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王洁[1](2021)在《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STSE教育作为将人类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等关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科学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的教育,与我国生物学课程目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谋而合。虽然至今有关STSE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将STSE教育落实到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提供可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的融入STSE教育的教学设计,从而促进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施。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STSE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容分析法,梳理并分析2020年修订版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整理并比较2004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和2019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必修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4本教材中的STSE内容;统计分析2016年-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中STSE试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石河子市部分学生和教师,采用SPSS 23对数据进行处理,了解STSE教育在高中实施现状,提出解决对策及在生物学课堂实施路径。随后,以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对STSE教育的要求为设计教学案例的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理论、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理论为指导,对一个体现STSE内容的“问题探讨”栏目、一道STSE试题及必修二新教材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2个没有显着性差异的高二理科班级进行了为期半学期的对照教学实验,比较实验前后学生的STSE意识、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和生物学成绩。经过内容分析发现,STSE教育在新课标中被视作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呈现STSE教育的栏目、STSE内容的维度和数量显着增加。而且,在近5年全国卷(生物)中,每年试卷中的STSE试题的分值几乎占试卷总分的20%-50%。可见,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较低、STSE意识处于一般水平,学生的生物成绩、学生的STSE意识、学校STSE教育的实施两两之间正相关。教师对STSE教育的认识处于一般水平,对教材中STSE内容的了解、在教学中STSE教育的实施都处在不确定和基本符合之间,且教师对STSE教育的实施与教师职称高低显着相关,教师对STSE教育的认识与STSE教育的实施呈正相关。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三方面建议:教育管理层应编排实施STSE教育的纲领和指南、提供公开面向师生的STSE教育精品微课平台。其次,学校层面要配备STSE教育资源、开展多样的STSE教育活动并加强教师培训。最后,教师要提高STSE教育意识,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践。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实施STSE教育虽未能提高实验组学生的生物学成绩(P=0.753>0.05),但可以提高学生的STSE意识(P=0.019<0.05)、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P=0.028<0.05)。总之,本研究为2019年出版的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必修二模块蕴含的STSE资源的开发提供方式方法,设计了基于STSE教育的教学设计,实践验证了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STSE教育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提供探讨与借鉴。
黄心怡[2](2021)在《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地落实人才强国的总要求,我国于2010年7月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纲要》提出我们的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各项才能全面发展的精英。2016年9月,北师大举行的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出台,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品格以及关键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了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我们教师团队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外的教育教学领域。我国项目学习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还停留在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阶段,将项目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在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后,将项目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学习进行了辨析,进一步明确项目学习的内涵与外延。紧接着,在结合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后,设计并实施具体的教学案例。通过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项目学习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首先,从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传统教学的不足三个方面论述了项目学习实施的可行性。接着,通过查阅文献介绍了国内外对于项目学习的进展。最后,论述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首先,将“项目”、“项目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将“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教学”进行了辨析,进一步明确项目学习的含义。接着,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层面加深对于项目学习的理解。第三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学生的前测问卷以及教师访谈。通过对教师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很多教师对于项目学习的了解也比较少,但是对于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应用表示十分期待。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将项目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第四部分是高中化学应用项目学习的设计,包括项目学习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案例。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在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两个教学案例:“探秘84消毒液”以及“补铁剂的有效吸收”。第五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应用项目学习的实践与结果分析,包括成绩分析和学生访谈结果分析。通过将两个平行班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进行教学实验后,实验班成绩的离散程度明显降低且平均成绩会高于对照班。这说明,项目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有所帮助。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项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六部分是本研究的总结与展望。通过具体案例实施与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项目学习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探究学习模式,以情景化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在项目活动过程中自主进行信息分析、加工与应用。在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2)项目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本研究中选取了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对照实验:成绩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在项目学习模式后有所提升;学生访谈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大幅提升。(3)项目学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丰富了传统教学的单一评价方式。项目学习的评价内容从学习成绩拓展为了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与此同时,评价方式也拓展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组内评价等。因此,将项目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将项目学习的评价方式引入化学教学中,有助于构建更为多元化的化学学科评价体系。
海燕[3](2021)在《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推进,探究式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提倡要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而化学学科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探究式实验教学。虽然这一热点得到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自然环境较差、教育落后的民族地区,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主要以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为例,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该县三所高中的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依据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策略,并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文在建构主义、发现学习等理论的指导下,立足要高效地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面对当前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为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实验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本论文中界定了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概念,综合了国内外对于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不同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在这一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针对这一研究目的确立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这一地区的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实施了调查,调查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问卷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访谈内容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因。在建构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中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思多方面进行了设计。并且还提出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流程框图,这一流程框图主要分为六步,首先通过创设情境确定本节内容主要研究的问题,并依据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本节课的基础内容。接着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实验方案设计或者在原有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设计改进实验方案,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学习实验原理。然后教师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迁移运用,最后再次结合迁移知识点对本节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反思。提出这一教学策略后教师将这一策略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且列举了自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成果展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流程图的可操作性和效果。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采用这一教学流程图对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也正好体现了我们教育改革的核心,发展素质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徐超玉[4](2021)在《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进行,学生本位的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加强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融合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等的教学研究正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教学能在实现有效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2011版新课标为指导,立足于核心素养下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着眼于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实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标,将 C-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Cooperative groups)教学法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通过比较应用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化学考试成绩以及化学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证明C-PBL教学法也可以在初中化学启蒙教学中应用,并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显着效果,同时能显着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本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国内外PBL、CL及C-PBL教学法的研究现状;(2)C-PBL教学法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研究,确定本研究C-PBL教学法的内涵、基本要素和实施流程;(3)设计C-PBL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教学;(4)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模式的确定;(5)有效的测评试卷和调查问卷的编制;(6)试卷测评和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本研究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界定本研究中C-PBL教学法的内涵、基本要素和实施流程;第三部分是应用实践设计和应用案例呈现,说明应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实施流程,本研究以宁乡一中白马桥中学228班为对照班,229班为实验班进行C-PBL教学法应用的对照实验研究;第四部分是应用效果及分析,利用SPSS20对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及展望,包括研究结论、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的研究展望等。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经过实验,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原有较高水平下,仍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在C-PBL教学法实施教学中,实验班学生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发现问题、独立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3)经过对实验前后两次测试化学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原本存在显着性差异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后,成绩无显着差异,且实验班从实验前显着落后,进步到实验后整体反超,这说明C-PBL教学法能显着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业成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可以给一线化学教师改革教学法提供实践意义上的参考。
谭灵芝[5](2021)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文中认为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模式,是一种以逆向思维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最先被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并进行了操作性的定义,它是把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且强调评价先行的一种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在教学中运用UbD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多个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不断地在进行课程的改革,并且还在多地实施了新高考,当前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轻素养教学倾向变成了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原来的教师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学生主体,由原来的学生单单只掌握知识变成了要能理解和能迁移运用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背景和UbD模式相吻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形势指导了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教学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往往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UbD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众多教育研究者和中学校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将UbD模式落实到化学学科中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主题为例,通过检索文献和阅读书籍,分析UbD模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明晰与UbD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通过将其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对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的教育背景,重点综述UbD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对UbD模式、教学设计、理解三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建构主义理论、目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五个角度出发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以高中一线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UbD模式的了解;通过以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期望,现状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四部分: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UbD模式的特征;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接着阐述了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然后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以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为例,分别设计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分别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来进行,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设计后经实践学校授课化学教师修改。其次,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别运用到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实践结束后,以“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测验、学生自评量表、学生调查问卷、授课教师的访谈的形式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检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2)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最后,研究总结。笔者首先总结和分析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然后结合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落实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蔡雅雯[6](2021)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已经成为限制全球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重新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初中阶段是人的思想意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知识可以在化学教材中许多地方体现。将环境教育融合于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实际情况,应对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立环境保护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本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施途径。通过对厦门市翔安区的大嶝中学、刘五店中学、新店中学以及实验学校的部分师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归纳了厦门市翔安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选取厦门市大嶝中学2016级初三(3)班和(4)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班为实验班,4班为对照班。本文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经过为期半年的教学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树立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环境问题,初步形成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此外,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还提升了交流合作、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本文归纳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反思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渗透环境教育的局限性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可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航[7](2020)在《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深沉难懂的理科术语,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让学生能“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并能自主的对理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课改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然而目前来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针对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了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新课改下的相关理论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分析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经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1)完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提升对实验室的有效利用;(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教学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化学的动力;(3)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完善教师的评价方式,利用有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向娟[8](2020)在《中学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 ——以湘西Y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学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并对自我做好科学定位,教师给学生提供职业探索机会,帮助学生在职业探索中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理想,确定职业方向并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行计划的教育过程。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化学学科健康发展的要求,更是新高考政策下化学教学的客观需求。因此,本研究围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什么要在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中化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如何?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用的策略和策略的有效性如何?四个核心问题,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展开研究。本研究论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课题综述,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部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从职业的含义入手,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核心概念,并综合述评与本研究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分别对Y中学第一届新高考已选化学的学生、全体化学教师以及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进行调查与访谈,从整体上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描述,初步分析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是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新课标相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提出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开展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第五部分开展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教学实验,验证策略实施的有效性。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对前文的分析进行归纳、整理,介绍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以Y中学为例,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1)学生层面:学生对自我有一定的认识但不够充分;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对职业了解不够,不能科学合理的规划;希望在化学课上获得更多职业信息,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2)教师层面:多数化学教师意识到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即使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压力下,也愿意适当的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很多教师因为化学职业信息储备不够,没能很好的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希望学校能对各科教师进行培训,在未来能将职业生涯教育渗入学科教学中去。(3)学校层面:认为像化学等自然学科的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升学压力下,仅建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不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和能力培养。2.本研究基于调查和文献提出实施策略:创设职业情境,形成职业兴趣;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增强对化学职业的认知;探究实验,培养化学职业基本素质;进行职业体验,增强自我认知与职业感受。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发现:(1)学生对自我的认知逐渐增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倾向认知虽然有进步但进步程度较弱;(2)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增强,但是因为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信息有限,一些学生还不能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并据此进行系统的学业规划。(3)化学教学渗透职业规划教育,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成绩也随之有显着提高。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杨津津[10](2020)在《新课标下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绿色化学是一种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新理念,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在倡导构建生态文明的形势下,绿色化学成为化学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绿色化学教育已逐步渗透到中学化学教学中,2017年新课标对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观及社会责任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成为中学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课题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绿色化学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和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绿色化学含义及核心内容,同时对新人教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必修教材进行分析,阐明其中绿色化学教学的内容和要求。第三部分通过问卷对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水平进行调查,然后统计及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得出研究启示,进一步明确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结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和新课标的分析,以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为例设计绿色化学教学方案,并进行实践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评价。第五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不足之处,反思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对象 |
六、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对STSE教育的要求与教材分析 |
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对STSE教育的要求 |
二、人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旧、新教材中STSE内容比较研究 |
三、2016年-2020年全国卷(生物)STSE试题分析 |
第四章 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
一、调查综述 |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
三、落实STSE教育的建议 |
第五章 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
一、实施STSE教育的教学原则 |
二、STSE教育在高中生物学课堂的实施方式 |
第六章 融入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设计 |
三、实验结果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不足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2)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对于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
1.1.2 新课标及核心素养的要求 |
1.1.3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项目 |
2.1.2 项目学习 |
2.1.3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学习的辨析 |
2.2 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3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师访谈 |
3.1.1 访谈目的 |
3.1.2 访谈对象 |
3.1.3 访谈内容节选 |
3.1.4 访谈结果分析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 |
3.2.3 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
3.2.4 调查内容节选及分析 |
3.2.5 调查结果分析 |
4 高中化学应用项目学习的设计 |
4.1 高中化学应用项目学习的设计思路 |
4.2 高中化学应用项目学习的流程设计 |
4.2.1 项目准备阶段 |
4.2.2 项目实施阶段 |
4.2.3 项目反思阶段 |
4.3 高中化学项目学习的教学案例 |
4.3.1 案例一:探秘84消毒液 |
4.3.2 案例二:补铁剂的有效吸收 |
5 高中化学教学应用项目学习的实践与结果分析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内容 |
5.3 研究结果分析 |
5.3.1 成绩数据分析 |
5.3.2 访谈结果分析 |
5.4 项目案例反思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设计了高中化学项目学习案例 |
6.1.2 探究了高中化学应用项目学习的效果 |
6.2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2.1 研究结论 |
6.2.2 研究反思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模块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3)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总体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化学实验 |
2.1.2 探究性实验 |
2.1.3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2.2.3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
2.2.4 萨奇曼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 |
3 民族地区学生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1 研究工具的开发 |
3.1.2 研究工具的检验 |
3.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
3.2.1 样本教师的基本信息 |
3.2.2 样本学校实验室的基本概况 |
3.2.3 样本学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规定实验开设情况 |
3.2.4 样本学校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3.2.5 探究式实验教学评价与课外拓展情况 |
3.2.6 教师自我能力提升情况 |
3.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1 样本学生的基本信息 |
3.3.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
3.3.3 学生对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接受和认知程度 |
3.3.4 学生自主实验的动手能力 |
4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设施有待完善 |
4.2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
4.3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
5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策略建议 |
5.1 课前准备阶段 |
5.1.1 学情分析 |
5.1.2 教材分析 |
5.1.3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 |
5.1.4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
5.2 课中实施阶段 |
5.2.1 教学策略与教学过程设计 |
5.2.2 设计实验练习作业 |
5.2.3 设计教学板书 |
5.3 课后评价阶段 |
5.3.1 学校评价 |
5.3.2 自我评价 |
6 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实践 |
6.1 实验内容 |
6.2 实验对象 |
6.3 实验变量分析 |
6.4 实验实施过程与案例 |
6.4.1 实验实施流程 |
6.4.2 案例一: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
6.4.3 案例二:乙酸的性质探究式实验教学设计 |
6.5 实验效果分析 |
6.5.1 成绩比较 |
6.5.2 化学实验探究能力检测分析 |
6.6 不足及改进措施 |
6.6.1 不足 |
6.6.2 改进措施 |
7 研究结论及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卷)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三: 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调查表(学生卷) |
附录四: 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访谈提纲(教师卷) |
(4)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PBL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CL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C-PBL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C-PBL教学法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C-PBL教学法的内涵 |
2.1.2 C-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素 |
2.1.3 C-PBL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多元智能理论 |
3 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实施过程 |
3.5 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3.5.1 “二氧化碳的制取”实践案例 |
3.5.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实践案例 |
3.5.3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践案例 |
4 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分析 |
4.1 问卷调查分析 |
4.1.1 问卷信度分析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所增长 |
5.1.2 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
5.1.3 显着提升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 |
5.1.4 显着提高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2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3 初三学生化学学业水平期中测试卷 |
附录4 初三学生化学学业水平期末测试卷 |
致谢 |
(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 |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3 新高考的实施 |
1.1.4 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比较研究法 |
1.5.4 教育实验法 |
1.5.5 访谈法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UbD模式 |
2.1.2 教学设计 |
2.1.3 理解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学习理论 |
2.2.3 目标理论 |
2.2.4 多元智能理论 |
2.2.5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
3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 |
3.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问卷调查 |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3.2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4 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
4.1 UbD模式的特征 |
4.1.1 “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 |
4.1.2 “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 |
4.1.3 注重区分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 |
4.1.4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
4.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简述 |
4.3 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 |
4.3.1 系统性原则 |
4.3.2 科学性原则 |
4.3.3 可行性原则 |
4.3.4 目标、评估、教学一致原则 |
4.4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比较 |
4.4.1 教学设计程序的比较 |
4.4.2 教学设计出发点和终点的比较 |
4.4.3 教学资源的比较 |
4.4.4 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比较 |
4.4.5 教学评价方式的比较 |
4.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4.5.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
4.5.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 |
5.1 设计内容的选定和分析 |
5.2 具体设计思路 |
5.2.1 确定预期结果 |
5.2.2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
5.2.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
5.3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 |
5.3.1 单元设计框架 |
5.3.2 课时设计 |
6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
6.1 研究设计 |
6.1.1 研究目的 |
6.1.2 研究对象 |
6.1.3 研究方法 |
6.1.4 研究工具 |
6.1.5 研究过程 |
6.2 研究的结果分析 |
6.2.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的分析 |
6.2.2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分析 |
6.2.3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
6.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7 研究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对照班教学设计案例 |
附录4:学生自评量表 |
附录5:“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
附录6: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7:调查问卷的解释总方差和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
附录8: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6)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环境教育的发展 |
1.2.2 国内环境教育的发展 |
1.3 选题的依据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环境教育 |
2.1.2 环境教育与教学活动 |
2.2 基本理论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教学理论 |
2.3 现行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
2.4 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
2.4.1 真实性原则 |
2.4.2 教育性原则 |
2.4.3 生活性原则 |
3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2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2.1 信度检验 |
3.2.2 效度分析 |
3.2.3 样本特征分析 |
3.2.4 对环境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
3.2.5 现行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方式分析 |
3.2.6 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环境教育的教学情况 |
3.2.7 开展环境教学所具备的条件分析 |
3.3 初中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
3.3.1 学生应试压力与环境教育理念存在矛盾 |
3.3.2 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渗透浮于表面 |
3.3.3 相关部门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各项资源支持 |
4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 |
4.1 实践研究对象的选取 |
4.2 初中化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 |
4.2.1 教学案例1: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 |
4.2.2 教学案例2: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
4.2.3 教学案例3: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
4.2.4 教学案例4:调查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 |
4.3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结果的调查与分析 |
4.3.1 根据学生化学期末考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
4.3.2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进行分析 |
4.4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作用 |
5.教学实践反思 |
5.1 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
5.2 实践过程中的教学建议及对策 |
5.3 本研究的不足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融合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2: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融合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3: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表 |
附录4:学生参与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作品节选 |
致谢 |
(7)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理科课程标准 |
1.1.2 高中理科课程标准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探究 |
2.1.3 化学实验改进 |
2.1.4 化学实验创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探究性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行动主义理论 |
3 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探究分析 |
3.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原则 |
3.2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功能分析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类型 |
3.5 基本操作实验 |
3.6 探究性实验 |
3.7 趣味性实验 |
3.8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
3.9 高中化学实验的不足 |
4 问卷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实验调查 |
5 林芝一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1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 |
5.2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
5.3 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
5.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 |
5.4.1 没有明确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标准 |
5.4.2 以考试作为学生实验技能考察的主要途径 |
5.5 对于实验的重视度不够 |
5.5.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
5.5.2 学生学习压力大 |
5.5.3 忽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习重要性 |
6 提升林芝一中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
6.1 完善学校实验教学条件 |
6.2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
6.3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探究内容 |
6.3.1 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 |
6.3.2 引入趣味性家庭实验 |
6.4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
6.4.1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
6.4.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
6.5 有效实施课堂导入及引入策略 |
6.5.1 科学实施课堂导入 |
6.5.2 采取样例引入型策略 |
6.6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
6.7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案例(化学实验新编) |
6.7.1 钠与氧气常温下的反应 |
6.7.2 钠与水的反应 |
6.7.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6.7.4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化学实验新编 |
附录2 |
致谢 |
(8)中学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 ——以湘西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问题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职业 |
2.1.2 职业生涯 |
2.1.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2.2 人-职匹配理论 |
2.2.3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2.2.4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
3 高中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
3.1 高中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3.1.3 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放收回情况 |
3.2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学生的自我认知情况 |
3.2.2 学生对新高考认知情况 |
3.2.3 学生对职业认知情况 |
3.2.4 学生个人生涯规划现状 |
3.2.5 学生化学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
3.3 化学教师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3.3.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3.3.2 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念的认知情况 |
3.3.3 化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 |
3.3.4 化学教师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困难和建议 |
3.4 教学管理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 |
4 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
4.1 新课标关于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探析 |
4.1.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与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联系 |
4.1.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与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联系 |
4.1.3 “课程内容”中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关的资料 |
4.2 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
4.2.1 创设职业情境,形成职业兴趣 |
4.2.2 阅读资料或观看视频,增强对化学职业的认知 |
4.2.3 探究实验,培养基本职业素质 |
4.2.4 进行职业体验,增强自我认知与职业感受 |
5 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2 研究对象 |
5.3 调查工具 |
5.4 实施过程 |
5.4.1 实验探究,培养基本职业素质 |
5.4.2 教师职业体验,增强自我认知 |
5.4.3 书写小论文,增强职业认知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5.1 学生对自我认知 |
5.5.2 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情况 |
5.5.3 学生的个人规划现状 |
5.5.4 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化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10)新课标下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及思路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一、研究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绿色化学 |
2.绿色化学教学 |
3.新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及教材分析 |
(二)理论基础 |
1.生活教育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二、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内容 |
(三)问卷内容设计 |
(四)信度和效度 |
1.信度 |
2.效度 |
(五)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
三、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策略研究 |
(一)提升教师的绿色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
(二)创设情境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
(三)线上线下助力学生形成绿色化学思想 |
四、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实施—以《氨硫酸硝酸》第一课时为例 |
(一)《氨硫酸硝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教材分析 |
2.学情分析 |
3.教学设计思路 |
4.教学目标 |
5.教学重点及难点 |
6.教学手段和方法 |
7.教学过程 |
8.板书设计 |
(二)教学设计的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四)实施教学效果评价 |
1.绿色化学能力测试及结果分析 |
2.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形成访谈及结果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探索 ——以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二为例[D]. 王洁.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元素化合物教学为例[D]. 黄心怡.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3]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以甘肃省民族地区某高中为例[D]. 海燕.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C-PBL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超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D]. 谭灵芝. 西南大学, 2021(01)
- [6]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现状和实践研究 ——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D]. 蔡雅雯.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航. 西南大学, 2020(05)
- [8]中学化学教学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 ——以湘西Y中学为例[D]. 向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新课标下培养高中生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实践研究[D]. 杨津津. 鞍山师范学院,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