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伤寒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伤寒,沙门,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伤寒,致病性。
伤寒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亮,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1](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F_(190-342)-I_(21-83)基因重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载体菌株Δasd LH430 (pYA3493)携带外源基因的能力,试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携带铜绿假单胞菌的保护性抗原基因F_(190-342)-I_(21-83)(F1I2)的重组表达质粒pYA-F1I2,将其重组到减毒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Δasd LH430 (pYA3493)中,成功构建重组菌株Δasd LH430 (p YAF1I2),并研究了重组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表型、毒力。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菌株Δasd LH430 (pYAF1I2)能够稳定遗传所携带的F190-342和I21-83基因;重组菌株生长速度略低于亲本菌株,且遗传了亲本菌株的糖利用能力,在碳源利用方面没有改变;与亲本菌株相比,重组菌株毒力略有下降,对动物更加安全。说明重组菌株Δasd LH430 (pYA-F1I2)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杆菌二联疫苗的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1期)
詹晖,田林林,钟常城,何瑶,王谦慧[2](2019)在《植物乳杆菌WLPL01艾草发酵液干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植物乳杆菌WLPL01艾草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影响。通过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模型,采用低剂量(5 mg·mL~(-1))、中剂量(15 mg·mL~(-1))和高剂量(50 mg·mL~(-1))的艾草发酵液以及植物乳杆菌WLPL01菌悬液进行干预,监测小鼠体重、各组织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数量、结肠和回肠的H&E染色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探究了艾草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高剂量(50 mg·mL~(-1))和中剂量(15 mg·mL~(-1))艾草发酵液的干预,能有效缓解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体重下降,减少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数量;并通过下调结肠和回肠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IFN-γ和IL-10)的转录水平及血清中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减轻结肠、回肠的炎症及肠道损伤。(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期刊2019年04期)
于军,贺丹,张灵,李洪岩[3](2019)在《关于医学病原肠道伤寒杆菌毒性实验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我国的病原生物安全防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所以在医学病原微生物肠道杆菌实验教学中,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肠道致病微生物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属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肠道致病伤寒杆菌减毒株的研究迫在眉睫,特此设计了肠道伤寒杆菌的减毒株实验。结果通过肠道伤寒杆菌减毒株实验,使得肠道伤寒实验无毒性,保持生物学性状。结论避免了学生病原微生物学实验中的感染,提高了病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保证医学高校学生学习到真正的肠道致病菌的生化特性,同时保证了生物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8期)
赵梓雯,杨虹[4](2019)在《短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利用益生菌治疗肠道病原菌感染已成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微生态疗法。【目的】研究筛选出的短双歧杆菌无细胞发酵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短双歧杆菌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亚抑制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并从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细胞形态、细胞膜通透性、膜完整性以及毒力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同时检测YH68 CF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粘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HT29的影响。【结果】YH68 CFS (3×109 CFU/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为22.27±0.4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L/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机制是通过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其完整性,形成难以修复的孔洞,最终达到抑菌的目的;亚抑制浓度为62.5μL/mL时YH68 CFS并不能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长,但仍然能通过下调毒力基因表达的方式抑制其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和入侵。【结论】短双歧杆菌YH68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治疗沙门氏菌感染的潜在益生菌。(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邵增玉,毕彩鸿,李江南,翁长江[5](2019)在《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lr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 E3泛素连接酶SlrP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了ST CVCC542株slrP基因缺失株(CVCC542ΔslrP),同时得到回补株CVCC542ΔslrP/pslrP。通过测定野生菌、缺失株和回补株的生长曲线及其对HeLa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探究SlrP蛋白在ST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生长曲线显示,slrP基因的缺失和回补对CVCC542的生长无影响;细胞存活率试验结果显示缺失菌株与野生菌株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而回补株与缺失株相比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本研究为进一步阐释ST引起细胞死亡机制和该病疫苗开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中习[6](2019)在《雏鸭感染大肠杆菌病和副伤寒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2~6周的幼龄鸭发病较多,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个体、治疗时机而异。流行特点各日龄鸭一年四季均可感染,温差较大可促使本病发生,大肠杆菌病禽和带菌禽为主(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邵丽娜,冯博,廖野,段冰洁,杨文涛[7](2019)在《鼠李糖乳杆菌在防御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鼠李糖乳杆菌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防御作用,实验拟利用鼠伤寒沙门菌诱导建立小鼠肠炎模型,采用鼠李糖乳杆菌对肠炎模型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小鼠的肠道病理变化、器官指数、沙门菌的组织荷菌数、盲肠组织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及小鼠体重和存活率,明确鼠李糖乳杆菌对沙门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能显着改善沙门菌造成的肠炎损伤,抑制沙门菌向脾、肝脏等器官的侵袭,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炎性因子NO、IL-12的分泌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并能提高感染沙门菌后小鼠的体重增加率和存活率。实验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在防御沙门菌感染及改善肠道损伤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曹菲菲,朱天伦,徐磊,杨跃飞,王彦红[8](2019)在《17株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进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试验从病料中分离出菌株后采用生化试验、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对分离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7株菌株均为鼠伤寒沙门氏杆菌,这些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不利用蔗糖等,符合沙门氏杆菌生化特性;亲膜蛋白基因invA的PCR扩增得到大小为330 bp的目的条带;血清型鉴定显示,分离株血清型符合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血清型。药敏试验显示,82.35%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64.71%的菌株对卡那霉素敏感,64.70%的菌株对诺氟沙星敏感,58.82%的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52.94%的菌株对新霉素敏感;64.71%的菌株对多西环素耐药,58.82%的菌株对链霉素耐药,35.29%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29.41%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有11株分离株至少对2类抗生素耐药,其中7株分离株对3类及3类以上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自鹅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且出现多重耐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1期)
梁华,王少辉,吴晓君,许漩,田明星[9](2019)在《禽大肠杆菌、肠炎、鼠伤寒、鸡白痢及鸡伤寒沙门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是最常见的家禽细菌性疾病,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外,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也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通过禽类及其产品传播给人类,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加强禽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快速鉴别检测,对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禽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确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的特异靶标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多重PCR方法,分析该多重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可靠性。【结果】该方法能特异性地鉴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和鸡伤寒沙门菌,每个PCR反应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0~3 CFU细菌和100 pg基因组DNA。临床分离菌株检测显示,多重PCR与传统血清学方法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够快速鉴别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禽大肠杆菌病和沙门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余双祥,罗映霞,戴志亮[10](2018)在《雏鸡副伤寒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4月,东源县某鸡场一批雏鸡发生以腹泻、神经症状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病理剖检、实验室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雏鸡副伤寒并发大肠杆菌病。投喂高敏药物和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及时控制了疫情。(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8年06期)
伤寒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WLPL01艾草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影响。通过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模型,采用低剂量(5 mg·mL~(-1))、中剂量(15 mg·mL~(-1))和高剂量(50 mg·mL~(-1))的艾草发酵液以及植物乳杆菌WLPL01菌悬液进行干预,监测小鼠体重、各组织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数量、结肠和回肠的H&E染色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探究了艾草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高剂量(50 mg·mL~(-1))和中剂量(15 mg·mL~(-1))艾草发酵液的干预,能有效缓解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体重下降,减少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数量;并通过下调结肠和回肠中相关炎症因子(TNF-α,IFN-γ和IL-10)的转录水平及血清中TNF-α和IFN-γ的分泌量,减轻结肠、回肠的炎症及肠道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伤寒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亮,孙长江,顾敬敏,崔子寅,韩文瑜.铜绿假单胞菌F_(190-342)-I_(21-83)基因重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詹晖,田林林,钟常城,何瑶,王谦慧.植物乳杆菌WLPL01艾草发酵液干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小鼠的作用[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19
[3].于军,贺丹,张灵,李洪岩.关于医学病原肠道伤寒杆菌毒性实验方法的改进[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4].赵梓雯,杨虹.短双歧杆菌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9
[5].邵增玉,毕彩鸿,李江南,翁长江.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lrP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6].李中习.雏鸭感染大肠杆菌病和副伤寒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措施[J].家禽科学.2019
[7].邵丽娜,冯博,廖野,段冰洁,杨文涛.鼠李糖乳杆菌在防御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保护作用[J].中国兽药杂志.2019
[8].曹菲菲,朱天伦,徐磊,杨跃飞,王彦红.17株鹅源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9].梁华,王少辉,吴晓君,许漩,田明星.禽大肠杆菌、肠炎、鼠伤寒、鸡白痢及鸡伤寒沙门菌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9
[10].余双祥,罗映霞,戴志亮.雏鸡副伤寒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