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包括耳机外壳,耳机外壳中包括总发声模组、总导音管和总出音口,总发声模组通过总导音管连接总出音口,总出音口包括一号出音孔、二号出音孔、三号出音孔、四号出音孔和五号出音孔;总导音管包括一号导音管、二号导音管、三号导音管、四号导音管和五号导音管;总发声模组包括一号发声模组、二号发声模组、三号发声模组、四号发声模组和五号发声模组;该新型的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可以分别体现音乐的重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和超高音,从传统小型入耳耳机多单元分频的高中低三分频进化为五分频;另外五个音管出音口的位置设置的灵活性,可以将不同频段声音的发声位置做灵活的调整,达到真实还原声音立体位置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包括耳机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8)中包括总发声模组(63)、总导音管(64)和总出音口(65),所述总发声模组(63)通过播放器正极(61)和播放器负极(62)驱动后发声,所述总发声模组(63)通过总导音管(64)连接总出音口(65),其中,所述总出音口(65)包括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和五号出音孔(5);所述总导音管(64)包括一号导音管(11)、二号导音管(22)、三号导音管(33)、四号导音管(44)和五号导音管(55);所述总发声模组(63)包括一号发声模组(111)、二号发声模组(222)、三号发声模组(333)、四号发声模组(444)和五号发声模组(555)。
设计方案
1.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包括耳机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外壳(8)中包括总发声模组(63)、总导音管(64)和总出音口(65),所述总发声模组(63)通过播放器正极(61)和播放器负极(62)驱动后发声,所述总发声模组(63)通过总导音管(64)连接总出音口(65),其中,
所述总出音口(65)包括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和五号出音孔(5);
所述总导音管(64)包括一号导音管(11)、二号导音管(22)、三号导音管(33)、四号导音管(44)和五号导音管(55);
所述总发声模组(63)包括一号发声模组(111)、二号发声模组(222)、三号发声模组(333)、四号发声模组(444)和五号发声模组(5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出音孔(1)通过一号导音管(11)连接一号发声模组(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出音孔(2)通过二号导音管(22)连接二号发声模组(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出音孔(3)通过三号导音管(33)连接三号发声模组(3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号出音孔(4)通过四号导音管(44)连接四号发声模组(4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五号出音孔(5)通过五号导音管(55)连接五号发声模组(5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发声模组(63)为不同体积、不同形态、不同大小、不同发声特点的震膜磁铁发声的动圈单元、电力驱动铁片发声的动铁单元、静电发声的静电单元或驱动平板发声的平板单元,即目前存在的各类发声喇叭(73),并由一颗或者多颗组合的方式达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调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
背景技术
有入耳、挂耳、客订公模、私模等小微型多个发声单元组合起来的耳机,各个单元发声口到耳机总出音嘴最外延,这段作为桥梁的核心声音传递结构因为耳机产品内部发声单元的形态、数量、体积、分频电路布置、现有制作工艺的局限性等问题的制约,总出音管内部普遍使用一到四个独立单元出音口或者内部三四出音口合一的工艺方式来让耳机内部多单元发声后往外传递,技术上通过电路布置和不同发声单元的搭配让耳机的声音进行高、中、低音三分频的目的。
目前耳机产品的出音管传递结构更多的是为了让多个发声单元能把声音传递到客户耳朵里做的被动设置,结构不够细致精妙,声音细节分工不够明确,多单元发出的声音混为一谈,未将多单元组合能够体现的声音特点发挥到极致;所有声音细节从一个点或者一个方向发出来,缺少了身临现场的环绕感,位置感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包括耳机外壳,所述耳机外壳中包括总发声模组、总导音管和总出音口,所述总发声模组通过播放器正极和播放器负极驱动后发声,所述总发声模组通过总导音管连接总出音口,其中,
所述总出音口包括一号出音孔、二号出音孔、三号出音孔、四号出音孔和五号出音孔;
所述总导音管包括一号导音管、二号导音管、三号导音管、四号导音管和五号导音管;
所述总发声模组包括一号发声模组、二号发声模组、三号发声模组、四号发声模组和五号发声模组。
优选的,所述一号出音孔通过一号导音管连接一号发声模组。
优选的,所述二号出音孔通过二号导音管连接二号发声模组。
优选的,所述三号出音孔通过三号导音管连接三号发声模组。
优选的,所述四号出音孔通过四号导音管连接四号发声模组。
优选的,所述五号出音孔通过五号导音管连接五号发声模组。
优选的,所述总发声模组为不同体积、不同形态、不同大小、不同发声特点的震膜磁铁发声的动圈单元、电力驱动铁片发声的动铁单元、静电发声的静电单元或驱动平板发声的平板单元,即目前存在的各类发声喇叭,并由一颗或者多颗组合的方式达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的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可以在现有耳机结构的基础上,将三分频单元模组从三个方向传递到耳孔内的基础上,让声音达到从五个方向传递的目的;同时创新性的五音管可以分别连通五个不同的发声单元或者发声模组,分别体现音乐的重低音、低音、中音、高音和超高音,从传统小型入耳耳机多单元分频的高中低三分频进化为五分频;另外五个音管出音口的位置设置的灵活性,可以将不同频段声音的发声位置做灵活的调整,达到真实还原声音立体位置的目的。
(2)、该新型的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设置5个不同的出音管分别连接5个发声单元或5个分工清晰的发声单元模组,达到在客户使用时,将音乐或者客户需求的声音主动分为5个频段必能从5个方向传递的目的;可灵活布置的5个立体发声口精准把控了不同声音发出时的发声的位置,可以主动调整不同声音发出的不同位置,相比目前的传统入耳式耳机提高位置辨识度,且5个立体发声口结构关系互相搭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的耳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也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的耳机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的工作顺序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中代表单独的工作模组的工作顺序和结构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的总出音口五个出音孔发出的各个频段声音频率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到的耳机出音口结构在人耳内时,5个出音孔的立体分布示意图;
图中:1、一号出音孔;11、一号导音管;111、一号发声模组;2、二号出音孔;22、二号导音管;222、二号发声模组;3、三号出音孔;33、三号导音管;333、三号发声模组;4、四号出音孔;44、四号导音管;444、四号发声模组;5、五号出音孔;55、五号导音管;555、五号发声模组;61、播放器正极;62、播放器负极;63、总发声模组;64、总导音管;65、总出音口;71、播放器;72、其中一路声音编码分频电路原件;73、发声喇叭;74、出音口;75、后置调音结构;76、导音管;77、耳机总出音口;8、耳机外壳;9、外耳廓;10、耳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包括耳机外壳8,耳机外壳8中包括总发声模组63、总导音管64和总出音口65,总发声模组63通过播放器正极61和播放器负极62驱动后发声,总发声模组63通过总导音管64连接总出音口65,其中,
总出音口65包括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和五号出音孔5;
总导音管64包括一号导音管11、二号导音管22、三号导音管33、四号导音管44和五号导音管55;
总发声模组63包括一号发声模组111、二号发声模组222、三号发声模组333、四号发声模组444和五号发声模组555。
一号出音孔1通过一号导音管11连接一号发声模组111。
二号出音孔2通过二号导音管22连接二号发声模组222。
三号出音孔3通过三号导音管33连接三号发声模组333。
四号出音孔4通过四号导音管44连接四号发声模组444。
五号出音孔5通过五号导音管55连接五号发声模组555。
总发声模组63为不同体积、不同形态、不同大小、不同发声特点的震膜磁铁发声的动圈单元、电力驱动铁片发声的动铁单元、静电发声的静电单元或驱动平板发声的平板单元,即目前存在的各类发声喇叭73或者未来新研发出的新型喇叭,并由一颗或者多颗组合的方式达成。
总出音口65的出音口大小可做灵活调整,独立的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五号出音孔5或者更多出音孔到总出音口65横截面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和技术要求做灵活调整。
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五号出音孔5因为总导音管64选用带有弹性的软管,所以具体形状、大小、深浅等细节将基于现实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耳机塞到耳朵里的总导音管64可以套上硅胶套或者不套塞到耳朵里。
一号导音管11、二号导音管22、三号导音管33、四号导音管44和五号导音管55将根据实际制作需求对其自身的长短、粗细、弯折角度等细节做出灵活调整。
具体的,如图5所示,单独的工作模组时,播放器71工作,其正极提供电力到其中一路声音编码分频电路原件72,再到代表的一颗或多颗发声喇叭73,即发声模组,从发声喇叭73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喇叭口合并出来的出音口74发出来声音,经过影响声音走向的后置调音结构75处理,经由柔软有弹性的导音管76,到达耳机总出音口77,即总出音口65的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和五号出音孔5中的某个独立出声孔。
其中总出音口65发出的声音频率图如图6所示,A为一号出音孔1发出声音的图谱;B为二号出音孔2发出声音的图谱;C为三号出音孔3发出声音的图谱;D为四号出音孔4发出声音的图谱;E为五号出音孔5发出声音的图谱。
如图7所示,可以将耳机外壳8塞入外耳廓9中,此时,总出音口65垂直于不规则圆桶型的耳道10的耳道壁,总出音口65的独立的一号出音孔1、二号出音孔2、三号出音孔3、四号出音孔4和五号出音孔5从五个不同的位置发声,以达到5个不同方位传递声音、超越目前传统耳机的位置感和立体感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耳机出音口调音结构设置5个不同的出音管分别连接5个发声单元或5个分工清晰的发声单元模组,达到在客户使用时,将音乐或者客户需求的声音主动分为5个频段的目的,同时控制了不同声音的发声点的位置;可灵活布置的5个立体发声口精准把控了不同声音发出时的发声的位置,相比传统入耳式耳机提高位置辨识度,且5个立体发声口结构关系互相搭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414278.1
申请日:2019-07-2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435409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H04R 1/28
专利分类号:H04R1/28;H04R1/10
范畴分类:38B;
申请人:青州市韵显艺听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青州市韵显艺听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2500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海岱南路山工苑E6-2-502
发明人:南宁
第一发明人:南宁
当前权利人:青州市韵显艺听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左祝安
代理机构:43207
代理机构编号: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