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微合金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合金,机械,纳米,工艺,氮化,热力学,氧化铝。
复合微合金化论文文献综述
叶坤煌,张云鹏[1](2019)在《机械合金化制备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组织演变及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利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软磁性能的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并使用具有最佳软磁性能的粉末制备了软磁复合材料。研究了研磨时间对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微观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研磨时间为50 h。进一步研究了涂有酚醛树脂的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及其组织演变与磁性能特征。通过XRD、SEM、振动样品磁强计、LCR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相组成发生了由马氏体bcc结构向奥氏体fcc结构的转变,且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逆转变现象更加明显;当研磨时间为50 h时,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平均粒径稳定在10μm左右,并表现出最高的磁化强度和最低的矫顽力,软磁性能达到最优,而铁磁马氏体相向弱磁奥氏体相的转变是造成磁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与纯Fe基复合材料相比,基于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软磁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电阻率和磁导率,同时表现出更高的弛豫频率和更低的涡流损耗因子。(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孙成翔,李硕,王文辉[2](2019)在《采用铌钒复合微合金化技术生产HRB400螺纹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HRB400螺纹钢的冶炼成本,对其进行了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根据唐钢生产实际,分析了C、N、V、Nb四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制订了适宜的合金成分,进行了叁次试生产。结果表明:冶炼时,氮化钒铁加入量在0.41 kg/t左右,铌铁加入量0.16 kg/t左右时,钒铌微合金化HRB400螺纹钢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轧制加热炉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 150℃-1 195℃,开轧温度控制在1 025℃-1 080℃可以有效地抑制钢中贝氏体形成。(本文来源于《天津冶金》期刊2019年03期)
王奎,石磊[3](2019)在《铌钒复合微合金化HRB500E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HRB500E铌钒复合微合金化工艺应用,阐述了汉钢公司通过铌钒复合微合金化试验工程,通过分析总结,找出了稳定了钢筋屈服强度,钢筋抗震性能好,生产成本低的工艺技术,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孙潭[4](2019)在《钛微合金化模具钢复合第二相溶解与析出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作模具钢在工作过程中不仅承受高温与低温的循环作用,同时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影响,导致其表层与内部组织变化,恶化其性能,进而降低其服役寿命,因此,如何提高热作模具钢的综合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为此,本文以铬钼钒热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在其基础上添加微量的Ti元素。通过对含钛模具钢溶解与析出过程的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计算,结合热力学模拟软件模拟溶解析出过程,并对含钛模具钢进行固溶与应力松弛试验综合研究添加微量元素Ti对模具钢的强化机理。建立模具钢五元第二相溶解热力学模型,考虑模具钢中各元素相互作用计算得到Cr_(23)C_6、Cr_7C_3、VC、MoC、Mo_2C、TiC的全固溶温度分别为766.7℃、976.5℃、1040.8℃、1197.3℃、698.5℃和1029.3℃。钢固溶[Ti]量随着钢中Ti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Cr、Mo、V含量的增加而减少。随溶解温度的升高硬度及冲击韧性增大,含Ti模具钢韧性优于不含Ti模具钢;随溶解温度升高晶粒由细变粗,马氏体增多;含Ti模具钢平均晶粒尺寸比不含Ti模具钢小21.4μm;含钛钢中未溶相尺寸比不含钛钢小0.2μm左右。通过对模具钢中碳化物溶解与析出过程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及模拟计算发现,钢中的固溶碳化物主要为CrC、MoC、VC、TiC、Cr_2C、Mo_2C、V_2C。随着温度升高Cr_2C、Mo_2C、V_2C消失转化为CrC、MoC、VC。Ti元素可以有效的提高模具钢中MC相的析出量与析出温度,并且降低Cr_(23)C_6析出温度范围与M_(23)C_6型碳化物的含量。0.4C-0.02Ti-0.9V钢的(Ti,V)C沉淀析出时NrT曲线呈明显反“C”型曲线,PTT曲线呈明显“C”型曲线,均匀形核NrT曲线、PTT曲线的鼻点温度分别为850℃、860℃,位错线上形核NrT曲线、PTT曲线的鼻点温度分别为900℃、880℃。TiC的NrT曲线的最大形核率温度与PTT曲线的最快析出温度随Mo、Cr、V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Ti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含钛钢与不含钛钢进行应力松弛实验以分析Ti元素对模具钢中第二相粒子析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变形量增大,流变应力降低。应力松弛过程变形温度越高,松弛极限越低。含Ti钢应力平台比不含Ti钢更明显;增加变形量可提高应力松弛速率。含Ti钢的鼻点温度约为930℃;当变形量为15%时,析出开始与结束时间较30%变形量滞后。析出相主要沿晶界附近析出,增大变形量有利于碳化物析出。在应力松弛实验后模具钢的晶粒尺寸与第二相的分布、形貌与尺寸的研究中发现,含钛钢中存在叁种类型纳米级析出相:方形TiC析出相,球形VC析出相,圆角方形Ti和V的复合析出相。含钛钢析出相在晶内均匀有序析出,不含钛钢析出相团聚无序析出。含钛钢析出相尺寸比不含钛钢小1.05 nm;含钛钢10 nm以下析出相占92.67%,沉淀强化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9)
丁志兵[5](2019)在《微合金化Mg-Gd(-Y)-Zn合金的复合强韧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是目前工业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和导电性能好、阻尼减震性好、切削加工性好等优点。含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相(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 Structure,LPSO)和时效析出强化相的稀土镁合金因其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而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Mg-Gd-Y-Zn系合金是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性能最好的镁合金体系,其强度可达500MPa以上,但其延伸率普遍偏低(通常低于5%),强度和塑韧性难以兼得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微合金化通过往合金中添加某元素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在材料或是冶金研究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针对Mg-Gd(-Y)-Zn合金中不同强化因素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微合金化设计,以澄清该系合金的强韧化机制,掌握其强度和塑韧性的演变规律,以期为高强韧性镁合金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将LPSO相和时效析出相区分开来,设计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单一时效析出相强化的Mg-Gd-Y-Zr合金和单一LPSO相强化的Mg-Gd-Y-Zn-Zr合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10Gd-3Y-0.6Zr合金最优的固溶处理工艺为500℃保温8h,接下来最优的时效处理工艺为220℃保温16h,在此热处理工艺下的合金由于大量β′析出相的形成,获得了345.6MPa的抗拉强度和7.2%的延伸率。而Mg-8Gd-5Y-2.5Zn-0.6Zr合金随520℃固溶处理时间的延长,LPSO相形貌会依次呈现层状、杆状和块状,含量也会在一定处理时间内随之变多。大量LPSO相的形成可促使合金的总层错能降低,使得非基面滑移系更加容易被驱动,从而大幅提升合金的塑韧性,杆状LPSO相对合金力学性能最有利,使合金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252MPa、214MPa和17.2%。(2)往Mg-Gd-Y-Zr合金中添加微量梯度Zn元素,以研究LPSO相和时效析出相复合强化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Zn元素可降低合金中的层错能,从而促使层错和LPSO相的形成。β′析出相的形成与高温稳定14H-LPSO相对稀土元素存在着竞争需求,合金的时效效应随Zn元素的增加而逐渐下降。β′析出相的形成可大幅提高合金的拉伸强度,但降低合金的塑韧性。由于LPSO相和β′析出相的强化,峰时效态Mg-10Gd-3Y-0.5Zn-0.6Zr合金获得了最优的力学性能。(3)研究了Sn元素对Mg-Gd-Y-Zn-Zr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中Zn少Gd多,并无LPSO相的形成,而形成的脆性高温稳定相Sn_3RE_5随Sn元素的增加而增多,小颗粒状Sn_3RE_5相对合金具有显着的细晶作用。Sn_3Gd_5和Sn_3Y_5相的杨氏模量分别为109.0GPa和119.2GPa,促使合金的弹性模量随Sn元素的增加而增加,峰时效态Mg-12Gd-3Y-0.5Zn-0.6Zr-2Sn合金的弹性模量达51.3GPa。Sn元素可降低合金的层错能,促进峰时效态合金中细小的圆形β′强化相的析出。适量的Sn_3RE_5相、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强的基面织构以及大量细小的β′析出强化相促使峰时效态Mg-12Gd-3Y-0.5Zn-0.6Zr-1Sn合金获得最优的力学性能。(4)研究了Al元素对Mg-Gd-Zn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4wt%Al的添加可促使铸态合金中产生LPSO相(Mg_(12)Gd(Al,Zn)相)。随Al元素的继续添加,合金中LPSO相消失,则形成大量的Al_(11)Gd_3和Al_2Gd相。经高温均匀化处理,(Mg,Zn)_3Gd相、18R-LPSO相和一些Al_(11)Gd_3相可转变为14H-LPSO相,而块状Al_2Gd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由于大量14H-LPSO和Al-Gd相的形成,轧制态合金的时效效应随Al元素增加而逐渐降低。纤维状LPSO相以及大量的β′析出强化相使得峰时效态Mg-15.3Gd-1Zn-0.4Al合金获得了最优的力学性能。(5)研究了Ti元素对Mg-Gd-Zn(-Al)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元素对铸态和均匀态下的Mg-Gd-Zn(-Al)合金均有良好的细晶作用,均匀分布在基体中的Ti元素不仅有固溶强化的作用,还有抑制再结晶晶粒长大的效果。Ti元素的添加并不改变Mg-Gd-Zn(-Al)合金的时效效应,但可显着提高合金的硬度及拉伸力学性能。峰时效态Mg-15.3Gd-1Zn-0.4Al-0.6Ti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478MPa、394MPa和7.7%,综合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15)
贺毅强,徐虎林,钱晨晨,冯立超,乔斌[6](2019)在《机械合金化后注射成形制备Cu/Al_2O_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合金化后注射成形制备10%(体积分数,下同)Cu/Al_2O_3复合材料,研究机械合金化时间、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机械合金化10h后注射成形、脱脂、1550℃烧结工艺制备的10%Cu/Al_2O_3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532MPa和4.97MPa·m~(1/2);烧结温度低于1550℃导致原子在固态下扩散能力不足,烧结温度高于1550℃则使颗粒边界移动速率大于孔隙逸出速率,二者都造成复合材料孔隙率增加,而导致材料的强度和韧度下降;机械合金化时间延长使复合材料晶粒细化、Cu与Al_2O_3之间的结合强度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提高,但断裂韧度下降;Cu粉末弥散分布于Al_2O_3基体中,抑制烧结过程中Al_2O_3晶粒粗化,且使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遇到延性的Cu产生裂纹桥联和偏转,提高材料的韧度。(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余诺婷,郭林硕,鲍飞翔,刘春阳,赵玉成[7](2019)在《铬–陶瓷复合结合剂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属铬粉和陶瓷结合剂粉体为初始原料,按照不同比例配混,采用机械合金化(MA)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工艺参数为:球料比R=20∶1,转速n=350 r/min,球磨时间t=12 h;添加适量的无水乙醇为过程控制剂。将获得的复合粉体在660~740℃进行无压烧结,用SiC埋烧。采用叁点弯曲法测试烧结后试样的抗弯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试样的物相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采用阿基米德原理测试试样的密度和显气孔率。实验结果表明:利用MA处理工艺,可以获得金属相与陶瓷相均匀分布的复合结合剂;当金属铬粉的质量分数为30%,烧结工艺为700℃/30 min时,所得试样的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87 MPa。金属铬粉通过其颗粒表层的CrO与陶瓷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复合结合剂的抗弯强度。(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兰枭[8](2019)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CuFe准晶及AlCuFe准晶/石墨复合材料的储理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负极材料在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负极材料种类繁多,Al基负极由于其较高的嵌锂容量,近年来得到比较广泛的研究。但较大的体积膨胀一直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而将Al合金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办法。Al-Cu-Fe准晶是具有特殊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有序相。其二十面体结构包含大量的四面体间隙,可以作为良好的储能材料。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铸态AlCuFe准晶可以储锂,但是储锂容量偏低。本文一方面以铸态准晶为基础,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提高其储锂容量的方法。另一方面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Al-Cu-Fe准晶。研究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Cu-Fe准晶的最佳工艺条件,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AlCuFe合金的相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通过机械合金化得到的AlCuFe准晶储锂性能。本文采用高能行星球磨和振动球磨两种不同设备,采用Al、Cu、Fe元素粉末进行机械合金化制备Al_(64)Cu_(23.5)Fe_(12.5)准晶的尝试。研究了不同不同转速、不同时间下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相结构变化和结构演化分析,考察了高温退火对不同状态样品的影响。通过充放电测试对不同结构的粉末进行储锂性能研究,并对生成的准晶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进一步了解其脱嵌锂机制。研究发现,随着球磨转速、时间的增加,粉末样品为从晶态元素粉逐渐向稳定态β相Al(Cu,Fe)转变的过程。同时铁磁性随着结构的转变依次减小,直至转变为β相,样品的铁磁性稳定在一固定值。此外,粉末颗粒的粒径逐渐减小,并且形状趋于规则。行星球以250rpm研磨10小时,样品在930℃退火以获得单相准晶。球磨样品中的非晶化程度与热处理后的准晶相的量成反比。较低的球磨速度、较短的球磨时间反而有利于退火释放球磨应力后准晶相的产生。锂储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放电比容量增大,球磨完成非晶化后容量趋于稳定。通过机械合金化和随后的热处理获得的Al_(64)Cu_(23.5)Fe_(12.5)准晶的放电容量稳定在60mAh/g。明显高于同成分非晶合金的的容量。准晶试样在1.0V左右出现氧化峰,而还原峰电位为0.25V左右,表明准晶可以储锂。EIS测试表明:首次循环时,材料表现出较高的电荷迁移电阻和Warburg阻抗。多次循环后,脱嵌锂的通道被打开,循环性能增强。本文以人工石墨和铸态Al-Cu-Fe准晶为原料,通过高能行星球磨和振动球磨两种不同的机械合金化设备,合成了石墨-Al-Cu-Fe准晶纳米复合物。研究了不同设备,时间和速度下粉末的结构变化和物理性质。使用HRTEM进行复合物的微观结构和非晶石墨晶体学原位分析。通过锂储存性能测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性能和锂离子的脱嵌机理。结果表明,行星球磨550rpm60h成功合成石墨/Al-Cu-Fe准晶纳米复合物。过低的能量输入无法彻底使石墨非晶化,过高会破坏准晶的结构。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两相均匀混合,准晶颗粒减小,非晶石墨形成了类似洋葱的环状。直径在4-20nm变化,微粒由不同数量的同心壳构成,形成对准晶的不均匀包覆。且复合材料中存在大量的结晶缺陷。充放电测试显示,复合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784mAh/g,20次循环后稳定在465 mAh/g。相比准晶的60 mAh/g有显着提升,且循环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方超,姚正军,杜文博,尹春生,刘奇[9](2019)在《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通过XRD、SEM、TEM和EDS分别表征粉末的物相、形貌、晶体结构和元素分布,探索球磨转速、球料比及球磨时间对复合粉末物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球磨转速达到300 r/min以上、球料比达到20∶1以上时,球磨效率无明显差异。球磨时间达到10 h,粉末中TiC物相明显;继续延长球磨时间至20 h,得到纳米级TiC增强相。在300 r/min球磨转速、20∶1球料比、20 h球磨时间条件下,可得到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粉末中部分区域呈非晶态,大量纳米TiC颗粒弥散分布于粉末中。(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1期)
杜国权,周大伟,邱达全,王林[10](2019)在《钒铌复合微合金化抗震钢筋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新版国家标准,达钢集团试验小组通过在炼钢工序采用钒铌复合工艺,结合轧钢控冷生产工艺,避免了全铌工艺生产出的钢筋没有屈服平台以及钢筋容易产生"月亮"弯的情况出现。通过控制好合金加入量、开轧温度、上冷床温度等参数,可以生产出性能优良的抗震钢筋。(本文来源于《四川冶金》期刊2019年01期)
复合微合金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降低HRB400螺纹钢的冶炼成本,对其进行了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根据唐钢生产实际,分析了C、N、V、Nb四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制订了适宜的合金成分,进行了叁次试生产。结果表明:冶炼时,氮化钒铁加入量在0.41 kg/t左右,铌铁加入量0.16 kg/t左右时,钒铌微合金化HRB400螺纹钢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轧制加热炉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 150℃-1 195℃,开轧温度控制在1 025℃-1 080℃可以有效地抑制钢中贝氏体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微合金化论文参考文献
[1].叶坤煌,张云鹏.机械合金化制备Fe_(65)Ni_(35)纳米晶复合粉末的组织演变及磁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9
[2].孙成翔,李硕,王文辉.采用铌钒复合微合金化技术生产HRB400螺纹钢[J].天津冶金.2019
[3].王奎,石磊.铌钒复合微合金化HRB500E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冶金管理.2019
[4].孙潭.钛微合金化模具钢复合第二相溶解与析出行为[D].江苏科技大学.2019
[5].丁志兵.微合金化Mg-Gd(-Y)-Zn合金的复合强韧化研究[D].中北大学.2019
[6].贺毅强,徐虎林,钱晨晨,冯立超,乔斌.机械合金化后注射成形制备Cu/Al_2O_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J].材料工程.2019
[7].余诺婷,郭林硕,鲍飞翔,刘春阳,赵玉成.铬–陶瓷复合结合剂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8].兰枭.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CuFe准晶及AlCuFe准晶/石墨复合材料的储理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9].方超,姚正军,杜文博,尹春生,刘奇.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TiC增强Ti基复合粉末[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10].杜国权,周大伟,邱达全,王林.钒铌复合微合金化抗震钢筋工艺研究[J].四川冶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