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产业迈向21世纪

汽车电子产业迈向21世纪

一、汽车电子业驶向21世纪(论文文献综述)

丁显豪[1](2020)在《商用半挂车车道保持控制策略开发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商用半挂车运送货物体积大、吨位高极其适合长途运输,已成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载体,长途高速公路运输过程中驾驶员极易产生驾驶疲劳是产生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因此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开发及其重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进行综合决策和分析为驾驶员提供行车指导,某些系统能够在没有驾驶员参与的条件下实现基本的主动控制命令,对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和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开发了适应于商用半挂车的车道偏离预警和车道保持主动控制策略并搭建了商用半挂车转向-制动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进行试验验证,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驾驶员意图判断进行了探讨分析,根据驾驶员对整车输入接口(转向盘、制动踏板、加速踏板)结合法律法规,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操作状态辨识的驾驶员意图判断模型,并基于商用半挂车驾驶模拟器采集了18组驾驶员驾驶行为参数对转向盘力矩阈值、制动/加速踏板开度阈值进行了的标定。分析了商用半挂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直线和曲线两种工况下的车道偏离形式以及各个预警算法的优缺点,以车辆偏离速度大小为纽带搭建了基于FOD和TLC融合预警算法实现了更为准确和优质的预警算法开发。随后通过直线仿真分析,从驾驶员驾驶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探究不同驾驶员驾驶风格对预警算法的影响。(2)为了能够实现预警后车辆的主动控制,本文基于商用半挂车简化的三轴3-dof车辆模型结合预瞄跟随理论创新性的建立了适应于商用半挂车的驾驶员模型,为了实现更为精确控制车辆位置控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牵引车质心与道路中心的侧向位移偏差为输入在原有驾驶员模型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基于侧向位移偏差模糊PID补偿控制的驾驶员模型优化并在所搭建的电液耦合转向系统上完成模型验证工作。为了获取较为理想的车辆行驶轨迹,建立了更为精确的六轴3-dof半挂车模型,通过分析计算牵引车-半挂车质心与道路中心位置关系得到理想铰接角大小和理想的半挂车横摆角速度,并将其与TruckSim整车模型中实际的横摆角速度的差值作为输入的控制量建立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计算得到分配给牵引车和半挂车的横摆力矩值,通过力矩分配法则在所建立的EBS制动系统逆模型完成上层横摆力矩值到各个制动车轮制动气室压力的转换,从而实现商用半挂车车道保持控制算发的闭环控制。(3)本文在课题组原有商用车电液耦合转向试验台和商用车电控气压制动试验台的基础之上组合搭建了商用半挂车转向-制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驾驶模拟器将电偶耦合转向系统和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嵌入到TruckSim动力模型中代替原有的数学仿真模型,借助MATLAB/Simulink搭建实现偏离预警算法和车道保持控制算法,利用LabView-RT和TruckSim-RT结合PXI-1042Q机箱实现商用半挂车车辆模型的硬件在环,利用dSpace和Micro AutoBox软件完成控制策略的编译和下载,通过控制车辆的转向盘转角和各个制动气室的制动压力,完成了商用半挂车车道偏离预警算法和车道保持主动控制算法的直线工况和曲线工况的硬件在环验证工作。

胡浩然[2](2020)在《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控制与ABS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迅速,轮毂电机电动车辆不仅具有电动车的优点,同时可以发挥轮毂电机的优势,因此轮毂电机车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制动能量回收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轮毂电机能够较方便地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因此本文将以四轴轮毂电机重型电动车辆作为研究主体,对其制动系统的控制进行研究。本文基于四轴重型车辆的特点对其制动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设计了新型的液压制动控制单元,并对多轴车的制动力分配进行了研究。之后完成了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和防抱死控制策略。并进行了仿真平台的建立和控制策略的仿真实验。最后对新型液压控制单元的可行性进行了硬件在环实验验证。具体研究内容由以下四项组成:1、首先对影响车辆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制动能量回收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轴重型车辆和其结构特点对液压制动系统进行了改进设计,确定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的整体结构。随后完成了四轴车制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设计了四轴车各车轴制动力分配方案。基于所设计的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对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和电机制动力-液压制动力的分配策略进行了设计。最后设计了基于纯电机控制的制动防抱死控制策略;2、对所设计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平台的搭建。运用TruckSim搭建四轴车整车模型,运用AMESim搭建了液压制动控制单元、电机制动单元和储能装置模型,在Simulink中对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和防抱死控制策略进行了搭建。之后于AMESim中先对所搭建的液压制动控制单元和电机制动单元进行了准确性和可行性仿真验证,在TruckSim中运用其自带工况对四轴车各车轴理想制动力分配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为之后三平台联合仿真建立基础;3、之后对再生制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确定,并确定了再生制动仿真实验的工况选择。进行了三平台联合仿真实验,在常规制动工况下对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和能量回收能力进行仿真验证,其主要包括在各定附着路面上以不同初速度和制动强度下的直线再生制动工况。在各湿滑、低附着路面仿真工况对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的防抱死性能进行仿真验证,其主要包括雪地、湿沥青路面的定、变附着系数路面,和其两者的对接路面的制动工况。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四轴车再生制动系统在此控制策略下具有较好的制动效能和能量回收能力,同时能够在防抱死控制下可以使车轮滑移率在理想滑移率附近,拥有较好的防抱死能力。4、最后对新型液压制动单元进行硬件在环台架试验,以ESC液压控制单元为控制原型,控制增压阀,对新型液压制动单元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并确定了增压阀的最佳占空比。为后续的再生制动系统研究打下了基础。

程新新[3](2020)在《基于环境感知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汽车方便我们交通出行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相关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险。国内外对避免碰撞提高汽车汽车安全性愈发重视,因此研究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已迫在眉睫。针对制约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发展的主要问题,即环境感知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SSD算法识别前方目标的种类和信息,并与毫米波雷达识别的目标信息进行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估计的目标融合权值估算方法,并应用卡尔曼滤波对识别目标进行跟踪。针对直道、弯道和斜插入三种工况做了目标筛选方案,提出AEB底层执行机构的线控制动系统的软件框架和算法结构,包括线控制动系统的上层期望减速度控制器算法结构和下层期望压力控制器算法结构。设计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应用美国国家仪器(NI)的PXIe8840作为下位机运行实时系统,以FPGA开发板作为AEB控制器来执行AEB控制算法;应用CarMaker软件搭建虚拟场景,设置整车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加装虚拟传感器,搭建了满足E-NCAP的三种验证工况环境。基于Simulink开发AEB控制策略算法,生成C代码写入控制器,最后在实车上调试线控制动系统的性能,并进行实车验证,实现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乘用车上的应用。

邵猛[4](2020)在《TQ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TQ软件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TQ软件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历程、公司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行业整体的变化、为TQ软件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首先,从TQ软件公司所处行业入手,对软件外包行业近10余年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国际经济环境、各城市招商引资政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并结合TQ软件公司的投资母公司当时的发展背景,引出TQ软件公司在中国设立并开展相关业务的内容。其后,根据TQ软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状况以及所遇到的经营困境,提出公司急需战略转型的必要性。针对战略转型的需求,选择国内类似的传统软件外包企业作为参考,通过对参考企业的研究分析得出TQ软件公司可以选择的转型思路。接着,对企业战略转型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论述。主要借助SWOT分析法对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机遇和挑战四部分,从公司10余年的发展经验里提取出技术、客户、商业习惯、人才等要素,并通过和参考企业之间的比较来完整描述公司的优劣势特征图。第四,理论知识加TQ软件公司实际状况相结合,为TQ软件公司制定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主要参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行业变革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平台转型理论等知识,从战略目标、整体框架、市场、产品、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战略规划。并结合TQ软件公司所在集团的成长需求,制定出具体到产品规划以及实施的时间表。最后,针对提出的TQ软件公司转型发展战略,从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论述保障措施。本文的着眼点在于,基于具体的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业变化的浪潮,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企业战略是一家公司能否健康成长及是否能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希望本次论文的论述,能够帮助TQ软件公司实现下一阶段的良好发展。

罗荣华[5](2020)在《基于中国人体特征的AEB假人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行人保护是汽车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安全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汽车已经逐步配备了自动紧急刹车(AEB)系统,为了对汽车AEB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及评价,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了关于AEB系统的测试法规。其中法规包含了行人横穿马路的测试场景,由于测试具有危险性,因此需要用具有良好碰撞稳定性的假人来代替真人完成相应测试。目前国内AEB系统测试使用的是国外AEB假人,对比国外AEB假人目标,发现与中国人体特征有显着差异,具体体现在体型、步态特征及雷达反射特性上,因此本文对基于中国人体特征对这三点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文根据中国人体50百分位的尺寸,确定了AEB假人的尺寸;同时对AEB假人结构和其驱动装置的进行优化,使得发生碰撞时AEB假人能与驱动装置分离,从而减少碰撞的能量,经过多个速度工况的测试,AEB假人表现出很好的碰撞稳定性。其次对中国人体的步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AEB假人腿部关节的角度变化曲线,同时控制系统采用HS12G128系列的芯片,利用脉宽调制模块对腿部电机进行控制,使得AEB假人具备与真人相同的步态特征。最后本文对AEB假人的雷达反射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了16名不同体型的志愿者,在不同雷达的高度和角度的工况下进行雷达反射特性静态测试,建立了真人在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下的雷达散射面积(RCS)特征库,并以此为标准,通过在假人不同部位添加不同厚度的雷达吸波材料的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本文开发的AEB假人与真人的RCS值结果相当。通过测试结果分析,AEB假人腿部摆动控制的误差与真实行人的偏差为2.5%,且AEB假人与真人的雷达反射特性测试结果的误差不超过5%,优于国外AEB假人,能更好替代我国行人进行AEB测试及其他智能驾驶识别技术的相关测试,为汽车厂商开发更加适用于我国行人的智能驾驶识别技术提供测试参考依据。

于海[6](2020)在《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半挂汽车列车的制动系统存在较大的响应延迟,加上载重量大等因素,致使制动距离延长,追尾碰撞事故频发。近几年,自动紧急制动技术作为预防碰撞的有效手段,已逐步在乘用车上推广,但尚未在商用车上应用。本文的目的是,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出适用于半挂汽车列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改善其追尾碰撞事故频发的状况,同时为自动紧急制动技术在商用车上的应用探索道路。本文在Truck Sim环境中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在多种条件下进行了若干次制动工况仿真试验,每次仿真试验均得到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制动时间三个评价指标的曲线和数据,形成了制动工况仿真试验数据汇总表。这些工作为后续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汽车载体、数据支撑和试验基础。本文把握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设计这条主线,分别从系统总体架构、目标信息感知、制动分级策略、控制算法选择、算法模型构建五个方面展开设计。将系统控制策略分成图像预警、图像声音联合预警、部分制动、完全制动四级。设计预碰时间TTC算法并在Simulink中搭建其模型,实现系统分级控制。系统根据TTC的值判断是否采取措施以及采取何种措施,并向半挂汽车列车模型传递相应指令。在半挂汽车列车模型构建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设计均已完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建立了基于Truck 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试验环境,并选择了前车静止、前车匀速行驶、前车减速行驶三种典型试验工况下分别进行自车(半挂汽车列车)跟车行驶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不仅能在危险状况下避免碰撞前车,还能够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验证了其有效性。

张雪睿[7](2020)在《基于EPS的自动驾驶转向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以智能化、自动化和电动化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正从根本上影响着汽车行业和大众交通出行,特别是智能化、自动化下的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涵盖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与底层控制执行等众多技术。而底层控制中的转向控制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关键。本文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平台为基础,开展对自动转向控制的研究以及驾驶模式切换的研究。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进行研究,本文结合实验用车情况,以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C-EPS)作为自动驾驶转向执行机构。现有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同时具备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两种驾驶模式,因此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驾驶模式下C-EPS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并对转向系统的关键部件助力电机和转角扭矩传感器进行了选型和研究。其次,结合控制理论相关知识,制定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三闭环”自动转向控制器总体设计方案,包含电流环PI控制器,速度环PI控制器,位置环模糊PID控制器。基于公司开发的标定软件对上述三个控制器的基本参数进行在线整定。之后,研究了模糊PID控制原理,针对自动转向系统设计了合理的模糊控制器。随后给出了模糊PID软件设计流程,并利用MATLAB工具箱生成离线查询表,以便于算法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现。为了验证设计的控制器性能,根据自动驾驶EPS技术指标,对设计的自动驾驶自动转向控制器进行实车实验。最后,对自动驾驶模式切换为人工驾驶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基于EPS的驾驶模式切换所涉及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准确感知驾驶员对转向系统的干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当感知到驾驶员对转向系统进行了干预后,如何确保控制权转移时,转向操纵的平滑性和安全性。针对第一个问题,分析了利用扭矩传感器值作为判定条件容易造成误判断的原因,因此本文基于观测器理论,利用扩张观测器估算驾驶员手力矩并作为转向干预判断条件,利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算法的有效性。在正确估算出驾驶员手力矩后,对判定中的力矩阈值以及时间窗进行确定。针对上述第二个问题,在由自动驾驶向人工驾驶切换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权力共享转移过渡模块,该模块下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并存,通过改变驾驶权重,确保顺利、平稳的控制权转移。为了验证设计的驾驶模式切换方法的有效性,对设计的驾驶模式切换方法进行实车实验。

张海波[8](2020)在《多目标检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人口及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交通机动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出现可以优化道路交通,减少车辆饱和造成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多目标检测雷达作为ITS的眼睛,如何实时检测道路交通情况以便更好的控制车流成为国内外许多学者及机构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多目标检测雷达为研究对象,对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多目标检测技术展开研究,并针对FMCW雷达在ITS中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处理器的多目标检测雷达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实现雷达与PC终端的实时数据通信。(1)介绍了FMCW雷达体系结构,详细推导了三角波和锯齿波FMCW雷达的测距测速原理。研究了FMCW雷达的多目标配对算法,针对FMCW雷达多目标配对过程中存在虚假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段式调制波形配对算法,该算法使用三角波作为检测段,通过添加一段斜率不同的上扫频段来验证检测段是否正确配对,从而去除虚假目标,提高FMCW雷达多目标检测精确度。(2)根据多目标检测雷达数据指标要求,设计了基于ARM处理器和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通信技术的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完成雷达CAN数据帧通信协议设计;分析系统需求选取核心处理器,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包括:最小系统设计、外围电路设计和PCB绘制等。(3)完成了系统数据采集程序与上位机显控软件的设计,在Linux操作系统下采用多线程并发模型编写数据采集系统应用程序,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使用QT和VS2015工具实现雷达数据可视化显示、保存及上位机对目标检测参数控制功能,主要包括:雷达数据接收与发送、上位机GUI设计、上位机控制指令发送等。(4)实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联调,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性实验,验证系统的可实施性及预设功能。根据实验室项目安排,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在高速公路上进行现场应用性实验,对比多次实验结果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及准确性。

朱雪青[9](2019)在《汽车电子机械式制动器的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线控制动技术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电子机械式制动器(electromechanical brake,EMB)是线控制动器的一种,其结构简单,并且易于结合多种制动控制算法,能够达到更好的制动效果。本文首先设计了EMB的结构。通过对EMB各个组成构件的工作原理、工作环境以及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EMB结构的设计要求,并对其各个构件进行计算选型;对EMB系统各构件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为仿真试验搭建平台。其次,对EMB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设计EMB响应控制,提高了EMB的响应速度;设计了制动间隙控制策略,使EMB系统能够在固定时间内消除制动间隙以及在制动结束后产生固定制动间隙,并且能够对EMB响应控制的缺点进行弥补;在EMB系统响应控制以及制动间隙控制的基础上加入防抱死控制(antilock brake system,ABS),有利于对提高制动的安全性。最后,对设计的三种控制策略进行仿真试验及EMB可行性实验。对EMB系统响应控制中的电流环、转速环以及夹紧力环进行仿真试验,验证EMB的响应是否能够满足预期的要求;对目标夹紧力不同时,有无制动间隙控制策略的情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其对EMB系统制动效果的影响;对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下,有无ABS控制的情况进行仿真试验,验证基于EMB系统响应控制以及制动间隙控制的ABS控制的可行性;在1/4制动台架上对EMB进行实验,以验证EMB的可行性。

陆东升[10](2019)在《基于光电传感的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同步采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汽车保有量呈现急剧上涨的态势,在此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假牌、套牌以及故意遮挡号牌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使得道路拥挤、停车难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给交管部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加快推进电子车牌的识别与发展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落地,光电传感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核心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电子车牌作为一种超高频RFID标签,在其识读过程中,光电传感技术凭借测试效率高、测试精度高和非接触等优点,在单标签识读距离测试、标签群识读率测试以及标签群100%识读距离测试等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光电传感技术与RFID技术的结合也成为RFID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利用光电传感技术实现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的同步采集,对加快电子车牌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光电传感技术、RFID技术和车牌识别技术相结合,研究了RFID标签的动态性能及标签灵敏度。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光电传感的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同步采集系统,分别对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的同步采集、RFID标签的动态性能参数以及RFID标签灵敏度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实现了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的同步采集以及RFID标签性能的测试,对电子车牌的推广和RFID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的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的同步采集方法。该方法将光电传感技术应用于RFID技术中,并结合了车牌识别技术,进行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的同步采集。依据该技术所建立的同步采集光电系统可以模拟现实公路上汽车在不同行驶状况对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的识读,并将识读结果相互验证,实现了对汽车身份的精准识别。(2)利用所设计的同步采集光电系统,测试了RFID标签动态性能参数,测量了单标签识读距离、标签群识读率以及标签群100%识读距离,也为后续研究RFID标签的动态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平台。(3)提出了一种测试标签灵敏度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试RFID标签的识读距离,从而推算出标签灵敏度。根据EPCglobal国际标准,RFID标签灵敏度可以用标签阈值功率表示,因此,该方法在已知电磁波波长、RFID读写器输出功率、RFID读写器天线增益、RFID标签的天线增益及功率传输效率等参数的前提下,根据Friis传输公式可知RFID标签灵敏度仅与标签识读距离有关,通过测得的标签识读距离则可推算出RFID标签灵敏度。本文还利用Tagformance标签性能测试系统对标签灵敏度进行验证,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还对环境中电磁场的影响进行了标定,为RFID标签群灵敏度的测试奠定了基础。(4)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测速方法。模拟小车上的RFID标签被RFID读写器准确识读后,通过测试标签信号强度,推算RFID标签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模拟汽车在测速区域始末位置之间的距离及模拟汽车的行驶速度。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该方法为汽车测速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汽车电子业驶向21世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电子业驶向21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1)商用半挂车车道保持控制策略开发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商用车车道偏离辅助驾驶系统研究意义
    1.2 车道偏离预警及车道保持辅助驾驶系统研究现状
        1.2.1 车道偏离预警概述
        1.2.2 车道保持概述
        1.2.3 车道偏离预警与车道保持应用现状
        1.2.4 研究现状对比分析
    1.3 本文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商用半挂车车道偏离预警算法开发
    2.1 驾驶员驾驶意图判断
        2.1.1 驾驶员驾驶意图辨识模型
        2.1.2 驾驶员驾驶意图模型参量获取
        2.1.3 驾驶员驾驶意图参数结果
    2.2 车道偏离预警算法
        2.2.1 融合预警算法搭建
        2.2.2 仿真结果分析
    2.3 驾驶员类型对算法影响分析
        2.3.1 驾驶员生理因素影响分析
        2.3.2 驾驶员心理因素影响分析
        2.3.3 综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用半挂车车道保持主动控制策略开发
    3.1 电液耦合转向系统模型
        3.1.1 电液耦合转向系统模型搭建
        3.1.2 电液耦合转向系统仿真验证
    3.2 驾驶员模型
        3.2.1 商用半挂车最优预瞄驾驶员模型
        3.2.2 基于模糊PID补偿的驾驶员模型优化
        3.2.3 仿真结果分析
    3.3 基于EBS的差动制动控制
        3.3.1 理想控制状态参数获取
        3.3.2 理想运动几何关系
        3.3.3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横摆力矩获取
        3.3.4 制动系统逆模型及力矩分配
    3.4 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3.4.1 直线工况仿真分析
        3.4.2 曲线工况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用半挂车转向-制动试验台开发与控制策略验证
    4.1 硬件在环试验台搭建
        4.1.1 电液耦合转向系统硬件组成
        4.1.2 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硬件组成
        4.1.3 实时仿真软硬平台及控制信号流
    4.2 执行机构响应与参数调试
        4.2.1 加速和制动踏板响应曲线
        4.2.2 转向机转角跟随曲线
        4.2.3 各个车轴左右气室压力相应曲线
    4.3 控制策略硬件在环验证
        4.3.1 试验台快速原型
        4.3.2 直线偏离工况硬件在环验证
        4.3.3 曲线偏离工况硬件在环验证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2)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控制与ABS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概述
    1.3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液复合制动系统概述
        1.3.2 国外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3.3 国内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设计
    2.1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性能分析
        2.1.1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制动性能分析
        2.1.2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再生制动性能分析
    2.2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设计
        2.2.1 四轴轮毂电机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结构系统方案
        2.2.2 新型液压控制单元设计
        2.2.3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驱动与制动集成装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再生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设计
    3.1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策略
        3.1.1 多轴车制动力模型和制动力分配
        3.1.2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制动模式控制策略
        3.1.3 纯电机再生制动模式制动力分配策略
        3.1.4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模式制动力分配策略
    3.2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ABS控制策略
        3.2.1 传统制动系统ABS控制方法分析
        3.2.2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典型ABS控制方法分析
        3.2.3 基于纯电机力矩调节的ABS控制策略
    3.3 基于电机制动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协调控制的ABS研究
        3.3.1 基于电机制动力矩和液压制动力矩协调控制的ABS控制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仿真平台搭建
    4.1 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仿真平台总体构架
    4.2 整车模型搭建
    4.3 液压控制系统模型搭建
        4.3.1 制动主缸等效模型
        4.3.2 电磁阀等效模型
        4.3.3 液压控制系统模型仿真验证
    4.4 再生制动系统模型搭建与仿真验证
        4.4.1 电机等效模型
        4.4.2 电池等效模型
        4.4.3 再生制动系统模型仿真验证
    4.5 四轴车辆制动轴荷转移动力学模型验证
    4.6 控制策略模型搭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仿真
    5.1 联合仿真工况选取及评价指标选取
        5.1.1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工况选取
        5.1.2 电液复合再生制动评价指标选取
    5.2 单一路面常规直线制动工况仿真
        5.2.1 制动强度z=0.2仿真
        5.2.2 制动强度z=0.4仿真
        5.2.3 制动强度z=0.7仿真
    5.3 ABS制动典型工况仿真
        5.3.1 雪地路面仿真
        5.3.2 雨天沥青路面仿真
        5.3.3 雪地路面驶向湿沥青路面仿真
        5.3.4 湿沥青路面驶向雪地路面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液压控制单元测试试验
    6.1 液压单元测试
        6.1.1 测试准备
        6.1.2 高频PWM控制下的高速电磁阀作为增压阀的试验
    6.2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环境感知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目标融合算法
    2.1 目标融合传感器架构
    2.2 毫米波雷达选型和工作原理
    2.3 摄像头目标检测研究
        2.3.1 SSD算法原理
        2.3.2 SSD模型训练原理
    2.4 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融合策略
        2.4.1 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的坐标转换
        2.4.2 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融合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AEB控制器系统总体设计
        3.2.1 AEB系统功能定义
        3.2.2 AEB控制模型设计
    3.3 AEB系统目标筛选原理
        3.3.1 基于假定恒曲率目标筛选模型模块
        3.3.2 目标车辆在行驶车道内(In-Way)
        3.3.3 目标车辆斜插入车道
    3.4 AEB系统液压线控制动原理设计
        3.4.1 ESC系统整体介绍
        3.4.2 ESC功能与技术指标
        3.4.3 主动增压系统控制算法架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EB硬件在环系统搭建
    4.1 引言
    4.2 AEB硬件在环系统实验平台功能
        4.2.1 AEB实验平台硬件组成
        4.2.2 CarMaker软件系统介绍
    4.3 AEB仿真系统测试与验证
        4.3.1 AEB虚拟场景搭建
        4.3.2 实时车辆仿真模型搭建
        4.3.3 加装虚拟摄像头和雷达传感器
        4.3.4 部署下位机实时系统
        4.3.5 AEB系统逻辑控制模块搭建
    4.4 AEB硬件在环仿真结果分析
        4.4.1 视频流图像识别
        4.4.2 AEB算法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AEB系统实车试验
    5.1 引言
    5.2 改装试验车辆
        5.2.1 基于ESC的试验车辆改装
        5.2.2 测试线控制动效果
    5.3 AEB系统实车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TQ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2.2 企业转型的动机研究
    2.3 企业转型模式选择研究
    2.4 我国软件外包行业转型升级研究
第3章 TQ公司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1 TQ公司发展状况概述
    3.2 TQ公司各发展阶段及问题分析
    3.3 TQ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3.4 TQ公司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3.5 TQ公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3.6 TQ公司发展的SWOT矩阵综合分析
第4章 TQ公司发展战略
    4.1 TQ公司战略目标
    4.2 TQ公司发展战略整体框架
    4.3 TQ公司市场战略
    4.4 TQ公司产品战略
    4.5 TQ公司人才建设战略
第5章 TQ公司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5.1 组织重构
    5.2 人才保障
    5.3 技术保障
    5.4 管理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中国人体特征的AEB假人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AEB假人的研究基础
        1.3.1 行人的步态模型
        1.3.2 行人的RCS研究
        1.3.3 行人的微多普勒特征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AEB系统的测试要求及原理
    2.1 关于行人的AEB系统测试场景
        2.1.1 C-NCAP2018 版关于AEB行人测试场景
        2.1.2 E-NCAP2015 版关于AEB行人测试场景
        2.1.3 对AEB假人的要求
    2.2 AEB系统的原理
    2.3 雷达原理和雷达反射特性
        2.3.1 雷达的测速测距原理
        2.3.2 雷达反射特性
    2.4 本章总结
第3章 AEB假人测试系统
    3.1 AEB假人测试系统方案
        3.1.1 AEB假人的尺寸及结构材料
        3.1.2 AEB假人的驱动装置
        3.1.3 AEB假人的托举装置
    3.2 AEB假人的碰撞稳定性测试
    3.3 本章总结
第4章 AEB假人的步态研究
    4.1 步态特征
    4.2 AEB假人的步态模拟曲线
    4.3 AEB假人的步态控制模块
        4.3.1 舵机
        4.3.2 PWM模块
        4.3.3 AEB步态特征控制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EB假人的雷达反射特性测试
    5.1 雷达反射特性的影响因素
    5.2 静态测试
        5.2.1 静态测试方案及工况
        5.2.2 静态测试要求及步骤
        5.2.3 静态态实验结果
    5.3 动态测试
        5.3.1 动态测试方案及工况
        5.3.2 测试要求和步骤
        5.3.3 动态数据处理方法
        5.3.4 动态试验结果
    5.4 微多普勒效应测试
        5.4.1 测试方案及工况
        5.4.2 测试要求及步骤
        5.4.3 微多普勒效应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半挂汽车列车整车模型构建
    2.1 Truck Sim的原理与操作
    2.2 基于Truck Sim的整车模型
    2.3 外形与结构建模
    2.4 空气动力学建模
    2.5 动力传动系统建模
    2.6 行驶系统建模
    2.7 转向系统建模
    2.8 制动系统建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性仿真试验
    3.1 制动性基本理论
        3.1.1 制动器制动力
        3.1.2 地面制动力
        3.1.3 极限制动力
    3.2 制动性评价指标
        3.2.1 制动减速度
        3.2.2 制动距离
        3.2.3 制动强度
    3.3 仿真试验方法
        3.3.1 试验条件
        3.3.2 试验内容
    3.4 仿真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架构
    4.2 目标信息感知
    4.3 制动分级策略
    4.4 控制算法选择
    4.5 算法模型构建
        4.5.1 Matlab/Simulink基本原理
        4.5.2 有限状态机理论与Stateflow工具
        4.5.3 基于Simulink的 TTC算法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联合仿真试验
    5.1 联合仿真的实现
    5.2 仿真试验工况
        5.2.1 前车静止工况
        5.2.2 前车匀速行驶工况
        5.2.3 前车减速行驶工况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分析TCRs
        5.3.2 分析TCRm
        5.3.3 分析TCRb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EPS的自动驾驶转向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2.1 自动驾驶汽车研究发展与现状
        1.2.2 汽车转向系统研究发展与现状
        1.2.3 自动驾驶汽车驾驶模式切换研究发展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自动驾驶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
    2.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分类
    2.2 C-EPS工作原理及其动力学模型研究
        2.2.1 C-EPS工作原理
        2.2.2 C-EPS动力学模型
    2.3 C-EPS关键部件选型及研究
        2.3.1 C-EPS助力电机选型及研究
        2.3.1.1 助力电机选型
        2.3.1.2 永磁同步电机研究
        2.3.2 C-EPS转角扭矩传感器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驾驶自动转向控制研究
    3.1 自动驾驶自动转向控制器总体设计
    3.2 自动转向控制器PID参数整定
        3.2.1 PID参数在线整定方法
        3.2.2 基于标定软件的PID参数在线整定
    3.3 位置环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3.1 模糊PID原理
        3.3.2 模糊控制器设计
        3.3.3 位置环模糊PID控制器软件流程
    3.4 自动驾驶自动转向实验
        3.4.1 自动转向电机性能测试
        3.4.2 自动转向控制技术指标
        3.4.3 自动转向控制实验平台
        3.4.4 自动转向实车实验及结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驾驶汽车驾驶模式切换研究
    4.1 汽车驾驶模式研究
        4.1.1 汽车驾驶场景分类
        4.1.2 基于EPS的驾驶模式切换关键问题研究
    4.2 驾驶员转向干预判断
        4.2.1 驾驶员手力矩与扭矩传感器扭矩值差异研究
        4.2.2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驾驶员手力矩估算
        4.2.2.1 状态观测器基本理论
        4.2.2.2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手力矩估算
        4.2.2.3 扩张状态观测器仿真
        4.2.2.4 扩张状态观测器算法实现
        4.2.3 驾驶员转向干预判断力矩阈值和时间窗的确定
    4.3 驾驶控制权转移
        4.3.1 控制权转移研究
        4.3.2 权力共享转移过渡模式
        4.3.3 驾驶模式切换设计流程
    4.4 汽车驾驶模式切换实验
        4.4.1 实验环境
        4.4.2 实车实验及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多目标检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毫米波雷达研究现状
        1.2.3 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2 多目标检测雷达原理及配对算法研究
    2.1 调频连续波雷达
        2.1.1 三角波测距测速原理
        2.1.2 算法仿真
        2.1.3 锯齿波测距测速原理
        2.1.4 算法仿真
    2.2 FMCW雷达多目标配对算法研究
        2.2.1 变周期三角波多目标配对
        2.2.2 分段式多目标配对
        2.2.3 算法仿真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ARM处理器的数据采集嵌入式系统开发
    3.1 嵌入式开发技术
        3.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3.1.2 嵌入式系统开发
    3.2 ARM处理器选择
    3.3 CAN总线协议
        3.3.1 CAN物理层特性
        3.3.2 CAN通信协议
    3.4 本章小结
4 数据采集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4.1 系统方案设计
    4.2 系统硬件设计
        4.2.1 系统模块方案设计
        4.2.2 核心板模块实现
        4.2.3 外围电路底板实现
        4.2.4 PCB板制作
    4.3 本章小结
5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5.1 开发环境搭建
    5.2 数据采集应用程序设计
        5.2.1 接口初始化
        5.2.2 主程序设计
        5.2.3 应用自启程序设计
    5.3 上位机显控软件设计
        5.3.1 显控界面设计
        5.3.2 上位机应用程序设计
        5.3.3 目标数据显示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与应用实验
    6.1 测试性实验
        6.1.1 实验场景
        6.1.2 实验过程
        6.1.3 实验结果分析
    6.2 应用性实验
        6.2.1 实验背景
        6.2.2 高速公路现场实验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汽车电子机械式制动器的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EMB的设计
    2.1 EMB结构要求
    2.2 执行器的设计
        2.2.1 最大制动器夹紧力的计算
        2.2.2 运动转换机构
        2.2.3 减速器
        2.2.4 驱动电机
    2.3 实物图
    2.4 本章小结
3 数学与仿真模型
    3.1 EMB数学模型
        3.1.1 电机模型
        3.1.2 减速器与滚珠丝杠模型
        3.1.3 负载机构模型
        3.1.4 制动器模型
    3.2 仿真模型
        3.2.1 EMB仿真模型
        3.2.2 车辆制动仿真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EMB控制策略设计
    4.1 EMB系统响应控制
        4.1.1 PID控制原理
        4.1.2 电机控制系统
        4.1.3 EMB响应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4.2 制动间隙控制
        4.2.1 制动间隙的消除时间
        4.2.2 制动间隙控制的设计
        4.2.3 制动间隙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4.3 ABS控制
        4.3.1 ABS控制介绍
        4.3.2 基于EMB的ABS控制
        4.3.3 ABS控制模块仿真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与试验
    5.1 EMB响应仿真试验
        5.1.1 电流环仿真
        5.1.2 转速环仿真
        5.1.3 夹紧力环仿真
    5.2 制动间隙控制仿真试验
        5.2.1 制动间隙控制仿真结果
        5.2.2 制动间隙仿真结果分析
    5.3 ABS控制仿真试验
        5.3.1 ABS仿真结果
        5.3.2 ABS仿真结果分析
    5.4 实验
        5.4.1 实验总体方案
        5.4.2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基于光电传感的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同步采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RFID标签性能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车牌识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RFID标签灵敏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4 汽车测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同步采集光电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1.3.1 光电传感技术
        1.3.2 RFID技术
        1.3.3 车牌识别技术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子车牌与物理车牌同步采集光电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2.1 系统概述
    2.2 电子车牌读写模块
        2.2.1 RFID标签
        2.2.2 RFID读写器
    2.3 光电检测模块
    2.4 车牌识别模块
        2.4.1 车牌图像采集
        2.4.2 车牌区域定位
        2.4.3 车牌图像处理
        2.4.4 车牌字符分割
        2.4.5 车牌字符识别
    2.5 电机传输模块
    2.6 同步采集光电系统的特点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同步采集光电系统可行性验证
    3.1 RFID标签动态测试
        3.1.1 测试方法设计
        3.1.2 测试前参数设置
        3.1.3 单标签识读距离测试
        3.1.4 RFID标签群识读率及100%识读距离测试
    3.2 RFID标签灵敏度测试
        3.2.1 RFID单标签灵敏度测试
        3.2.2 RFID标签群灵敏度测试
    3.3 车牌识别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电子车牌的汽车测速研究
    4.1 测试平台的搭建
    4.2 测试过程设计
        4.2.1 测试前准备
        4.2.2 读写器与电子车牌之间距离的测试
        4.2.3 行驶速度的计算
    4.3 测速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汽车电子业驶向21世纪(论文参考文献)

  • [1]商用半挂车车道保持控制策略开发与验证[D]. 丁显豪. 吉林大学, 2020(08)
  • [2]四轴轮毂电机车辆电液复合再生制动控制与ABS控制研究[D]. 胡浩然. 吉林大学, 2020(08)
  • [3]基于环境感知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研究与实现[D]. 程新新.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4]TQ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邵猛. 吉林大学, 2020(08)
  • [5]基于中国人体特征的AEB假人开发研究[D]. 罗荣华. 湖南大学, 2020(08)
  • [6]半挂汽车列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仿真研究[D]. 于海. 长安大学, 2020(06)
  • [7]基于EPS的自动驾驶转向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雪睿.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多目标检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D]. 张海波.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汽车电子机械式制动器的控制方法研究[D]. 朱雪青.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10]基于光电传感的电子车牌和物理车牌同步采集系统研究[D]. 陆东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汽车电子产业迈向21世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