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机体(10)和底壳(20),底壳(20)上设置有除螨装置(21),机体(10)顶部设置有握持手柄(30),握持手柄(30)靠近机体(10)一侧设置有握持部(31),握持部(31)具有握持面(32),至少部分握持面(32)倾斜向下设置,且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0‑35°。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施加在握持手柄上的作用力高效转化为除螨吸尘器前进的水平方向作用力和紧贴床品的竖直方向作用力,使得除螨吸尘器具有较舒适的握感且更加省力,提高用户体验舒适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机体(10)和位于所述机体(10)底部的底壳(20),所述底壳(20)上设置有除螨装置(2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0)的顶部设置有握持手柄(30),所述握持手柄(30)靠近所述机体(10)一侧设置有握持部(31),所述握持部(31)具有握持面(32),至少部分所述握持面(32)倾斜向下设置,且与所述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所述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所述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0-35°。
设计方案
1.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机体(10)和位于所述机体(10)底部的底壳(20),所述底壳(20)上设置有除螨装置(21),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10)的顶部设置有握持手柄(30),所述握持手柄(30)靠近所述机体(10)一侧设置有握持部(31),所述握持部(31)具有握持面(32),至少部分所述握持面(32)倾斜向下设置,且与所述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
所述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所述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0-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手柄(30)为弧形结构,所述握持手柄(30)具有两个连接端(33),所述握持手柄(30)的所述连接端(33)连接在所述机体(10)上,以在所述握持手柄(30)和所述机体(10)之间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区域(36);
所述握持手柄(3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34)和下盖(35),所述握持部(31)位于所述下盖(35)的靠近所述机体(10)一侧,所述握持面(32)朝向所述握持区域(36),且所述握持部(31)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握持手柄(30)的两个所述连接端(33)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32)由所述下盖(35)向所述握持区域(36)方向上的凸起高度,由靠近所述握持部(31)的中段向靠近所述握持部(31)的两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32)由所述下盖(35)向所述握持区域(36)的凸起最高处位于所述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4)为弧形结构,弧形的所述上盖(34)的圆心位于所述握持部(31)的几何中线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4)的圆心到所述握持部(31)的几何中线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等于2cm。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所述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5°。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手柄(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9-15cm。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与所述上盖(34)之间的距离为2.8-3.5cm。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面(32)由所述下盖(35)向所述握持区域(36)的凸起最低处与所述上盖(34)之间的距离为1cm-2cm。
11.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手柄(30)的两个所述连接端(33)形成所述握持手柄(30)的延伸平面,所述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位于所述延伸平面内,所述握持手柄(30)在垂直于所述延伸平面方向的长度为2.5-3.5cm。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31)为软质塑胶件,所述握持手柄(30)为硬质塑胶件,所述握持部(31)与所述握持手柄(30)注塑成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螨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室内的清洁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除螨吸尘器可以有效清除床品,沙发,衣物以及地毯等纺织物上的灰尘、细菌以及螨虫等,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目前的除螨吸尘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底座和握持手柄,底座上开设有吸尘口、除螨装置以及微动开关,握持手柄位于壳体上端,便于用户握持。除螨装置一般为紫外灯或超声波发生器等,利用紫外光或超声波破坏螨虫或细菌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螨虫或细菌的滋生。在使用时,用户手部握持该握持手柄,推动壳体在纺织物上移动,使得吸尘口和除螨装置尽可能多的接触纺织物的不同位置,当纺织物接触微动开关后,触发微动开关导通,壳体内部的吸尘装置和除螨装置开始工作,完成除螨、吸尘和杀菌的工作。目前的握持手柄大都为棒状结构或者开设在壳体上的槽口结构,在握持并推动该除螨吸尘器时,施加的作用力主要集中在其竖直方向上,从而便于除螨吸尘器贴合纺织物进行移动。
然而目前的操作手柄仅能将用户施加的作用力集中在除螨吸尘器的竖直方向,无法保证作用力施加在前进方向上,导致底壳在使用过程中前进阻力较大,影响除螨吸尘器的正常使用,降低其使用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底壳翘起后易使得除螨装置的紫外光线发散至外部,影响用户的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螨吸尘器,能够将施加在握持手柄上的作用力高效转化为除螨吸尘器前进的水平方向作用力和紧贴床品的竖直方向作用力,使得除螨吸尘器具有较舒适的握感且更加省力,提高用户体验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机体和位于机体底部的底壳,底壳上设置有除螨装置。
机体的顶部设置有握持手柄,握持手柄靠近机体一侧设置有握持部,握持部具有握持面,至少部分握持面倾斜向下设置,且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
握持面的几何中心位置的切线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0-35°。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螨吸尘器的底壳上设置除螨装置,当除螨吸尘器的放置在床品上时,开启除螨装置工作,以完成床品除尘和除螨的过程。通过在机体的顶部设置握持手柄,便于用户进行握持。并将握持手柄的握持面倾斜向下设置,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从而使得用户施加在握持手柄上的作用力能够分解为促使除螨吸尘器前进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以及使得除螨吸尘器紧贴床品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用户操作该除螨吸尘器时所施加的作用力,使得该除螨吸尘器具有较舒适的握感,且更加省力易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性。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手柄为弧形结构,握持手柄具有两个连接端,握持手柄的连接端连接在机体上,以在握持手柄和机体之间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区域;
握持手柄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握持部位于下盖的靠近机体一侧,握持面朝向握持区域,且握持部的两端分别朝向握持手柄的两个连接端延伸。
通过将弧形握持手柄的两个连接端连接在机体上,在机体中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区域,便于用户握持该除螨吸尘器的握持手柄,并且提高了握持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面由下盖向握持区域方向上的凸起高度,由靠近握持部的中段向靠近握持部的两端逐渐减小。
通过将握持部的握持面设置为凸起高度由中段向两端逐渐减小,可以使得用户在握持该握持手柄时,握持面可以与用户的手部紧密贴合,便于用户施加的作用力及时传递至握持手柄、机体以及底壳上,从而减小该除螨吸尘器的操作难度。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面由下盖向握持区域的凸起最高处位于握持面的几何中心。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用户在握持该握持手柄是,握持面的凸起最高处正好位于用户手部的中心位置,便于用户的手部与握持面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握持间隙,从而减小该除螨吸尘器的操作难度。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上盖为弧形结构,弧形的上盖的圆心位于握持部的几何中线之外。
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用户施加在握持手柄上的作用力以及其分解在竖直方向的分解力,从而提高除螨吸尘器与床品的紧贴程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底壳翘起造成的除螨和吸尘的效果降低的问题。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上盖的圆心到握持部的几何中线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等于2cm。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面的几何中心位置的切线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5°。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手柄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9-15cm。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面的几何中心与上盖之间的距离为2.8-3.5cm。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面由下盖向握持区域的凸起最低处与上盖之间的距离为1cm-2cm。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手柄的两个连接端形成握持手柄的延伸平面,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位于延伸平面内,握持手柄在垂直于延伸平面方向的长度为2.5-3.5cm。
在上述的除螨吸尘器中,可选的是,握持部为软质塑胶件,握持手柄为硬质塑胶件,握持部与握持手柄注塑成型。
通过将握持部和握持手柄注塑成型,可以有效减少两者装配面的数量,并且提高握持手柄的机械强度,从而延长该除螨吸尘器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B部分的细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握持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受到作用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体;
11—集尘杯;
20—底壳;
21—除螨装置;
22—微动开关;
30—握持手柄;
31—握持部;
32—握持面;
321—几何中心;
33—连接端;
34—上盖;
35—下盖;
36—握持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B部分的细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握持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的受到作用力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除螨吸尘器,包括机体10和位于机体10底部的底壳20,底壳20上设置有除螨装置21。
机体10的顶部设置有握持手柄30,握持手柄30靠近机体10一侧设置有握持部31,握持部31具有握持面32,至少部分握持面32倾斜向下设置,且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机体10与底壳20可以通过紧固件或者卡扣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两者也可以选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一体成型。该除螨装置21可以包括除螨、吸尘、杀菌和消毒等功能,在实际使用中,该除螨装置21的具体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也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在机体10的底部还可以设置微动开关22,当机体10的底部接触床品时,微动开关22受到挤压力而触动开启除螨装置21。当然本实施例中的除螨装置21的开启方式还可以是手动按键开启、语音开启亦或者是远程终端控制开启等,本实施例对除螨装置21的开启方式并不加以限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下面以除螨装置21通过微动开关22的挤压触动方式开启为例进行说明。该机体10内部可以设置控制器,控制器与底壳20的除螨装置21以及微动开关22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在微动开关22的控制下触发除螨装置21工作。
该机体10上具有开槽,开槽内设置有集尘杯11,集尘杯11与除螨装置21通过导灰通道连通,导灰通道可以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该除螨装置21还可以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导灰通道连通,驱动电机工作时在导灰通道内部形成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床品上的灰尘在压力作用力下进入导灰通道内部,并在导灰通道的引导作用下进入集尘杯11中。其中,导灰通道靠近底壳20一侧的端部或者导灰通道中可以设置过滤件,避免外部体积较大的杂质、毛发或者蚊虫进入导灰通道中,堵塞导灰通道或者驱动电机。该过滤件可以是过滤网、过滤棉和过滤膜中的一种或多种。除螨吸尘器长时间使用后,被过滤的杂质、毛发或者蚊虫依附在过滤件的过滤面上,因此过滤件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导灰通道上,从而可以定期更换、清理或者维修该过滤件。
该除螨吸尘器的底壳20上还设置有除螨装置21,除螨装置21可以包括位于机体10内部的紫外灯或者超声波发生器,利用紫外光或超声波破坏螨虫或细菌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螨虫或细菌的滋生。
其中,该微动开关22可以包括触发接点,该触发接点由底壳20伸出。在使用该除螨吸尘器时,将除螨吸尘器紧贴在床品的表面,触发接点在外部床品的挤压作用力下回弹至底壳20内部,并触发该微动开关22,从而向控制器发送开启信号,控制器根据该开启信号控制除螨装置21和吸尘装置21工作。当将除螨吸尘器提起脱离与床品的接触时,触发接点失去了床品对其的挤压作用力,从而回弹至底壳20外部,并解除触发该微动开关22,从而控制器控制除螨装置21停止工作。因此除螨吸尘器的底壳20与床品接触的紧密程度直接决定了除螨装置21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基于除螨装置21具有紫外灯和超声波发生器,紫外灯的光线以及超声波发生器的声波会由底壳20发出,发散至床品上。在除螨吸尘器工作过程中,若微动开关22处于触发状态时,部分底壳20未紧密接触床品,导致紫外灯或者超声波外漏至底壳20和床品的外部,将对用户造成伤害。因此底壳20与床品的紧密贴合不仅能够保证触发微动开关22并维持触发状态,而且也能避免除螨装置21的紫外光线或者超声波外漏,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
因此,为保证底壳20与床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紧密贴合,本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对机体10顶部的握持手柄30进行了如下限定。具体的,握持手柄30为弧形结构,握持手柄30具有两个连接端33,握持手柄30的连接端33连接在机体10上,以在握持手柄30和机体10之间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区域36。
握持手柄3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34和下盖35,握持部31位于下盖35的靠近机体10一侧,握持面32朝向握持区域36,且握持部31的两端分别朝向握持手柄30的两个连接端33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握持手柄30为弧形,该弧形的握持手柄30的弯曲弧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弧形结构的握持手柄30可以减少其表面的结构棱角,从而保证握持手柄30能够尽可能的贴合用户的手部线条,提高用户的握持舒适性。
握持手柄30的两个连接端33可以连接在机体10上,两个连接端33之间形成握持手柄30的弯曲部分,并且握持手柄30和机体10之间形成握持区域36,用户的手柄可以由该握持区域36穿过并握持在握持手柄30上,这样可以提高用户握持该握持手柄30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用户握持该握持手柄30所施加的作用力,减少该除螨吸尘器的操作难度。该握持区域36可以是握持手柄30弯曲部分与机体10表面的平直面形成的,从而握持区域36可以是图1中示出的半圆形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形成握持区域36的机体10表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朝向握持手柄30凸起的半圆弧,或朝向机体10内部凹陷的半圆弧,从而形成握持区域36的形状也与图示不同,本实施例对该握持区域36的形状并不加以限制,只要能够保证用户手部伸入其中即可。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握持手柄30可以包括相互盖合的上盖34和下盖35,上盖34和下盖35之间可以形成空腔,从而大大减小握持手柄30的重量,提高该除螨吸尘器的轻便性。其中下盖35上靠近机体10一侧设置有握持部31,握持部31朝向机体10一侧形成与用户手部贴合的握持面32。握持部31的两端朝向握持手柄30的两端延伸,从而保证该握持面32具有足够的延伸面积,便于用户手部完全贴合在该握持面32上,提高用户握持的舒适性。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部31为软质塑胶件,握持手柄30为硬质塑胶件,握持部31与握持手柄30注塑成型。采用硬质塑胶件制备握持手柄30,可以保证握持手柄30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用户握持该握持手柄30的稳定性。而采用软质塑胶件制备握持部31,可以保证用户手部与握持部31的握持面32贴合时,两者具有最佳的贴合度,从而不仅可以保证握持的稳定性,该可以提高用户握持的舒适性。握持部31和握持手柄30可以采用双色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从而提高了该握持手柄30的结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注塑成型的方式可以避免握持部31和握持手之间存在的装配件,并且减少装配面数量,从而避免装配件和装配面影响用户握持该握持手柄30的舒适性。
具体的,握持面32由下盖35向握持区域36方向上的凸起高度,由靠近握持部31的中段向靠近握持部31的两端逐渐减小。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面32由下盖35向握持区域36的凸起最高处位于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握持部31的握持面32并非标准的平面结构,而是由下盖35向握持区域36方向上的凸起高度,由靠近握持部31的中段向靠近握持部31的两端逐渐减小。握持部31的中段可以是握持部31的几何中心321,用户的手柄贴合该握持面32时,施加主要作用力的中指和无名指贴合在该握持部31的几何中心321的位置,因此将此处的握持面32凸起高度设置的较大,可以保证与中指和无名指的紧密贴合,便于作用力传递至握持手柄30上。
而靠近握持部31的两端分别是与手部的食指和小拇指贴合,施加的作用力较小,因此可以将此处的握持面32凸起高度设置的较小,减小制造成本。并且握持面32的中段和两端之间平滑过渡,可以保证握持的舒适性。
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用户在握持该握持手柄30时,握持面32的凸起最高处正好位于用户手部的中心位置,便于用户的手部与握持面32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握持间隙,从而减小该除螨吸尘器的操作难度。
参照图5所示,基于握持部31的握持面32是倾斜向下设置,因此用户施加在握持手柄30上的作用力同样是倾斜向下设置,该作用力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第一分解力Fx和沿竖直方向的第二分解力Fy,其中,第一分解力Fx可以促使除螨吸尘器沿水平方向前进,第二分解力Fy可以保证除螨吸尘器的底壳20紧贴在床品上,保证微动开关22的触发状态,同时避免除螨装置21的紫外光线和超声波发散至外部。
参照图4所示,该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图中a示出的角度。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0-35°。通过将施加在握持面32上的力F进行分解,分解为用于推动除螨吸尘器前进的和用于使除螨吸尘器贴合床品的第二分解力,其中第一分解力Fx=Fsina,第二分解力Fy=Fcosa,当a大于35°时,第一分解力Fx增加,第二分解力Fy减小,此时虽然除螨吸尘器具有足够的前进动力,但是使得除螨吸尘器的底壳20紧贴床品的作用力有所减小,无法保证两者的紧贴状态,易导致除螨吸尘器在前进时底座翘起,紫外光外漏,降低使用安全性。反之,当a小于20°时,第一分解力Fx减小,第二分解力Fy增大,此时使得除螨吸尘器的底壳20紧贴床品的作用力有所增加,可以保证两者的紧贴状态,但是除螨吸尘器前进动力有所降低,因此任然无法保证除螨吸尘器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在上述的范围内选定夹角a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在此基础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位置的切线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的夹角为25°,此时能够保证第一分解力Fx满足除螨吸尘器前进的动力需求,同时第二分解力Fy使得除螨吸尘器紧贴床品,保证除螨吸尘器的使用稳定性。
具体的,上盖34为弧形结构,弧形的上盖34的圆心位于握持部31的几何中线之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盖34可以为弧形结构,当用户手部握持在握持手柄30上时,上盖34与手掌部位贴合,弧形的上盖34可以提高手掌与上盖34的贴合度,从而便于手掌施加的作用力传递至上盖34以及整个机体10上,同时提高用户握持的舒适性。
参照图3所示,此处限定上盖34为弧形,主要是指上盖34在垂直于除螨吸尘器工作时的前进方向上为弧形,即图3中示出的结构,该弧形的上盖34具有圆心。参照图4所示,握持部31具有几何中线,几何中线即位于握持面32凸起高度最高点的位置,图4中虚线L6示出的即为握持部31的几何中线,该上盖34的圆心位于几何中线L6的之外,可以保证第二分解力Fy足够保证除螨吸尘器与床品的紧密贴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底壳20翘起造成的除螨和吸尘的效果降低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上盖34的圆心到握持部31的几何中线L6的距离大于0,且小于等于2cm。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手柄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9-15cm。优选的,该握持手柄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11cm。参照图1所示,握持手柄30两端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图1中L2示出的距离,该距离L2需要保证用户的手部能够完全伸入且舒适的握持该握持手柄30,当该距离L2大于15cm时,握持手柄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过大,用户手部把握该握持手柄30时,无法集中在握持面32,导致用户手部的作用力无法完全作用在除螨吸尘器前进和抵接床品上。当该距离L2小于9cm时。握持手柄3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过小,用户手部把握该握持手柄30时,无法保障手部完全舒展,影响用户使用握持手柄30的舒适性。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限定握持手柄30两端之间距离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为2.8-3.5cm。参照图3所示,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图3中L3示出的距离,该距离L3过大或者过小时,用户的手部均无法舒适且完整的握持在该握持手柄30上,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限定握持面32的几何中心321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面32由下盖35向握持区域36的凸起最低处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为1cm-2cm。参照图4所示,握持面32由下盖35向握持区域36的凸起最低处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图4中L4示出的距离,该距离L4过大时,用户手部无法完整握持该握持手柄30,而该距离L4过小时,握持手柄30的机械强度会有所降低,无法保证握持稳定性,因此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限定握持面32由下盖35向握持区域36的凸起最低处与上盖34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握持手柄30的两个连接端33形成握持手柄30的延伸平面,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位于延伸平面内,握持手柄30在垂直于延伸平面方向的长度为2.5-3.5cm。参照图3所示,握持手柄30在垂直于延伸平面方向的长度为图3中L5示出的距离,该距离L5过大或过小也会同样导致用户的手部无法舒适且完整的握持在该握持手柄30上,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的范围内限定握持手柄30在垂直于延伸平面方向的长度的具体数值,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除螨吸尘器,通过在除螨吸尘器的底壳上设置除螨装置,当除螨吸尘器的放置在床品上时,开启除螨装置工作,以完成床品除尘、除螨、杀菌和消毒的过程。通过在机体的顶部设置握持手柄,便于用户进行握持。并将握持手柄的握持面倾斜向下设置,与除螨吸尘器的前进方向具有夹角,从而使得用户施加在握持手柄上的作用力能够分解为促使除螨吸尘器前进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以及使得除螨吸尘器紧贴床品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用户操作该除螨吸尘器时所施加的作用力,使得该除螨吸尘器具有较舒适的握感,且更加省力易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2854.3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89737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A47L7/00
专利分类号:A47L7/00;A47L9/00
范畴分类:15P;
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2017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工业园区世纪西街3号
发明人:王焕;刘晓明;钟亮
第一发明人:王焕
当前权利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欢;刘芳
代理机构:1120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吸尘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