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厌氧生物过滤坝体、缺氧生物滤池及好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过滤坝体包括迎水坡、背水坡,在迎水坡坡面上部开设多个源水进水管,在背水坡坡面内部设置厌氧生物净化腔,每个源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均与厌氧生物净化腔相通,在背水坡上部设置有排水口,在缺氧生物滤池远离排水口的一侧设置第一拦水坝,在第一拦水坝的上方设置中间流通口,中间流通口与好氧生物滤池相通,在好氧生物滤池远离第一拦水坝的一侧设置第二拦水坝。本实用新型具有污水处理量大、水体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包括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缺氧生物滤池(11)及好氧生物滤池(15),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设置有迎水坡(401)、背水坡(402),所述迎水坡(401)与河道拦水坝(1)、驳岸(2)之间设置有源水缓存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位于迎水坡(401)一侧上部开设有多个源水进水管(6),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位于背水坡(402)一侧内部设置有厌氧生物净化腔(5),每个所述源水进水管(6)的出水口均与厌氧生物净化腔(5)相通,所述背水坡(402)上方设置有排水口(10),所述排水口(10)分别与厌氧生物净化腔(5)、缺氧生物滤池(11)相通,所述缺氧生物滤池(11)远离排水口(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拦水坝(12),所述第一拦水坝(12)的上部设置有中间流通口(18),所述中间流通口(18)与好氧生物滤池(15)相通,所述好氧生物滤池(15)远离第一拦水坝(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拦水坝(16)。

设计方案

1.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包括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缺氧生物滤池(11)及好氧生物滤池(15),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设置有迎水坡(401)、背水坡(402),所述迎水坡(401)与河道拦水坝(1)、驳岸(2)之间设置有源水缓存池(3),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位于迎水坡(401)一侧上部开设有多个源水进水管(6),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位于背水坡(402)一侧内部设置有厌氧生物净化腔(5),每个所述源水进水管(6)的出水口均与厌氧生物净化腔(5)相通,所述背水坡(402)上方设置有排水口(10),所述排水口(10)分别与厌氧生物净化腔(5)、缺氧生物滤池(11)相通,所述缺氧生物滤池(11)远离排水口(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拦水坝(12),所述第一拦水坝(12)的上部设置有中间流通口(18),所述中间流通口(18)与好氧生物滤池(15)相通,所述好氧生物滤池(15)远离第一拦水坝(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拦水坝(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净化腔(5)内设置有多孔陶粒填充体(9),所述多孔陶粒填充体(9)表面及内部具有自形成的厌氧生物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水进水管(6)内部设置有过滤填充层(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水进水管(6)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格栅(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水进水管(6)呈倾斜向下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生物滤池(11)内部设置有缺氧池填料层(13),所述缺氧池填料层(13)上方设置有微孔过滤挡板(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生物滤池(15)内部设置有多孔陶粒与铝污泥混合的混合填料层(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拦水坝(12)顶部设置有若干曝气风机(20),若干所述曝气风机(20)的出气口均设置有伸入混合填料层(19)底部的曝气管道(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拦水坝(16)上设置有排水闸(17)。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

背景技术

河道在进行整治时,由于河道纵坡大,难以保持合适的生态水位,难以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因此会在河道内部设置拦水坝,这样在坝前的深水区,由于水深较深,底层水体流动性差,污水更容易淤积,所以在坝前易发生水体黑臭、藻类爆发等水质恶化现象。目前由于经济的急速发展,制造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污水排放对河流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对于河道污水的净化处理已经刻不容缓。

公告号为CN2074834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生物炭滤池系统,包括滤池,滤池由活动板材构成,滤池内部设有生物炭填料,生物炭填料的上方设有进水口,生物炭填料的下方设有出水口,在生物炭填料的上方设置反洗出水口,进一步的,在生物炭填料的下方还设有反洗进气口;生物炭填料由颗粒状或粉末状的生物炭构成,当需要反洗时出水口作为反洗进水口。

这种现有技术方案虽然处理过程绿色无污染且成本较低,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单纯的生物炭填料主要通过吸附降低污染物浓度,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水体该方案净化效果有限。因此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具有处理量大、净化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生物过滤坝体、缺氧生物滤池及好氧生物滤池,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设置有迎水坡、背水坡,所述迎水坡与河道拦水坝之间设置源水缓存池,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位于迎水坡一侧上方开设有多个源水进水管,所述厌氧生物过滤坝体位于背水坡一侧内部设置有厌氧生物净化腔,每个所述源水进水管的出水口均与厌氧生物净化腔相通,所述背水坡上方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分别与厌氧生物净化腔、缺氧生物滤池相通,所述缺氧生物滤池远离排水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拦水坝,所述第一拦水坝的上方设置有中间流通口,所述中间流通口与好氧生物滤池相通,所述好氧生物滤池远离第一拦水坝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拦水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内分别流经厌氧生物过滤坝体、缺氧生物滤池及好氧生物滤池,无水中的含磷污染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含氮化合物被氨化降解,水体中的氨化组分在缺氧微生物作用下脱氨降解,最后水体进入好氧微生物环境中进行硝化、聚磷、去BOD过程,从而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微生物的协同净化,达到提升净化水质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生物净化腔内设置有多孔陶粒填充体,所述多孔陶粒填充体表面及内部具有自形成的厌氧生物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陶粒吸附性好,强度高,且在多孔陶粒表面容易促进厌氧微生物的自然生长并形成厌氧生物膜,厌氧生物膜上的厌氧微生物有助于对水体内的相关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净化。

进一步的,所述源水进水管内部设置有过滤填充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填充层可以初步将水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吸附净化,从而增加了水体的流动性,也有助于后续水体进一步净化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源水进水管的进水口设置有过滤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格栅可以将较大尺寸的杂物过滤隔离,防止杂物堵塞源水进水管而影响水体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源水进水管呈倾斜向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源水进水管倾斜向下设置可以利用水流自身的重力作用,提高水流的流动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生物滤池内部设置有缺氧池填料层,所述缺氧池填料层上方设置有微孔过滤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孔过滤挡板可以防止杂物进入缺氧生物滤池内,同时也能提高缺氧生物滤池内部缺氧环境的稳定性,达到维持缺氧降解效果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好氧生物滤池内部设置有多孔陶粒与铝污泥混合的混合填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孔陶粒与铝污泥可以作为很好的好氧微生物载体,水质处理效果好;另一方面,多孔陶粒与铝污泥的原料容易获得,多数可以废物利用,经济环保。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拦水坝上方设置有若干曝气风机,若干所述曝气风机的出气口均设置有伸入混合填料层底部的曝气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曝气风机向好氧生物滤池底部曝气,提高好氧生物滤池内部的氧气浓度及流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拦水坝上设置有排水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化达标的水体可以通过排水阀排入河道下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厌氧生物过滤坝体、缺氧生物滤池及好氧生物滤池的协同净化系统,达到提高污水处理量及污水净化效果的目的;

2.通过在厌氧生物过滤坝体内部设置源水进水管,并在源水进水内部设置过滤填充层,从而达到预吸附净化水体中不易降解的粗颗粒污染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的的整体剖视图。

图中,1、河道拦水坝;2、驳岸;3、源水缓存池;4、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01、迎水坡;402、背水坡;5、厌氧生物净化腔;6、源水进水管;7、过滤格栅;8、过滤填充层;9、多孔陶粒填充体;10、排水口;11、缺氧生物滤池;12、第一拦水坝;13、缺氧池填料层;14、微孔过滤挡板;15、好氧生物滤池;16、第二拦水坝;17、排水闸;18、中间流通口;19、混合填料层;20、曝气风机;21、曝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设置有迎水坡401、背水坡402,在迎水坡401与河道拦水坝1之间设置有源水缓存池3,在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的迎水坡401上部设置有多个源水进水管6,每个源水进水管6均呈倾斜向下设置,在源水进水管6的进水管口设置有过滤格栅7,过滤格栅7可以将较大尺寸的杂物过滤隔离,防止杂物堵塞源水进水管6而影响水体流通。

如图3所示,在每个源水进水管6内部都填充有活性炭及多孔陶粒混合的过滤填充层8,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吸附源水中的粗颗粒污染物,从而便于后续进一步净化处理;多孔陶粒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同时其质量轻、强度高,可以增加过滤填充层8的内部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厌氧生物过滤坝体4的背水坡402一侧内部设置有厌氧生物净化腔5,每个源水进水管6的出水口均与厌氧生物净化腔5相通。在厌氧生物净化腔5内填充有多孔陶粒填充体9,多孔陶粒吸附性好,强度高,且在多孔陶粒表面容易自然生长并形成的厌氧生物膜,厌氧生物膜上的厌氧微生物有助于对水体内的相关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净化。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背水坡402坡面上部水平设置有矩形状的排水口10,在排水口10远离背水坡402一侧设置有缺氧生物滤池11,排水口10与缺氧生物滤池11相通,当厌氧生物净化腔5内净化的水体液面上升到排水口10时,水体会从排水口10自动溢流至缺氧生物滤池11并进行后续净化过程。

如图1和图3所示,在缺氧生物滤池11远离排水口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拦水坝12,在第一拦水坝12与背水坡402之间的缺氧生物滤池11内部设置有缺氧池填料层13,缺氧池填料为耐腐蚀、接触面积大且活性高的聚酰胺弹性立体填料,在缺氧池填料层13上方还设置有微孔过滤挡板14,微孔过滤挡板14可以防止杂物进入缺氧生物滤池11内,同时也能有助于维持缺氧生物滤池11内部缺氧环境的稳定。

如图3所示,在第一拦水坝12远离缺氧生物滤池11的一侧设置有好氧生物滤池15,在好氧生物滤池15远离第一拦水坝12一侧设置有第二拦水坝16,在第二拦水坝16上设置有排水闸17。在第一拦水坝12坝体上部设置有的与好氧生物滤池15相通中间流通口18,自缺氧生物滤池11净化的水体经中间流通口18排入好氧生物滤池15内并继续被净化。

如图3所示,在好氧生物滤池15内部设置有多孔陶粒与铝污泥混合的混合填料层19,多孔陶粒与铝污泥可以作为很好的好氧微生物载体,水质处理效果好;另一方面,多孔陶粒与铝污泥的原料容易获得,多数可以废物利用,经济环保。

如图3所示,第一拦水坝12顶部设置有2个曝气风机20,曝气风机20的出气口设置有伸入混合填料层19底部的曝气管道21。通过曝气风机20向好氧生物滤池15底部曝气,可以提高好氧生物滤池15内部氧气的浓度及流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好氧微生物的分解净化效果。

具体实施过程:

将河道拦水坝1前的污水引入源水缓存池3,使源水缓存池3内的水面上升至源水进水管6进水口处,污水经源水进水管6内部的过滤填充层8被初步吸附过滤后再流入厌氧生物净化腔5,经初步净化的污水在厌氧生物净化腔5内继续被厌氧微生物进行分解净化。

厌氧生物净化腔5内的水体继续增加,并从背水坡402坡面上的排水口10排入缺氧生物滤池11,水体进入缺氧池填料层13,水体中的污染物继续被缺氧微生物分解,从而进一步净化水质。

当缺氧生物滤池11内水位上升至中间流通口18时,水体从中间流通口18流入好氧生物滤池15内部,水体继续被好氧微生物分解吸收,从而进一步降低污染物含量并提升水质。在好氧微生物对水体继续净化时,使用曝气风机20向好氧生物滤池15内的混合填料层19内部通入空气,可以增加其内部氧气浓度及氧气均匀度,从而达到提高好氧微生物分解活性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578.7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815779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C02F3/30

专利分类号:C02F3/30;C02F3/28

范畴分类:申请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同仁街31号

发明人:李国瑞;孔宇;聂泽宇;汪丽;黄伟;孙正甫;高广灿;汪明明;郑娇;袁云霏;桂衍武

第一发明人:李国瑞

当前权利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结合A2/O工艺的驳岸净化滤池系统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