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牛奇奇,郭凌霄,王万绪,王国永

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牛奇奇,郭凌霄,王万绪,王国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泡沫,乙醇溶液,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文献综述

牛奇奇,郭凌霄,王万绪,王国永[1](2019)在《几种表面活性剂在乙醇溶液中的泡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几种典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_3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烷基糖苷APG-1214、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有机硅表面活性剂FC-7160)在纯水溶液和50%乙醇溶液中的泡沫性能。结果表明,只有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以在50%乙醇溶液里起泡。通过测定平衡表面张力发现只有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50%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而在加入碳氢表面活性剂后,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没有变化。(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樊英凯,唐善法,郑雅慧,王嘉欣,胡睿智[2](2019)在《纳米SiO_2对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加入纳米SiO_2,探究纳米SiO_2对其黏度、耐温性和粘弹性的影响,并从微观结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4%的DS18-3-18溶液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复配体系中,随着纳米SiO_2质量分数增加,溶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中质量分数在0.02%增黏效果最好,体系黏度从2.61 mPa·s增加到16.72 mPa·s,提高6.4倍,同时加入纳米SiO_2可以提高溶液的粘弹性。微观结构表明,温度升高,溶液微观结构胶束之间排列越来越稀疏,加入纳米SiO_2溶液微观结构变得紧密。(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张亮[3](2019)在《基于溶液顺磁弛豫增强的叁种表面活性剂的聚集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洗涤产业以及生物化学研究,其聚集特点是影响其应用的关键,虽被广为研究,但由于缺乏原子分辨的技术工具,很多的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胶束结构仍然不确定或存在争议。溶液顺磁弛豫增强(sPRE)是一种基于未结合的可溶性顺磁试剂产生的顺磁弛豫增强(PRE)。在本文中,我们以Gd(DTPA-BMA)作为探针,通过sPRE技术,利用其信号对距离的敏感特性,对几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HAPS,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的聚集形态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发现如下:1.明确了CHAPS胶束的聚集形态特征CHAPS是一个典型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两种不同的聚集形态,在蛋白质提纯等领域应用广泛。通过对不同胶束形态下单位浓度的顺磁探针产生的CHAPS质子的纵向顺磁弛豫增强Γ1u的测定,我们发现:CHAPS两性离子尾部质子的Γ1u在两种胶束态下都要大于其甾核头部质子Γ1u的值,而甾核环上各质子的Γ1u相似。当CHAPS的浓度大于CMC2时,头部和尾部质子的Γ1u均变小。这些结果说明,CHAPS的内核由甾核头部混乱聚集形成。在由第一胶束态向第二胶束态变化时,CHAPS可能从单层结构过渡到了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次级胶束应是由初级胶束(第一胶束态的胶束)偏于无序聚集而成。饱和转移差谱(STD)实验结果表明胶束态下CHAPS分子甾核头部上羟基附近的质子和水之间存在相干转移,但第二胶束态时二者间的表观相干转移速率要慢于其在第一胶束态时的值。这些结果说明CHAPS胶束在第一胶束态时聚集的较为松散,水分子易于进入胶束内部,在第二胶束态时其胶束内部分子的排列更加紧密,水分子进入的难度增加。2.发现TX100胶束主要以多层形式聚集TX100是一种典型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科学中。通过测定由单位浓度顺磁探针产生的TX100质子的横向顺磁弛豫增强Γ2u,我们发现:在胶束态时Tx100分子的Γ2u亲水的聚氧乙烯部分到疏水的辛基苯基部分逐渐变小,说明TX100分子整体表现为线性插入到胶束中。此外,不同质子的相对Γ2u更加符合多层球形聚集模型,内外层交错聚集,对-叔辛基苯基部分分散到各层中。3.发现SDS胶束聚集形态的研究SDS是一个典型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洗涤产品、化妆品和生化分析。本人测定了由单位浓度顺磁探针产生的SDS 13C核纵向顺磁弛豫增强Γ1u。结果发现在形成胶束时,SDS13C核Γ1u从极性离子头端到非极性端逐渐变小。这说明SDS胶束内核由非极性端聚集而成。进一步分析表明,SDS 13C核的相对Γ1u的变化符合洋葱聚集模型。这样SDS分子的碳氢链在胶束中并不是沿径向延展,而是形成分层高度折迭的类洋葱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韦博[4](2019)在《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体瓦斯扩散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体瓦斯扩散特性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快速渗透剂T溶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快速渗透剂T溶液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和接触角逐渐减小,表面张力、接触角均与快速渗透剂T溶液浓度满足幂函数的函数关系。随着快速渗透剂T溶液浓度的增加,煤的瓦斯解吸量逐渐减小,快速渗透剂T溶液浓度越大,其越容易浸湿煤体,为现场煤层注表面活性剂溶液治理瓦斯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9年05期)

魏进家,刘飞,刘冬洁[5](2019)在《减阻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减阻用表面活性剂在能源动力及化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管道流体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流动阻力大大降低从而节约能源,对于表面活性剂减阻机理的讨论也是近些年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不仅对课题组前些年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湍流减阻、减阻与传热的相关性、布朗动力学模拟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概述,而且详细介绍了近叁年来在表面活性剂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粗粒化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诸多领域.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的工作包括: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能与微观结构、表面活性剂溶液湍流减阻机理研究、湍流减阻失效分析叁个部分.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的回顾,作者认为,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合理揭示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构与流变性的对应关系,对胶束的断裂与再连接能力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如胶束的拉伸能、断裂能、最大拉伸长度、结合能、ζ电势、疏水基驱动作用等方面.并对"黏弹说"减阻机理进行分子模拟层面的验证,对实际应用中的湍流减阻失效原理进行初步分析.最后,根据对近几年分子动力学模拟工作的总结,展望了未来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钱逢宜,李蓉,任学宏[6](2019)在《双羟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能及其聚集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溴十二烷、2-甲氨基乙醇、1,3-二溴丙烷、1,4-二溴丁烷、1,6-二溴己烷、1,8-二溴辛烷、1,10-二溴癸烷和1,12-二溴十二烷为原料,制得含有双羟基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缩写为12(OH)-s-12(OH),其中s=3、4、6、8、10和12〕。并测定了双羟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热稳定性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及泡沫性能;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预测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结果表明,该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泡沫性能,随着连接基团长度的增加(s≤6),其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62mmol/L(s=3)降至0.21mmol/L(s=6)左右,且当连接基团长度s>6后CMC基本不变。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的增加,胶束形态从球状胶束→棒状胶束→层状胶束→反胶束网络结构逐渐转变,且连接基团长度的改变几乎不影响其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转变。(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刘飞,刘冬洁,周文静,陈飞,魏进家[7](2019)在《基于Martini力场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粗粒化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基于Martini力场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Couette流动过程中的流变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剪切黏度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大剪切率时,溶液中最长胶束的分子数目随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少,对应于剪切黏度的减小;最长胶束的分子数目大小在不同反离子盐溶液中顺序为:N_(CTAC/NamSal)>N_(CTAC/NaSal)>N_(CTAC/NaCl),对应溶液剪切黏度η_(CTAC/NaCl)<η_(CTAC/NaSal)<η_(CTAC/NamSal)。(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徐冬青,程肖杰,罗安晟[8](2019)在《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氨基酸溶液中的胶束热力学及聚集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合成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Gemini-14,其结构通过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鉴定。采用电导法研究该表面活性剂分别在水、L-丙氨酸、L-丝氨酸和L-脯氨酸溶液中的胶束形成热力学和聚集行为。结果表明,温度相同时,加入的氨基酸极性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越高,Gemini-14越不易形成胶束;体系相同时,胶束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ΔGm)和焓变(ΔHm)均为负值,而ΔSm为正值,为自发放热过程;在同一体系中,293.15~308.15K范围内,ΔGm和cmc的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而ΔHm和ΔSm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胶束形成过程中存在焓-熵补偿现象。(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海,雷华伟,王龙军[9](2018)在《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驱乳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低渗透油藏3次开采的需求,结合当前的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胶束溶液驱油体系。为制备该驱油体系,以非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活性剂和两性离子活性作为筛选对象,以异丁醇、乙二醇等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以乳化率和界面张力等作为指标,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最终得到磺基甜菜碱4%+异丁醇2%(wt)的驱油体系在驱油效率、乳化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2期)

李坤,韦娅[10](2018)在《关于在EOR应用中使用新表面活性剂减少CO_2流动性和减少CO_2/盐溶液界面张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在叁次采油中,马来酸酐和2-丁基-1-辛醇衍生的新型CO_2-亲水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用途。合成包括酯化产物的磺化反应后马来酐酯化反应生成的二酯。对酯化反应参数进行了优化后,最高采出率达到了98.4%。通过使用二氧化硅硫酸催化剂,本文也研究了酯化的反应动力学,活化能为45.58kJ/mol。酯化产物的磺化反应在硫酸氢钠环境中进行,表面活性剂产率达到了82%。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将CO_2/盐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到3.1mN/m,并有效地降低了CO_2流动性。这种表面活性剂具有用于CO_2驱中控制CO_2流动性的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加入纳米SiO_2,探究纳米SiO_2对其黏度、耐温性和粘弹性的影响,并从微观结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4%的DS18-3-18溶液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复配体系中,随着纳米SiO_2质量分数增加,溶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中质量分数在0.02%增黏效果最好,体系黏度从2.61 mPa·s增加到16.72 mPa·s,提高6.4倍,同时加入纳米SiO_2可以提高溶液的粘弹性。微观结构表明,温度升高,溶液微观结构胶束之间排列越来越稀疏,加入纳米SiO_2溶液微观结构变得紧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参考文献

[1].牛奇奇,郭凌霄,王万绪,王国永.几种表面活性剂在乙醇溶液中的泡沫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9

[2].樊英凯,唐善法,郑雅慧,王嘉欣,胡睿智.纳米SiO_2对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溶液性能的影响[J].应用化工.2019

[3].张亮.基于溶液顺磁弛豫增强的叁种表面活性剂的聚集形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

[4].韦博.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体瓦斯扩散特性影响研究[J].煤.2019

[5].魏进家,刘飞,刘冬洁.减阻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J].力学学报.2019

[6].钱逢宜,李蓉,任学宏.双羟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能及其聚集形态[J].精细化工.2019

[7].刘飞,刘冬洁,周文静,陈飞,魏进家.基于Martini力场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粗粒化分子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8].徐冬青,程肖杰,罗安晟.含酰胺键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氨基酸溶液中的胶束热力学及聚集行为[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9].张海,雷华伟,王龙军.低渗透油层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驱乳化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8

[10].李坤,韦娅.关于在EOR应用中使用新表面活性剂减少CO_2流动性和减少CO_2/盐溶液界面张力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标签:;  ;  ;  

表面活性剂溶液论文-牛奇奇,郭凌霄,王万绪,王国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