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应力,切屑,应变力,弹性模量,奥氏体,播音员。
应变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玲,张荣强,金淼[1](2019)在《应变控制方式下ZG270-500材料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程领域常用材料ZG270-500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组应变控制下的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加载工况下的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特征及响应应力幅值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ZG270-500钢在单级应变循环载荷作用下表现出循环硬化特性和包申格效应;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循环硬化速率最终趋于稳定的常值,且此常值与外加应变载荷幅值呈线性关系,正向加卸载分支比反载分支的包申格系数明显偏大,且都随应变幅值增大逐渐减小,即包申格效应减弱;多级应变循环加载时,前期较大的应变历史会提升后续小应变时的响应应力幅值。(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鹏龙[2](2019)在《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控制能力及良好的应变能力,这样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才能利用自己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以幽默、自然的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置。虽然这两种能力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但却不是可以从教科书上就能学到的。只有有效地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本文从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制约要点的分析出发,探讨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相关能力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樊雪珺,惠虎,黄淞[3](2019)在《应变强化型移动式深冷压力容器在控制形变情况下的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压力容器应变强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内容器的形变,提供足够的真空层容积,以便于外容器和接管的装配;同时针对应变强化容器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平稳运行,颠簸、制动、急刹车等典型工况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变强化过程中,应变先随着强化应力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在达到一定值后与强化应力呈线性关系,但继续增大会导致应变过大,真空层容积受到严重影响。运输过程中,结构内最大Tresca应力出现在筒体与支撑部位连接处,但小于材料许用应力,满足强度要求。(本文来源于《压力容器》期刊2019年08期)
[4](2019)在《ICP~?应变传感器用于过程监控/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PCB压电传感器M240系列工业ICP~?应变传感器包含压电石英敏感晶体,响应径向距离的变化。由此测量的应变力是间接测量沿着传感器安装所在的结构的应变力。因此,这些设备可以监控机械系统的反应或产生相关机械反应的过程。监控这些测量信号可以提供过程中断、通过/失效决策、或设备或机床磨损和退化等必要的指示。这些传感器用于塑胶注塑成型,点焊,冲压,按压的过程控制,以及监控过程和最终产品(本文来源于《设备管理与维修》期刊2019年16期)
于升才,曲树盛,杨立功,曾青,王欢[5](2019)在《应变控制下的饱和黏性土动叁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应变控制条件下滞回曲线的形状、演化过程和特征描述等,与应力控制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通过建立一种应变控制下的滞回曲线分析方法,对饱和黏性土的滞回环形态特征、动应力松弛、塑性变形及动弹性模量衰减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应变控制条件下黏性土的滞回环,随循环次数增加,由梭形逐渐收缩变成S形,且滞回环高度、宽度逐渐变小;(2)土体产生的塑性变形大小随总应变的增大而增大;(3)在动应变幅值不变的情况下,轴向动应力幅值的衰减主要发生在初始阶段,后期逐渐稳定;(4)等应变控制循环荷载下,土体动弹性模量随振动次数增加而迅速降低,并满足幂函数关系;(5)本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饱和黏性土地层中隧道结构的抗震及交通荷载影响分析。(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有为[6](2019)在《应变速率控制对金属材料静载拉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不同速率控制模式对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名义速率与实时反馈速率会存在差异。对于连续屈服材料,引伸计反馈的速率eLe与根据横梁位移速率和试样平行长度估算的应变速率eLc差异不大;对于不连续屈服材料,弹性段反馈的应变速率eLe远低于根据试样平行长度估算的应变速率eLc,出现屈服平台后eLe高于eLc,屈服后均匀变形阶段eLe与eLc基本相等。不同试验速率及控制模式下,应变速率增大,载荷增加率增大,滑移线贯穿整个晶粒的难度增加,从而使测得的Rp0.2和ReL增加,Rm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试样断口的韧窝尺寸减小,试样的位错密度增加,断后伸长率降低,塑性应变比无明显变化,应变硬化指数降低。(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19年08期)
马江,王炜[7](2019)在《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封头裂纹的控制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冷容器应变强化封头在制造过程中如工艺控制不当易产生裂纹缺陷,本文针对应变强化封头的开裂问题,分析其形成机制,优化制造工艺,通过严格控制非稳定状态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成形后母材的马氏体和铁素体的含量,严格控制奥氏体不锈钢钢板冷成型的变形率等方法,减少了应变强化封头的开裂缺陷,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陈文[8](2019)在《基于应变控制的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砌体建筑损伤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极限拉应变法对盾构机切削已有建筑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引起的砌体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城市地铁盾构下穿施工过程中,场地地表沉降进行计算,进而将场地建筑变形分为"下凹"和"上凸"分别计算建筑物的拉应变。通过迭加分析水平拉应变与弯曲应变和剪切应变,评价建筑的整体损伤情况,并与传统根据实测建筑变形进行建筑安全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极限拉应变法对砌体结构进行分析时,可以更加直接和详细地分析建筑局部拉应变的数值,更好地给出建筑物的损伤程度,更有利于设计和施工的参考。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采用极限拉应变法分析盾构隧道导致的砌体损伤问题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盾构隧道施工导致的砌体房屋损伤评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6期)
梁家勇[9](2019)在《应变控制下不同道次纯铜的循环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铜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和航天航空等领域。但随着实际工况的复杂性和苛刻性,对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关于其强度和硬度。等径角挤压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材料形状尺寸前提下使材料发生大塑性变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分布,显着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而铜作为零件或构件,其必然会承受循环应力/应变的作用,为了保证材料的安全性能,必须对铜在循环载荷下的力学行为进行相应研究。因此本文以工业纯铜T2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等径角挤压试验制备出不同挤压道次纯铜材料,对比分析不同道次纯铜在对称应变控制和非对称应变控制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循环力学行为,同时采取EBSD微观表征技术对8道次纯铜循环加载前后的微观组织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开展不同道次纯铜在对称应变控制下的循环加载实验,对比分析其在不同应变幅下的循环特性。包括循环稳定迟滞回线、形状系数和包兴格效应、塑性应变幅变化情况、Massing特性以及循环软硬化现象。研究发现,未挤压纯铜试样在不同应变幅下的稳定滞回曲线包裹效果最好,在很小应变幅(0.1%)控制下就可以产生塑性变形。且随着应变幅的增加,其对应的形状系数逐渐增加,包兴格效应越来越弱。而其他道次纯铜在不同应变幅下的滞回曲线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相交,且随着应变幅的增加,其对应的形状系数先减少后增加,包兴格效应先增强后减弱。2.采用EBSD表征技术对8道次纯铜对称循环加载前后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和探讨。重点探讨对称循环加载对晶粒形貌、晶粒尺寸大小、晶界取向差、施密特因子、再结晶、位错密度以及织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循环加载后8道次纯铜晶粒粗化,平均取向角增大,位错密度下降和织构出现明显的弱化。3.开展不同道次纯铜在非对称应变控制下的循环加载实验,对比分析其在不同应变幅下的循环特性。包括循环应力响应、循环软化因子、平均应力松弛规律以及平均应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道次纯铜材料的首次循环平均应力由应变幅和应变比共同决定。应变幅越小,应变比越大,首次循环平均应力也就越大。对于未挤压纯铜试样,随着应变幅的增加,其在不同应变比下平均应力松弛速率有所增加。对于挤压后的纯铜试样,在较低应变幅(0.4%)时,其在不同应变比下平均应力松弛所需的循环周期较长,平均应力松弛较为缓慢。不同道次纯铜材料在不同应变比下其平均应变εm与交替寿命2Nf双对数坐标呈现线性关系,并可由公式εm=C(2Nf)m进行线性拟合。(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郝宗成[10](2019)在《材料高应变率脆化断裂特征对切屑形成控制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航空轻合金的典型材料,航空铝合金7050-T7451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低温耐腐蚀和抗疲劳特性,能够满足航空航天装备轻量化要求,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件制造领域。由于加工过程中去除量大、切削用时长,多采用高速切削技术。高速切削加工过程中变形区内材料局部高应变率、高温作用下使塑性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会呈现脆性材料特征,发生塑脆转化而形成锯齿形切屑。目前用于表征高速切削损伤模型未能考虑材料高应变率下切屑形成的塑脆转效应,因此建立考虑塑脆转化特征损伤模型对高速切削切屑进行表征,是实现切屑形成主动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前提。首先,针对高应变率下材料断裂失效过程进行研究,综合考虑板材在预拉伸轧制等成型过程中产生的织构化差异进行试样预制,借助霍普金森拉杆、扫描电镜(SEM)、超景深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对其动态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进行分析,表征其高应变率加载下动态力学和断裂特征的差异化原因,揭示塑脆转化的临界条件。其次,借助有限元进行不同缺口半径的准静态拉伸实验模拟,同时进行准静态(0.001-0.1s~(-1))、动态(1000s~(-1)、2000s~(-1))拉伸实验,对比建立初始J-C损伤模型;分析拉伸过程中塑脆转化应变率(4000s~(-1))下材料动态弹性模量和断裂应变变化情况,同时结合J-C本构弹性模量与应变关系,引入动态脆性函数表征塑性材料的脆性特征,建立考虑塑脆转化的J-C损伤模型,并应用于有限元仿真以模拟不同参数下切屑形成过程。最后,对获取的不同切削速度的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比不同工艺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下的加工过程仿真,分析不同切削速度下切屑形态演变规律,揭示高速切削塑脆转化影响下的切屑形成机理,获取锯齿形切屑转化临界切削速度;以锯齿化程度与锯齿化频率为评价指标,对比验证模型的精度;并进行超高速(4000-6000m/min)切削仿真模拟,对更高速度切削切屑形态进行表征,预测加工切屑变形行为,为切屑形态的主动控制提供数据和应用支撑。(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应变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控制能力及良好的应变能力,这样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才能利用自己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以幽默、自然的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置。虽然这两种能力是每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但却不是可以从教科书上就能学到的。只有有效地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其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本文从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制约要点的分析出发,探讨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相关能力的有效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玲,张荣强,金淼.应变控制方式下ZG270-500材料特性试验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9
[2].张鹏龙.浅谈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控制及应变能力[J].传播力研究.2019
[3].樊雪珺,惠虎,黄淞.应变强化型移动式深冷压力容器在控制形变情况下的应力分析[J].压力容器.2019
[4]..ICP~?应变传感器用于过程监控/质量控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
[5].于升才,曲树盛,杨立功,曾青,王欢.应变控制下的饱和黏性土动叁轴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9
[6].张有为.应变速率控制对金属材料静载拉伸性能的影响[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9
[7].马江,王炜.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封头裂纹的控制及预防[J].中国化工装备.2019
[8].陈文.基于应变控制的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砌体建筑损伤预测分析[J].公路.2019
[9].梁家勇.应变控制下不同道次纯铜的循环力学行为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郝宗成.材料高应变率脆化断裂特征对切屑形成控制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