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配电柜本体的内部顶端两侧均设置有吸湿盒,引水板的表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斜向导流槽,引水板的底端外围设置有引水槽,进风口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排风管的底端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排风管的尾端连接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吸湿盒将进入至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潮,降低配电柜内部的空气湿度,再通过引水板可将配电柜内部凝结的水滴引流至引水槽内,可防止水滴直接滴落在电器元件造成短路,同时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可将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进而排出,使配电柜内部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同时下降,具有显著的排湿除潮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内部顶端两侧均设置有吸湿盒(2),所述吸湿盒(2)的底端均安装有引水板(3),所述引水板(3)的表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斜向导流槽(12),所述引水板(3)的底端外围设置有引水槽(4),所述引水板(3)的底端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表面贯穿开有进风口(6),所述进风口(6)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7),所述抽气泵(7)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排风管(8),所述排风管(8)的底端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9),所述排风管(8)的尾端连接有排水管(10),且排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配电柜本体(1)的外端。
设计方案
1.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内部顶端两侧均设置有吸湿盒(2),所述吸湿盒(2)的底端均安装有引水板(3),所述引水板(3)的表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斜向导流槽(12),所述引水板(3)的底端外围设置有引水槽(4),所述引水板(3)的底端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表面贯穿开有进风口(6),所述进风口(6)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7),所述抽气泵(7)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排风管(8),所述排风管(8)的底端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9),所述排风管(8)的尾端连接有排水管(10),且排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配电柜本体(1)的外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并排分布的通气口(11),且通气口(11)的位置与配电柜本体(1)内部的吸湿盒(2)位置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4)的一侧末端设置开有并与排水管(10)的顶端管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4)形状为一侧具开有的回字形,且导流槽(12)的底部倾斜朝向引水槽(4)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盒(2)内部安装有吸湿棉与吸湿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8)为橡胶软管,并与半导体制冷器(9)的冷端绝缘体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柜本体(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支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目前的配电柜存在着一些不足,当安装在湿度相对较大的地方时,配电柜的内部会产生水汽,进而严重会产生水滴,会造成配电柜内部的电器元件受潮而短路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可做到防止配电柜内部产生的水汽对电器元件造成损坏,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内部顶端两侧均设置有吸湿盒,所述吸湿盒的底端均安装有引水板,所述引水板的表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斜向导流槽,所述引水板的底端外围设置有引水槽,所述引水板的底端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贯穿开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底端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所述排风管的尾端连接有排水管,且排水管的一端延伸至配电柜本体的外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柜本体的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并排分布的通气口,且通气口的位置与配电柜本体内部的吸湿盒位置相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水槽的一侧末端设置开有并与排水管的顶端管口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水槽形状为一侧具开有的回字形,且导流槽的底部倾斜朝向引水槽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湿盒内部安装有吸湿棉与吸湿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风管为橡胶软管,并与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绝缘体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电柜本体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支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先通过吸湿盒将进入至配电柜本体内部的空气进行除潮,降低配电柜内部的空气湿度,再通过引水板可将配电柜内部凝结的水滴引流至引水槽内,可防止水滴直接滴落在电器元件造成短路,同时通过半导体制冷器可将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进而排出,使配电柜内部的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同时下降,具有显著的排湿除潮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1、配电柜本体;2、吸湿盒;3、引水板;4、引水槽;5、隔板;6、进风口;7、抽气泵;8、排风管;9、半导体制冷器;10、排水管;11、通气口;12、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湿除潮功能的配电柜,包括配电柜本体1,配电柜本体1的内部顶端两侧均设置有吸湿盒2,吸湿盒2的底端均安装有引水板3,引水板3的表面开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斜向导流槽12,引水板3的底端外围设置有引水槽4,引水板3的底端设置有隔板5,隔板5的表面贯穿开有进风口6,进风口6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7,抽气泵7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排风管8,排风管8的底端安装有半导体制冷器9,排风管8的尾端连接有排水管10,且排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配电柜本体1的外端。
进一步的,配电柜本体1的两侧表面均开有若干并排分布的通气口11,且通气口11的位置与配电柜本体1内部的吸湿盒2位置相对,外部的空气通过通气口11进入至配电柜本体1内部时会先经过吸湿盒2对空气的水汽进行吸附,进而控制配电柜本体1内部湿度。
引水槽4的一侧末端设置开有并与排水管10的顶端管口相连接,引水槽4内部的水通过排水管10排至配电柜本体1外部。
引水槽4形状为一侧具开有的回字形,且导流槽12的底部倾斜朝向引水槽4一侧,配电柜本体1内部存积的水汽在引水板3的表面凝结成水滴,并从导流槽12流至引水槽4内。
吸湿盒2内部安装有吸湿棉与吸湿袋,吸湿棉与吸湿袋可将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使配电柜本体1内部空气湿度降低。
排风管8为橡胶软管,并与半导体制冷器9的冷端绝缘体相接触,排风管8内部的冷湿空气通过半导体制冷器9冷凝成水,最终由排水管10进行排出。
配电柜本体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支脚,支脚可提升配电柜本体1整体的高度,避免直接接触造成湿气直接进入到配电柜本体1的内部。
具体的,外部的空气在通过通气口11进入至配电柜本体1的内部,外部进入的空气先通过吸湿盒2,吸湿盒2的内部安装有吸湿棉和吸湿袋,可将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充分吸收,进而使配电柜本体1内部的湿气不会过多,当因天气原因造成外部的湿度过大时,配电柜本体1的水汽则会凝结成水滴黏附在两侧的引水板3的表面,水滴通过导流槽12流至引水槽4的内部,而因为导流槽12为斜向开口,使得水滴不会向配电柜本体1内部安装元器件的一侧滴落,可防止水滴滴落在元器件上造成电路故障,引水槽4内部的积水通过排水管10排至外部,同时可通过抽气泵7通过进风口6将配电柜本体1内部的潮湿空气抽入排风管8,经过半导体制冷器9冷凝成水,最终由排水管10进行排出,可使配电柜本体1内部的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同时下降,不产生温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7935.9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169697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H02B 1/30
专利分类号:H02B1/30;H02B1/28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广州晋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晋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红棉大道北自编11号8栋之一厂房
发明人:王凯;康红斌;刘耿妮;杨伟雄
第一发明人:王凯
当前权利人:广州晋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蔡义文
代理机构:4421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