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情结论文-朱然

黑人情结论文-朱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黑人情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斯蒂尔,《美国黑人交响曲》,创作特征,民族情结

黑人情结论文文献综述

朱然[1](2012)在《民族情结与传统技法的完美融合——斯蒂尔《美国黑人交响曲》的创作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斯蒂尔是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于美国专业音乐领域的第一位黑人作曲家。在成名作《美国黑人交响曲》中,斯蒂尔以其独有的视角将黑人民间音乐素材与传统作曲技法相融合,赋予作品以浓郁的民族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六个方面阐述《美国黑人交响曲》的创作特征,以探询斯蒂尔在作品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音乐创作理念。(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2年11期)

肖立青[2](2012)在《食物情结与白人世界中的美国黑人女性——读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的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物主题在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的小说中有重要的地位。从《最蓝的眼睛》、《宠儿》和《紫色》中,可分析出食物情结与美国黑人女性的沉重历史与贫穷困境、种族与自我身份、思维与文化习惯、反抗情绪与贫穷困境、种族与自我身份、思维与文化习惯、反抗情绪与承袭黑人传统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展现白人世界中美国黑(本文来源于《山花》期刊2012年02期)

王昌芹[3](2010)在《摆脱肤色情结的樊笼——玛雅·安吉罗自传体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玛雅·安吉罗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的系列自传体小说,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品。本文从"肤色情结"入手,探讨了在"肤色情结"影响下处于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分析了玛雅·安吉罗自传体小说中摆脱"肤色情结"樊笼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0年20期)

李新新[4](2010)在《从《逃跑的安妮》看罗莎·普立德的澳洲土着黑人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在澳洲偏僻内陆生活的经历培养了罗莎·普立德独特的澳洲土着黑人情怀,练就了她与土着人之间难以割舍的特有情结。她借助长篇小说《逃跑的安妮》将这种弥足珍贵的澳洲土着黑人情结向读者展示了出来。本文从澳洲土着黑人与白人的关系、澳洲土着黑人的性情以及澳洲土着黑人所信奉的神话传说及其所使用的语言这几方面对罗莎.普立德的这种独特情结进行尝试性地解析。(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陈民强[5](2009)在《黑暗中的精神突围——托妮·莫里森小说的“黑人情结”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托妮.莫里森在其文本世界里再现了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压迫与思想上的侵蚀,重新书写了被白人垄断话语歪曲、抹煞的黑人历史,恢复了黑人在多元共存的当代美国社会中应当拥有的地位和话语权。她在回归黑人文化传统的同时又以博大的视野超越了种族关怀,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对黑人文化传统的探索与再创造,本身就是对黑人文化本位的顽强坚持,她的最大贡献在于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本文来源于《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张学祥[6](2007)在《黑人音乐:一股神奇的力量——兼论拉尔夫·艾利森的音乐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作家拉尔夫.艾利森作为黑人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定捍卫者,自幼与黑人音乐便有了不解之缘,其文学创作深深植根于美国黑人音乐,在音乐方面的修养直接影响到其世界观和种族文化观。他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自始至终都流淌着黑人音乐的音符,成为小说人物表达心声的特殊语言。艾利森在作品中对黑人音乐娴熟的驾御能力充分说明了黑人音乐已成黑人声讨种族歧视、走出身份认同的困惑和超越自我的有力武器,是一股无形的巨大动力。(本文来源于《太原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张彦[7](2007)在《一个美国黑人的中国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黑人妇女领袖尤尼塔·布莱克维尔(UNITA BLACK-WELL),最近在纽约出版了一本记录她传奇人生的回忆录,书名叫“BAREFOOTIN’”,姑且把它译作《我的赤脚人生》。(本文来源于《友声》期刊2007年02期)

张彦[8](2007)在《一个美国黑人的中国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黑人妇女领袖尤尼塔·白拉克维尔(U N I T ABLACKWELL),最近在纽约出版了一本记录她传奇人生的回忆录,书名叫“BAREFOOTIN’”,姑且把它译作《我的赤脚人生》。尤尼塔,1933年诞生在黑人聚居的密西西比州一个穷苦佃农家庭,从小就赤(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中文版)》期刊2007年02期)

尚玉峰,夏梦远[9](2006)在《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的智性表达——略论艾丽斯·沃克的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着名的黑人女作家,作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性政治与种族及阶级政治的紧密结合,正是因为黑人妇女受着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煎熬,处于一种分裂的精神状态中,所以在沃克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她一直在孜孜以求“完整的生存”(Survival Whole)——种族的完整和个性的完整。荣格认为,“那种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集体无意识会对作家的个人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每当集体无意识变成一种活生生的经(本文来源于《山东文学》期刊2006年10期)

尚玉峰[10](2005)在《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的智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艾丽斯·沃克(1944-)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被称为黑人种族和黑人妇女的辩护人。针对黑人妇女遭受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现实,她终其一生孜孜以求人的“完整的生存”并为此付出了执着的努力。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析沃克的探求之路及其创作的价值意义。 前言介绍了沃克的文学创作概况,包括其文学地位、主要作品、创作前后分期的主题侧重及她对美国文学叁方面的特殊贡献。 第一部分,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分两节评析沃克本人的人生经历、生存感受和文学理想,追溯探讨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的成因与内涵。 沃克个人的坎坷生活经历、早年投身民权运动的政治经历与历史上美国黑人的苦难遭遇和为获取自觉身份的抗争经历交汇成一种心理积淀,沉积于她的潜意识之中,形成了她的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同时也成为她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因。  第二部分,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的文学疏解。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沃克的探索之路。沃克是通过她的创作来宣泄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为自己也为黑人种族探寻“完整的生存”之路的。 第一节,美国南方社区镜像:种族歧视下的灵魂扭曲和家庭暴力。以沃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叁生》为典例对蓄奴制、种族歧视与黑人灵魂扭曲的关联,黑人男性暴力倾向的社会根源和心理因素进行深人探讨。 第二节,叁个阶段的不同女性:寻找完整生存的轨迹。通过追溯沃克笔下女主人公形象的演变,梳理不同阶段黑人妇女寻求完整生存的轨迹,呈示沃克本人黑人妇女解放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第叁部分,妇女主义:寻求男女和谐的智性表达。以《格兰奇?科普兰的第叁生》和《紫色》为例分析沃克精神探索的实质和沃克的人生追求、文学理想。 沃克提出“妇女主义”是“献身于实现所有人民的,包括男人和女人的,生存和完美的主义”。由此可见,沃克的妇女解放观念不是狭隘的,她认识到黑人女人不但是黑人,更是女人,是人。妇女解放也意味着男人思想的解放,乃至全人类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4-20)

黑人情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食物主题在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的小说中有重要的地位。从《最蓝的眼睛》、《宠儿》和《紫色》中,可分析出食物情结与美国黑人女性的沉重历史与贫穷困境、种族与自我身份、思维与文化习惯、反抗情绪与贫穷困境、种族与自我身份、思维与文化习惯、反抗情绪与承袭黑人传统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展现白人世界中美国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人情结论文参考文献

[1].朱然.民族情结与传统技法的完美融合——斯蒂尔《美国黑人交响曲》的创作特征[J].音乐大观.2012

[2].肖立青.食物情结与白人世界中的美国黑人女性——读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的小说[J].山花.2012

[3].王昌芹.摆脱肤色情结的樊笼——玛雅·安吉罗自传体小说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J].作家.2010

[4].李新新.从《逃跑的安妮》看罗莎·普立德的澳洲土着黑人情结[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陈民强.黑暗中的精神突围——托妮·莫里森小说的“黑人情结”探论[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6].张学祥.黑人音乐:一股神奇的力量——兼论拉尔夫·艾利森的音乐情结[J].太原大学学报.2007

[7].张彦.一个美国黑人的中国情结[J].友声.2007

[8].张彦.一个美国黑人的中国情结[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7

[9].尚玉峰,夏梦远.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的智性表达——略论艾丽斯·沃克的文学创作[J].山东文学.2006

[10].尚玉峰.黑人情结与身份焦虑的智性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黑人情结论文-朱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