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活思维,线上宽视野

线下活思维,线上宽视野

——高职院校医学微生物教学总结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教育,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文明的传承和时代气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推广应用,把人类带进信息化时代,其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强力推动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线下,课程设计思维要灵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趋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开放式的教学目标;线上,要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及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线下线上;高职院校;微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349-02

教育,从形式和内容上均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印记。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在多年的医学微生物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1.线下活思维

不论教材怎么变化,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程一般分为绪论、细菌、真菌、病毒四个版块。绪论,简介这门课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后三个版块又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从框架结构看,这门课程层次清晰,而且这门课属于形态学,没有深邃的逻辑关系,学生容易上手。但是,据那么多年的学生反馈和教学经历来看,这门课细节问题多,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不强,容易混淆,记起来比较难;再者,微生物非肉眼可见,传统的挂图、绘图等方法较为死板,导致本来是形态教学,反而变得抽象了,学起来比较难;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最主要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差,成为自身发展的瓶颈,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线下活思维,即课程设计思维要灵活。医学微生物教学,首先要让同学们感

知到微生物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于生活,生产实践中,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且与医学相关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基本理论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1.1微生物与日常生活

微生物虽因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但在人类文明史上早有其相关应用的记载: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做酒的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空气、水、土壤、人类和动、植物的体表、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内皆有分布,虽有致病性,且一旦流行传播,灾难空前。但如果离开微生物,人类生存难以为继。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物尸体分解,降解塑料,处理污水废气;寄居于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分解食物残渣,为人类提供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K对人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有重要作用,人体内的菌群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2微生物与生产方式

微生物学的发展,不仅刷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有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变革。在工业方面,微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冶金等生产领域;在农业方面,微生物饲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能源的开发,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2]。

1.3微生物与临床实践

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微生物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动了医学领域的飞跃。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创用苯酚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防止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即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使许多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各种传染病的消除和有效控制,更是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认识到微生物的无处不在,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感,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已知,探索未知。

2.线上宽视野

学校教育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不能提供一生够用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学校教育可以传输终生学习的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等等。这样的教育才会使学生与时俱进,终生受益。

网络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同学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故可充分利用科技发展成果,服务于教学。

2.1课前准备

可通过微信群、QQ群将课程信息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传送给同学们,包括每次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思考与练习、相关知识链接、参考文献等等,让同学们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及时反馈很重要。教师可根据反馈正确引导同学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尽可能让同学自己寻找答案。要求同学们有自己电子版的学习笔记,记录知识点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应用和自己发现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种种猜想。

2.2课堂教学

自从智能手机装进学生的口袋,便被教师认为是吞噬自己教学成果的洪水猛兽,被管理人员认为是学生不良习惯滋生的土壤。笔者却认为这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智能手机可以运行多媒体软件,耐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完全可以代替纸质教材,甚至比纸质教材更有优越性。

由于同学们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堂上完全可以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团队式教学方法,尊重同学们的付出,给同学们自由表达的空间,营造积极、主动、和谐的学术讨论氛围。在这种情况下,谁准备的充分,谁就是专家。把课堂交给同学们,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教学的方向,适时引导,点评,鼓励。

2.3课后巩固和拓展

有了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讨论,课后及时的复习、总结和更正也就顺理成章。总结成熟,可以通过网络递交给教师批改。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不同,教师可以因人而异推荐相关阅读材料、链接或文献,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也可以根据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情况、课堂讨论参与情况、课后总结情况、群讨论活跃程度给学生评分。

综上,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目前在高职院校是一薄弱环节。由课程自身特点、学生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但是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灵活的思维、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同学们热爱医学专业,喜欢微生物这门课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搭乘网络时代的巨轮,立于信息时代的潮头。

【参考文献】

[1]贾文祥.医学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8:3.

[2]刘晶星.医学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2.

作者简介:何亚琼(1983—),女,硕士研究生,讲师,hyq419@163.com。

基金项目:2016年度校级科研立项课题:《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堂教学研究,(编号wky201602)资助

标签:;  ;  ;  

线下活思维,线上宽视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