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安全战略转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战略,大国,能源安全,地区,中美关系,口粮,谷物。
安全战略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宇[1](2019)在《大数据战略转变公共安全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是公安机关履职面临的新常态,各地公安机关应坚决贯彻大数据战略,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数据、人才、算法叁大核心要素,加强政策机制保障,转变社会公共安全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牛军[2](2018)在《1960年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转变的若干问题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960年代中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结果是导致197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即与美国从对抗逐步转向和解。这次历史性转变大致从1964—1965年开始,主要是在两个系统的互动中展开和实现的。这两个系统分别是:一、在冷战体系中构建的中国分别同美苏两国的安全关系;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处理战争、危机和国防事务而逐步形成的中国战略决策体系。深入分析和阐述这两个系统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的演变和它们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这种互动如何引发和推动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转变,对于理解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的演变和基本特征有重要价值,也为解读之后相继出现的中美建交(1969—1978)和中苏关系"正常化"(1979—1989)都用了将近十年这种特殊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确切的出发点。(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若楠[3](2017)在《大国安全竞争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战略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部大国之间的互动塑造着东南亚地区秩序,影响该地区中小国家的战略选择。与大国对立强化或削弱东南亚国家作用的传统观点不同,作者认为,大国间安全竞争对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影响会在"有利"和"不利"之间相互转化。战略空间是这一影响机制中的核心要素。大国竞争的加剧对战略空间大小的影响不仅是逐步实现的,而且会产生差异化的结果。当大国在特定地区和议题上进入包容性竞争时,相关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空间将变得充裕,大国平衡战略更有可能成为它们的选择。而包容性竞争加剧后,大国在原有议题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竞争覆盖比以往更大的地理范围和更多的议题领域。与原有议题相关或处在核心地区的国家的战略空间将被挤压。而包容性竞争拓展到的新地区和议题将使之前未参与大国竞争的国家开始成为被争取的对象,拥有比从前更大的战略空间。一旦大国竞争向全面对抗或战争过渡,多数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空间将被显着压缩,"选边站"的压力将会大幅增加。(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2017年04期)
刘丰[4](2016)在《中国东亚安全战略转变及其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些海外观察家频繁地将中国描绘为一个"强势"的崛起国。然而,"强势"在理论上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在经验分析中也存在严重问题。"中国强势论"对中国外交政策和行为作出了比较片面的论断,主要聚焦于中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细致考察中国的地区安全战略可以发现,中国的政策取向从全面安抚转向有条件安抚,并且结合了对特定对象的积极强制。总体上,中国地区安全战略的转变是由复杂而显着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变迁所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持续崛起使得地区力量对比越来越朝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战略介入,而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以及应对中国的策略也在变动之中。在这些内外变化的驱动下,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议题上,愈发倾向于使用强制性力量来促使特定国家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但仍然延续了对大多数周边国家总体安抚的战略,以维护中国长期崛起的态势。(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崔健[5](2016)在《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转变中经济与安全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国家战略中经济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日本国家战略转变过程中,以往受到重视的经济与安全的关系似乎在发生变化。依靠军事力量成为国际政治大国的方式,成为近年来日本国家战略调整的主流方向。从经济手段与军事手段相互补充、经济力与军事力相互转化的关系来看,日本国家战略转变中继续对"吉田路线"和综合安全路径进行改进及拓展,和抛弃"吉田路线"而选择军事安全路线的两种具体表现,看似矛盾却存在内在同一性。日本国家战略转变中的经济与安全关系的变化,既有国际秩序变化等共性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定者对战略环境的判断以及国际经济竞争中地位下降等日本自身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日本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马文杰[6](2016)在《中国食用油安全战略转变:国内条件与国际情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用油料成为我国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的大宗农产品,是造成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的主要成因。国产植物油料的大量进口对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居民消费甚至国民经济均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下,我国食用油作物面积增长空间有限、兼用油源生产潜力巨大,但转化为现实产量困难重重,未来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在国产植物油料大量进口新常态下,世界食用油生产潜力巨大、我国具有从世界市场稳定获取食用油料的能力、食用油料供给安全外部环境复杂。针对新的国内条件与国际情景,论文给出我国新的食用油安全战略:维持能力、保留基准、积极进口、健康消费。(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现代化"课题组,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品质农业"课题组[7](2014)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转变:国内条件与国际情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粮食生产自2003年以来取得十年连续增产的佳绩,但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减反增。主因是中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32%难以维继,实现粮食全面增产已不现实。中央及时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和"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谷物和口粮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项,进口谷物成为必选项,这就需要关注世界粮食。基于世界国别和叁大谷物生产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增产潜力分布在57个国家、53个国家和92个低产能国家(地区),增产潜力很大。全球化加快发展扩大了国际粮食市场规模,粮食国际贸易率随之提高。相对于小麦和玉米,大米市场扩容、贸易率提高和价格降低,有利于扩大进口,但国际大米市场只有小麦市场的26%和玉米市场的36%,是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需要格外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张涵[8](2010)在《煤炭整合重组开启“巨头”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国家到各省份,再到地市,我国煤炭行业的整合重组全面铺开已成定局。日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正式启动煤炭资源整合重组,被称为“塞外煤城”的乌海市是一座新兴资源型工业城市,整合重组也为这一能源城市的发展定了调。 虽然从“十一五”提出煤改之初,整合重(本文来源于《北京商报》期刊2010-07-05)
赫芳北[9](2010)在《“9·11”后中美安全相互依存与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关系长久以来一直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跃居为世界头号强国,而中国则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国家逐步成长为世界第叁大经济体,中美关系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美关系的好坏,关系到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对当代国际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受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对“中国崛起”表现出焦虑与不安,“中国威胁论”等不和谐的声音此起彼伏,很多人把中国当成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9·11”事件之后,美国往日的霸气有所收敛,也逐步调整了对华战略。在乔治·W·布什随后执政的几年中,中美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往来越发的密切,达成了很多共识。例如反恐合作,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互动,军事交流,美国对台政策转变等;虽然争议与摩擦依然不断,但始终没有发生武力对抗,而是以谈判求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双方关系在总体上保持了平衡,健康,稳定的发展,让世人看到了大国合作的曙光。当今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大国之间复杂密切的关系网络导致彼此的利益渗透交融,单一国家无法完全将自身和对方割裂开来。在乔治·W·布什政府执政时期,“9·11”事件前后美国对华态度的转变及之后几年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使笔者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如此迅速,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相互依存理论研究中美安全关系,并结合对“9·11”之后中美交往的安全案例试图说明中美安全的相互依存关系促成了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变。本文脉络主要分为叁个部分。首先,通过相互依存理论和中美时期内安全交往案例的结合分析,得出中美在安全方面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运用这种安全相互依存的观点解释布什政府对华战略的转变。文章的最后说明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提出良性发展的建议,并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做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0-05-01)
陈玉强,崔茉[10](2010)在《能源安全:全球视野下的战略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石油安全,必须控制好石油消费的过度增长,重中之重是抑制汽车耗油的过快增长 ●我们不应该对当前的能源形势过于担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并非“红线”,只能算一条“黄线” ●我们既要注重国际市场运作策略,又要规避“走出去”风(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0-03-11)
安全战略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60年代中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其结果是导致197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即与美国从对抗逐步转向和解。这次历史性转变大致从1964—1965年开始,主要是在两个系统的互动中展开和实现的。这两个系统分别是:一、在冷战体系中构建的中国分别同美苏两国的安全关系;二、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处理战争、危机和国防事务而逐步形成的中国战略决策体系。深入分析和阐述这两个系统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的演变和它们之间的互动,特别是这种互动如何引发和推动了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转变,对于理解冷战时代中国战略决策的演变和基本特征有重要价值,也为解读之后相继出现的中美建交(1969—1978)和中苏关系"正常化"(1979—1989)都用了将近十年这种特殊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确切的出发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安全战略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1].陈彦宇.大数据战略转变公共安全治理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
[2].牛军.1960年代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转变的若干问题再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刘若楠.大国安全竞争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战略转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
[4].刘丰.中国东亚安全战略转变及其解释[J].国际政治科学.2016
[5].崔健.冷战后日本国家战略转变中经济与安全关系分析[J].日本学刊.2016
[6].马文杰.中国食用油安全战略转变:国内条件与国际情景[J].中国工程科学.2016
[7].湖州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现代化"课题组,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品质农业"课题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转变:国内条件与国际情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
[8].张涵.煤炭整合重组开启“巨头”时代[N].北京商报.2010
[9].赫芳北.“9·11”后中美安全相互依存与美国对华战略转变分析[D].外交学院.2010
[10].陈玉强,崔茉.能源安全:全球视野下的战略转变[N].中国石油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