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素论文_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胡敏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组分,射线,重金属,土壤,等温线,离子。

胡敏素论文文献综述

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1](2019)在《黑钙土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Cu~(2+)吸附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腐殖物质在金属离子的累积、迁移和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土壤胡敏酸(HA)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多,而胡敏素(HU)的报道则很少。以黑钙土为供试土壤,在对HU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应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两者对Cu~(2+)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并与H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HA相比,HU的腐殖化程度、脂族化程度和疏水化程度较高而氧化程度较低; HU和HA对Cu~(2+)的吸附量随Cu~(2+)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HU对Cu~(2+)的吸附量低于HA;吸附等温数据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程度更好,HU和HA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在250. 0~285. 7 mg/g和212. 8~238. 1 mg/g; Cu~(2+)在HU和HA表面上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的和无序度增加的过程;对于Cu~(2+)而言,HA和HU均具有能量不均一的吸附表面,同时HU的表面能量不均一性程度高于HA。(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玉萍,王雅辉,杨子鹏,符待君,王雅兰[2](2019)在《胡敏素和磷酸盐联用对土壤中铜的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单独施用以及胡敏素和KH_2PO_4联用等不同情况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形态的动态变化;采用TCLP(Toxic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法评价了不同配比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u的钝化作用,以土壤中典型的根系分泌物酒石酸作为重金属解吸剂来模拟研究土壤中小分子有机酸对Cu钝化后的产物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胡敏素和KH_2PO_4能够不同程度地升高土壤pH值,二者联用使酸性土壤pH值从4.90升高到5.22—5.30;添加不同比例的胡敏素和KH_2PO_4均降低了土壤TCLP提取态和酸提取态Cu含量,且P/Cu摩尔比为4∶1时,土壤TCLP提取态和酸提取态Cu含量分别降低了67.8 mg·kg~(-1)和104.5 mg·kg~(-1),而残渣态的Cu含量增加了17.3 mg·kg~(-1).胡敏素和KH_2PO_4联用的效果显着优于二者单独使用;土壤溶液中存在的根系分泌物成分酒石酸对土壤中的Cu具有解吸作用,解吸率随酒石酸浓度增加而提高.胡敏素和KH_2PO_4的联用减少了Cu的解吸,降低了Cu的迁移性.(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3](2018)在《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和胡敏素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79年)为基础,根据土壤养分的输入和输出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收支状况。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胡敏素(Humin,Hu)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养分收支状况与Hu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措施在改变黑土养分含量的同时,影响了土壤中惰性组分Hu的分子结构。1980年—2014年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处理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总养分含量有盈余,且较不施肥(CK)处理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C/N比,同时土壤Hu的2 920/1 620和2 920/2 850、脂族C/芳香C、烷基C/烷氧C和疏水C/亲水C比值均增加,表明黑土Hu分子结构变得脂族化、简单化,施肥可以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减少惰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有机肥(M)和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不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土壤养分出现亏缺状况。红外光谱显示,施肥年限增加,有机肥(M)和氮磷钾化肥(NPK)处理土壤Hu的2 920/1 620下降,表明其脂族C含量降低;核磁共振光谱显示,氮磷钾化肥(NPK)和不施肥(CK)处理烷基C/烷氧C降低,表明其活性有机碳含量下降。虽然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CK)处理整体增加土壤Hu的脂族C含量,降低芳香C含量,但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使土壤Hu结构有变复杂化的趋势。各养分盈亏量与土壤Hu的结构特征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N,P_2O_5和K_2O养分盈亏量和总养分盈亏量与2 920/1 620、脂族C呈正相关,与芳香C呈负相关,表明养分状况可以影响土壤Hu的结构。节约经济成本情况下,轮作周期内施入一次有机肥,每年结合氮磷钾化肥的施入可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改善土壤腐殖质惰性组分结构,培肥地力。(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2期)

范春莹,谢修鸿,燕爱春,张晋京[4](2018)在《土壤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棕壤和赤红壤为供试土壤,在对土壤胡敏素进行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不同反应温度下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探测了Cu~(2+)在胡敏素表面吸附的微观局域结构。结果表明:与胡敏酸相比,胡敏素具有较高的脂族性和极性,但其分子中甲氧基碳、羰基碳、木质素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比例较低;随溶液Cu~(2+)浓度、接触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也增加;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是需要能量和吸热的缔合反应;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过程;与胡敏酸类似,胡敏素表面吸附态Cu~(2+)是以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存在,第一配位层(Cu-O)由原子间距为1.91~1.97?的4个O原子构成,第二配位层(Cu-C)由原子间距为2.80~2.83?的2个C原子组成,证实Cu~(2+)主要以内层复合物形式吸附在胡敏素表面的有机官能团上。上述结果指出,尽管胡敏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于胡敏酸,但Cu~(2+)在这两种腐殖物质组分表面的局域配位结构相似。(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燕爱春,谢修鸿,范春莹,张志丹,郑黎荣[5](2018)在《土壤胡敏素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暗棕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溶液pH值、离子强度、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初始铜离子(Cu~(2+))浓度条件下,胡敏素对Cu~(2+)的吸附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胡敏素/胡敏素-Cu~(2+)复合物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和官能团组成进行了分析;应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对吸附态Cu~(2+)的局域配位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值、接触时间、反应温度和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而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吸附过程需要能量,是自发、吸热和自由度增加的缔合反应;吸附Cu~(2+)之后,胡敏素表面产生了团聚现象,表面羧基、羟基、吡啶氮和N—O基团参与了Cu~(2+)的吸附作用,同时吸附态Cu~(2+)是以内层配位形式与胡敏素表面的O/N和C原子结合.(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孙海洋[6](2018)在《乌梁素海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胡敏素对铜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敏素(Humin,HM)在腐殖质中占比最大,并含有多种酸性基团,对Cu~(2+)有较强的络合吸附能力,而不同组分HM在元素组成、结构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组分HM与Cu~(2+)相互作用的机理机制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以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组分HM的提取、分组和纯化为基础,结合光谱学、形貌学等分析测试手段,探究不同环境条件(pH、离子竞争吸附)下不同组分HM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为湖泊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控及治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溶解态胡敏素(DMSO-HM)与非溶态胡敏素(HF-HM)所含官能团类型基本一致,含量却不同。DMSO-HM与HF-HM相比脂肪性大,芳香性小。酸性官能团滴定的结果表明,DMSO-HM所含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大于HF-HM。(2)不同组分HM对Cu~(2+)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DMSO-HM对Cu~(2+)的吸附量高于HF-HM。(3)低于临界pH值时,各组分HM对Cu~(2+)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当超过临界pH值时,由于Cu~(2+)发生水解沉淀从而使不同组分胡敏素对Cu~(2+)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减少。(4)竞争离子的存在会降低Cu~(2+)和Pb~(2+)在不同组分HM上的吸附量,并且Cu~(2+)和Pb~(2+)在DMSO-HM和HF-HM上的竞争能力均表现为Cu~(2+)>Pb~(2+)。(5)由不同p H条件下吸附前后的红外表征结果可知,羟基、羧基官能团在不同组分HM吸附Cu~(2+)过程中贡献较大;叁维荧光吸附前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分HM中的羧基、类醌类基团参与了对Cu~(2+)的吸附且反应过程中伴随π-π*的断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4-20)

刘晓婷[7](2017)在《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胡敏素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胡敏素(humin,HM)在腐殖质中占有较大比例,且具有较多的活性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和吸附能力,对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各组分胡敏素在元素组成和结构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不同组分胡敏素与重金属之间作用能力不同。本研究以乌梁素海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胡敏素的分离、提取和纯化为基础,结合光谱学和形貌学等表征手段,探讨了不同条件下不同组分胡敏素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对理解胡敏素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征结果显示,铁结合胡敏素(HMi)、粘粒结合胡敏素(HMc)、不溶性胡敏素(HMr)、直接处理胡敏素(HM)几种胡敏素组分所含官能团类型一致,但含量不同。HMi、HMc相对于HM、HMr芳香性大,脂肪性较小。酸性官能团的滴定结果显示,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大小顺序为HMi>HM>HMr。(2)各组分胡敏素对Cu2+、Pb2+、Cd2+的吸附实验结果表现出的吸附量顺序均为HMi>HM>HMr。(3)低于临界pH值时,随pH值的增加,胡敏素表面负电荷增多,各组分胡敏素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均增加;但当pH值超过不同重金属离子相应临界pH值时,由于重金属的水解沉淀各胡敏素组分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增加而减少。(4)随着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增加,各组分胡敏素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呈现两种下降趋势:离子强度低于0.1mol/L时,电解质降低了胡敏素对重金属离子的电性吸附而使吸附量下降较快;离子强度高于0.1mol/L时,电性吸附已接近饱和,专性吸附使胡敏素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较稳定的内圈配合物而使下降速率减慢。(5)由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羰基、羧基和羟基在胡敏素吸附重金属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叁维荧光在吸附前后的变化得出,羰基、羧基及类醌类基团参与了吸附反应,π-π*的断裂也发生在吸附过程中。f450/500值增大也揭示出芳香族在吸附重金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5-30)

王雅辉[8](2017)在《胡敏素对土壤中Cu、Pb的钝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重金属的污染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可降解性、生物积累性等特点,并且治理难度大、成本高。积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群结构,还可以通过食物链在各营养级生物体内流动、富集,最终会进入人类体内,由此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原位钝化技术是指通过向土壤中施加一些有机或无机的化学物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或使加入的化学物质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和迀移性。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修复效果好、修复周期短、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本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Cu~(2+)、Pb~(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温度和Cu~(2+)或Pb~(2+)初始浓度为5个影响因素,对胡敏素吸附Cu~(2+)、Pb~(2+)的综合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同时用毒性淋溶提取(TCLP)法评价了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联合作用下对Cu、Pb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通过BCR叁步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施用后土壤中不同形态Cu、Pb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Box-Behnken实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吸附Cu~(2+)过程中,胡敏素用量、pH值、Cu~(2+)初始浓度、二次项中的pH和温度、交互项中的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的交互作用是对吸附率有显着影响的因素。胡敏素吸附Pb~(2+)过程中,胡敏素用量、pH值、温度、Pb~(2+)初始浓度、二次项中的pH、交互项中的pH和温度的交互作用是对吸附率有显着影响的因素。(2)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吸附时间110 min、投加量2.4 g·L-1、pH=5.4、温度25℃、Cu~(2+)初始浓度208 mg·L-1时,Cu~(2+)吸附率较高,可达80.78%。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量为88.97 mg·g-1。吸附时间85 min、投加量1.2 g·L-1、pH=4.7、温度44.5℃、Pb~(2+)初始浓度202 mg·L-1时,胡敏素对Pb~(2+)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2.5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65℃时Langmuir方程对应的最大吸附量为170.28 mg·g-1。胡敏素对Cu~(2+)、Pb~(2+)吸附效果显着,可作为新型离子吸附剂的良好材料。胡敏素分子疏松多孔,易于进行物理吸附。胡敏素表面的羟基、氨基、羰基、羧基和芳烃中的C=C键等与能与Cu~(2+)、Pb~(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同时Cu~(2+)、Pb~(2+)和胡敏素表面的Na、Ca、Mg等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从而发生化学吸附。(3)土壤添加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培养150 d期间,单独胡敏素处理的土壤pH值呈现增加趋势;单独磷酸二氢钾处理与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配施的土壤pH值先增加至最大值而后缓慢降低趋于稳定,但均高于对照。各钝化剂的施用均显着降低了土壤TCLP提取态和酸提取态Cu、Pb含量,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u、Pb含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说明钝化剂的应用能够使土壤重金属由有效态向某些潜在有效态或无效态转变,从而达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土壤Cu、Pb的解吸率随酒石酸浓度增加、pH值减小而提高,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的存在会提高钝化产物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李丽明,丁玲,姚琨,吕文英,刘国光[9](2016)在《胡敏素钝化修复重金属Cu(Ⅱ)、Pb(Ⅱ)污染土壤》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土壤培养实验,研究了添加胡敏素对污染土壤中Cu、Pb生物有效性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胡敏素可显着降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当投加2%的胡敏素5 d后,土壤中重金属Cu~(2+)和Pb~(2+)的浸出浓度分别下降45.16%和56.97%,并且投加胡敏素10 d后对重金属的钝化基本达到稳定。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可显着提高胡敏酸对Pb的钝化效果,浸出浓度分别下降了29.36%、23.57%和28.69%,但对Cu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投加2%的胡敏素钝化处理30 d后土壤中交换态铜和铅的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15.68%和15.79%下降到了0.48%和1.22%,而有机态铜和铅的比例则由5.35%和10.93%上升到了13.24%和27.32%。因此,采用胡敏素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朱姝,窦森,关松,郭聘[10](2016)在《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还田主要是覆盖和表层浅施,存在着影响种子发芽生长、土壤升温慢和病虫害增加等问题。秸秆深还(corn stover deep incorporation,CSDI)是指将玉米秸秆施入土壤亚表层(20~40 cm),不仅能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达到保碳、蓄水、培肥、稳产的目的,使秸秆还田得到改善。虽对秸秆深还后胡敏素(Hu)的结构性质有一些研究,但是对秸秆深还后土壤团聚体中Hu的变化还未见报道。探究秸秆深还对土壤腐殖质的影响,可以为如何提高土地肥力、如何利用秸秆深还创建合理耕层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集于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站玉米连作耕地试验田,采用湿筛法将其分为>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并提取Hu,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研究秸秆深还对团聚体中Hu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黑土Hu的平均含碳量为721 g kg-1;H/C的平均值为0.776;Hu的缩合度高于相应的HA;秸秆深还促使土壤表层和亚表层团聚体中Hu的氧化度降低,脂族链烃减少,活性结构增多,稳定性降低,Hu的结构趋于简单化、年轻化。(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胡敏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胡敏素和磷酸二氢钾(KH_2PO_4)单独施用以及胡敏素和KH_2PO_4联用等不同情况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形态的动态变化;采用TCLP(Toxic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法评价了不同配比钝化剂对污染土壤中Cu的钝化作用,以土壤中典型的根系分泌物酒石酸作为重金属解吸剂来模拟研究土壤中小分子有机酸对Cu钝化后的产物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胡敏素和KH_2PO_4能够不同程度地升高土壤pH值,二者联用使酸性土壤pH值从4.90升高到5.22—5.30;添加不同比例的胡敏素和KH_2PO_4均降低了土壤TCLP提取态和酸提取态Cu含量,且P/Cu摩尔比为4∶1时,土壤TCLP提取态和酸提取态Cu含量分别降低了67.8 mg·kg~(-1)和104.5 mg·kg~(-1),而残渣态的Cu含量增加了17.3 mg·kg~(-1).胡敏素和KH_2PO_4联用的效果显着优于二者单独使用;土壤溶液中存在的根系分泌物成分酒石酸对土壤中的Cu具有解吸作用,解吸率随酒石酸浓度增加而提高.胡敏素和KH_2PO_4的联用减少了Cu的解吸,降低了Cu的迁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胡敏素论文参考文献

[1].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黑钙土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Cu~(2+)吸附热力学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陈玉萍,王雅辉,杨子鹏,符待君,王雅兰.胡敏素和磷酸盐联用对土壤中铜的钝化[J].环境化学.2019

[3].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宿庆瑞.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和胡敏素分子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4].范春莹,谢修鸿,燕爱春,张晋京.土壤胡敏素结构特征及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J].土壤学报.2018

[5].燕爱春,谢修鸿,范春莹,张志丹,郑黎荣.土壤胡敏素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8

[6].孙海洋.乌梁素海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胡敏素对铜作用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7].刘晓婷.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组分胡敏素与重金属作用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

[8].王雅辉.胡敏素对土壤中Cu、Pb的钝化作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7

[9].李丽明,丁玲,姚琨,吕文英,刘国光.胡敏素钝化修复重金属Cu(Ⅱ)、Pb(Ⅱ)污染土壤[J].环境工程学报.2016

[10].朱姝,窦森,关松,郭聘.秸秆深还对土壤团聚体中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水泥土7d龄期、28d龄期电镜照片:鲍集镇花鼓灯少儿培训基地掠影,1...泥煤或胡敏素质量浓度对镍吸附...[C环-U-14C]丙酯草醚结合残留在胡培养90d的土壤中14C-BR在富啡酸、胡泥煤或胡敏素镍溶液中紫外光谱

标签:;  ;  ;  ;  ;  ;  ;  

胡敏素论文_易彩霞,王帅,吉凡,李翠兰,张晋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