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淮海分公司224000
摘要: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优质水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水稻栽培工作之中,以求能够使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可以更上一层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在适期播栽条件下,强调“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的“十字调控技术”,通过这种技术的良好运用,将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对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以求寻找出其应用的详细方法,从而促进国家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众所周知,现今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便是粮食的质量与数量问题,通过在水稻生产中运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茎蘖成穗率,培育抽穗后高光效高产群体,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近些年来,受水资源短缺、土壤结构变差及肥力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水稻的生产能力极具下降,为此稻作技术的升级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高产高效技术运用,可以极大的缓解上述问题的影响效率,从而确保我国的水稻产量变得的高效高质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1、正确理解“十字调控技术”
“十字调控技术”强调“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其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确理解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中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1)壮秧是高产的基础,壮秧成功才可以扩行减苗,最终达到高产的目的。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培育壮秧。(2)扩行、减苗是实现水稻高产更高产的重要手段。行距不扩大,则极易使稻田的群体过大,容易发生病害和倒伏,难以取得高产。(3)调肥、控水是在壮秧、扩行、减苗的基础上,通过施足基肥、减少分蘖肥,使高峰苗得到控制,减少不必要的分蘖,并增加穗粒肥施用量,从而促进群体稳发稳长,提高成穗率,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2、培育壮秧
目前,旱育秧是培育适龄壮秧的最有效的技术,因为旱育秧从“壮秧先壮根”的观念出发,抓住了壮秧最为根本和最为关键的指标。这里介绍两种先进实用的育秧技术:
(1)水稻肥床旱育秧技术。水稻肥床旱育秧,是在肥沃、深厚、疏松、呈海绵状的旱地苗床上,杜绝水层灌溉,采用适量浇水的方法,培育水稻秧苗的育秧方式。肥床是实现旱育秧的基础和前提(实际生产中已越来越简化,要求降低),旱育是形成壮秧的途径和手段,其技术关键是:①苗床要进行严格培肥,达到肥、松、细、软、厚的标准;②播后要严格控制水分,不缺水不浇,浇则浇透。
(2)水稻塑盘旱育秧技术。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由于能够高产、稳产、省工、节本,尤其是对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抗御能力,2008年在楚州区水稻大面积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其优点具体表现为:①高产稳产:在楚州区,塑盘旱育秧的产量水平一般为8250~9750kg/hm2,与手插秧基本持平,甚至略超。②节本:一是省秧池,每公顷大田只需秧池225m2;二是省种子,一般每公顷大田可省种7.5~11.5kg。③省工:一是秧田期省工,据资料显示,秧田期每公顷大田可省12.15个工;二是移栽时省工,育出的秧苗可抛可插可摆,如果抛,据生产实际看,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人一天可抛大田0.270~0.330hm2,而一个很熟练的人一天也很难栽到0.067hm2;三是劳动强度减轻,有人把抛秧苗看作是“轻松愉快的劳动”,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概念,即使插、摆,运秧劳动强度也明显下降,效率明显提高。
3、扩行减苗
扩大行距可改善稻田中后期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增加光合效率,有利于防止和减轻纹枯病发生,使基部拔长节间增粗变短,防止倒伏,而且有利于抽穗后增加光合产物积累而提高产量。现在的大面积生产上行距普遍较小,纹枯病等病虫害较重,所以要大幅度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扩大行距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产量水平以及栽培管理水平来确定。根据近几年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粳稻产量要达到8250kg/hm2,需扩行到25.0cm,株距11.7cm,栽植密度34.5万穴/hm2,栽基本茎蘖苗135万~150万苗/hm2;产量9000kg/hm2,需扩行到28.0cm,株距12.0cm,栽植密度30.0万穴/hm2,栽基本茎蘖苗120万~135万苗/hm2;产量9750kg/hm2以上的高产田,需扩行到30.0cm,株距12.0cm,栽植密度27.0万穴/hm2,栽基本茎蘖苗112.5万~120.0万苗/hm2。
4、肥料运筹
一般来说,水稻产量要达到9000kg/hm2,大田需施氮肥(纯N)270~300kg/hm2、磷肥75kg/hm2、钾肥225kg/hm2,具体施用技术如下:(1)基肥:施家杂肥22500kg/hm2、碳铵675~750kg/hm2或尿素225~300kg/hm2、过磷酸钙450kg/hm2、氯化钾225kg/hm2,缺锌田基肥施硫酸锌15.0~22.5kg/hm2。基施碳铵要犁后深施或旋耕入土,以防止挥发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不宜用大量碳铵作面肥,以免挥发流失和烧苗。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作腾茬后,应抢晴天,争取干耕晒垡,既能促使土壤风化、养分分解释放,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又可使前茬施用的对水稻有害的除草剂光解、氧化,减少药害僵苗现象的发生。(2)分蘖肥:在移栽活棵后(栽后5~7d)施碳铵225kg/hm2左右作促蘖肥,以后再看苗施尿素75kg/hm2捉黄塘促平衡,特别是迟熟中粳。目前楚州区水稻分蘖肥使用量普遍偏多,应改变这一做法。粘土地可将一部分分蘖肥放到基肥中使用,尤其是碳铵更应深施作基肥,比面施可提高化肥利用率50%以上。(3)穗肥:增施穗粒肥,争取穗大粒多,是中后期田间管理夺取高产的关键。能否施用穗肥,施多少穗肥,应根据前期用肥情况和中期搁田后的苗情确定。从苗类上看,一是群体稳长型(一类苗田),表现为适期够苗,搁田后群体叶色自然褪淡,预计剑叶出生期开始封行,这类多为麦茬早发稳发田块,穗肥施用要促保兼顾,每次施尿素75~90kg/hm2;二是群体不足型(三类苗田),表现为苗迟、预计迟封行或不封行,群体叶色较黄,这类多为麦茬迟栽晚发田或发生过僵苗的田块,穗肥施用要以促为主,兼顾保花,用肥量要足。从叶色上看,一般掌握叶色不褪淡不急于施穗肥。具体标准:一是倒4叶深于倒3叶,暂不施、推迟施;二是倒4叶接近倒3叶,将要落黄,可以施,适量施;三是倒4叶淡于倒3叶,已褪淡黄,要及时重施。
5水浆管理
(1)前期浇灌。前期浇灌要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蘖,间隙脱水,露田增氧,促使发根,促使土壤秸秆等有机物分解,但不能脱水搁板。(2)中期控水。中期控水主要是脱水搁田,在有效分蘖末期至拔节前期进行。应掌握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的原则。在群体质量栽培中,掌握适宜的搁田时间,可用田间数苗法,即待发足达穗数苗的80%时就开始脱水搁田,这样才能及早控制群体高峰苗数在适宜的范围内,控制过多的无效分蘖苗,提高成穗率,使中后期群体通风透光条件能得到改善,不仅可防病、防倒,而且使植株挺拔健壮,根系发达,稻株体内含糖量高,叶色正常褪淡,为重施穗粒肥创造前提条件。(3)长穗期至抽穗期,水层间隙灌溉。特别是孕穗后期到抽穗扬花期要保持浅水层,以保抽穗整齐和安全受精结实。(4)灌浆结实期,用浅水、湿润交替灌溉。收割前7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若在收割前15~20d断水,将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一般减产3%~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水稻种植而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的保产、增产、高产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强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率,严格的按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原则去进行运用,这样才能将该技术的优势全部的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效果,推动我国农业的更加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水稻旱育壮秧技术[J].罗太海,周勇.安徽农学通报.2013(13)
[2]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历史的探讨[J].何元龙.古今农业.2019(01)
[3]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金鑫.农民致富之友.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