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士人心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士人,心态,道统,因果报应,古代史,左传,科举。
士人心态论文文献综述
汤汝昭[1](2019)在《刍论南朝山水书札美学特质与困厄士人心态——以《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论及魏晋文学时,他认为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这里的"自觉"以及"为艺术而艺术"之文艺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疾速发展。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云:"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除文体、文风发生明显变化外,此时文艺上的嬗变呈现出一个令人注目的重要特色:一是"人的个性自觉",二是"山水美学意识之觉醒"。正如宗白华所说:"魏晋人(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1期)
向明曲[2](2019)在《从《左传》赋诗看春秋士人文化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士人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春秋士人在宴享朝聘之际,多赋诗以表意称志。《左传》在先秦典籍中赋诗最多,从《左传》赋诗情况,可以瞥见春秋士人的文化心态,了解他们之间的文化包容与认同、诗礼文化至上以及文化实用主义。(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延花[3](2019)在《元代诗歌中的草原民俗书写与士人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草原民俗诗歌彰显了诗人对草原的地域想象和对游牧文化的认同。随着元人正统观念的演进,草原民俗诗创作群体逐步壮大,形成了全元社会创作草原民俗诗的风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反映民俗的范围上,元代草原民俗诗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元代草原民俗诗的写作方式和叙事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说明元代将多个不同民族的文化包容在国境之内,而多元文化经过拒斥、撞击,逐渐走向融合。身居其中的各族诗人心胸也变得更加开阔,极富包容性,能够用比较平等的眼光看待异质文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淋伟,潘晓嫚[4](2019)在《浅析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学科中的士人心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士人心态研究是文学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学科,影响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的因素主要有叁个,一是政局的变化,二是思潮,叁是提供什么样的出路,所以士人心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时文学思想史现状,本文主要从文学思想史学科中的士人心态研究的发展、存在问题以及一些思考进行简要论述。(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6期)
李萍[5](2019)在《明代士人排斥佛学与相信因果报应的矛盾心态——以明代文人周复俊的《泾林杂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佛教在明朝传播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文人明确的表示对佛教的不喜,却在他们的着述中不自觉的透露出佛教文化的影响,以明代文人周复俊的笔记《泾林杂记》为例,周复俊本身"独不喜佛书,尝着论辟之",但是在他的笔记中却又不自觉的显露出因果循环的佛教义理对他的影响,这种矛盾心态从侧面体现了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范围和深度。(本文来源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瑞芬[6](2019)在《中唐士人心态视阈下的孟郊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士人心态一直以来都为学者所重视,并且成为了解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途径。孟郊作为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诗人,他所表现出的个人心态带有强烈的庶族意识,并在多方影响之下形成了独具个性化的孟郊人格。笔者拟将天宝到贞元之际的社会变革当做研究背景来探讨孟郊的心态嬗变,进而分析心态变化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第一章将从唐代历史转折时期士人的心态表现入手,继而为稍后孟郊庶族意识的觉醒奠定基础。第二章考察朝代更迭之际以孟郊为代表的寒门庶族在心态以及创作方面的变化。第叁章从儒、释、道、墨角度深入挖掘孟郊以及士人的文化心理,对受四家思想影响下的心态表现进行细致阐发。第四章专门讨论世俗功利导致的苦闷挣扎,通过孟郊的人生轨迹彰显其复杂、矛盾的心理。最后,由孟郊心态延伸到韩孟诗派的整体创作过程,对其思想主张、诗歌风格及其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予以概括,架起连接孟郊与韩孟诗派及中唐社会的桥梁。文章主要以个案分析为主,考察孟郊心态与创作之间的关系,在朝代转折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全面认识文人心态在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希望通过心态研究这一全新视角,能够对孟郊在唐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所发挥。(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宗世昊[7](2019)在《明中后期官方身份视角下士人对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心态分析(1436-1636年)——以香税管理与修缮活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中后期士人们通过香税管理、代皇帝致祭泰山正神、修缮碧霞元君祠庙等诸多活动,获得香税巡官、代祭使者等官方身份,或直接或间接地与碧霞元君信仰产生接触。而碧霞元君信仰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信仰,这些官方身份下的官员在这样的接触下,大致产生了以下叁种心态:身为香税巡官的"秉公"心态;身为代祭使者的"政治虔诚"心态;身为修缮监理的"乐施"心态。这叁种心态是士人个人心态在官方体制之内形成的复杂心态。(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8期)
吴晓红[8](2019)在《科举制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的废止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直接冲击和震撼了以习举业为生的士人的心态。士人的职业倾向、文化观念、政治态度、人生理想等方面均发生重大转变。士人心态的变迁带来了诸如四民社会解体、工商实业兴起和社会风气转变等一系列社会效应,初衷在于弃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的科举制废止策略某种程度上与清王朝的灭亡有着间接影响关系,但并不具有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蔡紫昍[9](2019)在《从二陆入洛看西晋南北士人的心态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陆机、陆云于吴亡之后入洛宦游,最终被谗遇害,在西晋南北交流、权要纷争的时代背景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特殊性。从初入洛阳时与北方名士对答辩论,到投靠贾谧后与南北士人唱和、通信,一方面,在北方世族"胜利者姿态"的冲击下,二陆兄弟对吴地的认同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势均力敌的交流,也积极推动了南北文化的融合和平等互动。与魏晋时期其他南北名士的命运对比,二陆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更多体现了时代动荡的悲剧性,而非南北文化的冲突。(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袁辉[10](2019)在《由绍继走向整合——心态视野下宋初士人的道统复振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的文化氛围在历经余劫之后,大体上仍延续着晚唐五代以来的文衰道丧之势。以柳开、穆修以及田锡等为代表的士人在救弊心态的影响下,开始自觉突破五代以来儒风陵夷的局面,他们皆以道统重建为己任,以古文复兴相号召,开启了北宋儒学发展最初的历史进程,但其间对于道统的理解与取径又有所差异。由个体境遇与主体心态入手,可以更为有力地揭示宋初道统、文统重建过程中的诸家面向,深入阐释这一时期道统复振与重构过程中的生动面貌与文化内涵,及其所带来的对文学尤其是古文创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士人心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赋诗言志"构成了春秋士人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文化景观。春秋士人在宴享朝聘之际,多赋诗以表意称志。《左传》在先秦典籍中赋诗最多,从《左传》赋诗情况,可以瞥见春秋士人的文化心态,了解他们之间的文化包容与认同、诗礼文化至上以及文化实用主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士人心态论文参考文献
[1].汤汝昭.刍论南朝山水书札美学特质与困厄士人心态——以《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为考察中心[J].中学语文.2019
[2].向明曲.从《左传》赋诗看春秋士人文化心态[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赵延花.元代诗歌中的草原民俗书写与士人心态[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朱淋伟,潘晓嫚.浅析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学科中的士人心态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9
[5].李萍.明代士人排斥佛学与相信因果报应的矛盾心态——以明代文人周复俊的《泾林杂记》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贾瑞芬.中唐士人心态视阈下的孟郊诗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7].宗世昊.明中后期官方身份视角下士人对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心态分析(1436-1636年)——以香税管理与修缮活动为中心[J].大众文艺.2019
[8].吴晓红.科举制废止后士人心态变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蔡紫昍.从二陆入洛看西晋南北士人的心态异同[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
[10].袁辉.由绍继走向整合——心态视野下宋初士人的道统复振与重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