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股骨上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股骨,坐骨神经,上段,手术,效果,运动神经,磁共振。
股骨上段论文文献综述
毕聪杰[1](2019)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并分析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以及麻醉生效5 min后生命体征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分别为(12.2±2.4)、(485.5±28.8)min,均长于对照组的(4.2±0.2)、(386.4±18.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分别为(14.4±3.0)、(386.4±32.0)min,均长于对照组的(5.7±0.4)、(295.5±2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生效5 min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分别为(132.3±12.4)mm Hg(1 mm Hg=0.133 kPa)、(77.3±6.2)mm Hg、(83.4±5.2)次/min,均优于对照组的(93.3±8.2)mm Hg、(54.6±3.1)mm Hg、(61.5±3.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其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极佳,持续时间较长,可适应各类复杂病情,为医生治疗争取更多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何荣群,孙进武[2](2019)在《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196.18±69.17)min短于对照组的(255.58±89.55)min,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9.39±11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37±101.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27±0.65)、(1.18±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55)、(2.27±1.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既能缩短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又能缓解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赵云妍,刘康,李桂萍[3](2019)在《应用MRI评估股骨上段解剖结构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与股骨上段解剖结构相关参数的关系,了解IFI的诱发因素。方法搜集经髋关节MRI检查确诊为IFI患者42例77侧髋关节为病例组,另搜集排除IFI患者41例67侧髋关节为对照组。测量坐骨股骨间隙(IFS)、股骨小转子高度及横断面面积、股骨偏心距(FO)、颈干角、股骨颈轴长,并对两组患者上述测量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IFS、FO和股骨颈轴长分别为12.4(10.2~15.0)mm、(26.1±5.9)mm和84.5(80.5~88.6)mm,对照组为24.0(20.7~26.2)mm、(31.1±5.2)mm和89.2(84.7~95.2)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股骨小转子高度、横断面面积和颈干角分别为22.9(20.0~25.4)mm、4.5(3.7~5.4)cm~2和(137.6±5.7)°,对照组为20.9(18.4~22.6)mm、4.0(3.6~4.7)cm~2和(135.4±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年龄、股骨小转子高度、颈干角和股骨颈轴长是IF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股骨小转子高度、颈干角和股骨颈轴长的改变较其他因素对IFI的影响更大,其在IFI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周晓松[4](2019)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探究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实验组给予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治疗,比较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麻醉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着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3(7.14%)例,实验组并发症发生0例(0.00%),两组经过麻醉后实验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运动神经阻滞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股骨上段骨折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2期)
汤佳骏,张莹,阮琪,沈晓晓,普鹰[5](2019)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SDS、SAS评分)以及疼痛程度(NRS评分),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以及N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缓解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4期)
刘影,田非[6](2019)在《股骨上段骨折手术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应用在股骨上段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8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股骨上段骨折患者9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手术方案治疗,根据入组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观察组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方案。记录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感觉神经阻滞情况(起效、持续时间),测定术前、术时、术后5min、术后20min时血压、心率,并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运动神经阻滞与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但观察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与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20min时心率、血压比较无显着差异(P> 0.05),但两组在术时、术后5min时心率、血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开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处理,有良好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麻醉效果,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影响小,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赵武华,樊琦玮,付承林[7](2019)在《股骨上段髓腔内混合型骨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肢骨松质内混合型骨瘤发生率非常低,文献少有报道。骨瘤主要发生于颅盖骨、面部骨骼的皮质,少数发生于松质。四肢骨髓腔内混合型骨瘤罕见,易误诊为其他骨质病变。现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进行报告。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酸胀不适,行走无明显受限,无右下肢麻木,无低热盗汗,无间歇性跛行,无腹痛腹胀,未引起重视。近1周感右大腿酸痛加重,活动后明显。来本院就诊,X线平片显示右侧股骨上段转子下方髓腔内一类圆形异常密度影,外围为高密度致密影,中央为低密度,病灶边界清,略欠光整,约20mm×13mm,(本文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施思,刘曙[8](2019)在《C3型骨盆骨折伴右侧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的护理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盆是一个完整的闭合骨环,由骶、尾骨和两侧的髋骨组成,借助坚强有力的韧带将诸盆骨连结成为一个整体,除承接脊柱所承受的应力及将其分散和传导至双下肢,还具有保护盆内脏器、血管与神经等重要结构的功能。C3型骨盆骨折是旋转及纵向均不稳定且合并髋臼骨折的骨折,是骨科治疗与护理的重点和难点。该文重点介绍了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7月13日收治的1例C3型骨盆骨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现总结护理经验。(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陈春茹,郑晋伟,孟波,翟晓杰[9](2019)在《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上段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上段手术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股骨上段手术的110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丛神经阻滞组(LPB组)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A组),每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前1d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入手术室后、麻醉完成后、手术开始、手术后15、30、60min、手术结束时的脑氧饱和度,以及手术时间和术中不良事件;随访患者术后第7天的MMSE评分,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脑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PB组相比,SA组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上段手术麻醉采用腰丛神经阻滞,术中脑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与椎管内麻醉相似,但血流动力学所受影响较小,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燕建新,刘春明[10](2018)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其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且需手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n=55例,对照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记录两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其维持的时间、手术前后心率、血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比较二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行麻醉后,其起效时间与完善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麻醉前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HR、SBP、DBP、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在手术开始时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BP、DBP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统计的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第1天、第3天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手术的麻醉效果好,不仅可以满足手术麻醉要求,而且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8年08期)
股骨上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析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根据麻醉措施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运动、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1、3 d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196.18±69.17)min短于对照组的(255.58±89.55)min,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449.39±113.28)min长于对照组的(223.37±101.4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1.27±0.65)、(1.18±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1.55)、(2.27±1.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患者中,既能缩短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又能缓解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骨上段论文参考文献
[1].毕聪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何荣群,孙进武.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赵云妍,刘康,李桂萍.应用MRI评估股骨上段解剖结构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4].周晓松.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股骨上段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9
[5].汤佳骏,张莹,阮琪,沈晓晓,普鹰.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股骨上段骨肿瘤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6].刘影,田非.股骨上段骨折手术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9
[7].赵武华,樊琦玮,付承林.股骨上段髓腔内混合型骨瘤1例[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8].施思,刘曙.C3型骨盆骨折伴右侧股骨上段骨折患者的护理一例[J].医疗装备.2019
[9].陈春茹,郑晋伟,孟波,翟晓杰.腰丛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上段手术患者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9
[10].燕建新,刘春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