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上沿,所述悬柱上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主体,所述悬柱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下沿,所述悬柱下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钉板,所述紧钉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臂杆。该工业机器人用夹爪,整体呈Y型,其悬柱与臂杆处采用了多个紧钉板进行连接和固定,大大提升悬柱与臂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臂杆和紧钉板进行固定的位置处于其中心处,能够均匀地将承受的力传给悬柱,臂杆由一个L形整体板组成,延长了夹爪的使用寿命,同时内爪板形成的钳爪开口处较中心处窄,使得当物体被内爪板形成的钳爪抓在内部时不易从开口处掉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上沿(2),所述悬柱上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主体(3),所述悬柱主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下沿(4),所述悬柱下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钉板(6),所述紧钉板(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臂杆(7),所述臂杆(7)的末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指气缸(8),所述臂杆(7)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槽板(9),所述滑槽板(9)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板(10),所述滑块板(10)与手指气缸(8)相连,所述滑块板(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爪壳(12),所述外爪壳(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爪板(13)。
设计方案
1.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上沿(2),所述悬柱上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主体(3),所述悬柱主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下沿(4),所述悬柱下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钉板(6),所述紧钉板(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臂杆(7),所述臂杆(7)的末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指气缸(8),所述臂杆(7)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槽板(9),所述滑槽板(9)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板(10),所述滑块板(10)与手指气缸(8)相连,所述滑块板(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1),所述第二连接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爪壳(12),所述外爪壳(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爪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紧钉板(6)在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对称连接有多个,且紧钉板(6)的形状为L形,紧钉板(6)的短边与第一连接板(5)相连,紧钉板(6)的长边与臂杆(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杆(7)的形状为L形,且臂杆(7)的两边长度相等,臂杆(7)的折角处与紧钉板(6)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指气缸(8)、外爪壳(12)和内爪板(13)在臂杆(7)上对称设置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爪壳(1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内爪板(13)的长度等于外爪壳(12)截面较长底边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爪板(13)下端的厚度大于中部的厚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与人类相比,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高且稳定,尤其是面对一些人力难以完成的操作时,工业机器人的优势愈发明显。
目前有许多工业机器人都用于夹持并转移产品,并据此制造出了许多专用的夹爪,这些夹爪虽然造型多种多样且适用于不同产品,但是他们的关节处结构复杂,生产工艺麻烦,同时他们能够承受的力有限,长期抓取较重的物品后易导致关节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结构复杂不易生产,长期承重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上沿,所述悬柱上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主体,所述悬柱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下沿,所述悬柱下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钉板,所述紧钉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臂杆,所述臂杆的末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指气缸,所述臂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槽板,所述滑槽板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板,所述滑块板与手指气缸相连,所述滑块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爪壳,所述外爪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爪板。
优选的,所述紧钉板在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对称连接有多个,且紧钉板的形状为L形,紧钉板的短边与第一连接板相连,紧钉板的长边与臂杆相连。
优选的,所述臂杆的形状为L形,且臂杆的两边长度相等,臂杆的折角处与紧钉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手指气缸、外爪壳和内爪板在臂杆上对称设置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外爪壳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内爪板的长度等于外爪壳截面较长底边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内爪板下端的厚度大于中部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工业机器人用夹爪,整体呈Y型,其悬柱与臂杆处采用了多个紧钉板进行连接和固定,大大提升悬柱与臂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臂杆和紧钉板进行固定的位置处于其中心处,能够均匀地将承受的力传给悬柱,臂杆由一个L形整体板组成,延长了夹爪的使用寿命,同时内爪板形成的钳爪开口处较中心处窄,使得当物体被内爪板形成的钳爪抓在内部时不易从开口处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顶板;2、悬柱上沿;3、悬柱主体;4、悬柱下沿;5、第一连接板;6、紧钉板;7、臂杆;8、手指气缸;9、滑槽板;10、滑块板;11、第二连接板;12、外爪壳;13、内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用夹爪,包括顶板1,顶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上沿2,悬柱上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主体3,悬柱主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悬柱下沿4,悬柱下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钉板6,紧钉板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臂杆7,臂杆7的末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手指气缸8,臂杆7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滑槽板9,滑槽板9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板10,滑块板10与手指气缸8相连,滑块板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外爪壳12,外爪壳1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内爪板13。
进一步的,紧钉板6在第一连接板5的下端对称连接有多个,且紧钉板6的形状为L形,紧钉板6的短边与第一连接板5相连,紧钉板6的长边与臂杆7相连, 有利于紧钉板6充分地与臂杆7相连,让臂杆7上的力全部传至紧钉板6处。
进一步的,臂杆7的形状为L形,且臂杆7的两边长度相等,臂杆7的折角处与紧钉板6相连,有利于让臂杆7末端的组件重力能够均匀地传递给臂杆7,同时臂杆7与上端部件的连接位置设在中心处的折角,可以让上端部件更好地承受臂杆7的重力。
进一步的,手指气缸8、外爪壳12和内爪板13在臂杆7上对称设置有两组,有利于臂杆7末端两侧的重量相同,不会因为有一侧因为过重导致整个爪夹倾斜,影响抓取效果。
进一步的,外爪壳1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内爪板13的长度等于外爪壳12截面较长底边的长度,有利于外爪壳12伸至要抓取的物体处时,外爪壳12的斜边可以减轻爪夹末端的复合,同时内爪板13的长度等于外爪壳12截面较长底边的长度可以让内爪板13与外爪壳12紧密结合,结合处平滑有利于提升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内爪板13下端的厚度大于中部的厚度,有利于待抓取物体被抓入内爪板13形成的钳口中心时,不易从内爪板13形成的钳口开口处掉落。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顶板1将整个夹爪安装在工业机器人的悬臂上,悬柱主体3主体具有一定长度可以方便机器人触碰到要抓取的物体,移动至待抓取的物体上端时,手指气缸8的两个端头与滑块板10相连,手指气缸8工作时,滑块板10也慢慢展开并扩大了间距,带动外爪壳12和内爪板13形成的钳口也张开并扩大间距,等物体已经处于钳口内部时,手指气缸8再次工作,慢慢缩小滑块板10的间距,带动外爪壳12和内爪板13收紧并抓住物体。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2348.6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08525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25J 15/08
专利分类号:B25J15/08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第一申请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申请人地址: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黄河北路西延段
发明人:席凤征;王洪斌
第一发明人:席凤征
当前权利人: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代理人:李静
代理机构:32321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工业机器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