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干化筒,干化筒内设有螺旋驱动装置;干化筒包括前固定筒和后固定筒,前、后固定筒之间设有旋转筒;旋转筒与前固定筒、后固定筒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插接机构连接;前固定筒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料口,后固定筒的下部设有一个出料口,后固定筒的上部通过出气管路连接有尾气处理系统,旋转筒的外圈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旋转筒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旋转筒的支撑装置和用于驱动旋转筒正、反转的旋转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干化效果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化筒,干化筒内设有螺旋驱动装置;干化筒包括前固定筒和后固定筒,前、后固定筒之间设有旋转筒;旋转筒与前固定筒、后固定筒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插接机构连接;前固定筒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料口,后固定筒的下部设有一个出料口,后固定筒的上部通过出气管路连接有尾气处理系统,旋转筒的外圈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旋转筒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旋转筒的支撑装置和用于驱动旋转筒正、反转的旋转驱动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化筒,干化筒内设有螺旋驱动装置;
干化筒包括前固定筒和后固定筒,前、后固定筒之间设有旋转筒;
旋转筒与前固定筒、后固定筒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插接机构连接;
前固定筒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料口,后固定筒的下部设有一个出料口,后固定筒的上部通过出气管路连接有尾气处理系统,旋转筒的外圈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
旋转筒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旋转筒的支撑装置和用于驱动旋转筒正、反转的旋转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插接机构包括设在前固定筒的后端绕前固定筒一周的前插槽,旋转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插槽对应设置的前插接头;旋转筒的后端绕旋转筒一周设有后插槽,后固定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后插槽对应设置的后插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插槽和前插接头、后插槽和后插接头之间均设有密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螺旋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湿污泥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沿着干化筒的轴向贯穿在干化筒内;螺旋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前、后轴均伸出干化筒外;在干化筒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竖向的前、后叶片支架,前、后轴分别安装在前、后叶片支架上;在前叶片支架或后叶片支架上安装有驱动螺旋叶片旋转的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带动的小链轮,环绕旋转筒一周设有大链轮,小链轮和大链轮之间通过驱动链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包括位于旋转筒前、后部的竖向的前、后旋转筒支架;旋转筒的前、后部分别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前固定壳体和后固定壳体;前固定壳体安装在前旋转筒支架上,后固定壳体安装在后旋转筒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旋转筒下部的用于支撑的托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凝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冷凝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设有风机,风机与冷凝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分别通过管路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污废水在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剩余污泥,但剩余污泥经脱水后含水率仍在65%以上。污泥含水率高还具有体积大,运输不便,性质不稳定等特点。如焚烧将含水率高的污泥放在焚烧炉中直接燃烧,会影响燃烧率,甚至影响焚烧炉或热解气化炉运行的稳定性;含水率高的污泥如果填埋处理不当,不但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一定的威胁。
污泥干化设备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现在大部分污泥干化设备存在结构复杂,维护不便,效率低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干化效果好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其特点是:包括干化筒,干化筒内设有螺旋驱动装置;
干化筒包括前固定筒和后固定筒,前、后固定筒之间设有旋转筒;
旋转筒与前固定筒、后固定筒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插接机构连接;
前固定筒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料口,后固定筒的下部设有一个出料口,后固定筒的上部通过出气管路连接有尾气处理系统,旋转筒的外圈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
旋转筒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旋转筒的支撑装置和用于驱动旋转筒正、反转的旋转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旋转插接机构包括设在前固定筒的后端绕前固定筒一周的前插槽,旋转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插槽对应设置的前插接头;旋转筒的后端绕旋转筒一周设有后插槽,后固定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后插槽对应设置的后插接头。
进一步地,前插槽和前插接头、后插槽和后插接头之间均设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地,螺旋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湿污泥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沿着干化筒的轴向贯穿在干化筒内;螺旋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前、后轴均伸出干化筒外;在干化筒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竖向的前、后叶片支架,前、后轴分别安装在前、后叶片支架上;在前叶片支架或后叶片支架上安装有驱动螺旋叶片旋转的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带动的小链轮,环绕旋转筒一周设有大链轮,小链轮和大链轮之间通过驱动链条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位于旋转筒前、后部的竖向的前、后旋转筒支架;旋转筒的前、后部分别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前固定壳体和后固定壳体;前固定壳体安装在前旋转筒支架上,后固定壳体安装在后旋转筒支架上。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旋转筒下部的用于支撑的托辊。
进一步地,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凝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冷凝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设有风机,风机与冷凝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分别通过管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利用螺旋驱动装置控制螺旋叶片的转速,利用旋转驱动装置控制旋转筒的转速,干化效果好;采用两个感应加热装置有利于节能;通过托辊的设置减少摩擦,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插接机构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一种旋转式污泥干化系统,包括干化筒4,干化筒4内设有螺旋驱动装置;干化筒4包括前固定筒和后固定筒,前、后固定筒之间设有旋转筒;旋转筒与前固定筒、后固定筒之间分别通过旋转插接机构18连接;前固定筒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料口2,后固定筒的下部设有一个出料口16,后固定筒的上部通过出气管路11连接有尾气处理系统,旋转筒的外圈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5和第二感应加热装置6;旋转筒的下部设有用于支撑旋转筒的支撑装置和用于驱动旋转筒正、反转的旋转驱动装置8。
湿污泥通过进料口进入干化筒内,干化筒通过第一感应加热装置5将干化筒4加热到200~300℃、第二感应加热装置6将干化筒4加热到100~150℃,湿污泥与干化筒4直接接触后,湿污泥中的水遇热被蒸发。因污泥刚进入干化筒4内含水率较高,需要迅速加热,提高干化效率。污泥输送到干化筒4后端时本身也有一定的温度了,因而不需要加热那么高的温度,这样可以降低能耗。当污泥输送到出口处,污泥还有一定的温度,还可以利用余热继续蒸发污泥中的水分。其中第一感应加热装置5、第二感应加热装置6,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被加热的金属内部产生电流,依靠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第一感应加热装置5、第二感应加热装置6都安装有温度控制系统,当温度达到最高设定温度后,感应加热装置自动停止工作,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感应加热装置能自动启动加热。第一、第二感应加热装置(5、6)是为了适应不同工况,以达到节能降耗作用。
旋转插接机构18包括设在前固定筒的后端绕前固定筒一周的前插槽21,旋转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前插槽21对应设置的前插接头22;旋转筒的后端绕旋转筒一周设有后插槽21,后固定筒的前端设有与所述后插槽21对应设置的后插接头22。
前插槽21和前插接头22、后插槽21和后插接头11之间均设有密封装置23,用于隔开污泥。
螺旋驱动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湿污泥的螺旋叶片7,螺旋叶片7沿着干化筒4的轴向贯穿在干化筒4内;螺旋叶片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后轴,前、后轴均伸出干化筒4外;在干化筒4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竖向的前、后叶片支架19,前、后轴分别安装在前、后叶片支架19上;在前叶片支架19或后叶片支架19上安装有驱动螺旋叶片7旋转的驱动装置1,驱动装置1包括电机和减速箱,减速箱的输出端与螺旋叶片7的前轴或后轴通过联接轴套连接。污泥在螺旋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将干化后的污泥缓慢输送到出料口,螺旋驱动装置转速控制在0.5~1r\/min,通过控制转速来提高干化效率。
旋转驱动装置8包括电机带动的小链轮,环绕旋转筒一周设有大链轮10,小链轮和大链轮10之间通过驱动链条9连接;干化筒4上焊接有法兰,大链轮10与法兰通过若干螺栓相连接。旋转筒通过旋转驱动装置8的链条传动来缓慢旋转,保持转速在0.3~1r\/min,旋转筒可以正转与反转,不但防止湿污泥粘在旋转筒内壁上,还可以加快水分蒸发,以提高污泥干化效率。
支撑装置包括位于旋转筒前、后部的竖向的前、后旋转筒支架;旋转筒的前、后部分别设有环绕旋转筒一周的前固定壳体3和后固定壳体12;前固定壳体3安装在前旋转筒支架上,后固定壳体12安装在后旋转筒支架上。
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旋转筒下部的用于支撑的托辊17,主要作用是支撑旋转筒,减少摩擦力,提高旋转筒使用寿命。
尾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凝装置13和尾气处理装置15,冷凝装置13和尾气处理装置15之间设有风机14,风机14与冷凝装置13、尾气处理装置15分别通过管路连接。
被蒸发的水汽通过风机经管道抽送到冷凝装置13,水汽遇冷变成水后,从冷凝装置排水口排出。剩余尾气经管道进入尾气处理装置15,经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微生物的滤层,将有害气体物质吸附降解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其他无低害物质,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5955.X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07973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C02F 11/13
专利分类号:C02F11/13
范畴分类:41A;
申请人: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徐圩大道66号徐圩新区国际物流服务中心504室
发明人:闫坤鹏
第一发明人:闫坤鹏
当前权利人: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彦明
代理机构:32255
代理机构编号: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