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时间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时间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穴位贴敷腰痛疗效

腰痛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有80%左右的人有过不同程度腰痛的病史,且呈年轻化趋势。腰痛患病率高,病史长,患者痛苦。临床上辩证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型、肾虚型,以气滞血瘀型多见。穴位贴敷治疗腰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法具有药物直达病所、起效较快、疗效肯定、简便易行、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等优点。我院骨科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通过穴位贴敷时间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统计无效、有效、显效、治愈例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数据,为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选择最佳贴敷时间提供客观的量化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患者,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腰痛的中医诊断标准。

(1)病史:有长期腰痛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

(2)症状:典型的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症状,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体征: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压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呈刺痛,向下肢放射,坐卧不宁,腰部活动受限;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点,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气滞血瘀型腰痛诊断标准并经医生检查确诊。

(2)年龄为18-70周岁,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3)认知功能正常,沟通无障碍。

(4)观察前一周内停服各种中西药物及停止其他治疗方法。

(5)签署知情同意书,愿参加本次实验者。

1.4排除标准

(1)哺乳、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

(2)脊柱有先天性畸形者。

(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

(4)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热性疾病、阴虚火旺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符合纳入标准的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常规卧床休息,适当腰背肌锻炼,给予身痛逐瘀汤日一剂口服,治疗14天两个疗程。

2.2试验组符合纳入标准的确诊为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穴位贴敷4h、6h、8h,遵医嘱正确选穴,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3.护理以活血化瘀,行气镇痛为调护原则。

3.1生活起居:居室温暖、避风,腰痛重时可卧硬板床休息,疼痛减轻可适当活动。

3.2饮食护理:宜进清淡之品,如苹果、香蕉、白菜、菠菜等,忌辛辣刺激、厚味滋腻之品。

3.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思则气结。

4.疗效判定

4.1疗效性指标按照日本整形外科会于1984年制定的腰椎疾患成绩判断评分标准【2】进行观察,主要包括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三个部分。(1)自觉症状(最高分9分):①腰痛:无症状3分;偶有轻度腰痛2分;常有轻度腰痛,或偶有严重腰痛1分;常有剧烈腰痛0分。②下肢痛和或麻木:无3分;偶有轻度下肢痛和或麻木2分;常有轻度下肢痛和或麻木,或偶有严重下肢痛和或麻木1分;常有剧烈下肢痛和或麻木0分。③步行能力:正常3分;步行500m以上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2分;步行500m以内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1分;步行100m以内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0分。(2)临床检查(最高6分):①直腿抬高试验:正常2分;30-70°1分;<30°0分。②感觉:正常2分;轻度感觉障碍1分;明显感觉障碍0分。③肌力(两侧肌力均减弱时以严重一侧为准):正常(5级)2分;轻度肌力减弱(4级)1分;重度肌力减弱(0-3级)0分。(3)日常生活动作(最高分14分):①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②站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③洗脸: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④弯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⑤长时间(1小时)坐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⑥持重物或上举: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⑦行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4.2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采用腰椎疾患成绩判断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各项功能均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均丧失为0分。并计算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疗效根据改善率分为治愈(改善率≥75%),显效(75%>改善率≥50%),有效(50%>改善率≥30%),无效(改善率<30%)。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及有效例数之和所占百分比。治疗14天后,再次应用腰椎疾患成绩判断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5.治疗结果

观察指标:观察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评分比较、治疗后组间腰椎评分比较、临床疗效及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体数据如下:

表1四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疾患成绩评分比较(±s)

由表1可以看出:四组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经过不同的干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高。各组评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治疗后四组患者腰椎疾患成绩评分组间比较(±s)

由表2可知:四组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实行不同的干预后,各组间评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三组穴位贴敷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由表4可知:试验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贴敷4h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优于贴敷6h和8h。因此,穴位贴敷选择的时间应以4h为宜。

6.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气滞血瘀型腰痛主要是由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均可使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故其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或因虚致瘀,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大法【3】。本病病位在腰,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是出现腰痛的主要原因。穴位贴敷疗法就是用最直接和最简捷的方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调理脏腑气血,使局部紊乱的血液循环恢复到正常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作用较为直接,临床多用于各种痛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但在临床中贴敷时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此次研究就是针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不同的贴敷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最佳贴敷时间,为治疗腰痛提供客观的量化的依据,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井上骏一.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日本整形骨科学会杂志,1983,60(2):391-394.

【3】孙玉信.腰痛的辨证论治【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6):115.

标签:;  ;  ;  

穴位贴敷时间对气滞血瘀型腰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