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凝胶敷料与异维A酸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129例寻常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分成异维A酸组44例(A组)、透明质酸凝胶组40例(B组)及透明质酸凝胶联合异维A酸组45例(C组)。A组口服异维A酸分散片及外用异维A酸凝胶,B组只外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C组在A组的基础上外用透明质酸凝胶敷料。分别于治疗的第0、4、8、12周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3组患者在不同的时间点比较,C组的治疗效果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均比A组和B组好,且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年后回访C组复发率最低。结论透明质酸凝胶敷料与异维A酸联用治疗寻常型痤疮效果好且起效快,实用性强,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值得推广。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刘静野,刘涛
关键词: 痤疮,寻常,透明质酸,异维酸
来源: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皮肤病与性病
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第六人民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ZC0377),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8006)
分类号: R758.733
页码: 280-283
总页数: 4
文件大小: 1283K
下载量: 87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果酸换肤治疗面部寻常痤疮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价值[J]. 智慧健康 2020(23)
- [2].白彦萍治疗寻常痤疮的经验[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9(01)
- [3].遗传因素在寻常痤疮发病中的作用[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12)
- [4].寻常痤疮的辨证与辨病[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04)
- [5].消痤方联合异维A酸治疗成年女性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7(03)
- [6].女性寻常痤疮患者月经期前应用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16)
- [7].新癀片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3)
- [8].中药内服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J]. 现代养生 2016(22)
- [9].强脉冲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寻常痤疮78例疗效观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05)
- [10].寻常痤疮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9(02)
- [11].寻常痤疮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01)
- [12].面部寻常痤疮患者采用中药清上防风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6)
- [13].中医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17(03)
- [14].红蓝光联合药物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 皮肤病与性病 2017(02)
- [15].遵化市高中生寻常痤疮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12)
- [16].阿奇霉素联合达英-35治疗女性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06)
- [17].复方木尼孜其颗粒治疗女性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05)
- [18].丹参酮联合西药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2)
- [19].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美他环素片治疗中度寻常痤疮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03)
- [20].蓝光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35)
- [21].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34)
- [22].消疮饮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 2008(04)
- [23].强脉冲光联合克拉霉素分散片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
- [24].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 2019(07)
- [25].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16)
- [2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13) 寻常痤疮的围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技术[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15)
- [27].新癀片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04)
- [28].肤痔清软膏在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 2014(11)
- [29].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班赛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10)
- [3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清胃散治疗寻常痤疮[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