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支持论文-黎闯

临床营养支持论文-黎闯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营养支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早期肠外营养,炎症水平

临床营养支持论文文献综述

黎闯[1](2019)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84例,研究时段自2015年1月~2018年10月,按照营养支持方式差异进行分组,分对照组(42例,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42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前1周CRP水平、血清白蛋白、APACHE-I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但P>0.05,干预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其中试验CRP水平、APACHE-II评分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但肠胀气、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6.67%、14.29%高于对照组2.38%、2.38%,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促进炎症快速吸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抑制感染发生,但肠胀气和消化道出血控制不及肠外营养干预,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营养干预方式。(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夏结婷[2](2019)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神经功能康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营养不良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前对于进行营养支持的时机仍存在争议,因此,对不同时机进行营养支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神经康复及临床结局的潜在影响,并为今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住佛山市某叁甲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1021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分为入院24h组(24h内)、入院48h组(24-48h内)、入院7d后组(含7d)。采集病历资料内容为:患者基本信息、营养风险筛查评分、GCS评分、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结局情况等。结果1.纳入研究对象共有99例,其中,入院24h组35例、入院48h组32例、入院7d后组32例。入院时叁组病例的卒中类型、性别、年龄构成比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①入院第1天,叁组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营养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入院14天时,对比叁组营养指标情况:入院24h组患者营养状况与48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组患者优于7d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组患者优于7d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叁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①入院第1天,叁组患者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入院14天时,24h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48h组与7d后组(P<0.01),神经功能改善最佳,48h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7d后组患者(P<0.05)。4.叁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情况 入院24h组与48h组(P<0.05)、7d后组(P<0.01)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h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7d后组患者下降(P<0.05);入院24h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少于48h组(P<0.05),而7d后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中以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居多,且7d后组患者高于48h组,24h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低。结论本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提高综合预后。入院后24h内即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优于入院后48h内或7d后。由于该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其他未被发现或矫正的偏倚因素,因此,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分析和验证。(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12-02)

王胜莉[3](2019)在《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9)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n=20)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HB、ALB、AMC、肱叁头肌皮皱褶厚度)、脱机指征(Vt、F、PEEP、VE、最大吸气负压)、临床指标(7 d内撤机成功例数、7d内不良事件发生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7 d内平均费用)。结果在营养功能指标中,两组在营养支持后其ALB均显着升高(P<0.05),就营养支持后的两组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ALB为(42.82±3.98)g/L,而对照组为(34.91±3.4)g/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脱机指征中,观察组在Vt、F、PEEP、最大吸气负压上均变化显着(P<0.05),就两组营养支持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Vt、最大吸气负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F、PEEP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内成功撤机为14例,而对照组仅为7例,两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上、平均住院天数以及7 d内平均费用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7 d内发生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着提高患者的撤机率、缩短患者撤机时间,并且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9年12期)

王旒玲,翁方中,严骏[4](2019)在《营养支持疗法对ICU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ICU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体重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均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00%(P <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用于ICU中可促进患者康复,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具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杨华,李林栋,姚伟,韩宝金,王露[5](2019)在《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2例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王奕文,王世禹,王爱民[6](2019)在《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联合应用呼吸训练、营养支持的临床实际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呼吸训练联合营养支持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共7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做好常规治疗工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又联合呼吸训练、营养支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得到显着改善,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患者,经呼吸训练、营养支持治疗后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能够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与各项临床指标,致力于生活质量的显着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尚慧[7](2019)在《高能量肠内营养支持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能量肠内营养支持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年龄在6个月以内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患儿住院号尾数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普通奶粉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予以高能量奶粉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身高、体重、前蛋白增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3个月后体重、身高及前白蛋白较入院时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食添加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营养良好患儿占92%,对照组营养良好患儿占7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能量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营养状况,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姚克青,郭志利,代忠,陈艳,陈爽[8](2019)在《营养支持小组对肿瘤患者经鼻饲管喂养并发症预防的临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小组实践预防管理方案对肿瘤患者经鼻饲管喂养并发症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营养支持小组制定肿瘤患者肠内营养鼻胃/肠管并发症预防管理方案并在北京市朝阳区恒兴肿瘤医院推广实践,以2017年9月至12月的153名鼻胃/肠管饲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至4月经营养支持小组实施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措施后的145名鼻胃/肠管管饲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预防管理方案实施前后常见管饲并发症(腹泻、胃潴留、血糖异常、便秘、堵管)发生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管饲患者的并发症(腹泻、胃潴留、血糖异常、便秘、堵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营养支持小组的实践可有效提高临床鼻胃/肠管管饲患者的管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对各科室医护人员和药师的沟通起了桥梁作用,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本文来源于《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丛楠,林婷[9](2019)在《普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危重病患进行肠内营养给予,观察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纳入本院的8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行肠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病人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营养指标水平呈大大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显着(P<0.05)。营养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指标水平值均明显增加,组间相比其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的营养状况可起到有效改善作用,效果较佳,临床上具有广泛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0期)

张文君[10](2019)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与早期先接受肠外营养后再行肠内营养(PN+EN)对病情恢复有无差异,评价EEN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二科收治的80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EEN组和PN+EN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相应的治疗,14 d后抽血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钙、血淀粉酶(AM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胰腺继发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AMS、CRP、WBC、AST、AL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LB、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EEN组AMS、CRP、WBC、AST、ALT水平均低于PN+EN组,ALB、血钙水平均高于PN+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EN组胰腺继发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N+EN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PN+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接受EEN支持治疗可显着改善临床实验室指标,并减少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临床营养支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营养不良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目前对于进行营养支持的时机仍存在争议,因此,对不同时机进行营养支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探讨肠内营养支持的时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神经康复及临床结局的潜在影响,并为今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入住佛山市某叁甲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患者1021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9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分为入院24h组(24h内)、入院48h组(24-48h内)、入院7d后组(含7d)。采集病历资料内容为:患者基本信息、营养风险筛查评分、GCS评分、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结局情况等。结果1.纳入研究对象共有99例,其中,入院24h组35例、入院48h组32例、入院7d后组32例。入院时叁组病例的卒中类型、性别、年龄构成比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①入院第1天,叁组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营养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入院14天时,对比叁组营养指标情况:入院24h组患者营养状况与48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组患者优于7d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h组患者优于7d后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叁组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情况①入院第1天,叁组患者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入院14天时,24h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48h组与7d后组(P<0.01),神经功能改善最佳,48h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7d后组患者(P<0.05)。4.叁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情况 入院24h组与48h组(P<0.05)、7d后组(P<0.01)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h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7d后组患者下降(P<0.05);入院24h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少于48h组(P<0.05),而7d后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最长;并发症中以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居多,且7d后组患者高于48h组,24h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低。结论本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临床结局,提高综合预后。入院后24h内即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改善,优于入院后48h内或7d后。由于该研究是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其他未被发现或矫正的偏倚因素,因此,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分析和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营养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1].黎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研究[J].包头医学.2019

[2].夏结婷.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神经功能康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9

[3].王胜莉.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

[4].王旒玲,翁方中,严骏.营养支持疗法对ICU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J].临床医学工程.2019

[5].杨华,李林栋,姚伟,韩宝金,王露.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理月刊.2019

[6].王奕文,王世禹,王爱民.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联合应用呼吸训练、营养支持的临床实际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尚慧.高能量肠内营养支持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8].姚克青,郭志利,代忠,陈艳,陈爽.营养支持小组对肿瘤患者经鼻饲管喂养并发症预防的临床实践[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

[9].刘丛楠,林婷.普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J].心理月刊.2019

[10].张文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意义[J].河南医学研究.2019

标签:;  ;  ;  ;  

临床营养支持论文-黎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