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戴高峰(江苏省高邮市临泽中心卫生院2256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80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8.75%,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在手术过程中规范化操作,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需要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对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防止术后不良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95-01

在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的治疗中,行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一直被临床所采用,被认为是对胆囊性病变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随着内窥镜技术和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开腹手术逐渐被腹腔镜手术所取代,因其具有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1]。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腹腔镜手术。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2.1±5.3)岁,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和CT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61例,胆囊炎12例,其他7例。

1.2方法

术前对患者行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进行检查,并检查患者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肝胆胰脾双肾B超,全胸片,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术前患者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足低,在全麻下行常规三孔法进行操作。在脐下置入鞘卡,建立气腹,置入摄像头,探查腹腔,再分别置入剑突下和右肋缘下鞘卡,形成腹腔镜操作环境,打开腹腔镜摄录系统,外科医生可经电视图像,将长臂器械置入患者体内,游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显露辨清解剖关系,分别用钛夹钳夹,游离胆囊,将其切除。切除后胆囊床使用电凝止血,取出胆囊。止血后缝合伤口。

2结果

术后出血患者1例,占1.25%,胆漏患者1例,占1.25%,皮下气肿患者3例,占3.75%,胆管破损患者1例,占1.25%,切口感染患者5例,占6.25%,腹腔积液患者2例,占2.5%,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13例,占16.25%。见表1。

表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3.1腹腔术后出血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为胆囊炎症较为严重,解剖不清,或组织血管较脆;胆囊床出血;胆囊动脉变异;肝脏受损;胆囊和组织相连或钛夹脱落;凝血功能障碍[2]。

3.2胆管损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管损伤,是较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因素有解剖异常分离或炎症粘连过程中出现损伤,出现肝总管和胆总管横断损伤最为严重。

3.3胆漏

胆漏多发于迷走胆管和胆囊管残端漏引发胆汁渗漏。出现胆漏情况,可及时留置引流管,若情况轻微,可采取保守治疗,若症状严重,则需要行内窥镜鼻胆引流,出现腹膜炎后需及时进行开腹引流[3]。

3.4腹腔积液和感染

因急性胆囊炎出现腹内渗液,或者在行腹腔镜操作中,出现胆囊破裂,出现清洁残留。其多发于盆腔内和膈下,可采取引流管留置方式进行治疗,并在术后加强抗炎处理,配合理疗,进行有效的处理。

3.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处理

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和胆漏,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未及时发现有胆管损伤情况,如电灼伤、胆管撕裂伤,或者钛夹滑脱,胆囊床毛细血管漏等导致。Calot三角作正确解剖是关键,必须要在安全区域内进行解剖,切忌不能涉及危险部位[4]。不应要求胆囊管骨骼化,在使用胆囊动脉夹时,避免损伤右肝管和肝总管,发现出血情况,不能盲目采取钳夹进行止血,有助于早期发现胆漏。

腹腔镜内发生出血,多因胆囊床广泛渗血、胆囊动脉损伤。应该加强对胆囊动脉解剖变异有充分认识,胆囊颈部淋巴结,可作为在手术中对胆囊动脉进行寻找的标记;在行胆囊管切断时,应该对剪刀的深度、位置进行把握,避免过分骨骼化,在术中发生渗血,止血不佳时,可采取纱布作压迫止血;术中若发生微小血管出血,可采取钛夹分离后,作电凝止血,血管稍大时,可采取钛夹钳夹进行止血处理;术后需要密切对出血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出血严重,可采取剖腹止血。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微创手术,其具有许多优势,但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症,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在行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手术不适应情况,适时中转手术,是确保手术质量的关键。

目前,胆石症在成人中发生率为6%左右,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已有上百年历史[5]。但是术后因恢复时间长、疼痛感较重、伤口较大,成为临床一直想办法攻克的问题。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发展,其操作技术不断成熟,术后恢复时间短、伤口疼痛感较轻、创口小等优势,成为对胆囊结石进行治疗的有效方式。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其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症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远达,朱跃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64-5465.

[2]何涛,潘杰,董嘉天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4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305-1307.

[3]方永平,罗云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时机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64-3766.

[4]金浩生,简志祥.运用X-cone单孔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2):1997-1998.

[5]王玉兰,杨建平,嵇富海等.手术期间输注不同剂量晶体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凝血及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3):228-230.

标签:;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