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译文读者视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受美学,庄周梦蝶,期待视野
译文读者视野论文文献综述
吴瑜,卓振英[1](2012)在《“庄周梦蝶”英译文中读者期待视野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翻译《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一段时,需要将自身对这个故事的解读和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所具有的期待视野融合在一起,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了译者从原文至上到读者至上的转变。(本文来源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昌宗锋[2](2010)在《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译者、文本和译文读者叁者关系中,传统翻译理论偏重于译者的能动性而轻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则确认了翻译传播中译文读者的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觉醒与变迁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创作和文本选择。(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汤友云[3](2007)在《从期待视野和译文读者反应看林纾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纾在中国翻译史上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译者,“林译”己成为一种独特的翻译现象:一方面,他不懂任何外语却又能译出180多部外国作品;另一方面,他的译作以优美的古文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深受读者喜爱,却又因对原作的故意改写改译饱受文学翻译批评家的批评甚至指责。为何林纾的改译能深受读者欢迎,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有意义的话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的译作是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而接受美学和奈达的译文读者反应理论的发展为我们解释读者导向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视角,从此,我们能求证林纾改译的翻译策略。许多传统的文学翻译理论将“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放置于绝对统治地位,而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接受问题,甚至也没有考虑到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依据读者的接受和反应来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又过于强调译文对于原文的绝对忠实,并以此为主要衡量标准来评价译文的质量,因而对译者的评价也就难免有失偏颇。20世纪60年代,以现象学和哲学阐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接受美学的诞生,使人们找到了翻译研究新的研究方法: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考察译文文本。根据读者反应理论(主要是奈达的读者反应理论)和接受美学中的读者期待视野概念,译者对读者的期待视野和阅读反应的充分考虑,将导致翻译策略的迥异,因为,译者将视读者为能动的、有创造力的接受者,并以此为基础去考虑翻译策略问题。本文从这一视角审视林纾的主要文学译作,以期能更客观全面地说明其译作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被接受的合理性。鉴于翻译过程中译作对其读者的社会认知和情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译作及其读者反应对译者既定社会地位的影响,本研究将采用翻译研究的因果模式来审视林纾翻译作品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林纾所处社会历史环境、当时翻译传统、主流文学标准和意识形态对他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包括翻译文本和翻译方法选择)的影响和决定作用。通过对林纾的译本分析,本文首先阐述期待视野和读者反应理论的共同点,即读者因素被放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而指出将二者同时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的可行性和意义。其次,从读者期待视野视角考察林纾译作。指出,他“警醒同胞”的翻译目的与当时读者所期待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感需求是一致的。最后,从读者反应来探讨林纾翻译语言的选择和归化策略问题,指出他的“古文”译文、以时间为转移的传统叙事手法和小说风格,以及他对有关伦理道德、婚姻爱情、男女关系地位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所采用的有意删减、增添、改译等翻译策略都是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标准的。以目的语读者为取向的翻译研究将是否迎合目的语读者及其社会文化需求视为一部成功译作的主要标准。因而,对林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以目的语(读者)为取向的文学翻译研究。毋庸置疑,一部好的译作应服务于它的读者,只有受读者欢迎的翻译作品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本文从林纾翻译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时代背景出发,以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反应为视角分析得出:林译作品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爱国情感需求,他所做出的有意改写是服务于当时目的语文化和读者需求的,而他的译作应被视为好作品。然而,如何去满足不断变化的读者期待视野,如何去迎合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和审美标准,以及如何从期待视野和译文读者反应视角解释林纾的非文学翻译现象,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7-11-11)
译文读者视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译者、文本和译文读者叁者关系中,传统翻译理论偏重于译者的能动性而轻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则确认了翻译传播中译文读者的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觉醒与变迁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创作和文本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文读者视野论文参考文献
[1].吴瑜,卓振英.“庄周梦蝶”英译文中读者期待视野的体现[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
[2].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汤友云.从期待视野和译文读者反应看林纾翻译[D].湘潭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