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散文论文_欧阳娉

导读:本文包含了北宋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北宋,散文,理学,六家,书论,理论,选本。

北宋散文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娉[1](2019)在《王禹偁:北宋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终北宋一朝,士大夫阶级主张君臣同治,以文载道,借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王禹偁作为宋初士人代表,寒门出身,科举入仕,两次知制诰,叁次贬黜,寓政治文化于散文形式中,借议论文章完成文人使命,士人本位与文学本位两相角逐之下,不断建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此外,王禹偁一开北宋诗文革新之先河,力促古文、骈文臻趋各擅胜场、并派争流之境。(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2期)

裴云龙[2](2019)在《理学思维的儒学史审视——北宋六家散文经典系统的建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127~1279年间,知识精英在文章选本编纂和文学史评述中,将北宋六家散文建构为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经典系统。这一整体系统在"欧苏"、"欧曾"、"叁苏"等相对微观的经典体系基础之上被绾合形成。六家散文的经典系统不仅包含文章学的示范意义,同时也具有儒学文化维度的思想内涵,代表了理学思想产生前儒学发展的传统形态和范式。1127~1279年间的评论者大多通过这一经典化的建构过程,以理学的思维和视角对六家散文所代表的传统儒学形态加以审视和反思,这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史观念带来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裴云龙[3](2018)在《理学知识场域与北宋六家散文经典系统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127—1279年间,"唐宋八大家"中的北宋六家散文在理学士大夫所形成的知识场域中被建构为具有儒学意义的经典系统。12世纪中后期,这一经典化进程主要由吕祖谦、陈亮等"浙学"场域内的士大夫所推动。他们对儒学经世性和史学的强调契合了欧、苏等北宋古文家的学术旨趣,他们对"帝王之学"和科举的积极干预推动了这一经典系统的创建。12世纪末至13世纪中后期,在朱子学获得儒学道统地位的文化语境下,来自不同地域的朱熹后学在对理学知识场域的融合中,共同促进了北宋六家散文经典系统的基本形成与最终确立。(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8年02期)

李国进[4](2016)在《北宋亭台楼阁散文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亭台楼阁这一意象贯穿于北宋散文当中,表现出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尚、现实特点以及不同遭遇中的文人的人生理想与个人追求的统一。同时,亭台楼阁在北宋散文当中被当作创作的小环境、小背景,作为意象促进了文人创作,亭台楼阁也因为他们的创作被赋予了诗意的文化内涵。在亭台楼阁散文中,文人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感、乐观而诗意的生活态度、道德修养等,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传统精神品质,他们身上既有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又有道家庄子那种超脱、崇尚自然的洒脱。(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35期)

来彦[5](2016)在《从散文创作看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以《岳阳楼记》《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合为时而着",宋代是我国文人科举致仕、文学创作最丰沃的时期。一方面,国家政策"重武轻文",利于文人群体的创作发展;但另一方面,国家发展内忧外患,战乱频发,南宋之后又偏安一隅,政治与经济的危机,使得散文创作中文人士大夫的"忧患"意识得到展现。(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1期)

王通[6](2016)在《论北宋初期学术对散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于学术上形成了具有强烈特色的“宋学“是古代中国学术的一个巅峰,在文学上更是与唐代文学双峰并峙,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学的最高水平。究宋学与宋型文学形成的源头,研究者们大都指向了庆历时期,而庆历时期之前即北宋初期无疑与庆历年间在学术与文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是宋学与典型宋型文学形成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材料留存下来的比较少、总体创作成就不高等原因,北宋初年这一意义重大的阶段,其学术与文学却被大多数学者忽视,尚需要更加全面细致地研究。而散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相对于诗歌戏剧等其他文体而言与学术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中国古代,对散文的提倡从来与学术的振兴相联系。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精神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过程就十分复杂、曲折,它既包含着文学的革新,也与学术的新变息息相关,因此笔者找出宋初叁代学术对散文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以求更加对宋代文化高峰来临前的这一重要时期的学与文有一个更加明晰的把握,具体构思如下:第一章:概述北宋初期学术的整体情况及其特点。北宋初期,上承晚唐五代,下开庆历其学术具有典型的过渡性质,其中汉唐一直恪守的所谓“章句训诂”之学,在学术界尤其是官方学术界仍然占有者绝对的优势地位,然而个别思想先进的学者已经开始反思这种陈腐的研究模式,他们开始逐渐抛开章句的枷锁,开始大胆怀疑经典,以己意说经;而另外一些学者,尤其是道家与佛家人士,在与儒家的冲突中,不断做出努力,试图融合叁教,儒生也或明或暗地主动吸收着佛道思想,而这些对后来宋学的形成影响颇深,种种现象,背后则昭示着儒学在经过晚唐五代的乱世之后,又开始了新的振兴,这也是宋初散文新变的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北宋初年的学术对散文家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于儒学的再一次振兴,传统儒家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再一次被强调,作家开始批判、摒弃晚唐五代以娱乐和争名夺利为目的的轻薄文学观,开始强调文章要符合并宣扬儒家的思想道德,走到极端的作家甚至否定了文学的艺术性,散文又一次沦为了说教的工具。与此同时,随着儒道的提倡,鼓吹道统的学者,自然形成了“文统”,并都把“文统”的继承人指向了自己,他们运用自己个人的影响力,广泛地提携后进,俨然形成了有着明确的领导者以及明确创作要求的文学团体,这种文统思想的萌芽,无疑对后来宋代散文盟主更迭的现象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作家在高扬儒家思想的同时,或高调或低调地吸收了佛道思想,部分作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主张,他们开始用精深的佛道思想分析艺术创作的规律,并且宽容地肯定了散文中“奇”与“艳”的艺术性,以抒发“真情”,提倡“自然”来要求自己的创作。第叁章:主要探讨了北宋初年学术对散文具体创作的影响。首先,由于学术在北宋初年的振兴,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类书的编纂等原因,北宋初年的文人较之五代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造成了“以才学为文”的特点,他们广泛用典,热衷于巧对、奇对,形成一种富丽堂皇的风格,革除了五代的浅俗。其次,由于宋初学术的新变以及新学术与散文的结合,北宋初年散文创作表现出尚议论的倾向,各种文体中议论的深度、广度都有着明显地增加。第叁,由于学术创新思想以及佛、道两家思想启迪等多种因素,北宋初年散文创作展现出了求新求怪的风格,作家往往敢于翻案,破体为文,在立意谋篇上都有所突破。最后,学术上的驳杂决定了文人思想与创作的驳杂,许多主张尚处于未成熟期,因此并不能全然指导创作,所以导致了北宋初年创作上既有符合新要求的方面,同时还有因循守旧的方面。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北宋初期学术如对散文上述影响的意义。首先,学术在影响文学的同时,文学作为独立的科目不可能不反过来影响学术,学者们多用议论以及专题论文的方法解说经意,多用文学的手法写作学术文章,多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学术,这无不体现着散文对学术的影响。其次,在北宋初年,学术和散文互动模式,无疑为后来的宋代学术与文学的互动做了有益的准备,它对紧随而来的庆历时期学术与散文的繁荣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反思意义。最后,这种影响可以视为学者与作家身份的统一,这在官吏、文人、学者叁者身份泾渭分明的汉唐时期是极为罕见的,北宋初年这些身为学者的作家有多是官吏,造成了宋代知识分子“吏事、文章、经术”相统一的典型知识结构。(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1)

王通[7](2015)在《论北宋初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初年处于五代文学风气向宋文学风气过度的阶段,作家的散文理论和创作有着一定程度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着因循与新变,并且对古文运动发展和宋型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王通[8](2015)在《论北宋初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叁朝,上承五代,下接庆历时期,是宋代文学风格形成的过渡时期,在古文运动这一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中,这一时期无疑有重要的地位。纵观北宋初年的散文创作,我们会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即作家的散文理论和创作有着一定程度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着因循与新变,并且对古文运动发展和宋型人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郭超[9](2015)在《论北宋孔武仲的散文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孔武仲作为北宋中后期的着名诗人之一,其散文创作数量众多,体制兼备,内容丰赡。武仲为文多以平易见长,但不乏有价值者。尤其论说文多是有感而发,立论平实,颇能发掘作者的史学思想和见解。"说"体散文看似幽默却蕴含深意,牵合时事,讥讽新法。题跋文多能见出诗人对传统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总之,武仲文颇能显示出诗人为文的个体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永丰[10](2014)在《北宋散文对苏轼书论创作的内部孕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轼的书法理论作品主要是以题跋或者笔记的形式,全方位总结前人书论观点,从书法创作、书法品评以及书法物质载体等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不仅与北宋文化的外部滋养有关,而且与北宋散文的勃兴以及题跋文、笔记体小品文的蔚为大观的流行创作之内部孕育是分不开的。(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32期)

北宋散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1127~1279年间,知识精英在文章选本编纂和文学史评述中,将北宋六家散文建构为代表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经典系统。这一整体系统在"欧苏"、"欧曾"、"叁苏"等相对微观的经典体系基础之上被绾合形成。六家散文的经典系统不仅包含文章学的示范意义,同时也具有儒学文化维度的思想内涵,代表了理学思想产生前儒学发展的传统形态和范式。1127~1279年间的评论者大多通过这一经典化的建构过程,以理学的思维和视角对六家散文所代表的传统儒学形态加以审视和反思,这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史观念带来深远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宋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娉.王禹偁:北宋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J].大众文艺.2019

[2].裴云龙.理学思维的儒学史审视——北宋六家散文经典系统的建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

[3].裴云龙.理学知识场域与北宋六家散文经典系统的建构[J].文学遗产.2018

[4].李国进.北宋亭台楼阁散文初探[J].文教资料.2016

[5].来彦.从散文创作看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以《岳阳楼记》《五代史伶官传序》为例[J].长江丛刊.2016

[6].王通.论北宋初期学术对散文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6

[7].王通.论北宋初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矛盾[J].鸡西大学学报.2015

[8].王通.论北宋初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矛盾[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

[9].郭超.论北宋孔武仲的散文创作[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刘永丰.北宋散文对苏轼书论创作的内部孕育[J].青年文学家.2014

论文知识图

王安石与曾巩的散文-曾巩像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附录2006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着作出版基金...爱莲图来源:(自摄)

标签:;  ;  ;  ;  ;  ;  ;  

北宋散文论文_欧阳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