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结构超表面增强吸收研究

微纳结构超表面增强吸收研究

论文摘要

鉴于微纳结构增强吸收可以大大降低传统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广泛的应用,其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本论文主要关注微纳超表面结构的增强吸收在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是宽光谱偏振无关吸收体,采用有效介质理论以及时域有限差分法,讨论此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效率,偏振不相关性和入射角度,并从电磁场分布出发,分析此超表面结构增强吸收的物理机制;另一方面是对二维全吸收光栅传感器的研究,采用阻抗匹配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讨论结构的吸收特性,分析结构在环境介质折射率变化时的FOM*值。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宽光谱偏振无关超表面结构。此结构在整个可见光区域内,正入射条件下,TM和TE偏振的平均吸收效率都高于98.91%,偏振不相关,45°入射角度内吸收效率仍然高于95%。此宽光谱偏振无关吸收体优良的吸收特性在TM偏振下归因于存在的布儒斯特角和结构具有的梯度折射率,在TE偏振下归因于SiO2减反射层和结构具有的梯度折射率。(2)设计一种偏振无关的二维全吸收光栅超表面结构,对结构中各参数的影响以及传感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入射情况下,在波长818nm处,吸收效率在99%以上;调整光栅结构参数,在保证吸收效率的情况下,吸收峰值波长可线性变化;结构的吸收特性对20°以内的入射角度不敏感;结构的吸收峰值波长对折射率变化十分敏感,敏感度为753nm/RIU,品质因子FOM值为19.7,FOM*值超过300,传感能力强。本文在微纳结构超表面增强吸收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设计的宽光谱偏振无关吸收体不仅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达到了理想的吸收效率,对入射角度不敏感,尤为突出的是,实现了偏振无关特性,解决了目前二维吸收体存在的难实现宽谱偏振无关的问题;提出的二维全吸收光栅传感器的敏感程度得到了提高,在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传感器上可以有很好的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微纳结构增强吸收类型
  •     1.2.1 半导体-金属吸收体
  •     1.2.2 固有吸收体
  •     1.2.3 多层吸收体
  •     1.2.4 表面纹理吸收体
  •     1.2.5 金属陶瓷吸收体
  •     1.2.6 光子晶体吸收体
  •   1.3 超表面增强吸收的研究状况
  •     1.3.1 TM以及TE偏振超表面结构增强吸收研究现状
  •     1.3.2 宽谱以及窄谱超表面结构增强吸收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内容
  • 第2章 微纳结构超表面的研究方法
  •   2.1 数值模拟方法
  •     2.1.1 有限元分析法
  •     2.1.2 离散偶极近似法
  •     2.1.3 时域有限差分法
  •   2.2 理论研究方法
  •     2.2.1 矢量衍射理论
  •     2.2.2 有效介质理论
  •     2.2.3 耦合模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宽光谱偏振无关吸收体的特性研究
  •   3.1 偏振无关吸收特性
  •   3.2 结构参数分析
  •     3.2.1 二氧化硅厚度的影响
  •     3.2.2 等腰三角硅大小的影响
  •     3.2.3 等腰三角硅高度的影响
  •     3.2.4 磷化铟层厚度的影响
  •     3.2.5 镍层的影响
  •   3.3 偏振无关全吸收现象的物理机制
  •     3.3.1 TM偏振下电场分布及分析
  •     3.3.2 TE偏振下电场分布及分析
  •   3.4 入射光角度改变时的吸收特性
  •     3.4.1 TM偏振下入射角度的影响
  •     3.4.2 TE偏振下入射角度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二维全吸收光栅传感器的研究
  •   4.1 全吸收特性
  •   4.2 电磁场分布情况及吸收增强分析
  •     4.2.1 电场及磁场分布情况
  •     4.2.2 吸收增强分析
  •   4.3 结构参数调制
  •   4.4 偏振角度及入射角度影响
  •   4.5 传感特性分析
  •     4.5.1 TE偏振下入射角度变化时的传感特性
  •     4.5.2 TM偏振下入射角度变化时的传感特性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徐天宇

    导师: 周见红

    关键词: 吸收增强,超表面,偏振无关特性,折射率传感器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物理学

    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

    分类号: O433

    总页数: 67

    文件大小: 9135K

    下载量: 139

    相关论文文献

    • [1].晶体声光衍射效应中声致折射率变化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23)
    • [2].U形光纤液体折射率传感性能分析[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9(03)
    • [3].七芯光纤拉锥的折射率传感性能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8(06)
    • [4].基于微纳光纤共振环的折射率传感[J]. 量子电子学报 2018(05)
    • [5].超声光栅实验中声致折射率变化的研究[J]. 大学物理 2012(05)
    • [6].圆柱微波谐振法测量氩气折射率[J]. 计量学报 2019(02)
    • [7].面向激光追踪测量系统的空气折射率补偿方法研究[J]. 机电工程 2019(10)
    • [8].具有超低反射率的折射率渐变封装结构[J]. 光学学报 2019(02)
    • [9].基于单模光纤拉锥构成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J]. 激光杂志 2019(06)
    • [10].注塑成型光学制品折射率分层模拟与实验研究[J]. 化工学报 2019(07)
    • [11].关于金纳米圆柱环折射率灵敏度的规律研究[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2].MgO折射率随压强变化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10)
    • [13].飞秒激光制作的光纤高温和折射率传感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9(17)
    • [14].基于多芯光纤错位熔接结构的温度与折射率同时测量传感器[J]. 光电子·激光 2018(03)
    • [15].多重曝光诱导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变化研究[J]. 光学学报 2015(09)
    • [16].基于背景纹影技术的随机介质折射率场测量[J]. 航空动力学报 2017(11)
    • [17].低功率近红外光的偏振方向对光致折射率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 光子学报 2010(03)
    • [18].折射率和粒子尺度对大气气溶胶光散射特性的影响[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12)
    • [19].高灵敏温度自补偿折射率传感器的研究[J]. 光通信技术 2018(02)
    • [20].食用油品质的光学低相干外差干涉检测法[J]. 光学仪器 2018(03)
    • [21].方形容器测量液体折射率和色散率[J]. 大学物理 2017(12)
    • [22].高灵敏度光纤MZI折射率传感器[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05)
    • [23].基于微纳光纤的布里渊折射率传感技术[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9(17)
    • [24].空气折射率梯度分布的可视化实验[J]. 物理实验 2018(01)
    • [25].光致折射率微小变化的观测方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06)
    • [26].NaI折射率配比实验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2)
    • [27].倾斜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8(11)
    • [28].基于SM-NCF反射光谱辨识的液体折射率监测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 [29].微纳光纤布拉格光栅折射率与浓度传感器研究进展[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12)
    • [30].飞秒激光制备光纤U形微结构应用于折射率传感[J]. 激光技术 2017(06)

    标签:;  ;  ;  ;  

    微纳结构超表面增强吸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