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次郎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柿,叶,多酚类物质,超微结构
次郎柿论文文献综述
刘林[1](2012)在《‘次郎’柿成熟叶多酚类物质分布和积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多酚类物质在‘次郎’柿成熟叶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与积累特点,【方法】根据多酚类物质与锇作用形成稳定螯合物的特性,用四氧化锇处理样品,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多酚类物质分布于叶片各种组织中,但分布不均匀,上表皮多数细胞充满多酚类物质,下表皮少数细胞含多酚类物质,且含量少;栅栏组织多数细胞含多酚类物质,海绵组织少数细胞含多酚类物质,且含量少;韧皮部和同侧维管束鞘有较多含多酚类物质的细胞,而木质部和同侧维管束鞘基本没有含多酚类物质的细胞;多酚类物质沿液泡膜内表面均匀沉积,在液泡周缘呈一层,或充满液泡。【结论】显然,多酚类物质在"次郞"柿成熟叶中的分布有位置特异性,负责前体转运和加工的装置在液泡膜上密集而均匀地分布。(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周瑞金,扈惠灵,苗卫东[2](2011)在《次郎柿冠层受光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CCUPAR LP-80冠层分析仪对果园两种密度下"次郎"柿冠层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树冠不同高度和方位在一天内的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各个部位和方位的光合有效辐射在一天中的最大值和出现的时间差别很大,而同一密度下柿树的各个部位和方位光合有效辐射在一天4个时间段的显着变化情况也是不一致的。天顶角﹑叶态分布参数在同一地区基本没有变化,对有效辐射值基本没有影响,而果园密度﹑行向对有效辐射值影响比较大。(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7期)
刘永巨[3](2009)在《农杆菌介导的次郎柿ACC合成酶与ACC氧化酶反义基因遗传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次郎柿组培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首次对根癌农杆菌EHA101介导的ACS与ACO反义联合基因转化次郎柿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了选择抗生素壮观霉素和抑菌剂头孢霉素对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的影响。②建立了以次郎柿叶片为转化受体的根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详细探讨了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筛选培养时间、侵染菌液浓度、AS浓度等因素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并优化了转化条件。③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反义联合基因转化次郎柿的研究。④对筛选得到的抗性植株叶片进行了PCR检测。⑤研究了次郎柿嫁接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叶片外植体对壮观霉素非常敏感,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30mg/L的壮观霉素即可完全抑制不定芽的分化;头孢霉素对叶片外植体的分化没有严重影响,300mg/L头孢霉素就能较好的抑制农杆菌的生长,且不定芽诱导率可达到72.4%。2.选择预培养4d的叶片,用菌液OD600值为0.6的菌液侵染10min,侵染时加入200 mg/L的乙酰丁香酮,转到DKW(1/2N)+ ZT 1.0 mg/L+ TDZ 0.5 mg/L+Cef 300 mg/L的培养基上共培养3d,再通过延迟筛选3d,可获得较好的转化效果,叶片分化率最高可达66 %。3.通过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抗性苗320株,其中38株经PCR检测呈阳性。4.嫁接时采用用磨尖的镊子在留有3~5片叶片的砧木上面戳一个深约3~5mm的孔,然后把下端表皮刮出伤口的接穗插入砧木上的孔里面,接穗大小为6mm左右时成活率最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14)
刘艺[4](2008)在《次郎柿与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转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次郎柿与上西早生柿两种甜柿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对抗生素筛选条件和根癌农杆菌介导次郎柿与上西早生柿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次郎柿与上西早生柿遗传转化体系,将ACC氧化酶的RNAi基因导入次郎柿与上西早生柿组培苗中,以期通过转基因的方法抑制ACC氧化酶的表达,提高跃变型果实的耐贮性能。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次郎柿转基因体系的建立1.1研究了抗生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抗生素浓度。通过次郎柿叶片及组培苗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抗性苗生长过程中,用200mg/L头孢霉素和30mg/L壮观霉素做为筛选转化抗性苗的筛选浓度。1.2次郎柿转基因工艺路线采用继代四年半的组培苗,取其顶端2~3片刚展开的嫩叶,从叶基部剪取4mm×4mm大小的叶片,叶背朝上,接种在DKW(1/2N)+ZT 1.0 mg/L+TDZ 0.5 mg/L的培养基上;暗预培养4d后,用OD_(600)值为0.5的菌液浓度侵染叶片10 min,侵染时加入50 mg/L的乙酰丁香酮。将侵染后的叶片外植体,再转到DKW(1/2N)+ZT 1.0mg/L+TDZ 0.5 mg/L的培养基上共培养3d,之后移入DKW(1/2N)+ZT 1.0 mg/L+TDZ 0.5 mg/L+Cef200 mg/L的培养基上黑暗脱菌培养3d;最后转入DKW(1/2N)+ZT 1.0 mg/L+TDZ 0.5 mg/L+Cef200 mg/L+Sp 30 mg/L的培养基上光照选择培养,每25d继代一次。继代7~8次后转入DKW+ZT 1.0 mg/L+Sp 30 mg/L+Cef200 mg/L的培养基中。获得了次郎柿ACC氧化酶的RNAi转基因苗。经GUS染色及PCR检测得到27株转基因植株。2上西早生柿转基因体系的建立2.1研究了抗生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抗生素浓度。通过上西早生柿叶片及组培苗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抗性苗生长过程中,用200mg/L头孢霉素和30mg/L壮观霉素做为筛选转化抗性苗的筛选浓度。2.2上西早生柿转基因工艺路线采用继代四年半的组培苗,取其顶端2~3片刚展开的嫩叶,从叶基部剪取4mm×4 mm大小的叶片,叶背朝上,接种在DKW(1/2N)+ZT 1.0 mg/L+TDZ 0.5 mg/L的培养基上;暗预培养3d后,用OD_(600)值为0.3的菌液浓度侵染叶片10 min,侵染时加入100 mg/L的乙酰丁香酮。将侵染后的叶片外植体,再转到DKW(1/2N)+ZT 1.0mg/L+TDZ 0.5 mg/L的培养基上共培养4d,之后移入DKW(1/2N)+ZT 1.0 mg/L+TDZ 0.5 mg/L+Cef200 mg/L的培养基上黑暗脱菌培养3d;最后转入DKW(1/2N)+ZT 1.0 mg/L+TDZ 0.5 mg/L+Cef200 mg/L+Sp 30 mg/L的培养基上光照选择培养,每25 d继代一次。继代7~8次后转入DKW+ZT 1.0 mg/L+Sp 30 mg/L+Cef200 mg/L的培养基中。获得了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RNAi基因转基因苗。经GUS染色及PCR检测得到4株转基因植株。(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8)
徐莉清,张青林,罗正荣[5](2008)在《幼胚发育阶段对次郎柿胚抢救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对柿幼胚培养的最佳时期尚不完全明确。以完全甜柿品种次郎(Diospyros kaki Thunb.cv.Jirou)为试材,探讨了幼胚发育阶段对胚抢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授粉后40d幼胚处于球形胚期,50d处于心形或鱼雷形期,60d之后处于子叶形胚期;(2)接种授粉后40d幼胚的萌发率(29.3%)显着低于其它时期,其后不同取胚时期的萌发率均为100%,差异不显着;(3)接种授粉后60d幼胚的成苗率(92%)显着高于其它时期,再生植株苗高和生根数与其它时期无明显差异。因此,心形期至子叶期阶段是完全甜柿品种次郎幼胚的最佳培养时期,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为100%和86%~92%。该时期较前人报道的柿幼胚培养时期提早10 ̄20d。(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申晓鸿,马俊莲,张子德,唐霞,张丽[6](2007)在《次郎柿ACC合成酶的转基因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抗软化的转基因柿果,初步建立了次郎柿转基因工艺。预培养时间为4 d;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时间10 min;共培养时间3 d;壮观霉素适宜浓度为30 mg/L。在此条件下,获得了次郎柿ACC合成酶的RNA干扰基因转基因苗。经PCR检测,得到8个转基因植株。(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申晓鸿[7](2007)在《次郎柿ACC合成酶转基因及生根移栽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柿子是我国的大众水果,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及医疗保健价值,但不耐贮藏。本论文利用转基因技术,将1-氨基-1-羧基环丙烷(ACC)合成酶的RNAi基因导入了次郎柿中,有望在今后几年获得抗软化的柿果。1、次郎柿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以次郎柿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较系统地研究了次郎柿转基因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1.1确定了适宜的抗生素浓度。比较了不同(具体浓度)头孢霉素浓度抑菌效果,其中200mg/L头孢霉素可以抑制农杆菌的繁殖。比较20、30、40、50、60mg/L壮观霉素对不定芽生长的情况,选择出了适宜的壮观霉素为30 mg/L。1.2次郎柿转基因工艺路线采用继代叁年半的组培苗,取其顶端2~3片刚展开的嫩叶,从叶基部剪取0.5mm~2大小的叶片,叶背朝上,接种在DKW(1/2N)+ZT 1.0mg/L+TDZ 0.5mg/L的培养基上;暗预培养4d后,用OD_(600)0.5的菌液浓度侵染叶片10min,侵染时加入50mg/L的乙酰丁香酮。将侵染后的叶片外植体,再转到DKW(1/2N)+ZT 1.0mg/L+TDZ 0.5mg/L的培养基上共培养3d,之后移入DKW(1/2N)+ZT 1.0mg/L+TDZ 0.5 mg/L+Cef 200 mg/L的培养基上黑暗脱菌培养3 d;最后转入DKW(1/2N)+ZT 1.0mg/L+TDZ 0.5mg/L+Cef 200mg/L+Sp 30mg/L的培养基上光照选择培养,每20d继代一次。继代3次后转入DKW+ZT 1.0 mg/L+Sp 30 mg/L+Cef 200 mg/L的培养基中。叶片分化率最高可达27%。获得了次郎柿ACC合成酶的RNAi基因转基因苗。经PCR检测得到8株转基因植株,占再生芽的1.6。2、次郎柿组培苗生根移栽体系的确定2.1选取在DKW+ZT 1.0mg/L培养基中,高15~25 mm的、生长健壮的组培苗为外植体,留顶端2~3片展开的嫩叶,接种在1/2 MS+IBA 1.0 mg/L的培养基(蔗糖浓度20g/L)中,暗培养7d后,光照36μmol/m~2s培养30d。在此条件下,次郎柿组培苗的生根率达到95%以上,不定根条数为4.8。2.2生根苗在180μmol/m~2s的光照条件下,炼苗7d;将苗小心取出,洗净、消毒,栽入高温灭菌过的蛭石中。移栽时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180μmol/m~2s。一星期后逐渐降低湿度(80%以上);逐渐加强光照,至180~540μmol/m~2s,在介质中存活40d。(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6)
刘恺[8](2005)在《富有柿与次郎柿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甜柿(Diospyros kaki Thunb)品种富有柿(Fuyu)与次郎柿(Jiro)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两品种的组培快繁、组培苗叶片和根段的不定芽再生、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不定芽的分化、不定根的诱导等技术,以期为柿果的转基因技术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富有柿与次郎柿苗木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依据。 1、采用L_9(3~4)叁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富有”、“次郎”2个甜柿品种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KW的快繁增殖效果优于MS培养基,WPM效果最差,不适合于2种甜柿的组培快繁。富有柿的最佳培养基为ZT 1.0 mg/L+IAA 0.1mg/L的DKW培养基;在含ZT 2.0 mg/L的培养基中,次郎柿的有效新梢较高,但组培苗基部的愈伤组织明显增大,不利于苗的生长,比较适宜于次郎柿的培养基是ZT 1.0 mg/L+BA 0.5 mg/L+IAA 0.1mg/L的DKW培养基。 2、比较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及其培养时间,对富有柿与次郎柿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TDZ有很强的诱导刺激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再生的能力,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率达90%以上。将在1/2DKW+TDZ 0.5 mg/L诱导形成的带有不定芽的愈伤组织切割成小块,接种到不含TDZ的培养基MS(1/2N)+ZT 1.0mg/L+IAA 0.1 mg/L中培养,富有、次郎的不定芽分化率均达98%,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为7.8和5.6。 3、富有柿根段接入1/2DKW+ZT 2.0 mg/L培养基中,分化率90.9%,平均不定芽数达到6.7;次郎柿根段接入1/2DKW+ZT 4.0 mg/L培养基中,分化率100%,平均不定芽数达到6.3。 4、富有柿与次郎柿组培苗在组织培养早期,在1/2MS培养基中生根率较高,达到80%以上;组培苗经过较长时间的离体培养后,组培苗在1/2MS和1/2MS(1/2N)中的生根率无明显差异。IBA对富有柿与次郎柿组培苗的生根效果好于IAA;培养基中附加IAA后,组培苗的生根率约70%,而附加IBA后,生根率可以达到90%以上。 5、由根段再生的富有柿与次郎柿不定芽的生根率可达到100%,较快繁组培苗的生根率显着提高,但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多,根段再生苗的生根能力逐渐下降,六次继代后根段再生苗的生根能力与继代苗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5-06-16)
王有信[9](2003)在《优良珍稀柿品种‘叁代斤柿’、‘前川次郎柿’》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代斤柿’山西省晋城市果树研究所推广的多用途最新柿树新品种,它属于不完全甜柿。表现为树势强健,树姿开张,果个大,易丰产、稳产、抗寒、耐盐碱、抗病性强。单果重一般400~650克,最重为750克。果实长圆形,果面有4条纵向沟纹,皮色金黄或橙红色,肉质细,(本文来源于《果农之友》期刊2003年10期)
山本敏雄,王健[10](1987)在《次郎柿的早期高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自古就有"桃、栗叁年,柿八年"的谚语。柿树一般从定植到结果至少也需5~6年时间,进入结果期的时间长,投资时间长,这是柿树栽培中的最大问题。为此,各地对富有柿进行了早期成园技术试验研究。次郎柿从1980年起在县柑桔试验场落叶果树试验地进行了试验,并发表了结果。本文想以该成果为主,探讨柿的早期高产技术。(本文来源于《国外农学(果树)》期刊1987年03期)
次郎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ACCUPAR LP-80冠层分析仪对果园两种密度下"次郎"柿冠层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树冠不同高度和方位在一天内的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各个部位和方位的光合有效辐射在一天中的最大值和出现的时间差别很大,而同一密度下柿树的各个部位和方位光合有效辐射在一天4个时间段的显着变化情况也是不一致的。天顶角﹑叶态分布参数在同一地区基本没有变化,对有效辐射值基本没有影响,而果园密度﹑行向对有效辐射值影响比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郎柿论文参考文献
[1].刘林.‘次郎’柿成熟叶多酚类物质分布和积累的研究[J].果树学报.2012
[2].周瑞金,扈惠灵,苗卫东.次郎柿冠层受光特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
[3].刘永巨.农杆菌介导的次郎柿ACC合成酶与ACC氧化酶反义基因遗传转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
[4].刘艺.次郎柿与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转基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5].徐莉清,张青林,罗正荣.幼胚发育阶段对次郎柿胚抢救效果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8
[6].申晓鸿,马俊莲,张子德,唐霞,张丽.次郎柿ACC合成酶的转基因工艺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
[7].申晓鸿.次郎柿ACC合成酶转基因及生根移栽体系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8].刘恺.富有柿与次郎柿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
[9].王有信.优良珍稀柿品种‘叁代斤柿’、‘前川次郎柿’[J].果农之友.2003
[10].山本敏雄,王健.次郎柿的早期高产技术[J].国外农学(果树).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