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萃取器论文_胡湖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心萃取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硝酸,溶剂,单循环,后处理,水力学,乙基,卤水。

离心萃取器论文文献综述

胡湖生[1](2019)在《用离心萃取器从罗布泊盐湖卤水中萃取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用2-乙基己醇作萃取剂从高浓度氯化镁卤水中萃取硼的工艺。先用分液漏斗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萃取与反萃取的工艺条件,作出了萃取与反萃等温线。结果表明,萃取最佳条件:pH=1.8,盐(MgCl_2)浓度28%以上;反萃pH大于2.3。由McCabe-Thiele图解法得到逆流萃取和反萃取级数分别为3和4级。然后用8台Ф20 mm离心萃取器进行了连续逆流萃取与反萃取硼的实验。结果表明,离心萃取器在较大的流比和转速范围内级效率达到99%以上;用4台离心萃取器进行连续逆流萃取,硼的总萃取率达到96.9%;负载有机相用4台离心萃取器进行连续逆流反萃取,硼的总反萃取率达到99.8%。(本文来源于《盐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皓贵,李峥,于婷,李晴暖,张岚[2](2018)在《Thorex流程离心萃取器验证台架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钍基核燃料后处理Thorex流程的发展倾向于酸式进料,单循环。基于30级10mm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台架系统,对酸式进料、单循环Thorex流程工艺进行台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全流程钍回收率为99.994%,铀回收率为99.30%,钍中去铀分离因子SF_(U/Th)为1.5×10~2,铀中去钍分离因子SF_(Th/U)为2.2×10~4。增加1B工艺段(钍铀分离段)补萃级数应可以进一步提高铀回收率。(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8年01期)

赵皓贵,李峥,李晴暖,张岚[3](2015)在《钍基核燃料后处理Thorex流程离心萃取器验证台架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A、1B联动,1C独立的方式,利用多级①10 mm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对德国E.Zimmer,E.Merz等人所推荐酸式进料的单循环Thorex流程工艺进行台架实验验证。1.瞬时样分析瞬时样分析表明,1AW中Th,U浓度逐步降低,均在约1 h平衡,平衡后Th浓度约2 ppm,U浓度约0.02 ppm。1BT中Th,U浓度逐渐升高,分别在120(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1-27)

左臣,李传博,晏太红,郑卫芳,袁中伟[4](2015)在《铀钚萃取洗涤-共反萃工艺的离心萃取器台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快堆MOX乏燃料放射性强,需要缩短停留时间以降低溶剂辐解,本工作以离心萃取器为萃取设备,在短停留时间下进行了快堆MOX乏燃料后处理铀钚萃取洗涤-共反萃工艺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工艺在单级停留时间约20s时具有良好的铀钚收率,萃取洗涤过程中铀和钚收率均大于99.99%,共反萃过程中铀和钚收率分别为99.99%和99.94%;同时能有效防止第叁相的形成,避免钚的聚合沉淀。(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范智,白志山,徐艳,杨晓勇[5](2015)在《离心萃取器转筒入口半径对筒内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离心萃取器的研究多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为定性研究;对其转筒区域的流场研究,特别是入口半径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少有报道。为了解决一问题,本文采用了PIV技术对离心萃取器转筒内部流场进行测试,使用自制转筒,分别在转筒入口半径为7mm、10mm和13mm时,观察筒内距离转筒入口11mm处截面上的流场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以地面为参考系时,流体的转速随着转筒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以转筒为参考系时,在每个分离腔内都能形成涡流;当入口半径为10mm时,截面内切向速度绝对值比入口半径为7mm和13mm的要大,液体更容易流向转筒边壁,分离效果更好,同时其径向速度相对于转筒为正值时,基本处于最大值,说明液体进入转筒入口后能快速被甩至边壁处,更加有利于分离。(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5年05期)

P.Baron,B.Dinh,J.Duhamet,F.Drain,F.Meze[6](2014)在《离心萃取器在钚纯化循环中的应用:从流程设计到工业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法国阿格UP2后处理厂扩建的设施中,包括一个新的钚纯化循环,该循环使用多级离心萃取器取代先前使用的混合澄清槽。采用这种萃取器进行溶剂萃取,所需时间短,能有效降低溶剂降解,适用于处理含~(238)Pu较高的料液。文章讨论离心萃取器流程研究,离心萃取器在扩建设施中的运行情况及6 a来工业运行情况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国外核科技文献选编——核科技译丛十周年文集》期刊2014-12-01)

陈大林,张发志,谢振山,潘从明,李明[7](2014)在《离心萃取器在黄金萃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金萃取过程为间歇作业,存在操作不连续和有机相损失大等缺点。而离心萃取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萃取设备,具有萃取效果好、可连续操作和操作弹性好等优点,因而在液—液萃取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离心萃取器在金萃取过程中的萃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DBC不发生乳化的前提下,转鼓的最大转速为3000r/min;随着转鼓转速的增大,金萃取率先显着增大,而后增速减缓,而流比的减小使得转速对萃取率的影响减弱;随着流比的减小,萃取率逐渐降低,且降低速度逐渐增大,而转速的增大使得萃取率随流比的变化幅度增强;随着萃取级数的增大,萃取率迅速增加,但增加速度逐渐减小,最终达到稳定。对含金料液进行4级连续逆流萃取,控制转鼓转速为2000r/min,流比O/A=1∶3,金萃取率可达98%以上。(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5期)

孙涛祥,段五华,王建晨,陈靖[8](2014)在《杯芳冠醚/正辛醇萃取铯体系在φ20离心萃取器中的水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2-丙氧基)杯[4]芳烃-冠-6(Bis(2-Propyloxy)Calix[4]-Crown-6,iPr-C[4]C-6)为萃取剂在正辛醇中对高放废液中的铯具有高萃取性能。尽管此体系已经成功在离心萃取器设备上运行,但仍需对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本文对杯芳冠醚iPr-C[4]C-6/正辛醇萃取铯体系在φ20离心萃取器中的水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研究离心萃取器转速、重相堰直径和酸度对水力学性能的影响,确立了正辛醇/水体系在φ20离心萃取器上运行时的可操作区;(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09)

王胜[9](2014)在《离心萃取器协同萃取分离镍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心萃取器研究硫酸体系中P507和P204协同萃取分离镍钴的效果。结果表明,P507和P204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对镍钴的分离存在正协同效应,在有机相组成VP507∶VP204为3∶2,VO∶VA为1∶1,水相酸度为0.2 mol/L,流通量为10 L/h,转速为2 300 r/min,常温条件下,钴的二级逆流萃取率为95.8%,βCo/Ni为5 680。负载有机相用2 mol/L的H2SO4溶液2级逆流反萃,Co2+的反萃取率为93.5%,反萃液中的钴离子浓度为12.6 g/L。(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徐艳[10](2014)在《环隙式离心萃取器转筒区域流场PIV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隙式离心萃取分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萃取分离技术,为了对其设备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利用PIV测试方法对转筒区域内的流场在进行测试,研究了转筒区域内流场水-气界面的变化、叁维速度场相对地面和转筒的变化及流线图等流动特性参数的分布以及角速度滞后现象。研究发现,当转速为290r/min,590r/min时水-气界面为平缓的抛物线状,890r/min和1190r/min时水-气界面为陡峭的抛物线状,水-气界面主要随转速变化而变化,液位高度对水-气界面的影响较小。当转筒逆时针旋转时,以地面为参考系,转筒内流体形成逆时针的强制涡;以转筒为参考系,流体相对于转筒在每个分离腔内形成了逆时针的涡。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大小随着转速的变化有明显变化,但是变化趋势不因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而流量对切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影响较小。入口半径为10mm时比半径为7mm和13mm时的流态更有利于分离。转子入口区域当r<R<1时,角速度滞后现象非常严重。转速对入口区域的角速度滞后影响较小,对筒体区域的角速度滞后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4-01-10)

离心萃取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钍基核燃料后处理Thorex流程的发展倾向于酸式进料,单循环。基于30级10mm环隙式离心萃取器台架系统,对酸式进料、单循环Thorex流程工艺进行台架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全流程钍回收率为99.994%,铀回收率为99.30%,钍中去铀分离因子SF_(U/Th)为1.5×10~2,铀中去钍分离因子SF_(Th/U)为2.2×10~4。增加1B工艺段(钍铀分离段)补萃级数应可以进一步提高铀回收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心萃取器论文参考文献

[1].胡湖生.用离心萃取器从罗布泊盐湖卤水中萃取硼的研究[J].盐湖研究.2019

[2].赵皓贵,李峥,于婷,李晴暖,张岚.Thorex流程离心萃取器验证台架实验[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8

[3].赵皓贵,李峥,李晴暖,张岚.钍基核燃料后处理Thorex流程离心萃取器验证台架实验[C].第叁届全囯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4].左臣,李传博,晏太红,郑卫芳,袁中伟.铀钚萃取洗涤-共反萃工艺的离心萃取器台架实验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5

[5].范智,白志山,徐艳,杨晓勇.离心萃取器转筒入口半径对筒内流场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5

[6].P.Baron,B.Dinh,J.Duhamet,F.Drain,F.Meze.离心萃取器在钚纯化循环中的应用:从流程设计到工业运行[C].国外核科技文献选编——核科技译丛十周年文集.2014

[7].陈大林,张发志,谢振山,潘从明,李明.离心萃取器在黄金萃取中的应用[J].黄金科学技术.2014

[8].孙涛祥,段五华,王建晨,陈靖.杯芳冠醚/正辛醇萃取铯体系在φ20离心萃取器中的水力学性能和传质性能研究[C].第十叁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9].王胜.离心萃取器协同萃取分离镍钴[J].有色金属工程.2014

[10].徐艳.环隙式离心萃取器转筒区域流场PIV测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圆筒式离心萃取器结构环隙式离心萃取器的结构环隙式离心萃取器结构5.1HL-20型离心萃取器...5.2离心萃取器上的转子流量计...波式离心萃取器示意图

标签:;  ;  ;  ;  ;  ;  ;  

离心萃取器论文_胡湖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