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嵴裂论文_高尔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牙槽嵴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外科,髂骨,形态,自体,裂隙,基质,锥形。

牙槽嵴裂论文文献综述

高尔东[1](2019)在《CGF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嵴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GF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嵴裂的效果。方法:分别随机选取在2017年1月~2017年9月与2017年10月~2018年7月间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40例先天性牙槽嵴裂患儿,并分别设为参照组(20例)与研究组(20例),参照组采用传统的牙槽嵴植骨术,研究组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术,统计两个组别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MBL评分情况较参照组明显更优,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CGF联合自体髂骨移植术有助于先天性牙槽嵴裂的修复,可促进牙齿裂隙间骨量的增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6期)

高尔东,郭洁,郭靖,赵世俊,祁振江[2](2019)在《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CGF修复治疗牙槽嵴裂的疗效及术后牙龈退缩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GrowthFactor,CGF)修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牙龈退缩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0例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CGF治疗。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进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检查,并采用Bergland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嵴植骨效果和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hortestverticalLengthofbone Bridge,SLB)、最小骨宽度(ShortestanteroposteriorBoneWidth,SBW)以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总达标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分级均无IV级;观察组患者术3、6个月SLB、SBW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SLB、SBW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变小,但观察组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人数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CGF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牙槽嵴临床疗效显着,可进一步改善植骨效果,减少骨吸收率,术后牙龈退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胡洁[3](2019)在《影像学检查在牙槽嵴裂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槽嵴裂在唇腭裂患者中较为常见,其治疗现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对于牙槽嵴裂患者术前骨质缺损的评估及术后骨量恢复情况的评价尚未有一明确标准。现本文对牙槽嵴裂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影像学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对牙槽嵴裂术前骨量缺损的评估及术后骨量恢复的评价进行了综述。对在牙槽嵴裂治疗过程中,各类影像学检查对牙槽嵴裂术前裂隙大小的评估、术后植骨效果的观察及植骨量吸收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对牙槽嵴裂患者的治疗的术前评估及术后效果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4](2018)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植骨术与传统术式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术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块状骨移植的改良牙槽嵴裂植骨术,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泥状"松质骨移植的牙槽嵴植骨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1周、6个月均行CBCT检查,对比两组各测量时点梨状孔底对称性、原裂隙内成骨的牙槽嵴高度与厚度。结果:研究组梨状孔下缘对称性、原裂隙区成骨的高度与厚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槽嵴裂的治疗过程中,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术较传统术式临床效果取得了一定提高,应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11期)

欧新荣[5](2018)在《单侧牙槽嵴裂裂隙形态学观察与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观察和测量未经正畸治疗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裂隙形态和体积,及其与侧切牙缺失的关系。研究方法:对92例未经正畸治疗的单侧牙槽嵴裂患者进行颌面部CBCT扫描,根据裂隙侧侧切牙缺失与否分为两组,应用相关软件分别测量裂隙近远中宽度,颊舌侧厚度,高度及体积,上颌尖牙间及第一恒磨牙腭侧间的距离,并对部分患者上颌骨进行3D打印,以直接测量及填蜡法验证测量数据。研究结果:由CBCT及相关软件测量的数据与3D打印后填蜡后测量的数据间无显着差异(p<0.05);单侧牙槽嵴裂裂隙最大宽度范围8.1-15.5mm均值12.24±3.12mm,最小宽度范围0-9.4mm均值5.22±2.14mm,垂直高度范围11.42-15.10mm均值13.32±2.98 mm;唇腭向厚度为9.14-12.36mm均值11.12±1.14mm;裂隙体积范围0.825-1.852cm3均值1.369±0.304 cm3;侧切牙缺失组裂隙最大宽度、体积及上颌骨前后宽度均小于侧切牙正常组。研究结论:牙槽嵴裂裂隙形态多样,体积变化范围大,术前测量有利于估算取骨量及术后效果的评估;裂隙侧侧切牙缺失对上颌骨宽度的发育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胥毅,陈仁吉[6](2018)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小型猪实验牙槽嵴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建立牙槽嵴裂实验动物模型;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髂骨松质骨在修复牙槽嵴裂中成骨效能的差异。研究方法:选取7只小型猪,以人工造裂的方式建立牙槽嵴裂,将实验动物牙槽嵴裂分为实验组、髂骨组及空白组,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含载体)、自体髂骨松质骨、载体(不含骨形态发生蛋白)进行修复,术后分阶段拍摄叁维CT,一方面比较不同修复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差异,另一方面,运用软件完成叁维重建后比较各组之间成骨效能的差异。研究结果:人工造裂术后3月牙槽嵴骨缺损自行修复不明显;所有实验动物牙槽嵴裂修复术后伤口均为甲级愈合;BMP-2组修复牙槽嵴裂术后1月成骨效能为0.31,与髂骨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698);术后2月成骨效能为0.57,与髂骨组相比仍然没有显着差异(p=0.845);术后3月成骨效能增至0.74,显着高于髂骨组(p<0.001);空白组术后各观测点成骨均不明显,成骨效能最大不超过0.21,这显着低于BMP-2组与髂骨组(p<0.001)。研究结论:小型猪人工牙槽嵴裂修复研究显示,在牙槽嵴裂骨质缺损区域,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效能大于自体髂骨松质骨,且较自体骨表现出更为持续的骨诱导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谢福平,吴烨,林李嵩,牛刚,刘欢欢[7](2018)在《探讨microRNA-204调控胶原海绵及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分化后修复牙槽嵴裂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microRNA-204调控胶原海绵及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分化后修复牙槽嵴裂的疗效。研究方法:建立大鼠牙槽嵴裂动物模型后,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观察microRNA-204体外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及质量。待细胞实验完成后,培养microRNA-204调控胶原海绵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将其修复牙槽突裂缺损,观察新骨形成的质量。研究结果:microRNA-204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其增殖,胶原海绵复合物修复牙槽嵴裂后新骨形成质量高。研究结论:microRNA-204调控胶原海绵及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可用来修复牙槽嵴裂。(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8](2018)在《两种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植骨术的成骨效果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两种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植骨术的成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例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植骨方式,对比其成骨效果的不同。结果术后1月内传统术式组感染率高于改良术式组。且改良组术后两月骨吸收量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改良的3D打印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成骨效果优于传统的牙槽嵴裂植骨术。(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8期)

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9](2018)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科室收治的64例接受过唇裂、腭裂修复的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患者,分别接受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和传统的泥沙状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的植骨成活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为87.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骨剩余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的骨吸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裂的治疗,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使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可显着减少骨量的吸收,提高植骨的成活,为后续的牙列正畸或种植义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易芳,王斯任,褚衍昊,卢燕勤[10](2018)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牙槽嵴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牙槽嵴裂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发育畸形,传统的骨移植治疗存在骨量有限、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缺陷。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消除了自体骨移植的缺点,为牙槽嵴裂修复提供了新途径,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中心环节是支架材料,本文就骨组织工程支架及其修复牙槽嵴裂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牙槽嵴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GrowthFactor,CGF)修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牙龈退缩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60例先天性牙槽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CGF治疗。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均进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检查,并采用Bergland分型比较两组患者牙槽嵴植骨效果和牙槽嵴裂隙内新生骨的最小垂直骨桥高度(ShortestverticalLengthofbone Bridge,SLB)、最小骨宽度(ShortestanteroposteriorBoneWidth,SBW)以及骨密度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植骨总达标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分级均无IV级;观察组患者术3、6个月SLB、SBW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SLB、SBW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明显变小,但观察组骨吸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裂隙近中牙牙龈退缩人数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CGF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牙槽嵴临床疗效显着,可进一步改善植骨效果,减少骨吸收率,术后牙龈退缩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槽嵴裂论文参考文献

[1].高尔东.CGF联合自体髂骨移植修复先天性牙槽嵴裂的初步研究[J].人人健康.2019

[2].高尔东,郭洁,郭靖,赵世俊,祁振江.自体髂骨松质骨联合CGF修复治疗牙槽嵴裂的疗效及术后牙龈退缩情况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

[3].胡洁.影像学检查在牙槽嵴裂治疗过程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3D打印技术辅助改良牙槽嵴裂植骨术与传统术式临床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5].欧新荣.单侧牙槽嵴裂裂隙形态学观察与测量[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胥毅,陈仁吉.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小型猪实验牙槽嵴裂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7].谢福平,吴烨,林李嵩,牛刚,刘欢欢.探讨microRNA-204调控胶原海绵及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分化后修复牙槽嵴裂的疗效[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8].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两种单侧完全性牙槽嵴裂植骨术的成骨效果的对比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

[9].张彦升,于兰,王娟,赵世俊,时炳正.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的块状骨移植治疗牙槽嵴裂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10].易芳,王斯任,褚衍昊,卢燕勤.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牙槽嵴裂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上颌骨牙槽嵴裂声像图患者男,16岁,先天性左侧唇裂,左侧~#...牙槽嵴裂植骨术1-2家系1先证者(III:12)正...、B为术前患者正面及45°仰头照片,...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CBCT图像比较

标签:;  ;  ;  ;  ;  ;  ;  

牙槽嵴裂论文_高尔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