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再燃燃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再燃,机理,组分,敏感性,锅炉,自由基,对冲。
再燃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薛海鹏,熊扬恒,范波,王家林[1](2018)在《基于超细粉再燃的旋流燃烧锅炉低NO_x排放优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针对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1 000 MW机组旋流燃烧锅炉,提出了基于超细粉再燃的低NO_x排放技术思路。利用CFD软件平台,对10种不同超细粉再燃方案下炉内燃烧情况及NO_x排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主、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再燃燃料喷入方式、一二次风配比等方面调整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分别为1.0、0.8,将最上层两侧燃烧器作为再燃燃料喷口,一二次风比维持设计值时,能取得较好的NO_x脱除效果,炉膛出口NO_x质量浓度降至247.4 mg/m3,相对于既有设计方案的300 mg/m3降低18%左右。该结果证明了超细粉再燃在大容量对冲燃烧锅炉上降低NO_x排放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8年07期)
陈永权,张忠孝,毕德贵,娄彤,滕叶[2](2014)在《煤制气再燃低NO_x燃烧中气固分离冷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降低NO x技术中的部分煤制气的气固分离效果以及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采用搭建与某130 t冷态炉膛相匹配的部分煤制气气固分离装置冷态实验台的方法,测试了分离装置内底部分离风和顶部载气流速大小对装置内物料气固两相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分离风与顶部载气流速是物料气固两相分离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当底部分离风流速v1为10 m/s,顶部载气速度v2为5 m/s时,煤制气中半焦的分离效率最高,挥发分的分离效率也达到较大值,分离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杜梅芳,张影,樊俊杰,吴高贺,侯宁普[3](2012)在《气体再燃低NO_x燃烧中NO与NH_i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对NO与NHi自由基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经典过渡态理论对各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NO与NH2自由基的反应体系可通过六个反应通道形成N2+H2O、N2O+H2和N2H+OH。从能量变化和反应速率两方面考虑,产物N2+H2O最容易生成,其最佳反应通道为NO+NH2→ON-H-N→O-H-N-N→O-H-NN→N2+H2O;NO与NH自由基的反应体系可通过七个反应通道形成N2+OH、N2O+H和N2H+O;其中,N2+OH最容易生成,最佳反应通道为NO+NH→H-NNO→H-NNO (H-NNO)→N2+OH。比较发现,NH比NH2自由基更易与NO发生反应生成N2。因此,在实际运行中改变操作条件,实现NH2等向NH方向转化,有利于NOx的还原。(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吴高贺,杜梅芳,侯宁普,张影,鲁贵林[4](2011)在《气体再燃低NO_x燃烧中NO与NH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气体再燃低NOx燃烧过程进行分析,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H自由基与NO反应的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同时进行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对NH自由基与NO反应机理与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和比较,并通过模拟NH自由基与NO的反应,得出反应通道,对认识再燃脱硝的本质和主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11年06期)
赵学温[5](2010)在《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温沉降炉研究了煤粉作为再燃燃料的NO还原特性,针对过量空气系数、再燃温度、停留时间及再燃比例四个因素的改变对脱硝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提高再然比例及减小过量空气系数,脱硝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的再燃停留时间内(650ms),延长停留时间,脱硝率增加.(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刘汉周,卢啸风[6](2010)在《天然气再燃对炉内燃烧及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台220 t/h四角切圆煤粉炉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计算软件Fluent6.2对天然气再燃系统的喷射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再燃气体及燃尽风采用切向喷射和前后墙对冲喷射对炉内NOx和CO浓度分布、温度分布以及气流旋流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燃气体及燃尽风的喷射方式对炉内CO浓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影响不大,但再燃气体及燃尽风采用对冲喷射时,降低NOx排放的效果好于切向喷射,并有利于减小炉膛出口气流的旋流数.(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杨龙滨,张国磊,张鹏,邱朋华,吴少华[7](2009)在《再燃低NOx燃烧技术中超细磨煤机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再燃低NOx燃烧技术改造时制粉系统中MPS磨煤机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调整磨煤机所配置的静态分离器的挡板开度,可以降低煤粉细度,改善煤粉均匀性,但磨煤机电耗和阻力会有所提高,同时一次风管的分配特性会有所改变。(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2009年04期)
江鸿,金晶,刘瑞,姜江,于新娜[8](2009)在《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气化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分级燃烧技术可以使NOX的排放量降低50%~80%,而且设备简单、容易实施、运行费用较低,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低NOX燃烧技术之一。针对我国现有电厂大多以烧煤为主,文章介绍了煤粉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降低NOX排放技术,从提高再燃区内还原NOX的效果角度考虑,气体作为再燃燃料更为合适。研究了该技术的气化方案,分别对气化剂的种类、气化温度、气化压力、气化炉型的选择做了分析。在获得低NOX排放的同时,解决气体燃料供应不足的障碍。(本文来源于《上海电力》期刊2009年01期)
樊俊杰,张忠孝,金晶[9](2008)在《煤粉再燃燃烧含氮组分转化机理的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GRI 3.0数据库为基础,结合CHEMKIN模块软件中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煤粉再燃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整个全模型反应方程进行分析,可以把整个反应机理模型主要分为碳氢组分转化反应机理和含氮组分转化反应机理两大类。本文重点对含氮组分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模拟的基础上,对含氮组分HCN、HNCO、NH_i、NCO等转化反应进行了分类,系统地讨论了燃烧过程中含氮组分转化反应对NO的敏感性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含氮组分生成与还原NO的途径以及作用大小,为实际超细煤粉再燃燃烧技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樊俊杰,张忠孝,金晶[10](2008)在《煤粉再燃燃烧碳氢组分转化机理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GRI 3.0数据库为基础,结合CHEMKIN模块软件中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对煤热解挥发分中碳氢组分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自由基H、O、OH是启动一系列重要基元反应的活化基;轻质烃本身对NO基本没有还原作用,通过转化为CHi基元后,直接与NO发生还原反应降低NO的排放;CHi直接对NO进行还原时,CH3为主要的还原物质,其反应最终稳定的产物主要是对NO的还原有促进作用的HCN;在O、O2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这些碳氢基也会被直接氧化成CO、CO2等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碳氢基对NO的还原效果.(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6期)
再燃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降低NO x技术中的部分煤制气的气固分离效果以及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采用搭建与某130 t冷态炉膛相匹配的部分煤制气气固分离装置冷态实验台的方法,测试了分离装置内底部分离风和顶部载气流速大小对装置内物料气固两相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分离风与顶部载气流速是物料气固两相分离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当底部分离风流速v1为10 m/s,顶部载气速度v2为5 m/s时,煤制气中半焦的分离效率最高,挥发分的分离效率也达到较大值,分离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燃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1].薛海鹏,熊扬恒,范波,王家林.基于超细粉再燃的旋流燃烧锅炉低NO_x排放优化模拟[J].热力发电.2018
[2].陈永权,张忠孝,毕德贵,娄彤,滕叶.煤制气再燃低NO_x燃烧中气固分离冷态实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4
[3].杜梅芳,张影,樊俊杰,吴高贺,侯宁普.气体再燃低NO_x燃烧中NO与NH_i的反应机理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2
[4].吴高贺,杜梅芳,侯宁普,张影,鲁贵林.气体再燃低NO_x燃烧中NO与NH反应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1
[5].赵学温.煤粉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刘汉周,卢啸风.天然气再燃对炉内燃烧及流动影响的数值模拟[J].动力工程学报.2010
[7].杨龙滨,张国磊,张鹏,邱朋华,吴少华.再燃低NOx燃烧技术中超细磨煤机的试验研究[J].节能技术.2009
[8].江鸿,金晶,刘瑞,姜江,于新娜.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NO_X燃烧技术气化方案探讨[J].上海电力.2009
[9].樊俊杰,张忠孝,金晶.煤粉再燃燃烧含氮组分转化机理的敏感性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
[10].樊俊杰,张忠孝,金晶.煤粉再燃燃烧碳氢组分转化机理的数值模拟[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