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好
身份证号:452427198xxxx63135
摘要: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其生活、社会需求的满足途径。现代建筑业飞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以自然界中的资源、材料来建造构筑物,以使得构筑物更符合自然界的生存发展,期间人们也逐渐探索出建筑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比如生态建筑学。近年生态建筑学快速发展,更多的理论依据被应用其中,比如被现代文明摒弃的传统风水理论,社会发展至今,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风水理论,取其精华以充分发挥。本文则将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作探讨。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传统风水理论;理性表达
建筑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应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该特点是基于生态学理论而提出,强调自然与建筑、人类适宜、协调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生态建筑学。近年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程度持续深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亦被深度挖掘,比如传统风水理论,其对生态建筑的建造意义重大,更与生态建筑学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故本文对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各方面情况作详细探析,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一、基于生态建筑学的传统风水理论“择址”
1、地域共同特性
风水中的“择址”强调的是地理规划,传统风水理论与生态建筑学选址时均注重因地制宜。通常“择址”时强调规避陡峭山势、植被斑驳以及纹理散乱的地形,要保证所选的地址视觉感官上美,对居住者的心理造成积极影响;并避免了出现相关自然灾害,保证居住者的安全。“择址”时亦需注重四周不能过于封闭,避免出现风水中的“井底局”,需更加客观的评测各项指标,以保证所选的地址环境良好。“择址”时也需要注重居住功能的考虑,保证所选地址距离水源近,能够档住强风等。“择址”时要距离自然灾害多发地域远,保证居住者不会受到较大自然灾害的损伤。
2、水文共同特性
“择址”时需注意建筑和水的布局安排,避免出现布局不合理、引水和用水不便捷等方面异常情况,保证水系统、生态系统不被破坏。《葬经》中指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水具有极强的电磁波吸收力,故其具有良好的环境小气候调节与减少噪声效果,此时便提示得水聚气为“择址”的关键,需保证水、气、人互相协调统一,避免其对人体造成影响。
3、地质共同特性
古人“择址”时会开挖探井验土,此为“称土法”,依所获结果评价土壤的密实性以及地基承载力,并有“斗土六七斤”之说,可以测得的吉凶提示土壤承载力及透气、渗水性,此理论对生态建筑学意义重大,有着极佳的实用性。近年城市建设持续加深,亦有着诸多的经济发展目标,故许多原有的自然土地及建筑被重建,随之导致其本来的地形被改变,故而造成诸多影响,比如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经此分析提示,建筑布局及造型时务必分析本地的条件及特色,尽最大程度缩减土方工程量,并注重原有的地形、表土以及树种的保留[1]。
4、气候共同特性
气候变化会对人类的感觉以及心理、生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故“择址”时应注重气候的选择,通常亦强调小气候、微气候的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则对风有着不同的需求,通常建筑热环境舒适性标准规定冬季风速≤每秒0.15m。生态建筑学则注重基地的选择与确定,通常避免选在山顶及山脊处,避免风速而造成不良影响,并需注重不选在隘口,以避免该地方的下气流集中在隘口位置,从而出现急流以流线密集性形成封口,此方面情况与风水理论中的“天斩煞”原理不谋而合。
二、基于传统风水理论的生态建筑单体设计
1、朝向
中国的土地范围均处于北半球,故建筑选择东南向时,会出现50%的时间不能照到日光,提示建筑向南时可得到极佳的光照,此情况与风水理论中的“坐北朝南”观念相符合。经大量研究发现,建筑设计时选择南北通透户型的效果好,可保证冬暖夏凉,此种户型充分运用了风压的优势,使得户内通风度极佳,夏季时亦可降低建筑的室内温度,能够避免相关疾病的发生。冬季则可以将窗户关住,以避免室内温度过低。
2、格局
建筑内部的功能格局尤为关键,通常包括居室、餐厅、厨房以及会客间与卫生间等。本文以四合院为例作下述分析,四合院均为前后两进屋式,两边则为辅弼,护屋为第一,后进多为三间一厅两屋,后厅比前厅深、窄。此类格局多居住者大家族,其院落为前后两进,前面是大门,后面则是前厅、后厅,通常前后厅用来办理婚丧嫁娶等大事。厅两边是房子,其厅为起居室,房子则是卧室,功能呈流线型[2]。左右两边有房子的围护,通常此处为子孙辈居住,整个建筑的格局呈众星拱月状,能够强化家族的凝聚力。护房、前后院呈封闭状,可保证居住空间安静无扰,地坪及建筑为层层抬高状,此种地坪可加速通风及排水。
3、细部
住宅的层高多为2.8-2.9m之间,层高偏高的房间能够尺寸较大量的空气,窗上缘可以适当升高,对室内的通风及微气候改善效果极佳,不过层高降低后可减少住宅单位造价,对水电暖管线费用节约亦是有利的。故通常寒冷地区的室内净高可以适当降低,以保证其冬季保温效果良好,而炎热地区的室内净高适当高些,经此确保夏季通风换气顺畅。基于风水理论的传统建筑中会存在照壁、屏风等,此种设计能够使快速的气流缓慢,自然通风设计理念很强,以空压效果起到辅助通风的作用,现代化建筑则多使用机械通风。
4、设施
建筑设施对居住者的生活品质意义重大,通常传统建筑门前会挖口风水池,并在墙角放置蓄水缸,此为生活用水的关键。水的使用性质分类亦非常详细,包括给水、污水排放以及雨水与废水排放等。而现代生态建筑学中的雨水收集及再利用为不可缺少的课题,古代建筑中的“四水穿堂”为收集雨水的关键,与现代的雨水再利用理念相符合[3]。
结束语
风水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更注重其保护与传承,将其各方面理论与生态建筑学融合,构建新型风水评价体系,使生态建筑学基于传统风水理论更好的发展。本次对基于生态建筑学的传统风水理论“择址”进行了简述,并对基于传统风水理论的生态建筑单体设计做了分析,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冯晓娜.生态建筑学中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J].江西建材,2018(02):36+38.
[2]文常春,钱达.浅析传统风水理论在园林植物设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35):208-209.
[3]钱畅,王一方.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J].现代园艺,2014(2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