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_邹小华,薛德升,屈啸,陈再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空间结构,城市群,城市,句法,里斯本,多维,网络。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邹小华,薛德升,屈啸,陈再齐[1](2019)在《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基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络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城市网络研究成为全球和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关注的焦点,但当前对国家层面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还较少涉及。基于2001—2016年间中国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分布变化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由等级化向网络化转变,具体表现为在轴辐结构基础上向连通性更强的链锁网络演进;与此同时,城市网络同时呈现少数城市网络连接度的极化以及多中心扩散的特征。区域层面,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长叁角、京津冀和珠叁角叁大区域的城市网络发展较为完善,与其它区域的差距持续拉大,但山东、东北和福建等省份与区域内外的联系增长也较快。大多数城市的出度和入度差异明显,但这一差异正在逐渐缩小。(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5期)

杨晨迪,庄宇[2](2019)在《南京城市商业中心演变及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的商业中心主要经历了4次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交通方式的改变对城市商业中心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空间句法理论与工具,以南京历史地图为基础,对南京商业中心演变的4个重要阶段进行拓扑学分析,并探讨交通方式在商业中心演变中起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范擎宇,杨山[3](2019)在《协调视角下长叁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空间优化的本质旨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长叁角城市群为案例,在测度2001-2016年长叁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识别城镇化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结构和内在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长叁角城市群的城镇化协调水平提高,城市群内部的高协调城市逐渐显现出以上海为核心的"Z型"分布态势,低协调城市则稳定分布在长叁角城市群扩容后的范围;(2)根据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关联强度划分长叁角城市群的凝聚子群,凝聚子群的加权平均中心度和联系密度增大后,上海极化效应更加明显;(3)从城镇化协调关系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长叁角城市群从在空间距离影响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变形为在时间距离影响下的"核心—边缘"结构;(4)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叁者协调水平的变化影响着长叁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相较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加强具有显着促进作用。从协调视角剖析长叁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提出优化政策,有助于中国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国胜铁,姚常成[4](2019)在《我国城市群知识创新的空间结构演变趋势——来自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强多中心城市群知识合作网络空间结构的建设,构建均衡的城市群发展格局,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对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内城际间合作发表论文的期刊数量的网络特征及其结构演变趋势进行实证研究,并就高等院校数量、经济发展水平、行政管制壁垒等因素对于知识合作网络的影响做进一步定量分析和说明。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知识合作网络主要表现为单中心的结构特征,但就发展趋势来看,多中心网络结构特征逐渐显现,这离不开城市群教育均等化、交通便捷化以及制度一体化发展的助力推动。(本文来源于《求是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曾祥平[5](2019)在《中小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以郴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居住空间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研究更多的是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以郴州市为例,重点研究郴州市清代至2017年居住用地及类型变化情况,对郴州市的居住空间演变过程、动力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为郴州市的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为其他中小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18期)

李安琦[6](2019)在《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早期城市发展时期、按城市等级的单极核发展时期、沿交通走廊扩张与城镇化新区建设时期叁个发展阶段。分析得出关中地区的城市发展是以其悠久的历史沿革、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为基础并表现出核心城市政治地位是主导、对外交通网络是纽带、人口流动是内在驱动力的发展特征。同时,根据关中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以及发展现状,基于增长极理论提出了构建关中地区叁级层次的城市群体系,培育关中地区多中心多层级的城市增长极,推动关中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刘璐[7](2019)在《基于多元数据的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地区经济正在从行政上分化的省级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型,以城市群为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城市群的日新月异将吸引大量人口和资金等空间要素的流动。因此,现代工具和方法被用来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深入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路径及其布局模式,对认知城市群整体的经济主体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推动城市群发展,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新型简历数据和宏观数据(经济总量、人口密度及常住人口),系统性的探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演变过程,从而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首先,基于新型简历数据,从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两个角度,探究迁移网络结构特征。并利用迁移基尼系数研究城市群之间在人口迁移上的空间异质性,得到了人口迁移在城市群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的特征。之后,利用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对迁移量在城市群内部表现出的异质性进行探究。利用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的方法,发现迁移量在城市群内的分布朝着均衡方向演变。此外,基于简历数据使用“核心—边缘”模型对城市群内部中心结构演变过程进行探究,发现多数城市群内部中心结构由单中心型向多中心型转变。基于新型简历数据和宏观数据(经济总量、人口密度及常住人口),利用空间集聚和扩散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进一步研究。使用多核模型量化研究城市群内部空间集聚和扩散效应。基于新型简历数据,通过Getis-Ord G*(热点分析)和Girvan-Newman算法对比识别城市群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市对应的宏观数据(经济总量和人口密度)指标代入到多核心模型中,并利用麦夸特法(Levenberg-Marquardt)+通用全局最优法进行模型拟合及参数计算,得到了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和人口空间要素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最后,基于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的宏观数据,提出分析城市群整体空间集聚和扩散的ROXY指数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对城市群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发展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雨飞,倪鹏飞,王光辉[8](2019)在《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及多中心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群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变也必然带来城市群体系的调整和变化。中国城市群体系在空间形态上体现为东中部人口集聚,西部和东北部人口分散;在内部联系上体现为东中一体化联系全面加深。文章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交通等因素对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重点聚焦中国城市群体系的规模结构和演变规律,引用空间引力模型方法,以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分别计算基于城市规模的城市吸引力指数,并经过迭加、归并处理,分析我国城市群体系发展演变方向。上述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或城市群体系空间发展的结果是东中部群网化与西部、东北群带化并存;未来中国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多中心网群化发展态势将进一步突出,即在结构上实现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李峥荣[9](2019)在《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不仅引领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而且也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城市群,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本文以成渝城市群143县(区)为研究单元,以2000-2014年人均GDP为基础数据,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及ESDA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地理探测器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成渝城市群143县(区)2000-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东南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发展重心逐步趋近于几何重心;高水平县(区)主要呈现出典型的双核组团结构,而低水平县(区)则由块状分布演变为散点-半环状分布、空间范围呈现出急剧缩小态势;成渝城市群形成稳固的核心增长极并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现象;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较强的空间自组织性。(2)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区域绝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相对差异迅速缩小;成渝城市群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表明成渝城市群整体趋向于均衡发展;成渝城市群内高速和中高速增长区域个数仅为低于研究区域平均速度区域数量的一半,表明成渝城市群大部分县(区)经济发展缓慢,区域经济增长主要靠少量高速增长县(区)带动。(3)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以2000—2014年人均GDP的增长率为因变量,以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基础、交通区位条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策略、市场发育状况、中心城市规模及人口增长状况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因子探测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基础是影响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的主导因子;市场发育与经济基础的协同作用是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及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交互因子;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与产业调整、中心城市规模与经济基础分别为第二及第叁交互因子。针对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本文从内部结构优化与外部体系构建两个视角,提出健全双核城市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成渝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边缘山区核心增长极发展;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扩大成渝城市群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格局等对策,以期为成渝城市群的一体化及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特雷莎·埃托尔,约翰·皮奈罗·希尔瓦[10](2019)在《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以里斯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里斯本市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说明如何通过使用空间句法方法论探索城市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确定城市增长的一般"规则"和城市形态的新兴属性。基于对1785至2017年间出版地图的重绘版本(全套共8个轴向地图)视觉检查,该论文描绘了城市形态演变的广泛图景,并描述了里斯本市的一般空间结构。(本文来源于《城市设计》期刊2019年01期)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京的商业中心主要经历了4次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和交通方式的改变对城市商业中心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空间句法理论与工具,以南京历史地图为基础,对南京商业中心演变的4个重要阶段进行拓扑学分析,并探讨交通方式在商业中心演变中起到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邹小华,薛德升,屈啸,陈再齐.转型期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演变——基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络的视角[J].人文地理.2019

[2].杨晨迪,庄宇.南京城市商业中心演变及空间结构研究[J].住宅科技.2019

[3].范擎宇,杨山.协调视角下长叁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19

[4].国胜铁,姚常成.我国城市群知识创新的空间结构演变趋势——来自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经验证据[J].求是学刊.2019

[5].曾祥平.中小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

[6].李安琦.陕西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历程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7].刘璐.基于多元数据的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8].王雨飞,倪鹏飞,王光辉.中国城市群体系空间结构及多中心演变研究[J].江淮论坛.2019

[9].李峥荣.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华师范大学.2019

[10].特雷莎·埃托尔,约翰·皮奈罗·希尔瓦.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以里斯本为例[J].城市设计.2019

论文知识图

土地利用变化和各驱动力相互关系1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经济变迁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系统重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Fig...淄博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

标签:;  ;  ;  ;  ;  ;  ;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_邹小华,薛德升,屈啸,陈再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