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寺院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寺院,佛教,经济,藏传佛教,接合部,宗教,资本。
佛教寺院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洪,涂开均[1](2019)在《精神资本视阈下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寺院以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为寺院经济提供竞争力,其背后独有的精神资本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文章通过引入和拓展精神资本这一理论概念,以川甘青接合部藏区的阿坝县为研究样本,认为藏传佛教寺院的精神资本基于不同区位和宗教市场规模而形成了不同的交易价格,从而具有高溢价、一般溢价和低溢价的理论分野,寺院向信众提供的宗教产品(或宗教服务)也就存在着不同的交易价格。精神资本不仅对寺院经济本身产生影响,且其背后的宗教文化因素对藏区经济发展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最后,通过引入精神资本理论对寺院经济进行学理分析,为未来寺院经济的科学治理提供重要借鉴。(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3期)
李明轩[2](2019)在《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的一件寺院账目考——兼及清末佛教寺院经济构成与社会功能让渡》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一件名为"一间修道院的财政账目"的档案,实为未知其名的寺院的财务档案,其中的财务记录体现了道光叁十年该寺院以经忏为主的寺院经济结构。档案中的敦仁馆与光绪五年广州爱育善堂管理的敦仁馆实为一处,这为证明该间寺院有可能为长寿寺提供了证据。此件档案所反映的是晚清广州佛教寺院经济的一个片段,敦仁馆经营权的转让也反映了组织薄弱、经济匮乏的寺院和僧人在慈善事业中参与度的降低乃至缺位,更是佛教寺院社会功能变迁的写照。(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匀[3](2018)在《当代藏传佛教寺院的经济构成与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寺院经济是经济学中重要且特殊的研究领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寺院经济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寺院个案或者不同宗教寺院的比较研究,得出了很多至今仍影响深刻的结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是寺院经济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藏传佛教寺院。但目前对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研究大多从西方经济学角度出发,西方经济学讲求经济最大化、利益最大化,而佛教伦理与佛教经济学,追求的是有限的资源、和平与永恒。本文选取桑耶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当代经济进行分析研究。建于吐蕃时期的桑耶寺是西藏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也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桑耶寺当代经济的研究,可以反映出中国宗教提出“以寺养寺”政策后,寺院是如何通过利用资源发展优势,达到“自办自养”的目的。此外,对桑耶寺经济的研究不仅具有代表性,也可为同样具有相同发展模式的其他寺院提供借鉴。本文从佛教经济学理论出发,以当代桑耶寺的经济收入和支出为线索。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对僧人的访谈,得到桑耶寺经济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收入、支出明细,通过分析得出桑耶寺是以布施为主要收入的综合性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桑耶寺遵从佛教伦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作为社会慈善的补充,成为加强国家与民族地区之间的纽带,并为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最后,本文通过对桑耶寺、少林寺和塔尔寺经济模式的分析比较,得出叁座寺院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对桑耶寺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相关的理论背景和政策背景。第二部分主要概述桑耶寺的基本情况,包括桑耶寺所处城镇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物产种类以及民俗文化等,从中可以得知桑耶寺的建成与发展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第叁部分是文章的重点,详细地列出桑耶寺近5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明细。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知晓桑耶寺经济所涉及的种类、数量及收益情况,为接下来分析和研究桑耶寺经济打好基础。第四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桑耶寺收入和支出部分的研究得出桑耶寺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通过与桑耶特色小镇建设的联系,主打“佛教文化、禅宗文化”的桑耶镇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五部分通过对少林寺和塔尔寺这两座典型佛教寺院经济模式的分析,得出寺院发展模式的不同取决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本文作者认为经济是佛教发展、传承的基础,但如何兼顾佛教传承与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以更多智慧的眼光来看待。第六部分是结合桑耶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给出桑耶寺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明洪,涂开均[4](2018)在《经营特征与内在本质:川甘青结合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县的实地调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寺院经济与世俗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阿坝县地处川、甘、青叁省交界处,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都在此生根发展,故其多教派寺院经济有其独特特色。其经营特征表现为:1)寺院自身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碎片化经济特征;2)寺院自身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化经济特征;3)寺院寻求代理人经营的经济特征;4)寺院与世俗经济主体合作经营的经济特征。在藏传佛教多教派寺院经济的多样化经营形式背后,其经济的内在本质也呼之欲出:1)宗教戒律与世俗经济规律交织的经济行为本质;2)差序格局式的经济关系本质;3)不同教派寺院经济的竞争-垄断态势交织的发展规律本质。最后为结语,并展望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匀[5](2018)在《一个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藏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其历史、现状等的研究备受学界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学者积极利用文献考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该领域进行了相应地探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8年03期)
王一君[6](2018)在《临汾地区金元时期佛教寺院经济生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汾地区金元时期的寺院财产来源以民众布施、寺僧捐赠及统治阶层的捐助为主,房舍、土地、树木园林是寺院的主要财产。当时临汾地区寺院经济的发展虽有一定规模,但与山西乃至全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与临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04期)
刘航颖[7](2016)在《规范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活动是依法治藏的关键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民族几乎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寺院是藏传佛教传播与发展的载体,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是藏传佛教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依法治藏。要实现依法治藏,必须了解藏传佛教历史上对藏民族的巨大影响,掌握藏传佛教寺院在不同时期的功能和经营模式演变历程,分析当前部分藏传佛教寺庙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研究推动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为依法治藏找到关键切入点。(本文来源于《四川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赵扬[8](2015)在《唐代佛教寺院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史之乱后,寺院农禅经济达到新的高峰。禅林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其生产方式渐渐向世俗地主化转变,多将土地出租给契约佃农,以直接收取地租。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员无意间在陕西法门寺佛塔修复现场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从此进入地下,正是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宫。宫内前室有两块石碑(记事碑和物账碑),记事碑即《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其中记载了法门寺的历史及唐皇室先后六次迎奉佛骨舍利的盛况,最近的一次,即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最为盛大。自此次迎请佛骨之后,地宫关(本文来源于《企业观察家》期刊2015年12期)
张蕾蕾[9](2015)在《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小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研究之开创寺院经济,可谓是佛教存续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然而在其作为一个学科问题被提出和关注,则仅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陶希圣先生为首的一批社会经济史学者在整理古代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寺院及其寺院经济已经成为能与国家力量相抗衡的势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个发现让陶希圣及其弟子进行了相关探索,1934年至1937年(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5年02期)
于飞[10](2014)在《试论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佛教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同步成长,如今寺院的经济实力普遍雄厚,其所支配和运用的资金数额也越来越大且越来越多样化。因此,为了使佛教组织能更好地开展和推进佛教文教事业以及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避免因资金运用不当产生消极影响,佛教组织自身对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4年20期)
佛教寺院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一件名为"一间修道院的财政账目"的档案,实为未知其名的寺院的财务档案,其中的财务记录体现了道光叁十年该寺院以经忏为主的寺院经济结构。档案中的敦仁馆与光绪五年广州爱育善堂管理的敦仁馆实为一处,这为证明该间寺院有可能为长寿寺提供了证据。此件档案所反映的是晚清广州佛教寺院经济的一个片段,敦仁馆经营权的转让也反映了组织薄弱、经济匮乏的寺院和僧人在慈善事业中参与度的降低乃至缺位,更是佛教寺院社会功能变迁的写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寺院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明洪,涂开均.精神资本视阈下的藏传佛教寺院经济[J].世界宗教文化.2019
[2].李明轩.清代广东省衙门档案中的一件寺院账目考——兼及清末佛教寺院经济构成与社会功能让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王匀.当代藏传佛教寺院的经济构成与模式研究[D].西藏大学.2018
[4].杨明洪,涂开均.经营特征与内在本质:川甘青结合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特征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县的实地调研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8
[5].王匀.一个关于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文献综述[J].散文百家.2018
[6].王一君.临汾地区金元时期佛教寺院经济生活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7].刘航颖.规范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活动是依法治藏的关键切入点[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
[8].赵扬.唐代佛教寺院经济[J].企业观察家.2015
[9].张蕾蕾.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小史[J].法音.2015
[10].于飞.试论佛教寺院经济的收入与支出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