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系,表面活性剂,常数,污染物,石油,电介质,陶瓷。
土水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捷,潘伟斌,孙捷颖,林瑞聪,邢翊佳[1](2018)在《多组分共存体系中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在华南地区土壤土水系统中的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水样中正十二烷、菲和苯酚的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类污染物组分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共存体系在华南地区土壤土水系统中的分配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叁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大小为:正十二烷>菲>苯酚。试验浓度范围内,正十二烷和苯酚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吸附模型;菲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且正十二烷和菲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苯酚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土壤对叁种污染物的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正十二烷和菲在土壤中的吸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5。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正十二烷的吸附率大小顺序为:粉(砂)粒>黏粒>细砂粒>粗砂粒,菲的吸附率大小顺序为:粉(砂)粒>细砂粒>黏粒>粗砂粒,苯酚的吸附率大小顺序为:黏粒>粉(砂)粒>细砂粒>粗砂粒。结果表明,研究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平衡分配时,应基于各组分的含量、结构与性质的差异进行细分研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1期)
胡飞,熊伟[2](2013)在《不同解胶剂对膨润土——水系统减水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不同减水剂对膨润土的解胶性试验。实验表明,无机减水剂叁聚磷酸钠可以使钠基膨润土的含水率减至47%左右,九水偏硅酸钠可以使钠基膨润土的含水率减至52%左右。自制可以使钠基膨润土的含水率减至53%左右。而无机减水剂叁聚磷酸钠和聚羧酸型减水剂的复配可以降低钠基膨润土含水率至41%左右,流速为18s。而叁聚磷酸钠和pc-67的复配减水剂对于钙基膨润土的减水效果却不理想。(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李松林,吕军,张峰,孙嗣旸,邓欧平[3](2011)在《高浓度沼液淹灌土水系统中氮、磷和有机物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静置培养模拟试验,研究了高浓度沼液淹灌稻田土壤后上覆水和土壤中氮、磷和有机物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沼液淹灌处理的上覆水中总磷和NH+4-N浓度分别在30 d和50 d内降低到允许排放标准以下;降低灌溉沼液的浓度,可缩短排放达标所需时间;但硝态氮浓度经过迅速下降后又会显着升高,全沼液灌溉处理100 d后,上覆水中NO-3-N的浓度比灌溉初期提高了44.9%。灌溉沼液中污染物浓度的降低,主要是降解和挥发作用的结果,只有少部分留在土壤中。因此,在水田休闲期进行高浓度的沼液淹灌,不仅可以消解和净化沼液中污染物质,还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性质,不会引起土壤中氮、磷和有机物质的过量积累。(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刘苓[4](2010)在《石油污染土—水系统的生物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石油进入土壤后,在复杂的土壤结构中经历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同时在重力和毛细力作用下不断入渗进入地下水而使其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到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研究大庆地区土-水系统中石油类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实验研究对油气田开发建设中土壤及水体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大庆地区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用生物泥浆法对影响本源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因素进行测定,从而确定最佳的能应用于本源微生物生物强化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经实地考查及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优选出适宜的植物种子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栽种于经过生物强化处理的土壤中,从而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与石油污染降解率的关系。1.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迁移转化规律根据实验目的,选取油井周围作为石油污染土壤的采样地点,观察在自然条件下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征。研究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只有少数亲水性污染物在淋滤作用下向深处迁移。基于大庆地区的实际情况石油类污染物通常不会对本地区地下水层造成污染。2.影响本源微生物激活因素研究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各种影响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因素,确定本源微生物生物强化的具体方法。研究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很大,最佳温度是40℃;引进外来碳源对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的影响也很大,不同碳源在提高微生物活性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实验得出当淀粉加入量为C 0.5g/kg或葡萄糖加入量为C 0.1g/kg时最佳;含水率对微生物的影响较次要,最佳含水率为50%,太高会抑制微生物生物活性;适宜浓度的营养物质也会影响微生物活性,当营养物(N/P)的配比为10:1时微生物活性最大;试验得出,电子受体H2O2量累积14ml或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50mg/L时对微生物的繁殖才有利,但考虑到实际操作以及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不主张采用后两种方法。3.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研究以前期实验为基础,选取叁种植物种:黄豆、苜蓿和羊草,按照一定规律种植于经过处理的样品中。研究表明,前期经过处理的样品生物活性得到加强,与植物一起进行联合修复的作用明显;经过加入淀粉处理,种植黄豆-苜蓿组降解效果最好,黄豆组次之;总体看来,同属于豆科的黄豆-苜蓿混种降解效果最好,而豆科的苜蓿与禾本科羊草混种的组降解效果最差,这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植物选择要注意搭配的合理性,本次实验证明同种植物混种长势好,降解效果突出。(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10-03-28)
薛明霞[5](2007)在《石油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与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石油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吸附/解吸、石油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性和机理以及有机膨润土对含油废水的处理等进行了研究。静态条件下,锥形瓶振荡试验研究表明:黄土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与解吸都很快,30分钟已基本达到平衡;黄土对石油污染物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悬浮物浓度、温度和pH值均对吸附与解吸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柱清水淋滤试验研究发现:黄土对石油污染物的截留能力较强,很大一部分被截留在表层土壤,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这种截留能力变弱,本试验所测得的最大迁移深度为30cm;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越短,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越大;温度高时,石油类在土层中的迁移深度增加,土柱渗出水含油浓度显着增大。对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分析表明:石油污染物主要是通过落地原油和含油废水两种途径进入土—水环境中的,其迁移与转化特征受吸附/解吸、扩散、生物降解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石油污染的土壤,起主导作用的是吸附作用,石油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会导致它们在土壤中的浓度不断降低。基于对含油废水的处理,制备了改性的有机膨润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有机膨润土吸附性能均比膨润土原土好,以5%CTMAB改性的有机膨润土效果最佳。并对该改性的有机膨润土的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为:有机膨润土用量为20g/L(1.0mg/L);搅拌时间为90min;搅拌速度为150r/min;废水的pH值为6,温度35℃时处理效果最佳。用长碳链阳离子改性的有机膨润土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机理是分配吸附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分配吸附为主。本研究对石油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含油废水的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7-06-04)
曾睿[6](2007)在《反硝化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土/水系统中苯降解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考察反硝化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有机物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选择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Tween80(吐温80)分别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代表,以苯为典型污染物,进行了微环境模拟实验研究。围绕表面活性剂对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以及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了LAS和Tween80存在下苯在河流沉积物中吸附行为的变化以及反硝化条件下LAS和Tween80存在体系中苯的生物降解,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污染物的固-液分配和可生化性的影响;讨论了反硝化条件下硝酸盐和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活性的联合影响,并比较了该两种表面活性剂对污染物影响的作用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LAS和Tween80对苯在渭河河床沉积物上吸附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LAS和Tween80显着抑制沉积物对苯的吸附,该抑制作用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正相关。与LAS相比,Tween80更利于苯从沉积物中解吸。 2.通过LAS的微环境实验表明,生物降解是苯被去除的主要原因。在一定NO_3~-浓度下(398mg/L~885mg/L),当LAS低于1CMC(临界浓度)时,LAS可促进苯降解,且浓度为500mg/L时的促进作用最佳;当浓度高于1CMC后,LAS则对苯生物降解产生一定抑制作用。硝酸盐浓度和苯的初始浓度对苯降解也有一定影响,当COD/NO_3~-在0.9~2.7之间时,苯的降解速率较高。 3.通过Tween80的微环境实验发现,初始阶段Tween80对苯在土/水系统中的降解没有促进作用,但就整个反应过程来看,Tween80可促进苯的降解。与LAS的促进作用不同,Tween80在低于1CMC时可促进苯的降解,在高于1CMC(15mg/L后,一定浓度内仍对苯有促进作用,且随Tween80浓度升高有所加强,至约2CMC时Tween80的促进能力达最大,当再升至5CMC(75mg/L)时促进作用则减弱,表现出Tween80对苯降解的影响与其浓度的密切相关。这可能和微生物对Tween80与苯之间的碳源竞争、Tween80与苯被利用时对硝酸盐(电子受体)的分配作用,以及Tween80的生物毒性等有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7-03-01)
许洪彦,田跃,尚秋林,李杰,李建丽[7](2006)在《利用微波测量土水系统环保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水系统的复介电常数受土水系统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测量土水系统的复介电常数就可以准确的评估地质环境的变化。本文对测土水系统复介电常数的微波环保传感器做了进一步研究,并且描绘了复介电常数的测量。(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06年04期)
孙伟舰[8](2006)在《反硝化条件下土水系统中苯的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苯只能在好氧条件下降解。上世纪80年代发现,厌氧条件下苯也可以降解,但到目前为止,它降解的影响因素及机理仍不十分清楚,甚至对苯能否在反硝化条件下降解,还存在争议。我国的水体、土壤遭受苯污染的现象比较普遍,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类。可见,厌氧条件下苯降解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本研究利用微环境实验技术,研究了反硝化条件下土水系统中苯降解的可能性,重点考察了硝酸盐、亚硝酸赫及其两者共存、有机碳(土中有机碳、外加小分子有机碳及目标污染物中的碳)对苯降解的影响规律。 研究发现:实验条件下,反硝化条件下土水系统中的苯是可生物降解的。低丰度有机碳土水系统中,增加NO_3~--N浓度有利于苯的降解,但苯降解速率提高的幅度再变小;以NO_2~--N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时,苯依然可以降解,且降解效果优于NO_3~--N为电子受体时的;当NO_3~--N和NO_2~--N共存时,苯降解的速率与NNO_3~--N/NO_2~--N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在上述研究的低丰度有机碳土水系统中添加了小分子有机碳(草酸钠1g/L)后,当NO_3~--N增加浓度到50mg/L时,有利于苯降解速率的提高,但NO_3~--N浓度增至100甚至200mg/L时,苯降解速率反而下降,可见对研究体系而言,NO_3~--N存在一个最优值;低丰度有机碳土水系统中,增加小分子有机碳的投加量可以提高苯降解速率;在原土为基质的条件下,增加苯的初始浓度可以提高苯的降解速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6-03-01)
曾睿,吴耀国[9](2005)在《表面活性剂强化土水系统中NAPLs去除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NAPLs(非水溶相流体)是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由于水溶性较低,用常规的水力抽出处理法难于去除。本文分析了NAPLs在土水系统中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规律,解释了表面活性剂强化NAPLs去除的作用机理。表面活性剂通过增溶和增流作用改善NAPLs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使NAPLs从土壤颗粒中解附,成为自由相或溶解态,进而提高抽出处理法的去除效率。迁移效果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土壤异质性,电解质,NAPLs性质等因素有关。同时表面活性剂能强化微生物对NAPLs的生物降解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微生物有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1-01)
冯振华,田跃,尚秋林,许洪彦,邱宏[10](2005)在《高频电磁波测量土水系统环保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通过利用微波方法测量物质复介电常数来分析土水系统特性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环保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较简单的单端微波反射系数法,并利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渗透室.本文论述了此种传感器的设计、制造以及实现测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土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进行了不同减水剂对膨润土的解胶性试验。实验表明,无机减水剂叁聚磷酸钠可以使钠基膨润土的含水率减至47%左右,九水偏硅酸钠可以使钠基膨润土的含水率减至52%左右。自制可以使钠基膨润土的含水率减至53%左右。而无机减水剂叁聚磷酸钠和聚羧酸型减水剂的复配可以降低钠基膨润土含水率至41%左右,流速为18s。而叁聚磷酸钠和pc-67的复配减水剂对于钙基膨润土的减水效果却不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水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捷,潘伟斌,孙捷颖,林瑞聪,邢翊佳.多组分共存体系中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在华南地区土壤土水系统中的分配机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2].胡飞,熊伟.不同解胶剂对膨润土——水系统减水性能的研究[J].陶瓷学报.2013
[3].李松林,吕军,张峰,孙嗣旸,邓欧平.高浓度沼液淹灌土水系统中氮、磷和有机物的动态变化[J].水土保持学报.2011
[4].刘苓.石油污染土—水系统的生物修复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
[5].薛明霞.石油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与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
[6].曾睿.反硝化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对土/水系统中苯降解的影响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7].许洪彦,田跃,尚秋林,李杰,李建丽.利用微波测量土水系统环保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6
[8].孙伟舰.反硝化条件下土水系统中苯的降解[D].西北工业大学.2006
[9].曾睿,吴耀国.表面活性剂强化土水系统中NAPLs去除的作用机制[C].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10].冯振华,田跃,尚秋林,许洪彦,邱宏.高频电磁波测量土水系统环保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