wnt1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实验二:(1)与其它结直肠癌细胞相比,mi R-491在HCT116细胞中表达水平下降程度最为显着。(2)本次实验通过基因预测程序预测PEG10是mi R-491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mi R-491与PEG10之间互作的靶标关系,证实了PEG10是mi R-491的下游靶基因。(3)构建mi R-491过表达及沉默模型,当mi R-491过表达后能够抑制PEG10以及Wnt1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而沉默mi R-491能够促进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说明了mi R-491对PEG10、Wnt1和β-catenin的负性调控作用。实验三:(1)从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的实验结果中看出,姜黄素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HCT116细胞的增殖,促进HCT116细胞的凋亡;在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能发现姜黄素能够抑制体内肿瘤生长;而且在mi R-491沉默后,姜黄素仍可产生上述效应,并可促进mi R-491的表达;PEG10过表达后可促进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HCT116细胞的凋亡。(2)Wnt1及β-catenin是PEG10的下游信号分子。mi R-491对结直肠癌的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对PEG10的调控,进而发挥对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3)姜黄素能够有效促进mi R-491的表达,抑制PEG10、Wnt1和β-caten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因此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抗癌作用可以通过上调mi R-491表达,从而降低PEG10的表达,进而抑制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实现的。(4)本研究是在mi RNA水平上来研究传统中药姜黄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首次报道姜黄素对mi R-491、PEG10的调节作用,有望成为抗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并为抗结直肠癌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国内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基金来源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卵巢癌的发展及治疗
        1.1 妇科肿瘤
        1.2 卵巢肿瘤的发展
        1.3 卵巢肿瘤的分类
        1.4 卵巢肿瘤的发生原因
        1.5 卵巢肿瘤的病例分期
        1.6 卵巢肿瘤的治疗
        1.7 化疗的副作用
        1.8 卵巢癌的预防
    2 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2.1 中药的应用
        2.2 中药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2.3 中药在卵巢肿瘤中的作用
    3 红景天苷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3.1 红景天
        3.2 红景天苷
第二章 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 体外生长的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细胞株及实验分组
        1.3 SKOV3 细胞的培养
        1.4 倒置显微镜观察SKOV3 细胞形态的变化
        1.5 CCK-8 法实验
        1.6 流式细胞术实验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红景天苷对SKOV3 细胞形态的影响
        2.2 CCK-8 法检测细胞抑制率
        2.3 SKOV3 细胞增殖能力的线性回归
        2.4 红景天苷对SKOV3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2.5 流式细胞术实验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章 顺铂对卵巢癌细胞SKOV3 体外生长的作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CCK-8 法检测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CCK-8 法实验
        2.2 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增殖能力的线性回归
        2.3 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章 红景天苷与顺铂联用对卵巢癌细胞 SKOV3 体外生长的作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CCK-8 法检测实验
        1.3 红景天苷与顺铂联合作用于SKOV3 细胞的增敏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CCK-8 法实验
        2.2 红景天苷与顺铂联合作用的增效作用
        2.3 红景天苷与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增殖能力的线性回归
        2.4 红景天苷与顺铂作用于SKOV3 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3 讨论
    4 结论
第五章 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 ARID1A、PTEN和 FHIT 表达作用的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qRT-PCR法检测ARID1A、PTEN和FHIT m RNA的表达
        1.3 Western-blot法检测ARID1A、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
        1.4 Pearson相关分析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qRT-PCR 法检测 ARID1A、PTEN 和 FHIT 基因的表达
        2.2 Western-blot法检测ARID1A、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
        2.3 Pearson相关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4)艾灸“足三里”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Wnt5a、β-catenin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立题依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械
        1.3 药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模型复制
        2.3 治疗干预
        2.4 数据采集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脏器指数结果
        3.3 各组小鼠外周血细胞数目变化
        3.4 各组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变化
        3.5 各组小鼠骨髓细胞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中医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4.2 西医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4.3 西医对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
        4.4 中医药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
        4.5 艾灸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研究
        4.6 Wnt信号通路
        4.7 模型选择依据
        4.8 选穴依据
        4.9 实验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肠道损伤和炎症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5-FU所致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体重、腹泻及粪便性状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模型小鼠空肠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所致空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中的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3.7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的CDK4和c-myc表达的影响
        3.8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DSS介导的肠炎和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长度和重量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IL-6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3.7 测序质量评估——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3.8 OTU聚类分析
        3.9 Alpha多样性指数统计
        3.10 PCoA主坐标分析
        3.11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抑制大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精制保和颗粒中药材、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2.2 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所有靶点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大肠癌相关靶点的选取及检索
        2.4 精制保和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
        2.5 基于DAVID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成分和潜在靶点
        3.2 精制保和颗粒GO和 KEGG通路分析
        3.3 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与大肠癌靶点交集
        3.4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及分析
        3.5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靶点的 KEGG 通路和 GO 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实验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组织中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对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灸治乳腺癌:从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到抑制瘤体生长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乳腺癌发病及研究进展
        1.1 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
        1.2 发病机制研究
        1.3 分型分类研究
    2. 乳腺癌患者治疗及其毒副作用
        2.1 乳腺癌治疗方法
        2.2 治疗后毒副反应及干预
    3. 灸治肿瘤
        3.1 艾灸减轻化疗后毒副作用
        3.2 艾灸对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
        3.3 艾灸通过调节基因调控、蛋白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
        3.4 艾灸调节其它因素发挥抗肿瘤作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艾灸降低乳腺癌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实验资料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排标准
        1.4 观察指标
        1.5 医学伦理原则与质量控制
        1.6 安全性评价
        1.7 治疗方案
        1.8 统计学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乳腺癌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2.2 两组乳腺癌患者白细胞计数比较
    3. 讨论
        3.1 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
        3.2 初步结论
        3.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础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 实验动物
        1.3 试剂配置
    2 方法
        2.1 造模、分组与处理
        2.2 小鼠体质量与肿瘤体积、质量的测定
        2.3 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2.4 脏器指数测定
        2.5 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检测
        2.6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2.7 免疫组化化学技术
        2.8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的表达
        2.9 qPCR检测基因的表达
        2.10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体质量影响
        3.2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抑瘤效应差异的比较
        3.3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肿瘤组织形态的影响
        3.4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5 不同干预组对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的影响
        3.6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3.7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微血管及微环境相关蛋白的影响
        3.8 不同干预组对乳腺癌小鼠PD-1和PD-L1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艾灸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证据
        4.2 艾灸抑制肿瘤瘤体生长的可能机制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果与结论
        1.1 研究结果
        1.2 研究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针刺疗法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现状
        1.CIT概述
        2.西医治疗CIT的现状
        3.小结
    综述二 中医对CIT的认识
        1.病因病机
        2.辨证论治
        3.单方验方防治CIT现状
        4.非药物疗法防治CIT现状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研究一 针刺疗法预防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临床研究二 肝俞、脾俞刺血拔罐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回顾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研究结果
        3.讨论
        4.结论
        5.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1.1 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证型和治疗方法的认识
        1.4 中医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骨髓抑制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防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内容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取穴原则
        3.3 治疗方法
        3.4 针刺不良反应处理
        3.5 观察周期
        3.6 观察指标
        3.7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2 两组患者血象变化及骨髓抑制程度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情况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选穴依据
        1.1 足三里
        1.2 关元
    2 选择温针灸的依据
        2.1 温针灸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方面的应用
        2.2 温针灸在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方面的应用
        2.3 温针灸在恶性肿瘤疼痛中的应用
        2.4 温针灸在癌因性疲乏方面运用
    3 针灸治疗骨髓抑制的作用机制
        3.1 减轻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损伤
        3.2 保护骨髓微环境
        3.3 刺激造血因子
    4 结果分析
        4.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象情况与骨髓抑制程度分析
        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分析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变化分析
        4.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情况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艾灸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毒副作用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针刺预处理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临床收集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治疗效果
        3.1 一般情况
        3.2 疗效性指标
    4 统计方法
    5 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姜黄素通过miRNA-491/PEG10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及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综述
    1.1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及中药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1.1.1 结直肠癌治疗现状
        1.1.2 中药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1.2 姜黄素的发展及应用历程
        1.2.1 姜黄素的作用及用途
        1.2.2 姜黄素对结直肠癌的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mi RNA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1.3.1 mi RNA的结构特点、与生物学功能及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1.3.2 mi R-491 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PEG10 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1.5 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1.5.1 Wnt的定义及功能
        1.5.2 β-catenin的定义及功能
    1.6 总结和展望
第2章 MIR-491、PEG10、Wnt1 和 β-caten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主要试剂配制
        2.3.2 组织取材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 RNA-491 及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2.3.4 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EG10,Wnt1 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2.3.5 SPSS数据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q 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mi R-491,PEG10,Wnt1和 β-catenin的m RNA表达
        2.4.2 Western blot检测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EG10,Wnt1和 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
    2.5 小结
    2.6 讨论
第3章MIR-491 与PEG10 基因靶标关系验证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主要试剂配制
        3.3.2 细胞培养
        3.3.3 细胞株的冻存
        3.3.4 细胞复苏
        3.3.5 细胞传代
        3.3.6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mi R-491 的表达
        3.3.7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mi R-491 和PEG10 之间的靶标关系的验证)
        3.3.8 过表达及沉默mi R-491 后,q PCR法检测mi R-491,PEG10,Wnt1 和 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3.3.9 过表达及沉默mi R-491 后,Western blot法检测PEG10,Wnt1和 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
        3.3.10 SPSS数据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MIR-491 在不同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3.4.2 PEG10 是MIR-491 的靶基因(PEG10 与mi R-491 的靶标关系的验证)
        3.4.3 在HCT116 细胞中mi R-491 mimics转染PEG10-WT,si以及PEG10-Mut的荧光素酶活性
        3.4.4 过表达或沉默mi R-491 对细胞系中mi R-491、PEG10,Wnt1 和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3.4.5 过表达或沉默mi R-491 对细胞系中PEG10,Wnt1 和 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3.5 小结
    3.6 讨论
第4章 姜黄素对HCT116 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试剂和动物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主要试剂配制
        4.3.2 细胞培养
        4.3.3 细胞转染
        4.3.4 MTT检测细胞增殖
        4.3.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3.6 小鼠皮下荷瘤实验
        4.3.7 姜黄素、PEG10 过表达对细胞系中mi R-491,PEG10,Wnt1 和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3.8 姜黄素、PEG10 过表达对细胞系中PEG10,Wnt1 和 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3.9 细胞转染(mi R-491 inhibitor,mi R-491 inhibitor+姜黄素)
        4.3.10 MTT检测细胞增殖
        4.3.1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3.12 mi R-491 沉默后,姜黄素对细胞系中mi R-491,PEG10,Wnt1和 β-catenin 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3.13 mi R-491 沉默后,姜黄素对细胞系中PEG10,Wnt1 和 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3.14 SPSS数据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MTT法检测姜黄素、PEG10 对HCT116 细胞的增殖的影响
        4.4.2 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PEG10 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574.4.3 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4.4.3 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4.4.4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c DNA3.1-PEG10(PEG10过表达)组与姜黄素组中mi R-491,PEG10,Wnt1 和 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
        4.4.5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组、pc DNA3.1-PEG10(PEG10过表达)组及阴性对照组中PEG10,Wnt1 和 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
        4.4.6 MTT法检测在mi R-491 沉默时,姜黄素对HCT116 细胞的增殖的影响
        4.4.7 流式细胞术检测在mi R-491 沉默时,姜黄素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
        4.4.8 mi R-491 沉默后,姜黄素抑制mi R-491,PEG10,Wnt1 和β-catenin m RNA的表达水平
        4.4.9 mi R-491 沉默后,姜黄素抑制PEG10,Wnt1 和 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
    4.5 小结
    4.6 讨论
第5章 总结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学位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国内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红景天苷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研究[D]. 白生菊. 西北民族大学, 2021
  • [4]艾灸“足三里”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Wnt5a、β-catenin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晓霞.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李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灸治乳腺癌:从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到抑制瘤体生长的探索[D]. 薛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针刺疗法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D]. 刘诗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温针灸足三里、关元对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疗效的临床研究[D]. 辛庆龄.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针刺预处理治疗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研究[D]. 郭琪.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姜黄素通过miRNA-491/PEG10对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增殖及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柏.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我国中药防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研究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