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德育创新思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德育创新思路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海洋264300

摘要:文章从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相结合的优势,高职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势,创新德育方法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德育教育;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学模式,其基本做法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培养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一、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相结合的优势

1、学校德育资源的优势

(1)德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育人经验,学生从老师和书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理论知识,这是德性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就没有自觉的道德行为。“一件事情如果是道德的,那么行动者必须具有一个自觉的道德意图,而这种自觉的道德意图显然要依赖于道德认知”。

(2)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充满书香的校园、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等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作用是企业无法替代的。

(3)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为目的,有关品德、行为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多,对于学生的成长帮助较大。

2、企业德育资源的优势

(1)优秀企业员工身上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为人处世经验等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些品质和经验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品格,是帮助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宝贵财富。

(2)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充满着生产气息、社会气息、功利气息和现实气息等。职场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迫使学生必须尽快成熟起来,环境的磨练也能使学生很快走向成熟。企业文化使学生对职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能够进一步加深。

(3)企业制度与管理模式以服务生产、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同时促进员工的发展。其对员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及利益导向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各种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种影响比学校的教育效果要更加明显。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校企两种德育资源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对学校来说,主要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德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把优秀的企业员工请到学校来,结合他们的实践经历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适度借鉴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培养企业需要的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人才;在一些行业特点鲜明的职业院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端正职业思想。学校的德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制度、管理及文化,以便于在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对企业来说,也可以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帮助企业设计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能做到这一步,校企合作将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二、高职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既拥有高等教育的共性,也充满了职业教育的个性。最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有利于高职教育快速蓬勃发展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各高等职业院校都相继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力度,服务于集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相比而言,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仍处在原地踏步的阶段,远远滞后于社会、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以及期望。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还是以“两课”为主阵地,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往往缺乏时代感,德育效果甚微,和在校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差距很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一种脱离实际和回避问题的说教,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其次,谈及德育教育,作为学校和教师经常会提及课堂教学,而忽略或者轻视了教师的言传身教,缺乏一个整体的德育氛围,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软教育”,在和学生的长期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这种“软教育”比起“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不仅效果好,而且有利于师德师风的建设。谈及学生的德育考核,大部分高校还是以成绩为主,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评价为辅,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办法和评价体系。

三、发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优势,创新德育方法

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社会和企业已然成为高职德育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开始发挥无法取代的地位。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将度过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顶岗实习阶段。在顶岗实习期间,广大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生产环境,具有强烈的体验性、实践性、真实性和直观性。这是一次难能宝贵的贴近职业和贴近社会的机会。走出校园,我们不再是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是用员工的标准来评价高职院校的学生,期望他们是一个“社会人”、一个“企业人”和一个“职业人”。正是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在劳动者的言传身教中学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这些职业道德,真正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缩短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变过程。面对职院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如何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是每个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转变德育教育观念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还是以“两课”为主阵地,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往往缺乏时代感,德育效果甚微,和在校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差距很大。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德育教育是一种脱离实际和回避问题的说教,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作为“两课”的教师和德育工作者,如何让德育教育增加时代特色、紧贴社会生活,把“两课”中存在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学习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2、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集生产、建设与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性”,加强“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入学的始业教育就开始进行,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在校园品牌文化建设上和本科院校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应该有高等教育的共性,但更多的是职业院校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要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吸收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缩小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在硬件建设上,高职院校要加大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理实一体化的投入,尽可能缩小理论教学环境和真实工作环境的差距,可以悬挂一些“质量就是生命”、“技术产生效益”的工作标语,营造工作氛围。在软件引入上,行业的能工巧匠和企业的劳动模范都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强大力量。我们可以邀请这些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在学校举办交流会、报告会,实现全员育人的初衷。

总体说来,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要主动介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培养集生产、建设与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道德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孙俊跃.如何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0)50.

[2]陈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18.

[3]黄小玲.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德育教育[J].职教与成教,2011(21)268.

标签:;  ;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德育创新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