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论文和设计-刘忠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涉及缓冲包装结构技术领域。该缓冲护角,包括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第一防护侧边位于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第二防护侧边位于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沿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相交处的棱角线开设有防裂凹槽。该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具有不易起缝和开裂,且其使用稳定的特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和所述第二防护侧边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所述第一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所述第二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沿所述第一防护侧面和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相交处的棱角线开设有防裂凹槽。

设计方案

1.一种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

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和所述第二防护侧边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

所述第一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所述第二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沿所述第一防护侧面和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相交处的棱角线开设有防裂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侧面至所述防裂凹槽开口内壁为圆滑过渡;

所述第二防护侧面至所述防裂凹槽开口内壁为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一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

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二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棱角线与所述防裂夹角相对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凹槽间隔地沿所述棱角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一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

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二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凹槽的横截面呈C字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护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裂凹槽的横截面呈去掉一个圆弧部分的腰形。

10.一种缓冲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缓冲护角,所述连接件至少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侧边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包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

背景技术

产品从生产出来到开始使用要经过一系列的运输、保管、堆码和装卸过程,置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任何环境中都会有力作用在产品之上,并使产品发生机械性损坏。为了防止产品遭受损坏,就要设法减小外力的影响,一般通过设置包装缓冲部件于产品外壳或者以损坏部位,以减缓货物受到冲击和振动,保护其免受损坏。

但是现有的缓冲护角,其在使用过程中,护角的直角拐角处的内侧,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甚至出现于拐角处断裂的情况,影响了缓冲护角的使用。

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护角,该缓冲护角具有不易起缝和开裂,且其使用稳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包装,该缓冲包装具有不易起缝和开裂,且其使用稳定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护角,包括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和所述第二防护侧边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所述第一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所述第二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沿所述第一防护侧面和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相交处的棱角线开设有防裂凹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裂凹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护侧面至所述防裂凹槽开口内壁为圆滑过渡;所述第二防护侧面至所述防裂凹槽开口内壁为圆滑过渡。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一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二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圆弧形的中心线位于所述棱角线与所述防裂夹角相对的一侧。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裂凹槽间隔地沿所述棱角线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一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所述防裂凹槽距离所述棱角线最远处与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的距离在所述第二防护侧边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裂凹槽的横截面呈C字形。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防裂凹槽的横截面呈去掉一个圆弧部分的腰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包装,包括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的缓冲护角,所述缓冲护角,包括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所述第一防护侧边和所述第二防护侧边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所述第一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所述第二防护侧边位于所述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沿所述第一防护侧面和所述第二防护侧面相交处的棱角线开设有防裂凹槽。所述连接件至少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护侧边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第一防护侧边上位于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第二防护侧边上的位于防裂夹角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沿第一防护侧面和第二防护侧面相交处的棱角线开设有防裂凹槽,换言之,防裂凹槽沿第一防护侧边和第二防护侧边的连接处设置。

这样一来,设置于棱角线的防裂凹槽使得在第一防护侧边或者第二防护侧边在收外力时,其于棱角线的应力被防裂凹槽分散开,相较于直角的缓冲护角,其于棱角线的应力更加分散,进而使得缓冲护角不易起缝开裂,也不容易因开裂而使得缓冲护角的第一防护侧边或者第二防护侧边脱离待防护部件的棱角,以使缓冲护角能够稳定地完成防外力损坏待防护部件的工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应用于缓冲包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的另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的防裂凹槽为腰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的防裂凹槽为矩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缓冲包装;20-连接件;10-缓冲护角;12-第一防护侧边;121-第一防护侧面;15-第二防护侧边;151-第二防护侧面;152-防裂凹槽;153-防裂夹角;155-棱角线;90-待防护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应用于缓冲包装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护角10,该缓冲护角10具有不易起缝和开裂,且其使用稳定的特点。该缓冲结构能够应用于缓冲包装100等,当然,该缓冲护角10也能够独立使用。

其中,以缓冲护角10应用于缓冲包装100为例,该缓冲包装100包括连接件20和多个缓冲护角10,连接件20与至少两个缓冲护角10连接,以形成能够对待防护部件90多个棱角防护的效果,提高包装效率。

由于缓冲包装100采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所以该缓冲包装100于也具有不易起缝和开裂,且其使用稳定的特点。

以下将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缓冲护角10包括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153,且连接件20至少与两个第一防护侧边12连接,在使用时,待防护部件90的棱角位于防护夹角内,以避免在运输和挪移等过程中,待防护部件90的棱角遭受损坏,减小外力的影响。

具体的,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153,第一防护侧边12上位于防裂夹角153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121,第二防护侧边15上的位于防裂夹角153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151,沿第一防护侧面121和第二防护侧面151相交处的棱角线155开设有防裂凹槽152,换言之,防裂凹槽152沿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的连接处设置。

这样一来,设置于棱角线155的防裂凹槽152使得在第一防护侧边12或者第二防护侧边15在收外力时,其于棱角线155的应力被防裂凹槽152分散开,相较于直角的缓冲护角10,其于棱角线155的应力更加分散,进而使得缓冲护角10不易起缝开裂,也不容易因开裂而使得缓冲护角10的第一防护侧边12或者第二防护侧边15脱离待防护部件90的棱角,以使缓冲护角10能够稳定地完成防外力损坏待防护部件90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缓冲护角10的拐角处为直角,其拐角处收到冲击时,缓冲护角10的两边受到背向夹角的力,其拐角内侧容易出现开裂,甚至滑离待防护部件90的棱角,使得缓冲护角10对被保护部件的缓冲效果消失,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拐角处设置有防裂凹槽152,增加缓冲护角10的柔性,其不易开裂,进而使得缓冲花椒不易脱离待防护件的棱角处,以使缓冲护角10能够稳定的发挥着缓冲效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防裂夹角153的大小为九十度,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防裂夹角153的大小也可以为钝角或者锐角。

请继续参阅图3,该防裂凹槽152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换言之,防裂凹槽152的内的空间为圆弧的柱状,进一步地使得应力较均匀地分散于防裂凹槽152内,减小缓冲护角10起缝开裂的几率。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侧面121至防裂凹槽152开口内壁为圆滑过渡,同样的,第二防护侧面151至防裂凹槽152开口内壁为圆滑过渡。换言之,防裂凹槽152的开口边沿开设有圆滑的倒角,进一步使得应力分散,且通过设置圆滑的开口边沿,使得缓冲护角10在使用中不易因碰触摩擦等掉落其自身材料。

进一步地,该防裂凹槽152距离棱角线155最远处与第一防护侧面121的距离在第一防护侧边12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同样的,防裂凹槽152距离棱角线155最远处与第二防护侧面151的距离在第二防护侧边15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换言之,该防裂凹槽152于第一防护侧边12的厚度为第一防护侧边12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于第二防护侧边15的厚度为第二防护侧边15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范围内,这样一来,防裂凹槽152占据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的厚度一定,在保证缓冲护角10的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连接稳定的情况下,且保证应力于防裂凹槽152内的分散面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圆弧形的防裂凹槽152的中心线位于棱角线155与防裂夹角153相对的一侧,换言之,该圆柱空间内凹入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使得防护凹槽具有较多的上述的圆柱侧面于缓冲护角10的内部,使得于防裂凹槽152的应力分散的面积较多。

此外,该防裂凹槽152沿缓冲护角10的内侧的棱角线155和外侧的棱角线155共同所在的平面对称设置,使得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的结构强度和分散应力的面积均相近。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另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防裂凹槽152可以连续的沿棱角线155设置,如图2,防裂凹槽152也可以间隔地沿棱角线155设置。换言之,该防裂凹槽152为多段,且间隔设置于棱角线155,相邻之间为直角或者圆角过渡的转角,其中,具有防裂凹槽152的棱角线155起到减缓缓冲护角10开裂的作用,而不具有防裂凹槽152的棱角线155能够在缓冲护角10使用时与待防护部件90的棱角抵持的作用,限制缓冲护角10的变形程度,进一步避免缓冲护角10开裂。

进一步地,该防裂凹槽152距离棱角线155最远处与第一防护侧面121的距离在第一防护侧边12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同样的,防裂凹槽152距离棱角线155最远处与第二防护侧面151的距离在第二防护侧边15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换言之,具有间隔设置的防裂凹槽152的缓冲护角10的强度相对于连续设置防裂凹槽152来说,其结构强度较高,该防裂凹槽152于第一防护侧边12的厚度为第一防护侧边12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于第二防护侧边15的厚度为第二防护侧边15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三的范围内,这样一来,防裂凹槽152占据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的厚度一定,在保证缓冲护角10的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连接稳定的情况下,且保证应力于防裂凹槽152内的分散面积,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防裂凹槽152为腰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防裂凹槽152为矩形的结构示意图。

防裂凹槽152的横截面也可以呈C字形,或者说其为具有一开口的圆滑线条,例如,防裂凹槽152的横截面呈去掉一个圆弧部分的腰形,该防裂凹槽152的横截面仅为腰形的一个圆弧部分和两个直边;防裂凹槽152的横截面也可以为一边开口的矩形,且其拐角处圆滑过渡,上述横截面的形状均为圆滑过渡的形状,以使于防裂凹槽152内的应力分散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护角10的工作原理是:

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连接,并形成防裂夹角153,第一防护侧边12上位于防裂夹角153内的侧面为第一防护侧面121,第二防护侧边15上的位于防裂夹角153内的侧面为第二防护侧面151,沿第一防护侧面121和第二防护侧面151相交处的棱角线155开设有防裂凹槽152,换言之,防裂凹槽152沿第一防护侧边12和第二防护侧边15的连接处设置。

这样一来,设置于棱角线155的防裂凹槽152使得在第一防护侧边12或者第二防护侧边15在收外力时,其于棱角线155的应力被防裂凹槽152分散开,相较于直角的缓冲护角10,其于棱角线155的应力更加分散,进而使得缓冲护角10不易起缝开裂,也不容易因开裂而使得缓冲护角10的第一防护侧边12或者第二防护侧边15脱离待防护部件90的棱角,以使缓冲护角10能够稳定地完成防外力损坏待防护部件90的工作。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缓冲护角10,该缓冲护角10具有不易起缝和开裂,且其使用稳定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975.X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410752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B65D 59/00

专利分类号:B65D59/00;B65D81/05

范畴分类:34B;

申请人: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花三路366号

发明人:刘忠会;江雪平;刘俊玲

第一发明人:刘忠会

当前权利人: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术兰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缓冲护角及缓冲包装论文和设计-刘忠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