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翅片论文-陈军伟,闵春华,张媛,王坤,谢立垚

强化翅片论文-陈军伟,闵春华,张媛,王坤,谢立垚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化翅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翅片散热器,电子器件,脉动流,强化传热

强化翅片论文文献综述

陈军伟,闵春华,张媛,王坤,谢立垚[1](2019)在《脉动流强化翅片散热器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脉动流作用下翅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分析脉动振幅和脉动频率对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动流能增强翅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随着脉动振幅增大,瞬时换热性能和瞬时阻力性能波动越来越强,平均换热性能和平均阻力性能增加;存在最佳振幅使综合换热性能最高;随着脉动频率增大,瞬时换热性能变化不大,平均换热性能逐渐减小;瞬时阻力性能波动剧烈且波动幅值增大,平均阻力性能减小;存在最佳频率使综合换热性能最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佳丽,范显旺[2](2019)在《车用百叶窗翅片管式换热器对空气侧强化传热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叶窗翅片管式换热器是车用换热器主要选型之一,其结构对空气侧强化传热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百叶窗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对空气侧强化传热影响方面的研究,包括翅片间距、管排数、翅片高度、百叶窗开窗角度、翅片厚度及翅片形状对空气侧换热系数、压降的影响。最后,在百叶窗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翅片上打孔形成百叶型多孔翅片来进一步强化空气侧换热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17期)

冯潇峰,邓子龙[3](2019)在《翅片管内嵌入螺旋线圈的强化传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注汽锅炉对流室的翅片管为研究对象,结合锅炉的实际工况对光管和嵌入螺旋线圈后管道传热和流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翅片管内嵌入螺旋线圈后靠近管壁的流体呈现螺旋状旋转运动,嵌入螺旋线圈起到了强化传热的作用。接着分析螺旋线圈结构参数对强化传热的影响,选择四组螺距和直径形成16组不同的螺旋线圈结构参数并分别进行仿真;分析了螺旋线圈的螺距和直径对努塞尔数、阻力系数、场协同角余弦值和PE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直径相同时,努塞尔数随着螺距的增大而减小,而在螺距相同时,努塞尔数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选择适合的直径和螺距可以有效提高PEC值。(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梁海澄,康俊远[4](2018)在《叁维强化外翅片换热管加工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当前外翅片换热管加工设备效率不高、成形翅片强度不足和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对叁维强化外翅片换热管的加工机构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种装有刨刀阵列的翅片管加工机构,并对该机构进行了结构分析,阐述主要零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及约束情况。根据预期翅片的形状,给出了刨刀刀尖的预期轨迹,对加工机构动作的临界状态进行了力学分析,给出了加工机构的相关参数的取值依据。最后通过研制加工机构样机进行换热管翅片加工,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9期)

吴梁玉,孙清,吕浩男,张程宾,曹鹏[5](2018)在《翅片管强化方腔蓄冰性能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管外耦合纵向翅片对制冷管蓄冰性能的强化作用,基于enthalpy-porosity方法建立了考虑自然对流条件下矩形腔内耦合纵向翅片的制冷管外蓄冰过程非稳态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求解.探讨了自然对流对蓄冰过程的作用机理,明确了翅片管的强化作用,分析了翅片材质及结构参数对蓄冰强化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到自然对流的影响,矩形腔内的主流区域出现新的对流涡,液相区出现流动反转现象.冷媒温度-10℃、初始温度4℃条件下,相同蓄冰时间内,在制冷管的外表面上耦合纵向翅片可以在制冷光管的基础上将蓄冰量提升88.3%~260.1%.随着翅片高度和翅片数量的增加,得益于传热面积的增大,蓄冰量呈现近似线性增加.此外,翅片厚度的增加对蓄冰量的增益小于翅片高度与翅片数量增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周光辉,胡亚晗,曹侃,杨凤叶,李海军[6](2018)在《椭圆形百叶窗翅片传热强化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椭圆形百叶窗翅片,采用CFD方法对其阻力特性及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与传统矩形百叶窗翅片进行比较,分析了雷诺数对两种结构内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两种结构内流场与温度场的协同性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提出的椭圆形百叶窗翅片与矩形百叶窗翅片相比,阻力因子f降低了16%~20%,传热因子j提高了5%~7%,且雷诺数Re在225.7~451.3范围内,椭圆形翅片综合评价因子j/f1/3比矩形百叶窗翅片的提高了11%~15%,且椭圆形百叶窗翅片的速度与温度场的协同性优于矩形百叶窗翅片,椭圆形百叶窗翅片的综合换热性能高于矩形百叶窗翅片。(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6期)

李丽[7](2018)在《板翅换热器翅片热流动尺度解析模拟与仿生结构强化传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强化传热及减阻等问题,在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扰流叶片仿生超疏水/超疏油、减阻多功能耦合设计与制备关键技术”的资助下,本文选用传热效率最高、体积最小的板翅换热器中的锯齿型板翅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换热过程的流动机理与换热性能的提升方法。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换热器内部热量交换过程中的复杂热流场进行尺度解析计算。然后,分析了热量传递的机理。融入仿生设计,利用生物优异的传热结构,对换热器翅片进行改进,为提升换热器的性能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全文主要工作包括:1.尺度解析模拟计算方法研究本文从尺度解析模拟方法中选取DDES,SBES,DLES叁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减少选择模型的工作量,利用经典的后台阶流动算例对尺度解析方法进行评估,在计算时间和流动结构解析等方面对比DLES、DDES、SBES叁个模型间的优缺点。在壁面摩擦系数图中,SBES模型比DDES、DLES模型曲线趋势更符合实验值曲线;在速度分布图和粒子轨迹图中,可以看出SBES和DLES模型对台阶后的回流区刻画地更完全;在湍动能图中,SBES和DLES模型比DDES模型描绘地更细致;在展现流场涡结构方面,SBES模型比其他两种模型展示的涡更清晰有序、不散乱。用SBES模型可以在所耗费计算时间最短的情况下,更好更准确的描述出后台阶流场内各物理场的性质,因此应用SBES湍流模型对换热器热流场进行尺度解析计算。2.水蒸汽-空气介质的锯齿型板翅换热器数值模拟选择换热介质为水蒸汽-空气、型号为1/8-13.95的锯齿型板翅换热器进行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在CFD软件中,首先选用与试验中相同的SST k-?模型,选用PISO算法、二阶迎风空间离散格式、不可压缩流体、无滑移壁面等边界条件,并且计算域生成了高质量的六面体结构网格,将模拟得到的换热器换热性能参数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换热因子j的误差为5.10%,摩擦因子f的误差为7.34%,证明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换热器仿真计算,其计算结果对于模型的性能分析是有效且可靠的。选用SBES湍流模型,采用同样的网格和物理条件,对换热器进行尺度解析模拟,得到的换热器换热性能参数与试验值对比,发现雷诺数Re=800时SBES模型的换热因子j与试验值间的偏差为6.2970%,摩擦因子f与试验值间的偏差为1.3196%。且从换热过程中流体流动结构图来看,SBES模型能更加详细地描绘流场结果,表明尺度解析SBES模型比SST k-?模型在计算换热时效果更好。3.油水介质的锯齿型板翅换热器SBES数值模拟为了拓宽锯齿型板翅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本文将换热器的工作介质变成125℃的8号液力传动油和60℃的水,计算时流场湍流模型变成SBES模型,采用相同的434万六面体网格,相同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仿真,分析换热器进行换热工作时的内流场情况。当雷诺数Re=1000时,中间切面z=0.015m处的平均速度为3.8149m/s,平均湍流动能为0.2952m2/s2,换热器热流道出口的平均温度为114.15℃。4.基于鲨鳃仿生结构的锯齿型板翅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利用仿生学的思想,采用鲨鱼鳃裂结构的外形,通过改进模型的几何结构来改善锯齿型板翅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的性能,经过再次建立仿生模型并对其数值模拟计算,将优化后结果数据与相应的原模型CFD计算数据比较,对于不同雷诺数下,即流体入口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分析对比。经计算开口大小为1.06mm,开口角度为25°的模型在Re=1000,z=0.015m切面处的平均速度为3.8521m/s,提升了9.75%;平均湍动能为0.3411 m2/s2,增大了15.55%;换热器热流道出口的平均温度为113.53℃,下降了0.62℃,证明优化模型的开口结构能增强湍流程度,提升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詹顺达,罗红平,刘桂贤,张永俊,李增新[8](2018)在《铲削成形多孔翅片强化散热有限元分析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铲削成形多孔翅片散热器结构进行了湍流和固体传热耦合分析。从铲削工艺的特性出发,研究了翅片间距、厚度、开孔密度、孔径等参数对其散热效果的影响。利用自主研发的铲削工艺加工出铝基材料多孔翅片,进行了实际散热效果测试,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李艳新[9](2018)在《真空管吸附床内翅片强化传热传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能源技术,是一种能够代替氟利昂制冷剂的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但是由于其制冷系统的传热传质差和循环周期长等原因,太阳能吸附式制冷技术未能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改善系统的传热传质性能和缩短循环周期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改善吸附床传热传质性能差,对以SAPO-34沸石分子筛-水为工作对的内置翅片式吸附床太阳能吸附制冷装置在晴朗无云、无风、阳光充足的天气下进行了实验,研究了翅片数量m=2、4、6、8;翅片高度h=15mm;翅片厚度d=1mm时制冷系统的性能。该系统采用自动聚焦抛物槽装置,太阳能利用率较高。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翅片数量的增加,吸附过程中床内的温度上升变缓,吸附量增大,吸附过程结束后床内平均温度降低。预热过程中,随着翅片数的增加,预热时间变长,床内的平均温度达到大约100℃左右,压力大约为11500Pa左右。脱附过程中,床内的温度持续上升,而一旦与冷凝器接通,压力在骤降后会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冷却过程中,床内的温度和压力都持续下降,翅片数愈多,冷却时间愈短。在制冷阶段,蒸发器内的温度持续下降,降幅与翅片数密切相关。总之,随着翅片数的增加,虽然系统在预热和脱附过程中所需的太阳能增加,但是系统的制冷量、COP以及SCP均变大,系统的循环周期变短。其次,本文运用软件FLUENT对以硅胶-水为工作对的翅片式吸附床的冷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翅片的尺寸参数对冷却时间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添加翅片可以改善吸附床的性能,使吸附床内温度的下降速率变快,冷却时间缩短。还发现了翅片的厚度对于冷却时间基本没有影响,而随着翅片高度的增加,吸附床内达到平衡温度所需时间变短,温度下降速率变快,系统的冷却时间也随之减少。另一方面,虽然翅片的加入缩短了冷却时间,但是在冷却铜管上添加翅片会使吸附材料的填充量变少。为了保证系统的制冷量,需要对翅片的尺寸参数进行选择,优选得到翅片的最佳尺寸参数为:数量m=4,高度h=20mm,厚度d=1mm,此时系统的冷却时间为2100s。(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忠秋[10](2018)在《翅片管式气-液换热器传热强化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关注的重点,慢慢的从经济发展转移到倡导能源低碳运行、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上来。为了解决能源需求急剧增长而供应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除了大力开展节能、科学用能和化石燃料的清洁高效利用等研究以外,还必须加快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然而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其并网将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冲击,导致弃风、弃光等浪费能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研究者们提出采用储能技术对可持续能源进行调节,但传统的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储能方式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影响其大规模的利用。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国中科院提出了超临界压缩空气的储能方式,其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并可大规模应用。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主要是将空气压缩到超临界状态,冷却液化之后储存在低温储罐中。在压缩过程中由于空气的压力升高而产生大量的压缩热,为提高系统效率,需要在压缩过程中采用级间冷却技术,将压缩热通过翅片管式气-液换热器换热后储存在良好的蓄热介质中。因此换热器作为蓄热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本文以国家“973”项目-“中高温储热材料与储热单元传热强化机理”(项目编号:NO.2015CB251303)为依托,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展开研究。在实验部分,针对四种不同翅片间距的翅片管式气-液换热器,采用高温空气-熔盐(Hitec)、水-空气、乙二醇溶液-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实验,通过改变管内外介质流速以对其变工况下的换热和流动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数值模拟部分建立了翅片管式气-液换热器的叁维模型,着重考察高温空气-熔盐换热时压力、流速等工况的变化对换热性能及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超临界压缩空气系统中压缩热的高效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翅片管式高温空气-熔盐换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搭建了高温空气-熔盐换热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熔盐主回路系统、热空气系统、导热油冷却系统、水循环冷却系统和测试系统。实验通过热平衡原理对加热量和流体流量进行调节,熔盐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再与导热油换热释放热量,使系统达到热平衡状态。(2)实验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通过导热油冷却系统反推熔盐流量,确定了熔盐泵频率与熔盐流量的关系,经过数据处理,拟合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式q_(ms)=0.01456f_p-0.2318;第二步进行高温空气-熔盐换热实验,得到了高温空气流速、熔盐流速、翅片间距变化对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第叁步进行水-空气、乙二醇-空气的对流换热实验,实验得到了水、乙二醇、空气叁种流体流速及翅片间距的变化对其换热和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第四步,总结实验各部分得到的换热准则关联式。(3)对翅片管式气-液换热器建立了叁维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建模时,考虑到管内熔盐的动力粘度随温度变动大的特点,将管内熔盐与管外空气的对流换热进行耦合计算,从而避免了以往在计算中将管内壁设置为恒热流或恒壁温而产生的误差。结果表明:1)随着空气的流动,前排管尾流区比后排管尾流区范围小,后排管换热较差。且随着流速的增加,背风侧即管排后方的低温区范围逐渐减小,因回流产生的流动死区面积逐渐减小,换热增强。2)随着空气压力的增大,翅片表面平均温度升高,等温线更趋于规则,接近圆环状,而且温度等值线分布越来越密集,温度梯度逐渐变大,换热得到强化,表现为换热系数逐渐增大。3)空气压力为0.1MPa时,其换热系数及流动阻力系数几乎随空气侧Re数的增加呈线性变化,而压力工况为0.63MPa时,二者都呈非线性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强化翅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百叶窗翅片管式换热器是车用换热器主要选型之一,其结构对空气侧强化传热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百叶窗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对空气侧强化传热影响方面的研究,包括翅片间距、管排数、翅片高度、百叶窗开窗角度、翅片厚度及翅片形状对空气侧换热系数、压降的影响。最后,在百叶窗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翅片上打孔形成百叶型多孔翅片来进一步强化空气侧换热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化翅片论文参考文献

[1].陈军伟,闵春华,张媛,王坤,谢立垚.脉动流强化翅片散热器数值模拟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刘佳丽,范显旺.车用百叶窗翅片管式换热器对空气侧强化传热作用的研究进展[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冯潇峰,邓子龙.翅片管内嵌入螺旋线圈的强化传热分析[J].当代化工.2019

[4].梁海澄,康俊远.叁维强化外翅片换热管加工机构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5].吴梁玉,孙清,吕浩男,张程宾,曹鹏.翅片管强化方腔蓄冰性能的数值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周光辉,胡亚晗,曹侃,杨凤叶,李海军.椭圆形百叶窗翅片传热强化数值分析[J].低温与超导.2018

[7].李丽.板翅换热器翅片热流动尺度解析模拟与仿生结构强化传热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詹顺达,罗红平,刘桂贤,张永俊,李增新.铲削成形多孔翅片强化散热有限元分析与测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8

[9].李艳新.真空管吸附床内翅片强化传热传质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10].刘忠秋.翅片管式气-液换热器传热强化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标签:;  ;  ;  ;  

强化翅片论文-陈军伟,闵春华,张媛,王坤,谢立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