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静脉皮瓣论文-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

微型静脉皮瓣论文-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型静脉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腕前区,微型小静脉皮瓣,断指再植术,静脉危象

微型静脉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1](2019)在《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接诊行断指再植术的静脉危象患者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移植治疗,针对栓塞的血管进行修复,可以使缺损创面得以修复,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断指成活率为100.0%,优秀的患者为14例,占比为70.00%,良好的患者为5例,占比为25.00%,差患者为1例,占比为5.00%,优良率为95.00%。结论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1期)

郭征东,陈金,鲍晶晶,张伟思,黄显军[2](2018)在《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45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手指缺损患者共45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A组15例,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术治疗;B组15例,行指固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C组15例,行邻指皮瓣修复术治疗。修复术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皮瓣及手部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3个月A组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高于B、C组(P<0.05),而B、C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6个月,各组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为A组>B组>C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伤指修复后感觉恢复评分中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伤指皮瓣修复血液循环优良率,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指皮瓣修复后血液循环优良率,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A、B两组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45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分别进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指固有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修复治疗,结果发现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术后患指的功能活动度、皮瓣外观、感觉恢复效果均优于指固有岛状皮瓣、邻指皮瓣,适合临床选择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6期)

林爽,余江,王宇令,田明礼[3](2018)在《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经保守治疗无效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对12例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患者采用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移植,同时修复栓塞血管及皮肤缺损创面。皮瓣面积为0.5 cm×1.0 cm~1.5 cm×1.2 cm。结果 1 2例患者术后断指再植成活,指背处游离皮瓣完全成活,未见明显肿胀及坏死发生。术后随访3~10个月,皮瓣及再植指血运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应用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修复断指血管与皮肤缺损,方法简便,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袁海平,王红胜,袁勇,崔剑华,樊川[4](2015)在《微型静脉皮瓣在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腕前区微型静脉皮瓣在合并皮肤软组织和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缺损性断指再植术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腕前区微型静脉皮瓣桥接(A组,32例)和血管移植后带蒂皮瓣修复(B组,35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皮瓣参数(术后皮瓣成活率、皮瓣外形、皮瓣颜色、皮肤感觉)和供区影响参数(外形、皮肤感觉、功能)。结果 A组2例皮瓣完全坏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迟愈合;B组完全坏死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两组的术后皮瓣成活率、皮瓣颜色、皮肤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外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供区皮肤感觉、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前区微型静脉皮瓣适用于缺损面积不大的合并皮肤软组织和血管缺损性断指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5年10期)

马廷帅[5](2012)在《微型静脉皮瓣与指侧方岛状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实施并对比探讨微型静脉皮瓣与指侧方岛状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期住院的38例(42指)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20例(22指)采用微型静脉皮瓣,对照组18例(20指)采用指侧方岛状皮瓣。随访2~3个月,对比两组的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5%,对照组为95.0%,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修复无论采用微型静脉皮瓣或者指侧方岛状皮瓣,二者均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但临床实施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18期)

刘飒[6](2011)在《微型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10月~2008年9月我院应用前臂远端掌侧游离微型静脉皮瓣修复伴有血管及皮肤缺损的断指6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5例,女1例。年龄22-47岁,致伤原因:机器或钢绳绞伤4例,碾压伤1例,撕脱伤1例,均为单指离断。离断指别:示指2例,中指3例,拇指1例。4例为完全离断,2例为不完全离(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上旬刊)》期刊2011年05期)

胡洪涌,刘国龙,王威,黄桂桃,赵小伟[7](2011)在《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局部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局部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利用上肢血管铸形标本、前臂取皮手术标本、新鲜废弃手部标本及活体手部体表测量标本等进行应用解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按掌侧、背侧及环状缺损3种类型选取皮肤缺损型断指病例18例19指,分别设计指侧方岛状皮瓣、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及前2种皮瓣之联合皮瓣3种术式进行再植修复。结果 19指及皮瓣均成活;患指长度无明显短缩,外观良好,移植皮瓣质地良好;患指功能TAM评分:优7指,良9指,差3指,优良率为84.21%。结论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可灵活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型断指的再植修复。(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徐铁英,白永哲[8](2009)在《带掌长肌腱微型静脉皮瓣对手指皮肤肌腱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手外科、显微外科领域,手指外伤性皮肤缺损较为常见,当合并屈肌腱或伸肌腱缺损时,则形成皮肤、肌腱的复合组织缺损,如果按常规方法行分次手术处理,不但过程复杂,而且效果欠佳。秦皇岛市山海关人民医院骨科2003年6月-2008年1月应用带掌长肌腱的微型静脉皮瓣(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7期)

李忠,劳克诚[9](2007)在《联合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环形组织缺损1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99-02~2005-02笔者应用联合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环形皮肤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6~51岁。拇指近节3例,食指中节2例,中指中节2例、近节3例,环指中节1例。均于伤后6~8h急诊手术。均为手指环形缺损或清创后创面环形缺损,伴有一侧或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或挫伤。伴肌腱外露或缺损5例;伴指骨骨折6例,其中粉碎骨折2例。(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胡洪涌[10](2007)在《指侧方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手外伤临床诊治中,压轧伤、旋转撕脱伤、电锯伤、热压伤等各种致伤原因所致的手指离断或手指血运障碍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越来越多,这些病例临床治疗均较棘手,由于再植难度大,加之对皮肤血管缺损缺乏有效的修复手段,故过去常采患指缩短再植或直接截指,严重影响手的外观和功能,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均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对于骨与关节较完整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指病例,根据损伤、缺损的程度、部位和范围,通过某种修复方法使患指保存完整乃十分必要。本研究目的正是在对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在各种类型皮肤软组织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的术式,并应用于临床,验证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游离静脉皮瓣设计术式对皮肤软组织缺损型断指病例进行再植修复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1.应用解剖学研究1.1.研究总结现已有手部血管造影及手部应用解剖资料,了解手部血管神经走行和分布;1.2.采用5例上肢血管铸形标本,直观观察总结手部血管及前臂皮下浅静脉走行分布;1.3.采用10例前臂取皮手术标本,观察皮下静脉分布、数量、直径,并行血管通水试验,观察小静脉瓣膜作用。1.4.采用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和1例新鲜毁损废弃手部标本,逐层解剖,观察掌浅弓、指总动脉神经及指固有动脉神经走向,分别测量指总动脉掌浅弓发出点(a_1点)及指总动脉位掌骨头平面分叉点(a点)至示、中、环、小指末节基底(c点)的距离,再分别测定3条指总动脉掌浅弓发出点(a_1点)及位掌骨头平面分叉点(a点)根据所测量a_1-c及a-c长度来转移所能达至各指平面位置;1.5.选取50例活体手部体表测量标本,根据体表解剖学标志,测量可设计岛状皮瓣最远端c点(即示、中、环、小指末节基底)至转移轴点(指总动脉位掌骨头平面分叉点a点及指总动脉位掌浅弓发出点a_1点)距离,再根据a_1-c及a-c长度来测定从转移轴点能达至各指的平面位置;1.6.采用70例国人新鲜废弃指体标本(示指15例、中环指各20例、小指15例),设计并切取示指尺侧、中环指两侧、小指桡侧近中节不同部位例数不等的1.0cm×1.0cm和2.0cm×2.0cm皮瓣,观察计数岛状皮瓣内的静脉数量及可供吻合之静脉端口数目;2.临床研究本组12例13指,其中男9例10指,女3例3指,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23.6岁。完全离断6指,不完全离断7指。离断部位从近节根部至末节基底。致伤原因:压轧伤6例,旋转撕脱伤1例,电锯伤2例,热压伤1例,,电击伤1例,化学烧伤1例。清创前期处理后均有皮肤血管缺损,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可将这些皮肤缺损型断指大体分为掌侧、背侧和环状缺损型3种类型,再根据这3种类型将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作不同术式设计进行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和断指成活情况,长期随访观察患指感觉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应用解剖学研究1.1.清楚掌握手部血管神经,尤其是指掌侧总动脉和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分布走行;前臂掌侧远部皮下浅静脉皮瓣有如下特点:皮肤薄,静脉网丰富,皮下静脉表浅、细小,直径与手指血管相近,小静脉内瓣膜作用弱。1.2.福尔马林固定上肢标本和新鲜废弃手部标本解剖测量结果和活体手部体表测量标本所得测量结果均显示:示指尺侧、中指两侧和环指桡侧a-c转移均能达至拇指c点,环指尺侧a_1-c转移可达至拇指近节中部;中指a-c转移均可达至示环小指c点以远;示指尺侧a-c转移可达至中环小指中节远部,a_1-c转移可达至中环小指c点;环指桡侧a-c转移可达至示中指中节远部,a_1-c转移可达至示中指c点;环指尺侧a-c和a_1-c转移均只能达至中指中节远部和示指中节近部;环指两侧a-c和a_1-c转移均能达至小指c点;小指桡侧a-c和a_1-c转移能达至环指近节远端,中指近节近部。1.3.切取1.0cm×1.0cm指侧方皮瓣可包含指掌侧浅静脉1条以上(或皮瓣远近侧各1个以上可供吻合的端口),和/或指背侧浅静脉1条以上(或皮瓣远近侧各1个以上可供吻合的端口);切取2.0cm×2.0cm皮瓣可包含指掌侧浅静脉2条以上(或皮瓣远近侧各2个以上可供吻合的端口),和/或指背侧浅静脉2条以上(或皮瓣远近侧各2个以上可供吻合的端口)。2.临床应用研究本组12例13指,均顺利成活,长度无明显缩短,外观良好。后期动脉皮瓣外观、质地良好,静脉皮瓣则有不同程度的收缩,颜色较深,质地稍硬,弹性稍差。按TAM功能评定法:优6指,良5指,差2指,优良率84.6%。结论1.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前臂微型游离静脉皮瓣可扩大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术。2.术式设计具有灵活、安全、损伤小及操作容易掌握,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皮肤软组织缺损型断指再植修复较理想术式。(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7-05-01)

微型静脉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分析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皮肤缺损的整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手指缺损患者共45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A组15例,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修复术治疗;B组15例,行指固有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C组15例,行邻指皮瓣修复术治疗。修复术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的皮瓣及手部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3个月A组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高于B、C组(P<0.05),而B、C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6个月,各组的TAM功能活动优良率为A组>B组>C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伤指修复后感觉恢复评分中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伤指皮瓣修复血液循环优良率,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指皮瓣修复后血液循环优良率,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A、B两组均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45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分别进行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指固有岛状皮瓣及邻指皮瓣修复治疗,结果发现静脉-动脉化微形皮瓣术后患指的功能活动度、皮瓣外观、感觉恢复效果均优于指固有岛状皮瓣、邻指皮瓣,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型静脉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2].郭征东,陈金,鲍晶晶,张伟思,黄显军.微型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45例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研究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8

[3].林爽,余江,王宇令,田明礼.腕前区游离微型小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

[4].袁海平,王红胜,袁勇,崔剑华,樊川.微型静脉皮瓣在缺损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

[5].马廷帅.微型静脉皮瓣与指侧方岛状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

[6].刘飒.微型静脉皮瓣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7].胡洪涌,刘国龙,王威,黄桂桃,赵小伟.指侧方岛状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局部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8].徐铁英,白永哲.带掌长肌腱微型静脉皮瓣对手指皮肤肌腱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

[9].李忠,劳克诚.联合微型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环形组织缺损11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7

[10].胡洪涌.指侧方皮瓣和微型静脉皮瓣的解剖及在皮肤缺损型断指再植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

标签:;  ;  ;  ;  

微型静脉皮瓣论文-吴尧,董自强,陈步国,闫成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