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人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莫里森,互文性书写,爵士乐,口头传统
黑人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19)在《美国黑人口头传统与互文性书写——以《爵士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人音乐是美国黑人口头传统中的一大要素,爵士乐作为美国黑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爵士乐》从文本和叙事两个方面形成强烈的互文,莫里森把不同的叙事声音与爵士乐的背景音乐相融合,将艺术形式与叙事技巧完美结合,赋予叙事技巧以文化意义,根植其本民族文化,传达出她本人对于黑人生活及命运的深切关怀。(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9年04期)
张羽,陈建平[2](2018)在《《日用家当》中的人物形象及黑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本文意在带领读者结合时代特征剖析文中叁位人物的形象特点及表征,尤其是极具剖析特点的迪伊,以及他们各自所持有和代表的对待黑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7期)
郜芳芳[3](2018)在《美国传统黑人院校的发展研究(1965-2005)》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黑人院校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萌芽于美国内战前,发展于南北战争中,成熟于重建时期,其发展轨迹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普通的美国高等院校相比,这类院校最大的特色是服务于黑人学生的办学宗旨,这一宗旨不仅植根于传统黑人院校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美国黑人争取合法教育权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Board of Education)中,宣告“隔离但平等”政策违宪。传统黑人院校受此影响,在民权运动时期学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都有所扩大。1965年,美国国会颁布《高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对传统黑人院校的办学性质做了明确定位。传统黑人院校的办学形式开始由初中级教育走向高等教育。在“隔离但平等”的种族政策被宣违宪后,美国社会提倡各种族“一体平等”,故以服务于黑人学生为办学宗旨的传统黑人院校被质疑为间接制造新隔离的对象,一部分白人和白人院校要求合并甚至关闭传统黑人院校,独立与发展成为新时期传统黑人院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本文将传统黑人院校的发展作为黑人合法权利斗争的一部分,侧重分析民权运动后,传统黑人院校在学历教育、特色院校以及师资结构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和新发展。笔者认为:民权运动后,支持传统黑人院校发展的教育力量由之前的教会势力向世俗力量转变,政府的教育政策、最高法院的司法案件审理以及总统法令都对传统黑人院校的政策有所倾斜。和民权运动以前相比,传统黑人院校出现了重视自身力量、扩展教育职能等新的发展阶段特征。对于如何评价和认识传统黑人院校,文章指出:在种族矛盾相对趋缓的新时期,不止要分析传统黑人院校在办学地位以及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要客观评价传统黑人院校在在提升黑人种族认同、传承黑人种族文化和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8)
高原,曹颖哲[4](2017)在《论《家》中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发表又一力作《家》,其中蕴含大量独具黑人特色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从黑人群体对基督教的虔信、独特的超自然认知方式以及黑人姓名所蕴含的文化等叁方面来展现黑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而彰显了瑰丽的黑人传统文化魅力以及民族价值观与民族智慧。(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张静波[5](2016)在《解读《外婆的家什》中黑人民族传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着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是美国知名的社会运动人士,她在作品中隐晦地描述了黑人妇女对于黑人民族传统的捍卫和如何继承的议题。其着名小说《外婆的家什》通过母亲的第一视角,带领读者逐渐消除对大女儿迪伊个性和行为的误读,实则赞赏了迪伊捍卫黑人民族传统的抗争精神。沃克的另一部小说《梅丽迪恩》,也以类似的人物描述手法,表明了沃克关于如何继承黑人民族传统的观点:不卑不亢,坚韧抗争。(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6年33期)
刘园丽[6](2016)在《白人话语权的丧失与黑人话语权的重建——从《宠儿》看莫里森对传统话语权主体的颠覆》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Beloved)因其骇人听闻、震撼人心的故事内容,一经问世便在美国社会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本文拟从话语权理论的角度出发,解读《宠儿》中全方位集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传统主流社会中白人话语权的颠覆和转移,进而分析莫里森如何在小说中实现重建非裔美国黑人话语权的过程,以此凸显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作家对自己的民族所寄予的深厚情感和美好愿望。(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31期)
陈淑仪[7](2016)在《李安珞:《美国多元文学:比较黑人文化,本土传统,拉美与亚裔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这是一组在广阔视野下再现当代文学研究景观的书评,覆盖了存在主义、批判的人文主义、理论的当代处境、酷儿研究和多元语境下的美国文学。这些书评将存在主义呈现为一个充满道德与宗教张力的有机文学整体,在"理论终结"的时刻反思理论的歇斯底里和意识形态,描述从人文主义到反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从浪漫到批判的演化,尝试通过对酷儿研究的跨学科考察而重构主体、文化与政治话语,以及在当代争论之中重审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美国文学,突出族裔认同的诉求。(本文来源于《跨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张雪莹[8](2016)在《《妈妈·戴》中黑人对威罗·斯普林斯传统文化的坚守》一文中研究指出格洛丽亚·内勒是二十世纪杰出的非裔美国女作家。本文对其作品《妈妈·戴》进行文本研究,通过分析威罗·斯普林斯地区的黑人对当地母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群体价值观的坚守,指出包括黑人在内的美国少数族裔坚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论文包括五部分:导论部分包括对格洛丽亚·内勒及其作品《妈妈·戴》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正文部分分析了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当地母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群体价值观的坚守。结论部分对全文观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论文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第一章探析了威罗·斯普林斯母系文化的建立及世代黑人对黑人母系文化的坚守。通过对历史上黑人女性祖先萨菲拉形象的分析,来探讨黑人女性对白人父权的颠覆,主要体现在萨菲拉将上帝的形象取而代之,使其成为威罗·斯普林斯黑人社区的创造者和领袖。像上帝用七天创造世界一样,萨菲拉在一千天之内生了七个孩子,这标志着她创造了威罗·斯普林斯整个岛的生命。此外,萨菲拉从白人奴隶主的手中得到威罗·斯普林斯的统治权,最终确立了当地的黑人母系社会。威罗·斯普林斯当今的黑人女性戴妈妈对整个黑人母系社会的维护,使其成为当地黑人社区的家长,保护着整个岛和岛民的利益,并从身体上和精神上治愈岛民,带给威罗·斯普林斯生命和希望。此外,戴家父亲角色的缺失也使戴妈妈成为整个戴家的母亲。威罗·斯普林斯女性祖先和当代女性家长对黑人母系社会文化的建立和维护,使黑人母系文化得到传承和坚守。第二章分析了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其宗教信仰伏都教和巫术的认同。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伏都教的信仰使他们保持着对祖先萨菲拉的崇拜。他们将象征着威罗·斯普林斯脱离白人控制并标志其重获自由和独立的“烛光节”传承下来,表达了他们对祖先萨菲拉的怀念和祝愿。与基督教徒不同,威罗·斯普林斯黑人信奉伏都教倡导的灵魂不死的说法,相信死去的亲人能以另一种生命形式回到他们的身边。由此,伏都教将威罗·斯普林斯的祖先与后代,逝者与生者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节日传统还是丧葬仪式都使威罗·斯普林斯的黑人通过认识和铭记历史来坚守当地的传统文化。在西药不能治愈柏妮丝不孕的情况下,戴妈妈用巫术帮助柏妮丝孕育了自己的孩子。同样,在科学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生病的可可在戴妈妈巫术的帮助下痊愈。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其宗教信仰的坚守带给他们希望和生命。第叁章分析了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当地群体价值文化的坚守,集中体现在修桥和打扑克两种活动中。他们并不关注修桥会花费多长时间,而是重视是否所有岛民都参与到修桥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修桥的任务。同样,对于他们来说,打牌的意义并不在于谁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在于享受集体打牌这一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威罗·斯普林斯的群体价值观也体现在家庭价值观中。戴家人对戴家历史和过去的忠实使得深受白人思想影响的乔治在精神层面上回归黑人社区,同时也将戴家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带给整个戴家最终的平静。此外,戴家人对家族历史的忠实使其从祖先那里汲取力量并挽救了可可的生命。威罗·斯普林斯黑人对群体价值观的坚守最终带给整个黑人社区宁静祥和的生活。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但为研究《妈妈·戴》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指出只有坚守本民族文化传统非裔黑人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何延萍,谢中理[9](2015)在《美国传统黑人大学来华办教育展——期待更多中国学生来HBCU读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6月1日,美国传统黑人大学HBCU(Historical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代表团在美国驻华大使馆Education USA位于北京京广中心的办公室举办了教育展,《留学》杂志受邀出席活动。十万强计划的延续:非裔美国学生来华留学美国传统黑人大学HBCU代表团团长,摩根州立大学主席戴维·威尔森教授(Dr.David Wilson)对《留学》表示,今年夏天,HBCU将送第一批美国学生来中国,人数在25到50人左右。此次来华留学的美国学生将成为(本文来源于《留学》期刊2015年12期)
滕学明,罗星[10](2015)在《《秀拉》对美国黑人女性传统家庭伦理观的颠覆与升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托妮·莫里森早期小说《秀拉》的主人公秀拉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其传统家庭伦理观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意义。她的追求自我由一系列冲突构成,这些冲突既可归咎于她家庭结构的危机——两性极不和谐的状态,也可归咎于其父权形象的模糊:家庭中由于男性担当的缺失而令依附变得不可能。最后,秀拉的自我追求尽管没有成功,但借助自己的替身奈尔,她实现了对黑人女性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升华,从而使她的个人奋斗迈入了清醒自觉的新阶段。(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5年15期)
黑人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用家当》是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短篇小说精品。本文意在带领读者结合时代特征剖析文中叁位人物的形象特点及表征,尤其是极具剖析特点的迪伊,以及他们各自所持有和代表的对待黑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人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美国黑人口头传统与互文性书写——以《爵士乐》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
[2].张羽,陈建平.《日用家当》中的人物形象及黑人传统文化的价值观[J].文教资料.2018
[3].郜芳芳.美国传统黑人院校的发展研究(1965-2005)[D].四川师范大学.2018
[4].高原,曹颖哲.论《家》中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传承[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5].张静波.解读《外婆的家什》中黑人民族传统文化[J].语文建设.2016
[6].刘园丽.白人话语权的丧失与黑人话语权的重建——从《宠儿》看莫里森对传统话语权主体的颠覆[J].文教资料.2016
[7].陈淑仪.李安珞:《美国多元文学:比较黑人文化,本土传统,拉美与亚裔小说》[J].跨文化研究.2016
[8].张雪莹.《妈妈·戴》中黑人对威罗·斯普林斯传统文化的坚守[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9].何延萍,谢中理.美国传统黑人大学来华办教育展——期待更多中国学生来HBCU读书[J].留学.2015
[10].滕学明,罗星.《秀拉》对美国黑人女性传统家庭伦理观的颠覆与升华[J].名作欣赏.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