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体论文-余娟娟,冯青

结果体论文-余娟娟,冯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果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起,语法化,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

结果体论文文献综述

余娟娟,冯青[1](2015)在《结果体和始续体“起”的语法化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起"的虚化过程历来争议很大。历时考察"起"的演变过程发现,"起"从上古动词谓语发展到中古作动词趋向补语,"V+起"结构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述补结构;唐五代初期,"起"放在"V得"、"V不"之后,无明确语义指向,而表示结果,语法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宋代"起"可用来表示前一"V"的状态将持续进行,甚至高度虚化为话题标记。研究推测"起"的语法化途径是:趋向义→结果体→始续体,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均可证明其发展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孙凡[2](2012)在《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貌问题研究一直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以往的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对于体貌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次范畴——结果体,学界对其关注甚少。有鉴于此,我们将现代汉语结果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其内涵及性质进行概括和阐释,并且提出鉴别结果体标记词的四条标准以此来廓清结果体标记词的范围。除此以外,文章最后还以结果体“掉”为个案研究,对其进行了句法功能及语用上的描写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结果体在共时平面上的认识。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理论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章节安排及语料来源。在理论背景部分着重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结果体属于“语法体”的一种,是由句法平面上的语法标记来表现的体范畴。它必须是已经完全虚化,只表示语法意义的助词。二是通过对以往体范畴研究的梳理,明确了考察体意义必须要结合句子,虽然动词是体意义的主要体现者,但却不是唯一的。叁是明确了体与动词、情状类型之间的选择制约关系。第二章对现代汉语结果体的内涵及其性质进行了概括和阐释。首先,对前人关于现代汉语结果体的研究做一综述,继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结果体的内涵:“结果体表达的是对事件在时间的发展进程中完成并且有了结果的这一阶段的观察方式。”并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其次,提出了现代汉语结果体的叁个性质:非完整体、动态性、界变性,并且对这叁个性质进行了详细地阐释。最后,根据结果体的内涵及性质,对其所能参与构成的情状类型进行了论证。第叁章是对现代汉语结果体标记词的确立。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判别现代汉语结果体的标记词提出了四条标准,即(1)词义已经虚化,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表示词汇意义,动词(形容词)与体标记之间不能有“因V而X”的因果语义关系;(2)在句中不能指派论元;(3)不能单独对是非疑问句进行回答;(4)具有[+完成][+结果]的语义特征,不能用“着”进行替换。然后根据这四条标准对具有结果意义的虚化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进行一一剥离,从而确立出结果体的标记词。分别是从结果补语中剥离出来的“掉、着(zháo)”和从趋向补语中剥离出来的“上、上来、下、下来、起、起来、到”,共计九个。最后文章还对结果体标记与实现体标记“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加深对结果体意义的理解。第四章是对结果体的个案研究。我们选取“掉”作为个案,对其进行共时平面上句法功能和语用上的描写、以及参与构成情状类型的分析,并且对其虚化的机制进行了适当的概括。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及不足,并且对日后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杨玲[3](2009)在《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动结构式直接/间接原因导致结果体限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Goldberg英语动结构式体限制理论建立封闭语料库定量定性分析发现,英语动结构式体限制第叁个子规则补充了汉语动结构式研究之不足,而语料库研究方法对英语动结构式体限制理论也作了补充。(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维克多[4](2009)在《结果体与结果相的跨语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认知语言学与体貌学的主要理论为基础,以建构对于“事件语义学”及“体貌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模式。本文研究主张人类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任何文化、民族或语系的人,对不同“事件”的想像能力是有普遍性的,但不同语言能够通过特定的语法标记来凸显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而有的语言只能通过迂回形式或其他手段去表达同样的概念。凡是涉及某种结果的事件都蕴涵不同的“事件相”(situational phases),这几个事件阶段有时对应于特定的语法标记:在现代汉语中的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时体标记等,都可以凸显某个事件过程的特定阶段,也就充当特定的“事件相标记”。本文尝试将“体貌标记”、“事件相标记”以及“无标记的事件相”分开讨论,以证明“言语事件”(discoursive situation)与“形象事件”(visualized situation)的独立性。“言语事件”等同于说话者通过语言形式能够表达出来的言语信息,而“形象事件”等同于该语言形式所引起的认知场景。前者表示特定的“信息性”功能(informative)而后者相当于一种“想像性”(immaginative)活动。本文从跨语言的角度,尽可能科学地证明语言表达形式不对应于与其相关的认知场景,并且在历时的平面上相信“形象事件”的“焦点移动”(Focussing Shift)此认知现象,是导致时体标记语法化的因素之一。(O|¨)sten Dahl,Bybee,Perkins & Pagliuca(1994)等研究者曾经证明“完整体”的语法化演变在所有的自然语言中一般经过“结果体”、“完成体”与“完整体”叁个基本阶段;最早的“结果体标记”虚化至“完成体标记”此语法化现象也导致认知上的观察方式由“内部视点”转成“外部视点”。我们认为,最早的“结果体”或“完结体”基本上等同于一个“事件相”:在很多自然语言发展的历时过程中,参照视点沿着一种逆向的观察方式:结果状态→现时状态→行为本身。在印欧语言中,完整性标记(Perfective Markers)的语法化过程显示跨语言性的认知规律:语法化程度越高,参照视点越靠近原来行为的动态实现,反而语法化程度越低,参照视点离原来行为的动态实现越远。“焦点移动”的历时演变正好符合参照视点逐渐向原来行为靠近的认知机制;我们认为在语法化的过程中,“相”是“体”的“父母”,就是它的来源,但在共时的平面上“体貌”和“事件相”显示一定的差异,且现代汉语、土耳其语等语言的“事件相系统”能作为典型的例子。本文在“体貌”及“事件相”两个平行而相异的概念上,通过“焦点移动论”特别解释“结果体标记”的历时演变及其类型学的共时蕴涵。(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9-05-01)

王硕[5](2008)在《动词的结果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动结式(动词+结果补语)的出现及发展是汉语语法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动结式研究逐渐成为语法学界的焦点问题。众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都有所论述。本文从动结式中某些结构出发,认真对“V上、V到、V了、V着、V成”五个动词结果体结构进行了句法结构研究、结构语义研究以及语用研究,比较了这五个动词结果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研究了他们的使用条件、语义指向、语用焦点,讨论了动词结果体的体范畴意义和语法化理论,并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09)

刘萍[6](2007)在《结果体——テアル》一文中研究指出瞬间动词后接「テイル」表示动作作用完成后的结果存留到现在,但仔细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瞬间动词都有这种用法,它仅限于自动词中的瞬间动词。当谓语是他动词时,要表示这种结果的存留现状时,需要使用「テアル」的形式。但是日语中的动词是很复杂的。有没有对应自动词的独立的他动词,还有对应的自他动词等多种分类。那各自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将テアル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对几种常出现的形式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分析テアル与テオク的区别,目的在于考察结果体テアル的特殊性,意义在于彻底掌握其真正使用方法。(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07年10期)

陈伟玲[7](2007)在《湖南省汉寿县方言结果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应用由Vidimir P. Nedjalkov于1983年组织学者编写的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一书和陈前瑞(2007)中关于结果体的理论,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汉寿话的结果体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考察。本文的第二章比较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工作框架,即在研究体系统时,一般要从线性描写和网状分析两方面着手。第叁章从多个角度综述了对现代汉语持续体态的现有研究,并对此作简要评述。第四章从线性描写和网状分析两个方面介绍了湖南境内主要方言——湘方言的体态系统。汉寿县处于湘方言和西南官话的交界地带,第五章从线性描写和网状分析两个方面介绍了汉寿县方言的体态系统,汉寿话中能表示持续的体标记的个数最多,有“起、底1、到、*餐”四个,而且这些体标记不仅能表示持续体意义,还能表示完成等体意义,但是“*餐”并不常见。第六章介绍了研究对象、语料来源和进一步解释的理论框架及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汉寿话中除了能表示持续外,还能表示其他体意义的体标记。第七章介绍汉寿话的结果体。第一节介绍了汉寿话结果体的类型,根据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一书中的相关理论,汉寿话结果体可分为四大类十小类,第二节介绍了汉寿话的结果体标记“起、底1、到”,“底1”能用在六个小类中,“到”能用于其中的四个小类中,“起”能用于叁个小类中。第叁节介绍了与结果体相关的几个问题,推拟出了汉寿话结果体发展为完成体和进行体的路径,重新界定了体标记“阿”的功能,指出“阿”不仅具有完成体意义,而且具有结果体意义。第四节介绍了结果体动词的过程结构类型,根据郭锐(1993)的动词过程结构理论,把能与结果体标记搭配的动词进行分类,从而分析出各结果体标记表示状态持续和结果意义的强弱。第八章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作了小结。(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7-06-01)

武斐[8](2007)在《近代汉语晚期到现代汉语中北京话词尾“了”与完结体、结果体组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体标记“了”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语言学界在语法意义、功能、使用规律、时体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对“了1”和“了2”展开了深入地探讨,并探寻到了一些基本的使用规律,并给出了一些合理的解释。本文拟参照陈前瑞(2007)《汉语体貌系统的类型学视野》(书稿)一书的理论框架,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儿女英雄传》、王朔小说中的完结体短语词和结果体短语词与词尾“了”的组合关系做深入的分析和考察,检验、量化前人所提出的造成词尾“了”自由隐现的因素;比较近代汉语晚期与现代汉语中词尾“了”与完结体短语词、结果体短语词的组合情况的变化;检验并解释完结体短语词、结果体短语词内部的不同。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时期,接近一半的完结体短语词的用例都带词尾“了”,而到了王朔小说时期,绝大部分都不带词尾“了”。从近代汉语晚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结果体短语词与词尾“了”组合的用例有极少量增加。完结体短语词与词尾“了”组合的用例中的比例却有明显下降。在影响词尾“了”自由隐现的各种因素中,“完结体短语词、结果体短语词所在的小句中有表示连续动作、结果或表示动作完成后所处状态的后续小句的出现”是所有影响词尾“了”自由隐现的首要因素。这也说明,虽然造成词尾“了”自由隐现的因素比较复杂,涉及到了语言的各个层面,但制约词尾“了”的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在小句外,而不在小句内。在近代汉语晚期、现代汉语时期,完结体与词尾“了”组合的用例所占比例要明显高于结果体短语词与词尾“了”组合的用例。这种不同反映了完结体短语词和结果体短语词状态性的不同。同时,我们发现结果体标记内部的使用情况也不是完全相同,五种结果体标记在于词尾“了”组合的时候存在着显着差别,反映出了结果体标记内部状态性不同。(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期刊2007-06-01)

张文涛,王岩,卢世璧,刘玉杰,李众利[9](2005)在《微创治疗跟腱止点炎的短期结果:体质量、步态、跟骨上角对跟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跟腱止点炎是指跟腱的跟骨止点及其相关结构的以退行性变为主的病变。以往多行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为此了解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腱止点炎的效果。方法:2002-03/2004-01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共收治跟腱止点炎患者9例15侧。男4例,女5例;年龄22~56岁,平均26.6岁;病程0.5~8年,平均4.5年;体质量71~98kg,平均80.2kg。跟腱止点肿块、局部疼痛和足背伸受限15例,跟骨内翻15例,跟腱止点钙化5例。局麻下跟腱外侧小切口,显露跟腱外侧以及跟骨结节,切除滑囊、跟骨结节以及能发现的骨赘。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3.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踝关节-后足功能评分术前平均59分,术后平均92.5分(P<0.0001)。JOA评分术前83.3分,术后93.5分(P<0.001)。1例手术切骨范围较小,术后仍有长距离行走后疼痛。结论:小切口的微创治疗跟腱止点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足背屈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患者体质量、步态及其引起的跟骨上角与跟腱的磨擦,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10期)

王艾录[10](1992)在《祁县方言动词结果体的内部屈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方言材料来源于山西祁县城关、古县、西六支叁个乡镇(以下简称"叁乡")的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笔者世居祁县,并对本县方言做过较详细的调查和论述;在写作本文时,又进行过发音和用例的实地核实。核实人主要有:城关镇南关村杨向梅,女,72岁,农民;古县乡郜北村许浩,男,50岁,干部;西六支乡南社村宋二奴,女,66岁,农民。(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1992年01期)

结果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体貌问题研究一直是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难点之一。以往的研究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对于体貌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次范畴——结果体,学界对其关注甚少。有鉴于此,我们将现代汉语结果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其内涵及性质进行概括和阐释,并且提出鉴别结果体标记词的四条标准以此来廓清结果体标记词的范围。除此以外,文章最后还以结果体“掉”为个案研究,对其进行了句法功能及语用上的描写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对结果体在共时平面上的认识。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理论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章节安排及语料来源。在理论背景部分着重阐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结果体属于“语法体”的一种,是由句法平面上的语法标记来表现的体范畴。它必须是已经完全虚化,只表示语法意义的助词。二是通过对以往体范畴研究的梳理,明确了考察体意义必须要结合句子,虽然动词是体意义的主要体现者,但却不是唯一的。叁是明确了体与动词、情状类型之间的选择制约关系。第二章对现代汉语结果体的内涵及其性质进行了概括和阐释。首先,对前人关于现代汉语结果体的研究做一综述,继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结果体的内涵:“结果体表达的是对事件在时间的发展进程中完成并且有了结果的这一阶段的观察方式。”并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其次,提出了现代汉语结果体的叁个性质:非完整体、动态性、界变性,并且对这叁个性质进行了详细地阐释。最后,根据结果体的内涵及性质,对其所能参与构成的情状类型进行了论证。第叁章是对现代汉语结果体标记词的确立。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判别现代汉语结果体的标记词提出了四条标准,即(1)词义已经虚化,只表示语法意义,不表示词汇意义,动词(形容词)与体标记之间不能有“因V而X”的因果语义关系;(2)在句中不能指派论元;(3)不能单独对是非疑问句进行回答;(4)具有[+完成][+结果]的语义特征,不能用“着”进行替换。然后根据这四条标准对具有结果意义的虚化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进行一一剥离,从而确立出结果体的标记词。分别是从结果补语中剥离出来的“掉、着(zháo)”和从趋向补语中剥离出来的“上、上来、下、下来、起、起来、到”,共计九个。最后文章还对结果体标记与实现体标记“了”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加深对结果体意义的理解。第四章是对结果体的个案研究。我们选取“掉”作为个案,对其进行共时平面上句法功能和语用上的描写、以及参与构成情状类型的分析,并且对其虚化的机制进行了适当的概括。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及不足,并且对日后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果体论文参考文献

[1].余娟娟,冯青.结果体和始续体“起”的语法化考察[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

[2].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杨玲.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动结构式直接/间接原因导致结果体限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4].维克多.结果体与结果相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

[5].王硕.动词的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刘萍.结果体——テアル[J].林区教学.2007

[7].陈伟玲.湖南省汉寿县方言结果体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8].武斐.近代汉语晚期到现代汉语中北京话词尾“了”与完结体、结果体组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9].张文涛,王岩,卢世璧,刘玉杰,李众利.微创治疗跟腱止点炎的短期结果:体质量、步态、跟骨上角对跟腱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

[10].王艾录.祁县方言动词结果体的内部屈折[J].语言研究.1992

标签:;  ;  ;  ;  

结果体论文-余娟娟,冯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