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V型滤池,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气装置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水装置;其中,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水母管连接的进水绕丝管,进水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水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水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水母管固定连接;进水装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池体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气母管连接的进气绕丝管,进气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气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气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气母管固定连接;进气绕丝管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弧度180°~240°的钢制半圆形管,半圆形管用来调整出气的方向。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气装置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水装置;其中,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水母管连接的进水绕丝管,进水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水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水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水母管固定连接;进水装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池体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气母管连接的进气绕丝管,进气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气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气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气母管固定连接;进气绕丝管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弧度为180°~240°的半圆形管。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气装置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水装置;其中,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水母管连接的进水绕丝管,进水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水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水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水母管固定连接;进水装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池体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气母管连接的进气绕丝管,进气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气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气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气母管固定连接;进气绕丝管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弧度为180°~240°的半圆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绕丝管的绕丝缝隙宽度为3~5mm,所述进气绕丝管的绕丝缝隙宽度为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母管两侧均连接有进水绕丝管,位于进水母管同侧的进水绕丝管呈矩阵式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还包括角铁和支撑件,位于进水母管同侧的进水绕丝管通过角铁固定连接,支撑件底部固定在池体内的承托层上,支撑件顶端与角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母管两侧均连接有进气绕丝管,每根进气绕丝管下部内侧壁上均设有弧度为180°~240°的钢制半圆形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V型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池体底部的槽钢件,每一根进气绕丝管均对应连有槽钢件,进气绕丝管和与其对应的槽钢件通过U型管箍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V型滤池,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V型滤池是快滤池的一种形式,因为其进水槽形状呈V字形而得名,也叫均粒滤料滤池(其滤料采用均质滤料,即均粒径滤料)。来水由进水阀进入池体,经过滤料层拦截掉水中的颗粒物、藻类等杂质后产水经过水帽汇流入产水区进入产水管道。由于其运行操作简便、处理效果稳定,被广泛的运用于污水处理的工艺段。经长期运行经验发现常规V型滤池会发生布水孔堵塞;进水瞬间流量过大导致进水槽发生溢流;布水不均导致滤池运行时会发生湍流、出水水质不稳定、滤料板结等现象。滤池反洗进气采用的气廊结构在运行中会出现,局部曝气量过大而其他地方曝气量很小,造成反洗不彻底、跑砂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V型滤池,该V型滤池通过采用新的布水和布气方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V型滤池在运行时出现进水、曝气不均匀的问题,显著提高V型滤池的使用周期和处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
一种新型V型滤池,包括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底部的进气装置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进水装置;其中,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水母管连接的进水绕丝管,进水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水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水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水母管固定连接;进水装置通过支撑件固定在池体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母管以及多根与进气母管连接的进气绕丝管,进气绕丝管由至少三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组成,在钢筋上缠绕不锈钢绕丝,进气绕丝管一端固定有端盖,进气绕丝管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进气母管固定连接;进气绕丝管下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半圆形管。
其中,经过试验分析得出,进水绕丝管缝隙宽度在5mm以上时,水流不均匀多集中在进水绕丝管靠近法兰的一端;当进水绕丝管缝隙宽度在3mm以下时,会发生喷射现象导致滤池运行时有产生湍流的风险,影响处理效果;进水绕丝管的绕丝缝隙宽度为3~5mm时,水流均匀且平稳符合滤池的使用工况;进气绕丝管缝隙在5mm以上时,气流不均匀且气泡过大不利于反洗效果;进气绕丝管缝隙在3mm以下时,瞬间出气流速过快容易造成滤池布气不均;进气绕丝管的绕丝缝隙宽度在3~5mm时,反洗效果最好。
其中,进气绕丝管底部加装弧度为180°~240°的半圆形管,经试验分析,进气绕丝管在不安装半圆形管时震动过大,当半圆形管弧度在180~240°时,可最小限度的减少进气绕丝管的震动,并且可通过调节半圆形管的弧度来调节出气的角度。
其中,所述进水母管两侧均连接有进水绕丝管,位于进水母管同侧的进水绕丝管呈矩阵式排布。
其中,所述进水装置还包括角铁和支撑件,位于进水母管同侧的进水绕丝管通过角铁固定连接,支撑件底端固定在池体中的承托层上,支撑件顶端与角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池体底部的槽钢件,每一根进气绕丝管均对应连有槽钢件,进气绕丝管和与其对应的槽钢件通过U型管箍固定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采用支母管式布水装置,且布水管均匀覆盖整个过滤区的池面,布水均匀,而且采用的绕丝管道结构在系统首次启动时,瞬间进水量不会对系统的布水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同样采用支母管式布气装置,布气管均匀分布在整个滤料池的底部,当启动反洗进气时,整个滤料池底部均匀进气,不会出现局部气压大小不均的情况,减少了滤料层滤料随着反洗水流被冲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中进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中进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图4为进水装置布置在V型滤池中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中进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中进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图6中A-A处的截面图;
图8为进气装置布置在V型滤池中的俯视图;
图9为布置有步气装置和布水装置的V型滤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V型滤池,包括池体11以及设置在池体11内的进气装置24和设置在池体11上部的进水装置23;其中,进水装置23包括进水母管1以及多根与进水母管1连接的进水绕丝管2,进水绕丝管2由六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2-1组成,在钢筋2-1上缠绕不锈钢绕丝2-2(六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2-1围合成横截面呈六边形的绕丝管),进水绕丝管2一端固定有端盖6,端盖6将进水绕丝管2的端部封闭,进水绕丝管2另一端通过法兰4与进水母管1固定连接;进水装置23通过支撑件5固定在池体11里;进气装置24包括进气母管13以及多根与进气母管13连接的进气绕丝管14,进气绕丝管14由六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17组成,在钢筋17上缠绕不锈钢绕丝18,进气绕丝管14一端固定有端盖25,端盖25将进气绕丝管14的端部封闭,进气绕丝管14另一端通过法兰16与进气母管13固定连接,进气绕丝管14内侧焊接有弧度为180°~240°的半圆形管。
进水母管1两侧均连接有进水绕丝管2,位于进水母管1同侧的进水绕丝管2呈矩阵式排布,进水装置23还包括角铁3和支撑件5,位于进水母管1同侧的进水绕丝管2通过角铁3固定连接,支撑件5底部固定在池体11内的承托层26上,支撑件5顶端与角铁3固定连接。V型滤池中布置有两个并列设置的进水装置23。
进气母管13两侧均连接有进气绕丝管14,位于进气母管13同侧的进气绕丝管14呈矩阵式排布。进气装置24还包括固定在池体11底部的槽钢件15,每一根进气绕丝管14均对应有槽钢件15,进气绕丝管14和与其对应的槽钢件15通过U型管箍固定连接。V型滤池中布置有两个并列设置的进气装置24。
进水绕丝管2材质为不锈钢,内部由6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2-1组成,在钢筋2-1上缠绕不锈钢绕丝2-2,绕丝缝隙宽度为3~5mm,进水绕丝管2的一个端面用不锈钢端盖6固定,进水绕丝管2的另一端焊接在法兰4上,通过法兰4与进水母管1固定连接,为保证进水装置23整体的受力均匀,将位于进水母管1同侧的多根进水绕丝管2固定在一根角铁3上,角铁3通过支撑件5固定在池体11中,保证整个进水装置23在池体11内位置和结构的稳定性。安装进水装置23时,进水母管1的进水端连接有池体11自带的进水阀8,并且进水母管1通过套管9固定在V型滤池的池壁上,进水母管1末端固定在池体11另一侧的内侧壁上并进行密封处理;进水母管1其中一侧进水绕丝管2的端盖6处与池体11侧壁固定连接,进水装置23通过支撑件5固定在池体11的承托层26上,进水母管1另一侧进水绕丝管2的端部通过连接件7固定在反洗堰10上(反洗的水通过反洗堰10流入反洗出水槽12中),从而保证了整个进水装置23在池体11中的稳固性。支撑件5的安装高度保证进水绕丝管2位于滤池运行时的正常液位28(即运行液位)之上300~500mm。
进气装置24由进气母管13、进气绕丝管14和支撑装置三大部分组成,进气绕丝管14材质为不锈钢,内部由6根分布均匀的实心钢筋17组成,在钢筋17上缠绕不锈钢绕丝18,并在进气绕丝管14下部内侧加焊有半圆形管19(弧形管),绕丝缝隙宽度为3~5mm,进气绕丝管14其中一个端部用不锈钢端盖25固定密封,进气绕丝管14另一端焊接在法兰16上,通过法兰16与进气母管13连接,将每一根进气绕丝管14用U型管箍固定在槽钢件15上。进气装置24安装时,进气母管13的进气端连接有池体自带的进气阀20,并且进气母管13通过套管21固定在V型滤池的池壁上,进气母管13的末端固定在池体11另一侧侧壁上并进行密封处理,将每一根进气绕丝管14上的槽钢件15与池体11底部固定连接,保证了整个进气装置24在池体11中位置和结构的稳定。
进水绕丝管2中,6根不锈钢筋2-1为用于支撑进水绕丝管2的主体结构,进水绕丝管2一端焊接在法兰4上另一端焊接在不锈钢端盖6上,沿着进水母管1的一端向另一端缠绕不锈钢绕丝2-2,不锈钢绕丝2-2固定在钢筋2-1上,构成了整个不锈钢进水绕丝管2。连接件7和支撑件5用于支撑固定进水装置23,保证进水装置23在滤池中的位置稳定。当系统运行时首先开启进水阀8,水流进入进水母管1,当进水母管1满管后水流均匀分布进入每一根进水绕丝管2,再经过进水绕丝管2的缝隙流入滤池中。
进气绕丝管14结构大体与进水绕丝管2相同,比进水绕丝管2多加焊接了一块半圆形管19,安装时半圆形管19朝下。主要是由于进气绕丝管14安装在滤料层27下方,为防止进气时管道底部的气压与池体11底部产生作用力导致管道剧烈抖动,长时间运行后可能导致固定进气绕丝管14的U型卡箍与槽钢件15连接松动、脱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系统运行时首先开启进气阀20,气流进入进气母管13后均匀分布进入每一根进气绕丝管14,再经过进气绕丝管14的缝隙流入滤料层27。由于在进气绕丝管14下部加装了半圆形管19,进气绕丝管14中的气体只会沿进气绕丝管14上半部分流出,免去了进气绕丝管14下部气体与池底的作用力,从而大大减少了进气绕丝管14的震动。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8812.X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696375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01D24/40
专利分类号:B01D24/40;B01D24/46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南京江岛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
第一申请人:南京江岛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贤坤路1号
发明人:张徐祥;王涛;黄开龙;任仁
第一发明人:张徐祥
当前权利人:南京江岛环境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倩
代理机构:32204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