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切换论文-李方敏,曾乐,沈逸,张韬

层切换论文-李方敏,曾乐,沈逸,张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切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应急通信,快速二层切换,速率自适应

层切换论文文献综述

李方敏,曾乐,沈逸,张韬[1](2017)在《应急通信系统中快速二层切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应急通信系统存在机动性差、网络带宽窄、对实时型业务支持较差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当移动终端在应急通信系统的多个骨干节点间移动时,其较大的切换时延和固定的触发切换判决门限严重限制了高速传输的数据业务。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适用于快速切换环境的采用多频分层分簇网络结构的应急通信系统,并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网络结构的快速二层切换协议,以满足应急通信系统中终端的实时型业务数据传输对越区切换的严格要求,根据终端的移动速率自适应调整触发切换判决门限。(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7年S2期)

吕岚[2](2016)在《基于AutoCAD-VBA的图层切换工具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VBA是一个Auto CAD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结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实际工作中。通过界面或命令方式切换图层的方法不便捷,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切换图层辅助程序,可以选择所需图层并且只显示本图层信息,还可以针对不同图层设置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30期)

豆瑶[3](2016)在《基于信道协同扫描技术的WiFi网络MAC层切换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的无线wif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服务,各大运营商在全国多个城市提出开展”无线城市”计划,将无线局域网与其他移动通信网络GPRS、3G、LTE等网络融合,为整个城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由于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信号发射功率比较有限,其覆盖范围受到限制。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需要在多个AP之间切换,而切换过程中所带来的较大的切换时延将显着地影响诸如VoIP之类的实时性服务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大规模部署的无线WiFi网络在用户密集时MT切换引发的服务质量下降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引入辅助节点协同扫描可用信道,降低切换时延,提高终端在多AP切换环境下的连接可靠性与实时性。本文所作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MT在MAC层的切换过程及其时延成因,对其中最耗时的探测扫描阶段的时延产生及改善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信道协同扫描技术的WiFi网络MAC层切换方法并对其流程进行了描述;(2)在MT启动MAC层切换过程之前,设计了采用接入AP的信号强度阀值触发的预扫描过程,针对实际场景中可用辅助扫描节点的不确定性,提出了距离优先的辅助节点选择算法;(3)同时,对于扫描过程中的邻道干扰问题,提出了选择性并行信道协同扫描算法,该算法在进行分布式探测的同时,利用MT收集辅助节点响应的AP信息,实现了切换辅助信息的高效收集;(4)为进一步提高MT在历史AP间的切换速度,提出了一种使用最近AP列表高速缓存的方案。该方案能有效避免较短时间间隔内重复扫描次数,减少扫描时延。通过NS-2仿真软件部署大量的移动节点,在引入信道协同扫描等算法的基础上对WiFi网络中的切换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切换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切换时延,改善诸如VoIP、视频流传输等实时应用的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6-04-20)

曾乐[4](2016)在《应急通信系统中快速二层切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频频发生的地震、台风、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火灾等紧急突发事件使得应急通信系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传统的应急通信系统存在机动性差、网络带宽窄、对实时型业务支持较差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当移动终端在应急通信系统的多个骨干节点间移动时,其较大的切换时延和固定的触发切换判决门限严重限制了高速传输的数据业务。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应用于战场或灾害现场的采用多频分层分簇网络结构的应急通信系统,并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网络结构的快速二层切换协议,以满足应急通信系统中终端的实时型业务数据传输对越区切换的严格要求,根据终端的移动速率自适应调整触发切换判决门限。具体研究和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了应急通信系统。采用多频分层分簇网络结构的系统具有较强的抗毁性和可扩展性,机动性强,数据吞吐量大,满足战场或灾害现场对应急通信的需求。(2)提出了适用于应急通信系统的切换模型。从传统无线局域网中的二层切换入手,分析了切换策略中的不同参考标准以及各自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无线通信的信道模型,指出应急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特点,综合接收信号强度和传输速率与距离的关系提出了快速切换数学模型。(3)设计了完整的适用于应急通信系统的快速二层切换协议。协议从信道分配、快速扫描、快速认证与关联四个方面展开。提出了具有移动速率自适应的触发扫描机制,结合合理的分布式信道分配策略,在指定信道扫描方式的驱动下,实现扫描时延的大幅缩减;采用基于802.11r的叁级密钥机制生成加密密钥,利用CCMP对MAC层数据帧进行加密,配合簇头节点间的数据同步更新,实现快速可靠的认证与关联。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实现了具有移动速率自适应触发扫描的快速切换协议,与传统802.11协议及其改进协议横向对比了切换时延、丢包率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协议具有良好的移动速率自适应能力,并且大大降低了切换时延,对于应急通信系统中实时型业务数据的传输有良好的支持。(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宋杨,杨杰,郑敏,费敏锐[5](2016)在《离散时间两层切换系统的鲁棒指数几乎处处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类型的切换系统—两层切换系统(Two-level switched systems,TSSs),其顶层切换是确定的,底层切换为随机的且由多个Markov链支配.基于持续驻留时间(Persistent dwell-time,PDT)方法,研究了TSS存在参数不确定性情况下的鲁棒指数几乎处处(Exponential almost sure,EAS)稳定性,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形式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伍仁广[6](2015)在《车载异构网络MAC层切换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车联网已成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解决方案,它能够实现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智能移动终端等之间的信息共享互通,提升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传统的基于单一Ad hoc自组网的车联网不能提供多种Qos业务,车载Ad hoc网络正朝着车载异构网络的方向发展着。车辆在移动过程中,会穿过不同覆盖范围的网络,这样就需要进行网络切换,而切换会引起传输时延和数据包丢失。因此,实现车载异构网络中的切换,减少切换次数,降低切换延时,保障通信质量,提高系统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是针对VANET-3G车载异构网络中MAC层切换技术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车载异构网络MAC层的垂直切换算法和车载自组网的MAC层的水平切换。主要工作如下:1、简单介绍了WAVE网络结构及协议栈架构,并对比802.11a协议,概述802.11p协议的物理层参数的变化及其新特性。2、结合车载环境下无线信号衰落快的特点,采用信号强度作为切换指标,对基于相对RSSI的垂直切换算法与具有门限的相对RSSI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交通场景下具有门限的相对RSSI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切换次数。3、本文采用具有门限的相对信号强度RSSI切换决策算法,设计了基于WAVE协议的车载自组网MAC层水平切换方案,参考Linux系统下Wireless Tools提供的开源代码,完成水平切换方案的程序实现。最后在真实的道路交通场景下,通过802.11p车载通信平台进行了水平切换的实验测试。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切换方案切换的成功率为70%,平均时延为465ms左右,平均丢包数为160个,可以较好的实现基于WAVE协议的车载自组网MAC层水平切换。(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3-30)

汪淳[7](2014)在《基于位置预测的光层切换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列车时速的不断加快,现有铁路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带宽方面已无法满足要求。文章构造了基于ROF技术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提出了基于位置预测的快速切换算法。经OPNET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在切换时延和丢包率方面有显着改善。(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4年05期)

许竹霞,刘金虎[8](2012)在《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移动IPv6链路层切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实时业务(如VOIP)的快速发展,移动IPv6技术的切换过程时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的需求,因此改进切换时延,提高切换质量很有必要。本文介绍了当一个移动节点(MN)尝试进行基于无线局域网的MIPv6链路层的切换时,利用邻居图算法或邻居缓存机制来减少扫描延迟,从而减少总切换延迟。(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2年04期)

钟小东[9](2012)在《无线局域网MAC层切换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移动特性好、布网灵活、扩展性好,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高速的无线接入,部署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着更快更方便、更能支持移动性的方向发展。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和发展,需要部署多个无线接入点AP来构建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环境。由于无线局域网中AP的覆盖范围有限,覆盖半径一般在100米以内,用户在网络中的自由移动导致了切换问题的产生。切换会导致较大的通信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甚至网络中断,影响多媒体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因此,如何降低切换时延,保障用户服务质量,提高系统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体系结构和组网方式、MAC层和物理层工作原理。对WLAN切换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IEEE802.11切换的原理和过程,分析了切换过程的时延,研究了减少切换时延的技术和方法。并介绍了车载通信WAVE协议体系和IEEE802.11p的切换。然后介绍了切换触发准则,分析归纳了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触发算法,并介绍了基于灰色模型GM(1,1)的RSSI预测算法,由于GM(1,1)建模和计算相对复杂,本文提出一种差分RSSI预测的算法,并对GM(1,1)和差分RSSI预测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该算法原理和建模简单,能对RSSI变化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为了减少切换时延并且在切换决策时兼顾多种因素,实现负载平衡、提高服务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邻居图和模糊逻辑的切换算法,在邻居图算法中添加AP工作的信道、AP可用的带宽、AP当前的接入用户数等信息,以适应新应用的需求。提出加入预扫描阶段,做好切换扫描之前的准备工作。同时考虑到服务质量和负载平衡的需要,在切换决策时兼顾多种因素,不仅考虑接收信号强度RSSI,还考虑可用带宽、接入用户数的影响,建立模糊推理决策模型,并将这些因素作为模糊系统的输入,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对其进行处理,找出最佳的切换目标AP,实现合理的切换决策。最后利用MATLAB和NS2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切换时延低,同时还能减少丢包率,兼顾多种因素的影响,避免过多不必要切换,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2-06-01)

姚胜[10](2012)在《基于移动IPv6的Adhoc网络跨层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点的移动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切换技术,并且切换也是无线资源移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移动IPv6可在网络层为节点提供可行的移动性解决方案,并且Ad hoc网络具有能够快速部署、自组织等诸多优点,因而移动IPv6和Ad hoc网络的结合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Ad hoc网络严格的分层限制使得基于移动IPv6的Ad hoc网络切换会产生较大的切换时延,不利于实时通信及多媒体等业务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移动IPv6的Ad hoc网络跨层切换技术,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本文在对分级Ad hoc网络下移动IPv6的切换流程和时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入L2-Trigger的跨层切换方案。给出了适宜的具体L2-Trigger触发器名、参数信息及其在移动IPv6中的应用。理论分析说明了利用L2-Trigger触发的跨层切换可以改善切换时延并且引入L2-Trigger后可以减少总的控制信令开销。其次,在分析和总结现有的L2-Trigger触发切换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运动预测的L2-Trigger切换方法。通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触发L2-Trigger,从而能够较好的起到提前触发L3切换的作用。最后,在基于移动IPv6的分级Ad hoc网络切换场景下,针对切换过程中可能存在多个切换目标,且传统切换方式未考虑QoS等情况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跨层切换算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高切换的成功率,可在切换的过程中提供QoS保障,避免频繁切换动作浪费资源,从而提高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2-05-25)

层切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VBA是一个Auto CAD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结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实际工作中。通过界面或命令方式切换图层的方法不便捷,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切换图层辅助程序,可以选择所需图层并且只显示本图层信息,还可以针对不同图层设置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切换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方敏,曾乐,沈逸,张韬.应急通信系统中快速二层切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学报.2017

[2].吕岚.基于AutoCAD-VBA的图层切换工具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3].豆瑶.基于信道协同扫描技术的WiFi网络MAC层切换机制[D].长安大学.2016

[4].曾乐.应急通信系统中快速二层切换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6

[5].宋杨,杨杰,郑敏,费敏锐.离散时间两层切换系统的鲁棒指数几乎处处稳定性[J].自动化学报.2016

[6].伍仁广.车载异构网络MAC层切换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7].汪淳.基于位置预测的光层切换算法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

[8].许竹霞,刘金虎.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移动IPv6链路层切换[J].信息通信.2012

[9].钟小东.无线局域网MAC层切换算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0].姚胜.基于移动IPv6的Adhoc网络跨层切换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2

标签:;  ;  ;  

层切换论文-李方敏,曾乐,沈逸,张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