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1现阶段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人格发展表现
在自我意识觉醒下,中学生开始意识到父母、长辈、老师等人的价值观念存在一定局限性,此时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表现出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倾向。但此时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等影响,其建立起来的价值观还不成熟、不稳定。譬如说在某网上调查当中发现有近六成的中学生认为作弊不属于道德问题,并且有一成左右的学生表示作弊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中学生尚未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
在人格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学生的自控能力开始呈现出减弱的趋势。以遵守课堂纪律与校规校纪为例,此时有许多中学生虽然明确知道校规校纪、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却鲜少能够做到认真遵守纪律。即使在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之下其能够表现出懊悔、自责等情绪,但由于缺乏坚定的信念,加之受到好奇心驱使以及片面的思想认知限制,使得学生很容易再次"误入歧途"。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中学生的学习自控能力也是受到影响的。在如今的课堂下,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其对于教学课堂的绝对控制等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教学方式更加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靠拢。虽然教师将主动权交回至学生手中,但其自律意识与自控能力仍然有待加强,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即使是在课堂上中学生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
目前,中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以及生活细节方面,例如当前有许多中学生"出口成脏",习惯使用各类粗俗语言和一些网络非正规语言,同时缺乏良好的集体意识,在课堂上喜欢公然顶撞教师。尤其是新闻事件中一桩桩性质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也反映出当前中学生道德品质有待加强的问题。加上如今互联网网络发展迅速,有关部门对某些网站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大,态度不够强硬,中学生对一些事情并没有完全的明辨能力,会出现盲
目的模仿网上的不良行为及某种极端行为,导致社会上和校园上发生一些不道德的事件等。
当前的中学生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更加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非完全听从父母和朋友的意见,此时中学生开始想要寻求自我认同并尤为看重自尊心与自尊感,不仅想要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其开始在乎外界的评判,尤其是对他人的评价异常敏感。特别是受到考学压力等影响,使得学生更加倾向于一种极端展示自我的方式,喜欢通过反抗父母和教师等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
2导致中学生人格发展偏颇的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根据一项对少年犯的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少年犯存在家庭教育不良的情况,包括父母离异、父母过于溺爱或是父母喜欢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对父母产生厌恶、恐惧的心理,并把这些心态转化为实际行动,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会让中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这些了解,我们也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出现偏颇。家庭是每位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学生终身的教师,学生可以从学校学到知识,会从家长身上学会做人。对此,家长要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纠正自己的心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社会环境。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之风盛行,对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许多学生因此而产生了"读书无用论",认为读书就是浪费钱财,而在享乐主义和"心灵毒鸡汤"的影响之下,许多学生开始将青春"妖魔化",认为没有经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没有享受吃喝玩乐而终日沉迷于学习等于浪费青春,在不良社会环境的浸淫之下,严重影响了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组织。虽然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学生仍然需要面对中考、高考以及其他升学考试,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许多教师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理论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反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尤其是在学校当中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德育教育力量比较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立足心理发展特点的中学生针对性培养策略
价值观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需要立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其自我意识表达强烈的情况且比较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情况,教师应当注重构建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班集体,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集体意识,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向学生输出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比较不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方式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最重要的是,通过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建立信心,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阳光的心态,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建构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破除一定要有专门人员、专门课程、专门场域所造成的狭隘的专门化,强调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员性、全程性与全域性,主张以一种无边界教育理念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道德品质培养。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方面,教师需要将其与情感教育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对学生给予更多爱心、耐心的同时,利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进而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磨练学生的内心,让其从经历的挫折中形成学会坚持,磨练意志,从而让学生更加坚强,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应对挑战与困难。加强有意识融入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之中,建设能体现文化传统、时代特征、区域特色和学生特点的学校文化。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学校日常规范、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自由、平等、民主、友善、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领。先进事迹与榜样人物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中学生价值养成的重要参照。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把要求转化为中学生可学、可模仿的人物形象,用鲜活生动的故事引导中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一种榜样引领的实践路径。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事迹展览等系列活动,学习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德。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学识涵养和亲切的人格力量影响中学生。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引导中学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发挥同伴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中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从而学习榜样、争做榜样。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全面深入地认识我们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学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自控力与个性心理培养。在培养学生自控力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并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譬如说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文人修身养性方面的文章,使得学生能够在提升个人修养和同时有意识地对自我行为进行约束。另外,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单独辅导,并积极运用"以优带差"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如此可以加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控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中学教育更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和看待问题,对其想要展现自我的欲望进行合理引导,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接受艺术教育等方式彰显出自己的个性魅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多多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优势,对其进行适当的激励,进而使其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可以正确认识自我。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可以得到肯定。学生可以更加坚定的追求自己的个人发展方向,并且体会到自己的努力被别人肯定和赞赏的喜悦。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阶段当中,非常需要教师与家长的适当引导。对此,要求家长改变家庭教养的方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发挥出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还需要立足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其当前的人格发展表现,为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使得学生能够在充满关心、爱护的氛围中实现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吕晶.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及与创造性人格、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6.
[2]李曼,廉秀丽."高效课堂"下初中生创造性课堂环境、创造性倾向与学业成绩研究及教育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钮丽丽,周燕,周晖.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6,53(4):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