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物类型论文_刘方策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燃物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燃物,负荷量,类型,森林,林分,模型,地表。

可燃物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策[1](2019)在《照片分类法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可燃物样地参数,拍摄森林可燃物照片,利用可燃物调查参数划分森林可燃物类型,开发森林可燃物照片识别技术,建立森林可燃物照片数据库,利用交叉分析法进行4960次实验,分析了可燃物照片识别技术可靠性、识别可燃物类型的精确性及输入因子和数据库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建立可燃物照片识别精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可靠性分析表明,该技术在每层3张照片时的输出结果与每层大于3张照片时的输出结果无显着差异。建立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拍摄,每层照片数不能少于3张。(2)从精度检验来看,该技术的整体精度在Top-1情况下为67.85%;在Top-2情况下,分类精度为78.95%;在Top-3的情况下,精度达到了 82.61%。(3)除目标样地输入照片总数外,输入各层次照片的数量、训练集各样地照片总数及图像之间的相似值会影响分类正确率。在输入照片时,树冠层输入1张,中间层输入3张,灌木层不少于5张,地被层不少于4张比较合适。数据库中样地各层次照片控制在5张左右较为合适。(4)可燃物照片识别精度预测模型的分类正确准确率为68.8%,分类错误准确率为47.6%,总准确率为60.7%。(5)本文的野外调查方法调查一块样地通常用时15分钟,节省成本和时间。拍摄野外照片仅需一台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也十分方便。(6)可燃物照片数据库里包含了可燃物样地的调查参数、可燃物类型参数和四种可燃物层次的照片,参数详细客观,照片直观明了,进行可燃物类型划分时更加快速方便。可燃物照片识别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识别目标样地的可燃物属性、类型及参数,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可燃物类型划分的时间,降低了主观性,提高了精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解国磊,丁新景,敬如岩,马风云,马丙尧[2](2016)在《春季降雨对鲁东低山丘陵区主要森林类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东省莱芜市香山地区2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分别观测不同地表死可燃物的含水率,分析3次降雨对不同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根据野外观测的气象数据,分析可燃物含水率与部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且测定不同林分枯落叶的熄灭含水率,结合熄灭含水率分析雨后不同林分的火险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可燃物类型含水率受降雨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麻栎林内,降雨前后可燃物含水率变异率表现为枯落叶>10h枯枝>1h枯枝;油松林内表现为10h枯枝>1h枯枝>枯落叶。并且3次不同的降雨对可燃物含水率影响具有差异性,第1次降雨对可燃物含水率影响较小,第2次降雨较大,第3次降雨中等。不同可燃物类型含水率雨后衰减率具有差异性,麻栎林内,可燃物含水率3次降雨后衰减率绝对值均表现为枯落叶>10h枯枝>1h枯枝;油松林内表现为10h枯枝>1h枯枝>枯落叶。2)所调查6种可燃物类型含水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林内空气温度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着水平,与林内平均风速呈极显着负相关。3)麻栎、油松枯落叶熄灭含水率分别为16.62%、23.23%,降雨导致栎林、油松林地表枯落叶含水率增大,枯落叶含水率在雨后一定时间内,高于熄灭含水率,此时,林内无火灾危险;但随着降雨结束,雨后天数的增加,林内枯落叶含水率降低,当低于熄灭含水率时,林内开始有火灾危险。(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解国磊[3](2016)在《山东省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山东省山区八个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依据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位等)和林分因子(林龄、密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等)设置具有代表性的样地,利用标准枝法和样方法调查冠层可燃物(死可燃物、活可燃物)和地表可燃物(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负荷量;利用BehavePlus 5林火行为预测系统计算不同林型潜在火行为指标,包括地表火蔓延速度、火焰高度、地表火火强度和转化为树冠火的比率;选择本地区有代表性的针叶林(赤松林)、阔叶林(麻栎林),利用SPSS 20.0软件分别分析了赤松林、麻栎林不同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山区森林火灾的预防及扑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注:林型Ⅰ:赤松林;林型Ⅱ:油松林;林型Ⅲ:侧柏林;林型Ⅳ:麻栎林;林型Ⅴ:刺槐林;林型Ⅵ:赤松×麻栎混交林;林型Ⅶ:赤松×刺杉混交林;林型Ⅷ:赤松×火炬松混交林):(1)各林型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在368.71~1801.03g/㎡,林型最大地表可燃物负荷量是最小林型的4.9倍,差异较大。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大小表现为:林型Ⅶ>林型Ⅷ>林型Ⅴ>林型Ⅰ>林型Ⅱ>林型Ⅲ>林型Ⅵ>林型Ⅳ。其中,林型Ⅶ林内1h时滞、10h时滞可燃物负荷量均最大;林型Ⅴ地表草本层、100h时滞可燃物负荷量均最大;林型Ⅰ林内灌木层负荷量最大。(2)各林型冠层可燃物负荷量在177.40~600.69 g/㎡,林型冠层最大可燃物负荷量是最小可燃物负荷量的3.4倍,差异较大。冠层可燃物总负荷量大小表现为:林型Ⅲ>林型Ⅶ>林型Ⅱ>林型Ⅷ>林型Ⅰ>林型Ⅴ>林型Ⅵ>林型Ⅳ。林型Ⅰ冠层可燃物0~1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4~8m。林型Ⅱ冠层可燃物0~1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3~9m,并且冠层死可燃物负荷量大。林型Ⅲ冠层0~2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集中分布于3~10m,冠层各层次可燃物负荷量均较大,总负荷量大。林型Ⅳ冠层0~4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分布于7~8m,冠层各层次可燃物负荷量均较小,总负荷量小。林型Ⅴ冠层0~4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分布于4m以上冠层,死可燃物较多,可燃物总负荷量较小。林型Ⅵ冠层0~2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分布于5~8m冠层,可燃物总负荷量较小。林型Ⅶ冠层每个层次均有可燃物分布,主要分布于2m以上冠层,并且各层次负荷量均较大,可燃物总负荷量大。林型Ⅷ冠层0~3m无可燃物分布,主要分布于6m以上冠层。(3)不同林分之间,不同层次可燃物负荷量具有差异性(P<0.05),这说明了地表火向树冠传播时火行为具有差异性。山东省山地地区不同林型地表火转化为树冠火的几率表现为:林型Ⅶ(10.43)>林型Ⅱ(1.79)>林型Ⅰ(1.55)>林型Ⅴ(0.79)>林型Ⅷ(0.51)>林型Ⅲ(0.06)>林型Ⅳ(0.02)>林型Ⅵ(0.01),可转化为树冠火的林型有3种,分别为林型Ⅶ、Ⅱ和Ⅰ。林型Ⅶ极易发生高强度、高蔓延速度的树冠火。林型Ⅱ、Ⅰ易发生较高强度的树冠火。林型Ⅴ易发生高强度的地表火,不易发生树冠火。林型Ⅷ易发生较高强度的地表火,并且在有外来火源的情况下,会引发较高强度的树冠火。林型Ⅲ不易发生地表火,但冠层可燃物负荷量极大,并且冠层各层次连接很紧密,所以在有外来火源的情况下,会发生高强度、高蔓延速度的树冠火。林型Ⅳ可能会产生较强强度的地表火,但基本无树冠火发生的可能性。林型Ⅵ不易发生森林火灾。(4)在针叶林(赤松林)中,1h时滞可燃物负荷量分别与郁闭度、凋落物厚度呈显着正相关;10h时滞、100h可燃物负荷量均分别与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凋落物厚度呈显着正相关。草本层可燃物负荷量分别与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呈显着负相关,灌木层可燃物负荷量分别与林分密度、郁闭度呈显着负相关。在阔叶林(麻栎林)中,1h时滞可燃物负荷量分别与林分密度、郁闭度和凋落物厚度呈显着正相关;10h时滞、100h时滞可燃物负荷量分别与林分郁闭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凋落物厚度呈显着正相关。草本层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郁闭度呈显着负相关,灌木层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密度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8)

闫泳霖[4](2016)在《五台林区4种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以可燃物负荷量为依据可以对一定区域范围潜在的能量分布和火强度进行预测。然而不同林分条件下可燃物负荷量不同,研究不同林分特性下林分因子与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相关性有助于帮助林火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森林可燃物管理。本研究对五台林区4种林分类型的地表可燃物负荷量组成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与地表可燃物负荷量显着相关和极其显着相关的林分因子建立了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估测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枯落物在各林分类型的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当中都占了很大比重,比重最少的是油松林,占到了69.75%,最多的是落叶松林占到了94.55%。草本可燃物负荷量相对较多的是油松林,占到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的15.43%,草本可燃物负荷量占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比重最小的是山杨林,灌木可燃物负荷量在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当中所占比重最多的是白桦林与油松林分别占到31.19%与14.81%,最少的是落叶松林只占到了2.80%。地表总可燃物总负荷量最大的是半阴坡山杨林,最小的是阳坡油松林。(2)各林型灌木可燃物相对含水率最高的是半阴坡油松为54.37%,最高的是阳坡山杨为23.00%。各林型草本可燃物相对含水率最高的是半阴坡落叶松松为66.79%,半阳坡油松最低为33.57%。各林型枯落物的相对含水率最高的是阴坡落叶松为67.23%,阳坡白桦最低为17.00%。根据相对含水率不同,可以将各林分类型可燃物样本划分为5个难易燃烧等级,依次为:<1>极易燃类型、<2>易燃类型、<3>较易燃类型、<4>难燃类型,<5>较难燃类型。(3)地表可燃物的总负荷量主要与坡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落物厚度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主要与海拔、坡度、郁闭度、树龄,平均胸径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主要与海拔、平均树高,郁闭度相关;枯落物可燃物负荷量主要与海拔、坡度,郁闭度相关。(4)建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模型如下:a.油松林灌木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2939.22-16.546X_1+0.275X_2-2486.87X_3-140.72X4+44.02X_5b.落叶松灌木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724.701+8.706X_1+0.037X_2-834.697X_3-20.686X4+0.653X_5c.山杨林草本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19563.387-14.717X_2+53.713X_7d.白桦林草本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669.563+0.801X_2-39.448X_7e.油松林草本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5233.399-2.998X_2-71.274X_7f.落叶松林草本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72.144-1.37X_2+25.698X_7g.油松枯落物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5352.632+32.863X_1+5081.081X_3+456.952X_6h.落叶松枯落物可燃物负荷量模型Y=22077.377-45.845X_1-28477.334X_3+430.830X_6i.油松林地表可燃物总负荷量模型Y=5475.588+29.716X_1-4.297X_2+1391.752X_3+349.952X_6-63.633X_7j.落叶松林地表可然物总负荷量模型Y=23810.547-43.595X_1-0.54X_2-2729.695X_3-97.685X_7+452.509X_6(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凯[5](2016)在《北京西山林场不同可燃物类型空间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调查北京西山林场卧佛寺分场主要森林类型的可燃物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状况,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及立地因子对林火行为状况的影响,计算得出了不同可燃物类型的潜在火行为大小,结合卧佛寺林场地形图、森林资源分布图、DEM(30×30)高程图等,利用ARCGIS10.2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将不同可燃物类型潜在火线强度、火焰高度等林火行为特征以地图形式直观展现出来,为森林防火部门加强森林可燃物管理和森林扑火指挥员进行快速有效的灭火指挥提供便利,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林火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危害,将森林火灾风险降低到人为可控的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可将北京西山卧佛寺可燃物类型划分为LX-1(刺槐林)、LX-2(油松林)、LX-3(侧柏林)、LX-4(阔叶混交林)、LX-5(针阔混交林),其地表有效可燃物载量大小依次为LX-2(油松林)>LX-1(刺槐林)>LX-4(阔叶混交林)>LX-3(侧柏林)>LX-5(针阔混交林)。(2)无风条件下或2.3m/s风速、中(高)可燃物湿度条件下,5种可燃物类型的地表火最大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高度等均较低,很难对林分结构造成危害;2.3m/s风速、低湿度环境下,油松林和阔叶混交潜在地表火行为较高,可烧毁大面积林下植被,危害较大。11m/s风速条件下,潜在地表火行为指标等不再随坡度变化而变化,与可燃物湿度变化联系密切。低湿度条件下,刺槐林最大蔓延速度达到41m/min,5种可燃物类型火线强度、火焰高度大小依次油松林>阔叶混交林>刺槐林>侧柏林>针阔混交林,油松林可发生高强度地表火且迅速向树冠火转化,其他4种可燃物类型可发生中强度地表火,侧柏林、针阔混交林因枝下高较低,可能由地表火向树冠火转化。中、高湿度条件下,刺槐林火行为特征值急剧降低,很难对林分造成危害。油松林、阔叶混交林火行为依然较高,仍能对林分结构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应作为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持续监测。(3)树冠火一般在大风、干旱环境下由高强度地表火引起。油松、侧柏林潜在树冠火强度均较高,分别达到43067kw/m和36136.56kw/m,可烧毁冠层一切有机物,危害性大且很难扑救。(4)不同火烧强度采取不同的扑救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森林火灾扑救成本,本文将不同潜在火烧强度划分为5个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提出相应的扑救措施,对林业防火部门提出合理有效的防灭火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解国磊,丁新景,马风云,韩越,李逸凡[6](2016)在《鲁中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易燃可燃物垂直分布及其燃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鲁中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内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其空间分布对林火种类和林火行为等的影响,以鲁中山区香山地区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划分了林内易燃可燃物垂直分布层次,比较了4种森林类型同一垂直层次和不同垂直层次的易燃可燃物负荷量及分布,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林火种类、林火行为和森林火险,并根据林分总负荷量评估森林燃烧性。结果表明:油松林燃烧性最高,易引发森林火灾,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和树冠火,并易发生地下火;刺槐林燃烧性最低,不易引发大的森林火灾,但可发生中强度地表火;麻栎林易发生高强度地表火,并且可发生中强度树冠火;侧柏林由于人为抚育严重,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易引发高强度、高蔓延速度的树冠火。4种林分的燃烧性大小顺序依次为:油松林>麻栎林>侧柏林>刺槐林。(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贺薇[7](2015)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传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与加拿大林火行为预测系统(FBP)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黑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森林可燃物特征、林火行为特征及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了调查、试验、模拟和分类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研究地区主要森林可燃物的负荷量、初始蔓延速率、火焰高度及相对含水率等特征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得出所研究的类型中可燃物负荷量最大的是阳坡华北落叶松林2.94kg/m2,最小的是阴坡白桦林0.48kg/m2;初始蔓延速率最快的是半阳坡灌木林0.87m/min,最慢的是半阴坡白桦林0.21m/min;火焰高度最高的是阴坡白桦林0.60m,最低的是半阴坡青毛杨林0.20m;相对含水率最高的是阴坡白桦林53.47%,最低的是阳坡针阔混交林14.89%。(2)研究地区主要森林可燃物可分为4个火险等级,极易燃类型、易燃类型、难燃类型和极难燃类型的9种森林可燃物类型,分别是:灌木林、辽东栎林、油松阳坡林、针阔混交阳坡林、青毛杨林、白桦林、油松阴坡林、针阔混交阴坡林和华北落叶松林。(3)将所得出的9种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与FBP系统中16种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油松阴坡林相似于C-5类型;华北落叶松林相似于C-6类型;油松阳坡林相似于C-7类型;青毛杨林、白桦林以及辽东栎林均相似于D-1类型;针阔混交阳坡林相似于M-2类型;针阔混交阴坡林相似于M-4类型;灌木林相似于O-lb类型,共7种适用于FBP系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4)利用FBP系统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火灾模拟,结果表明各林火特征中,灌木林的蔓延速率最快19m/min、火头强度最高3428kw/m、过火面积最大160.1hm2、周长增长率最高51,而油松阳坡林的可燃物消耗量最大2.7kg/m2,灌木林最小0.6kg/m2。(5)基于FBP系统预测结果可总结得出,FBP系统模拟结果与传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同可燃物类型下阳坡比阴坡的林火行为更剧烈;华北落叶松林不相似于C-6类型;可燃物消耗量与坡向无相关性。(6)最后根据两种方法,在研究地区各类型森林可燃物的特征、林火行为预测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各类型森林可燃物特征的营林防火管理措施。主要有建立防火交通阻隔网、调节林分结构、清除林内地表可燃物、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在林地上引进大量蘑菇、木耳等真菌,利用它们分解林地上大量凋落物和大枝丫体内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以及加大监测力度等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秋华,单保君,徐伟恒,李世友,刘世远[8](2015)在《基于火强度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可燃物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获得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可燃物的相关参数,输入BehavePlus模型,得到潜在火行为参数,以火强度大小为主要指标划分主要可燃物类型,结果表明:在坡度分别为25°和35°情形下,高强度火的林分为地盘松林、麻栎林和云南油杉林,中强度火的林分是华山松林和滇青冈林,低强度火的林分只有旱冬瓜林。研究结果可合理划分火险等级,实施科学的火管理。(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邵潇[9](2015)在《北京西山主要森林类型地表枯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火灾在森林健康中至关重要,然而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林火作为生态因子,它区别于其他生态因子。森林火灾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危害性大等危险。其中可燃物作为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可燃物含水率对森林火险影响突出。通过可燃物含水率模型的建立,可以为不同森林类型的火险和火行为动态预测的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本文以妙峰山林场4种典型树种的枯死可燃物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在2013.11.1-2014.5.31期间对可燃物含水率进行逐日观测,依据枯叶、枯枝1hr、10hr和100hr分类标准,研究了防火期内栓皮栎、槲栎、侧柏和油松4种树种不同种类的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指数预测模型和基于微分方程的枯死可燃物含水率模型,且基于非线性回归方程研究了不同林型内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枯死可燃物含水率在林型内和林外模拟试验地之间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可以用林外模拟试验地的可燃物含水率观测数据代替不同林型内的数据。不同树种和不同种类的可燃物含水率差异性显着,栓皮栎树种平均含水率远高于其他树种,枯叶和枯枝1hr含水率及变化幅度远高于枯枝10hr和100hr。(2)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指数预测模型选取了当时和前期各3个气象因子,依据相关性最显着原则,枯枝lhr和枯叶、枯枝10hr、枯枝100hr的前期因子分别为前2h、前20h和前100h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可燃物含水率与温度和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16个模型均>30%的含水率变差,且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的检验,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效果良好,可以很好应用。(3)基于微分方程的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可以根据当时的可燃物含水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得到下一时刻的可燃物含水率,16个模型均>35%的含水率变差,且通过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的检验,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精度较高,可以用来预测下一时刻的可燃物含水率。(4)在一天中,可燃物含水率从01:00-24:00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7:00-8:00达到最高值,在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防火期中,可燃物含水率在12-2月比较高,3~5月和11月相对偏低。(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贺薇,白晋华,王建让,张芸香,安然[10](2014)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为保护区制定防火计划提供数据参考,并逐步探索华北地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方法。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样地设置、调查和可燃物取样等工作,通过对可燃物的负荷量、含水率指标的测定,林火蔓延率、火焰高度和空间分布连续性测定及林分蓄积量的计算等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划分为极难燃、低等易燃、易燃和极易燃等4个易燃等级和华北落叶松林、阴坡针阔混交林、阴坡油松林、青毛杨林、白桦林、阳坡针阔混交林、阳坡油松林和落叶灌木林等8种可燃物类型。(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可燃物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山东省莱芜市香山地区2种主要森林类型地表死可燃物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中旬开始分别观测不同地表死可燃物的含水率,分析3次降雨对不同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根据野外观测的气象数据,分析可燃物含水率与部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并且测定不同林分枯落叶的熄灭含水率,结合熄灭含水率分析雨后不同林分的火险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可燃物类型含水率受降雨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麻栎林内,降雨前后可燃物含水率变异率表现为枯落叶>10h枯枝>1h枯枝;油松林内表现为10h枯枝>1h枯枝>枯落叶。并且3次不同的降雨对可燃物含水率影响具有差异性,第1次降雨对可燃物含水率影响较小,第2次降雨较大,第3次降雨中等。不同可燃物类型含水率雨后衰减率具有差异性,麻栎林内,可燃物含水率3次降雨后衰减率绝对值均表现为枯落叶>10h枯枝>1h枯枝;油松林内表现为10h枯枝>1h枯枝>枯落叶。2)所调查6种可燃物类型含水率与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林内空气温度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着水平,与林内平均风速呈极显着负相关。3)麻栎、油松枯落叶熄灭含水率分别为16.62%、23.23%,降雨导致栎林、油松林地表枯落叶含水率增大,枯落叶含水率在雨后一定时间内,高于熄灭含水率,此时,林内无火灾危险;但随着降雨结束,雨后天数的增加,林内枯落叶含水率降低,当低于熄灭含水率时,林内开始有火灾危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燃物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策.照片分类法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D].东北林业大学.2019

[2].解国磊,丁新景,敬如岩,马风云,马丙尧.春季降雨对鲁东低山丘陵区主要森林类型地表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3].解国磊.山东省山区主要森林类型可燃物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

[4].闫泳霖.五台林区4种林分类型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

[5].王凯.北京西山林场不同可燃物类型空间分布及潜在火行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6].解国磊,丁新景,马风云,韩越,李逸凡.鲁中山区主要森林类型易燃可燃物垂直分布及其燃烧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

[7].贺薇.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D].山西农业大学.2015

[8].王秋华,单保君,徐伟恒,李世友,刘世远.基于火强度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可燃物类型划分[J].防护林科技.2015

[9].邵潇.北京西山主要森林类型地表枯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10].贺薇,白晋华,王建让,张芸香,安然.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J].防护林科技.2014

论文知识图

散点图年4月7日东乌珠穆沁旗生物量估测...各草地类型2011年3月份可燃物质量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可燃物类型...森林可燃物类型区划图马来西亚半岛可燃物类型分布图

标签:;  ;  ;  ;  ;  ;  ;  

可燃物类型论文_刘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