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题原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替罪羊,莫里斯,马拉默德,犹太民族
主题原型论文文献综述
胡佳汝[1](2019)在《“替罪羊”原型视角下《店员》中的人物和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小说《店员》中,所有的表层故事意义均指向了一个深层原型,即"替罪羊"原型。作为继辛格、贝娄之后美国犹太裔文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凭借其对犹太民族文化的独特见解,在长达叁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在其诸多作品中呈现了自己的犹太性。小说《店员》的面世为作者赢得了"罗森塔尔奖",被誉为是一部"想象丰富,视野广阔,见解独特"的小说。在这样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中,马拉默德笔端醮情地刻画了她心目中当代美国犹太人(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徐静静[2](2018)在《《百种隐秘感官》中“追寻”主题的原型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百种隐秘感官》中,描写了主人公邝为帮助妹妹奥莉薇亚摆脱婚姻和身份的双重焦虑、捡回记忆碎片,前往中国追寻自我文化身份并引导她完成主体回归的经历。但她颠覆了传统的"追寻"母题的神话原型,两位个性鲜活的姐妹作为"奥德修斯",踏上了自我拯救、实现文化身份认同的追寻之旅。但追寻并没有以传统意义上的胜利而结束,而是以循环意义上的再生及复活而结尾。(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余文丽[3](2018)在《《无名的裘德》中圣经人物原型及主题原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运用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原型和主题原型。通过阅读文献和对比分析,作者揭示了在腐朽的社会体制和宗教观念的背景下人们无法摆脱自身悲剧的命运,上帝已经死亡的事实。作者希望能丰富对哈代作品的圣经原型的思考和解读并且为该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视角。这篇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托马斯哈代和他的小说《无名的裘德》,然后列举了国内外文献研究,突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并且指出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及组织结构。第二章主要从起源,发展和意义叁个方面叙述了原型批评理论,该理论形成于弗雷泽和荣格,在弗莱处得到发展,并且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扩展。第叁章主要分析了裘德,淑和菲洛特桑生叁个原型人物。裘德的原型是圣经中的约伯,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性格特点,信仰以及经历。淑的原型是圣经中的以实玛利,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并且反抗社会的不公。菲洛特桑的原型是圣经中的耶稣,因为他们理想相同,不停受苦并且自我牺牲。虽然这些人物都极其相似,但他们却经受着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局。第四章探索了追寻,救赎和替罪羊叁个原型主题。摩西历经重重磨难实现了对应允之地的追寻,而裘德对事业和爱情的追求却失败了;人们通过耶稣的牺牲得到救赎,而淑拥抱上帝却没有得到上帝的赦免;裘德沦为时代的牺牲品。最后一章总结了该论文的主要思想和发现以及不足之处并且指明了有待改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冯梦珠[4](2018)在《《天使莱文》中的圣经原型和宗教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拉默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天使莱文》中借用了圣经原型,分别以约伯为人物原型,以耶稣行神迹为叙事模式原型,以"拆毁中间隔断的墙"为主题原型,充分传达出作者的宗教主题:苦难是上帝的试炼,在苦难中依旧虔诚,只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上帝终会获得拯救。同时表现出作者渴望超越种族歧视、获得人与人平等、相互宽容的社会理想和宗教理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2期)
张瑶瑶[5](2018)在《《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的两性对抗主题的原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男女关系的表达经历了从两性对抗到两性融合的转变。《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两部早期作品对男女角色的刻画以二者相反的特质为重点,本文试图从古典神话中找到这些男女形象的原型。(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夏艺[6](2018)在《原型视角探寻《北迁季节》的身份追寻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依卜·萨利赫的着名小说《北迁季节》中,主人公穆斯塔法在接受西方教育后,既不为英国主流社会认可,也难以回归苏丹社会,严重的双重"他性"阻碍了其身份的认同。本文从神话原型的视角出发,以穆斯塔法对身份及家园的追寻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小说《北迁季节》中的追寻原型、母亲原型、主人公原型以及小说中的树与房子、河流与海洋等原型意向,从而揭示主人公穆斯塔法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游离与徘徊,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中陷入迷失与无根的挣扎,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漂泊无根的宿命之旅。(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季本萍[7](2017)在《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复仇女神》的主题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是最出色的英国作家之一,对侦探小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一生致力于创作侦探小说,共创作文学作品一百余部。迄今为止,她的作品在世界上仍然受到广泛阅读。所以,“侦探女王”的称号当之无愧,这是她至高无上的荣誉。《复仇女神》是“马普尔小姐系列”侦探小说之一,发表于1971年,小说主要讲述了简·马普尔小姐和她的伙伴们调查一起谋杀案的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是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所以本论文旨在通过原型批评的视角详细解读小说的原型主题,以探索小说的伟大意义。通过诺斯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 1912—1991)对原型的定义,论文探索小说中的原型意象,原型人物以及最后一部分的原型仪式,以解读其隐含的叁个原型主题。论文共分为叁部分。引言部分首先陈述了与研究主体相关的背景信息,国内外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人生经历和她的小说《复仇女神》,然后探索了中外对她的作品的研究现状,最后简要介绍了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为接下来的论述奠定理论基础。论文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可分为叁章。每一章旨在分析一个原型主题,每一个原型主题会通过小说中的原型意象、原型人物和原型仪式来体现。叁个主题由浅入深、逐层挖掘,而且每一章出现的原型也有其特殊的意义。论文对原型主题渐进式的解读与小说的整个犯罪调查过程相互辉映。更详尽得说,主体部分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旧园,植物布哈拉蓼,罪犯和叁位受害者解读了第一个原型主题——陷入堕落与死亡。这些意象和人物象征着杀戮、死亡与堕落。第二章重在解析小说中出现的第二个原型主题——寻求真相与正义,这个主题体现在调查谋杀和揭示悬疑的过程中。主体部分的最后章节在解析原型意象、人物的基础上分析原型仪式,以解读隐含其中的第叁个原型主题——救赎与重生。本论文通过对原型主题逐层深入的分析,从而使小说的深刻意义呈现在读者面前。最后是结论部分,主要陈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并强调了《复仇女神》中运用原型的意义。毫无疑问,叁个原型主题的运用成就了这部小说。本论文在弗莱的原型理论的支撑下,通过解读文本中的原型主题,试图探索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论文旨对小说中的主题进行透彻解读,并试图为评论家和读者们更好地欣赏小说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9)
宋明星[8](2017)在《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亲爱的生活》中短篇小说《漂流到日本》的追寻主题原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拿大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最新作品集《亲爱的生活》一问世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和评论家从生态女性主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叙事理论等不同角度来解读小说集中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处境。本文意图借助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探讨《亲爱的生活》中短篇小说《漂流到日本》的追寻主题原型,揭示出原型背后小说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门罗对女性在追寻自由和解放当中所遇到的困惑和纠结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7年03期)
杨柯帆[9](2016)在《中文微博短文本主题挖掘方法研究与原型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智能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以Twitter、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应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短文本交互日益普遍,对海量的微博数据进行分析主题,及时获取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满足用户在大量产生的信息中查找自己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博文本内容短小,特征词稀疏并且规模庞大,对于微博这种具有特殊特征的短文本,选取有效的方法进行主题识别,进行细粒度的主题检索,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短文本的信息抽取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研究重点聚焦于中文微博类短文本的内隐主题提取,在现有对文本聚类和主题模型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中文微博短文本语料库,展开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1)对预处理后的微博语料集进行基于top-k频繁闭词集的短文本聚类,聚类过程中对频繁词集挖掘算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 min_support的多次尝试以及频繁词集数据量巨大的问题,并且以频繁词集作为类簇的描述信息,得到微博文本的粗粒度分类。(2)针对类簇内主题不明确并且短文本存在的特征稀疏问题,结合LDA模型和BTM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词对共现LDA模型的类簇内潜在主题挖掘方法,对每篇文档的词对进行建模,提高短文本主题特征的性能,得到细粒度的类簇内隐含主题。(3)根据短文本聚类和细粒度类簇内主题挖掘相结合的思想,设计出了微博内隐主题挖掘系统,不仅能够准确的得出微博短文本的划分类簇,而且能够实现在类簇上进一步挖掘主题的目的,最终实现了对微博平台内微博信息的内隐主题的自动化提取与分类存储。(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6-12-01)
寇佳[10](2016)在《关于《春香传》所反映的神话原型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原型不是个人的,而是具有集团性,是不知不觉间反复出现的集体意识的产物。所以,通过神话原型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民族从始初就所具有的心理或行动实质,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积炼出来的存在于民族内部的根本气节与性情。朝鲜民族的古典名着《春香传》的主人公春香即是在韩国传统神话《檀君神话》中熊女的影响下所衍生出来的朝鲜民族理想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民族的隐忍,对爱情大胆追求及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春香这一朝鲜民族所钟爱的女性文学形象,便是沿袭了熊女形象的一个及多个侧面,它揭示出了历史的沧桑。但人类本质的变化却是细微末节。(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0期)
主题原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百种隐秘感官》中,描写了主人公邝为帮助妹妹奥莉薇亚摆脱婚姻和身份的双重焦虑、捡回记忆碎片,前往中国追寻自我文化身份并引导她完成主体回归的经历。但她颠覆了传统的"追寻"母题的神话原型,两位个性鲜活的姐妹作为"奥德修斯",踏上了自我拯救、实现文化身份认同的追寻之旅。但追寻并没有以传统意义上的胜利而结束,而是以循环意义上的再生及复活而结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题原型论文参考文献
[1].胡佳汝.“替罪羊”原型视角下《店员》中的人物和主题解读[J].唐山文学.2019
[2].徐静静.《百种隐秘感官》中“追寻”主题的原型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3].余文丽.《无名的裘德》中圣经人物原型及主题原型分析[D].海南大学.2018
[4].冯梦珠.《天使莱文》中的圣经原型和宗教主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
[5].张瑶瑶.《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的两性对抗主题的原型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8
[6].夏艺.原型视角探寻《北迁季节》的身份追寻主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7].季本萍.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复仇女神》的主题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7
[8].宋明星.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亲爱的生活》中短篇小说《漂流到日本》的追寻主题原型[J].青年文学家.2017
[9].杨柯帆.中文微博短文本主题挖掘方法研究与原型系统开发[D].大连海事大学.2016
[10].寇佳.关于《春香传》所反映的神话原型主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