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房间外的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的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吸气泵的排风口通过第一排风管道与除湿控制装置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除湿控制装置的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与显热换热器管程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管程的排风口与房间连通,所述的显热换热器壳程进风口与房间内的排气泵相连,显热换热器壳程排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在所述的房间内安装有空调机,所述的空调机通过排放管道与能量利用回收系统相连。本系统能够将室外的新风除湿后送至显热换热器,在显热换热器中与室内排气泵的回风进行冷热交换,室外机冷凝热蒸汽在盘管换热器中与水热量交换制备热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房间外的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的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吸气泵的排风口通过第一排风管道与除湿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除湿器的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与显热换热器的管程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的管程的排风口与房间连通,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的壳程进风口与房间内的排气泵相连,显热换热器的壳程排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在所述的房间内安装有空调机;一个除湿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的除湿器,所述的除湿器的下部出液口通过出液管线依次连接储液箱、压缩泵以及加热器的进液口,所述的加热器的出液口通过回液管线与除湿器的上部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加热器顶部的水蒸汽出口与蒸汽回收装置通过管线相连;一个能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盘管换热器,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壳程进气口通过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的第二排风管线与空调机的室外冷凝器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的室外冷凝器安装在房间外,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壳程排气口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管程进液口通过安装有过滤阀的供水管线与供水系统相连;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管程出液口通过安装有温度检测器以及第二开关阀的回水管线与用水设备相连,所述的温度检测器以及第二开关阀分别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相连。
设计方案
1.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房间外的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的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吸气泵的排风口通过第一排风管道与除湿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除湿器的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与显热换热器的管程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的管程的排风口与房间连通,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的壳程进风口与房间内的排气泵相连,显热换热器的壳程排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在所述的房间内安装有空调机;
一个除湿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的除湿器,所述的除湿器的下部出液口通过出液管线依次连接储液箱、压缩泵以及加热器的进液口,所述的加热器的出液口通过回液管线与除湿器的上部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加热器顶部的水蒸汽出口与蒸汽回收装置通过管线相连;
一个能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盘管换热器,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壳程进气口通过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的第二排风管线与空调机的室外冷凝器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的室外冷凝器安装在房间外,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壳程排气口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管程进液口通过安装有过滤阀的供水管线与供水系统相连;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管程出液口通过安装有温度检测器以及第二开关阀的回水管线与用水设备相连,所述的温度检测器以及第二开关阀分别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相连。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能量回收的电气间除湿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气间的除湿控制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冷却除湿方式实现,这种冷却除湿方式采用制冷机作冷源,以直接蒸发式冷却器作冷却设备,把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析出大于饱和含湿量的水汽,降低空气的绝对含湿量,再加热冷却后的空气,从而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除湿目的。但是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然后再热,引起了再热损失;为了提供较低的冷媒温度(冷水的温度通常为7℃),制冷机不得不降低蒸发温度,因而制冷机的效率也随之降低;由于冷凝水的存在,盘管的表面形成了滋生各种霉菌的温床,恶化了室内空气品质(IAQ),引发多种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因此冷却除湿系统除湿效果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冷凝器所产生的冷凝热回收也基本没有后续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可以实现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的热量交换,实现室内温湿度的有效调节和能量的高效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房间外的吸气泵,所述的吸气泵的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吸气泵的排风口通过第一排风管道与除湿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除湿器的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与显热换热器的管程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的管程的排风口与房间连通,所述的显热换热器的壳程进风口与房间内的排气泵相连,显热换热器的壳程排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在所述的房间内安装有空调机;
一个除湿控制装置包括所述的除湿器,所述的除湿器的下部出液口通过出液管线依次连接储液箱、压缩泵以及加热器的进液口,所述的加热器的出液口通过回液管线与除湿器的上部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加热器顶部的水蒸汽出口与蒸汽回收装置通过管线相连;
一个能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盘管换热器,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壳程进气口通过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的第二排风管线与空调机的室外冷凝器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的室外冷凝器安装在房间外,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壳程排气口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管程进液口通过安装有过滤阀的供水管线与供水系统相连;所述的盘管换热器的管程出液口通过安装有温度检测器以及第二开关阀的回水管线与用水设备相连,所述的温度检测器以及第二开关阀分别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实现对湿度的控制,还能够针对温度实现控制,能够将除湿过程中冷凝器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回收制备生活用水。同时,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在显热换热器的作用下实现热量的交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除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能量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气间除湿控制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安装在房间外的吸气泵1,所述的吸气泵1的进风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的吸气泵1的排风口通过第一排风管道与除湿器7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除湿器7的排风口通过排气管道与显热换热器3的管程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显热换热器3的管程的排风口与房间4连通,所述的显热换热器3的壳程进风口与房间4内的排气泵5相连,显热换热器3的壳程排风口与室外空气连通,在所述的房间4内安装有空调机21。
如附图2所示,一个除湿控制装置2包括所述的除湿器7,所述的除湿器7的下部出液口通过出液管线依次连接储液箱8、压缩泵9以及加热器10的进液口,所述的加热器10的出液口通过回液管线与除湿器7的上部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加热器10顶部的水蒸汽出口与蒸汽回收装置11通过管线相连。
如图3所示,一个能量回收利用装置3包括盘管换热器14,所述的盘管换热器14的壳程进气口通过安装有第一开关阀13的第二排风管线与空调机21的室外冷凝器12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的室外冷凝器12安装在房间4外,所述的盘管换热器14的壳程排气口与室外空气连通,所述的盘管换热器14的管程进液口通过安装有过滤阀15的供水管线与供水系统16相连;所述的盘管换热器14的管程出液口通过安装有温度检测器17以及第二开关阀19的回水管线与用水设备20相连,所述的温度检测器17以及第二开关阀19分别通过控制线与控制器18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显热换热器、除湿器、加热器和蒸汽回收装置等均为现有设备。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实际应用中,以夏季为例,室外湿热空气在吸气泵1的作用下经第一排风管道进入除湿器7中,所述除湿器7中的高浓度盐溶液将湿热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干燥,高浓度盐溶液浓度降低,形成干燥空气,干燥空气经除湿器7排气口经过排气管道进入显热换热器3中,同时室内空气由室内空调机21降温后形成冷空气,所形成的部分冷空气在排气泵5的作用下被吸入显热换热器3,在显热换热器3中,干燥空气与冷空气进行冷热的能量交换,形成预冷空气,完成预冷的干燥空气被送入空调房4,同时被吸收冷量的空气排出显热换热器3。
所述的除湿控制系统2中,包括除湿器7,除湿器7中的高浓度盐溶液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得高浓度盐溶液的浓度慢慢降低,不在具有吸附作用,浓度降低的盐溶液经除湿器7的排液口流到储液箱8,储液箱8中被稀释的盐溶液在压缩泵9的作用下进入到加热器10中,所述的加热器10对盐溶液进行蒸发浓缩,蒸发出的水汽由蒸汽回收装置11收集后排出,浓缩后的高浓度盐溶液通过除湿器7的进液口进入除湿器7中,实现盐溶液的循环利用;
所述的能量回收利用系统3,包括空调室外冷凝器12,所述的空调冷凝器12在对室内空气降温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冷凝热气,冷凝热气经第二排风管道后通过第一开关阀13由盘管换热器14的壳程进气口进入到盘管换热器14中,同时所述的盘管换热器14的管程进液口连接在过滤阀15上,所述的过滤阀15连接在外部供水系统16上,当用户通过控制器18设定用水温度值后,盘管换热器14中的冷凝热气与供水系统16输送的水进行冷热交换,达到控制器18设定用水温度值后,打开第二开关阀19,将加热水输送到用水设备20,所述盘管换热器14中的冷凝气经盘管换热器14的排气口排到室外,完成能量的回收利用。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8955.1
申请日:2018-12-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541103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F24F 7/06
专利分类号:F24F7/06;F24F3/14;F24F12/00;F24F13/30;F24F11/89;F24F11/84;F24F140/2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00452 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1号
发明人:郭法军;于全振
第一发明人:郭法军
当前权利人: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丽英
代理机构:12201
代理机构编号: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